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曾国藩小时挺笨 一篇文章读多遍都背不下来

曾国藩小时挺笨 一篇文章读多遍都背不下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857 更新时间:2024/2/18 4:20:36

直到今日,曾国藩家书还是很多家庭教育的经典著作,但是小时候的曾国藩天赋并不高,背东西很慢,有一次读了多遍的文章还是背不下来,害得梁顶小偷跳下来大骂,质问曾国藩笨成这样,还读什么书!

曾国藩是一个复读生!

1811年(嘉庆十六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

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曾国藩五岁蒙,六岁入家塾“利见斋”。1826年(道光六年)春,应长沙府童子试,名列第七名。道光十年(1830年),前往衡阳唐氏宗祠读书,一年后转入湘乡涟滨书院。

1832年(道光十二年),曾国藩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连考两次会试不中,随后又努力复习一年。

1834年(道光十四年),曾国藩进入长沙著名的岳麓书院演习,同年参加湖南乡试,中试第三十六名举人,并动身入北京准备来年的会试。

1835年(道光十五年),曾国藩会试未中,寓居北京长沙会馆读书。次年恩科会试再次落第,于是返回长沙,于同乡刘蓉、郭嵩焘等居于湘乡会馆。

1838年(道光十八年),曾国藩再次参加会试,终于中试,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自此,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朝考列一等第三名,道光帝亲拔为第二,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1840年(道光二十年),散馆考试,名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4月,升任翰林院侍讲。七月,钦命为乡试(四川)正考官。8月,补授翰林院侍讲。12月,充文渊阁校理。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升侍讲学士。不久,同榜进士李文安之子李鸿章入京会试,投其门下受业,住他北京家至少一年。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升任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衔。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授礼部右侍郎。不久署兵部右侍郎。在京十多年间,曾国藩就是这样坚韧不拔地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小时曾国藩其实挺笨

曾国藩小的时候天赋并不高,其实可以说比较笨,他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一天晚上,他在家里读书,有一篇文章他重复读了很多遍,可就是背不下来。他就一遍一追地读,一遍一遍地背。夜已经很深了,他仍然没有背下来。这可急坏了一个人。原来,他家来了一个贼人,就潜伏在他书房的屋榆下,想等他读完书睡觉之后再进屋偷点什么。

可是贼人在屋外等啊等.就是不见曾国藩睡觉。贼人实在等不下去了,就十分生气地跳进屋子,对曾国藩说:“就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我听几遍就会背了!”于是贼人将那篇文章从头到尾地背诵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

曾国藩为啥写了这么多的家书

曾国藩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家庭成员中人人孝悌的原则。

孝容易理解,就是对父母、对长辈的感恩、尊敬与赡养。悌是指兄弟之间和睦友爱,也就是同辈之间的融洽与和谐。

在曾国藩家书里,一般都以为他给孩子写的信最多,事实上他写给弟弟的信才是最多的,可见他对兄弟之间关系的重视。

曾国藩有段著名的评论,说家庭兴旺的规律是:天下官宦之家,一般只传一代就萧条了,因为大多是纨绔子弟;商贾之家,也就是民营企业家的家庭,一般可传三代;耕读之家,也就是以治农与读书为根本的家庭,一般可兴旺五、六代;而孝友之家,就是讲究孝悌的、以和治家的家庭,往往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曾国藩在“和以治家”的宗旨下还特别强调“勤以持家”。

这个勤以持家在曾国藩那有两层意思,一是家庭成员要克勤克俭,一是做家长的要勤以言传身教。

曾国藩说的这些,他自己就能一丝不苟地带头去做,而且做得非常好。比如大儿子曾纪泽喜欢西方社会学,曾纪鸿喜欢数学和物理学,曾国藩虽然一窍不通,也能尽自己所能去了解,去努力学一点。这样的父亲,才不愧是一个真正“勤以持家”的父亲。

在曾国藩的影响下,曾纪泽总是会亲自教孩子们学英语、数学、音乐,还教他们练书法、写诗文、讲解经史典章,不论再忙,每日总要抽出时间来陪孩子、陪家人,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所以,曾国藩子孙、曾孙,甚至玄孙里,有很多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解密:天王洪秀全为何能接受李秀成与他同名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军事领袖李秀成,就是在这个时候加入进来的。当时他叫李以文,此后自己改名叫李寿成。1858年初,洪秀全因他从皖北前线,不远千里赶来援救镇江,堪称中流砥柱,故在回天京辅政时,才赐其名叫李秀成的。洪秀全对他宠信有加,破格赐以与己名字相同的“秀”字。这在太平天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当然

  • 李鸿章太冤枉了!满腔爱国情怀却背负卖国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他就是晚清重臣李鸿章。李鸿章(1823—1901),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 李鸿章竟有这怪癖:往酒杯里吐痰 用碟子喝咖啡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背锅侠”,比如替诸葛亮背黑锅的名将魏延,比如替宋高宗背黑锅的“大奸臣”秦桧。当然,最著名的“背锅侠”,应该要数替慈禧和满清背黑锅的晚清重臣李鸿章。在教科书中,李鸿章一直是一个汉奸卖国贼的形象。为何有此形象呢?因为他代表满清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可问题是,慈禧又不傻,为何不

  • 揭秘:明朝哪两位奸臣让奸相严嵩都不愿与其同朝为官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严嵩入阁为相时已61岁,那时的皇帝是明世宗嘉靖。就在严嵩为相那年,这个皇帝受了一场意外惊吓。有个叫杨金英的宫女,带领另外几名宫女把嘉靖捆在床上,要结果他的性命。可这几个女的慌忙中连勒人的绳子结都系不好,不但没勒死皇帝,反把自己的小命全都送了。这场惊吓非同小可,皇帝再也不敢呆在原来的地方,长期住在西苑

  • 宋朝那些事儿:宋徽宗因发明什么而自称有道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要数宋朝人最爱读书,整个大宋王朝读书成为时尚,连皇帝也不例外,完全是读书人的天堂。其实,风流儒雅的宋朝人,不只爱读书,而且很幽默。宋太宗时,胡旦被称为科举史上最自信的状元。胡旦晚年,因患眼疾,在家闲居,闭门不出。史官为某贵侯作传,因为出身贫贱,曾以杀猪为业,史官很是为难:不写不是实录,而

  • 揭秘:历史是为何吧纤弱的杨贵妃变成了肥美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胖美人=杨贵妃,“环肥燕瘦”的说法是如此深入人心,然而历史上的杨贵妃真的是胖子吗?其实,一共有三个版本的杨贵妃形象:瘦贵妃、胖贵妃和不胖不瘦的贵妃。那么,杨贵妃究竟是胖是瘦?这主要取决于不同时期的文人们对贵妃的态度。实际上,正式的历史文献中并没有具体记载杨贵妃的实际容貌。五代人和宋人所修的《新唐书》

  • 一介书生虞允文带领战五渣的宋军击败金军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大部分人印象中的宋朝文官是一帮拿着高额工资、却没有什么本事,整天碌碌无为的家伙,而且这帮家伙即使犯了罪也不会被处死,这更使他们腐败异常。但是有一个宋朝的文官,他连临危受命都不算,因为他是主动担起责任的,却率领万余南宋军队击败了十几万金军,使国家免于被灭亡的命运。南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国

  • 历史上被一个女人活活闷死的晋孝武帝司马曜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皇帝虽然是个尽心国事、重用贤臣的君主,但也是嗜酒如命的主儿。可怜无辜的悲催皇帝,只因酒后开了个小小的玩笑,丢掉了几辈子才修来的一条皇帝性命,成为千古奇谈。他就是晋孝武帝司马曜,字昌明,生于隆和元年(362年),是晋简文帝司马昱的第三个儿子,母为李陵容(孝武文太后)。兴宁三年(365年)七月甲申日

  • 阿史那社尔是突厥王子却是大唐战将收复西域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648年正月,唐太宗亲自撰写《帝范》十二篇颁赐给太子李治。翌年,太宗得了痢疾,最后却病入膏肓,就让太子李治前往金掖门代理国事。五月廿六日,一代雄主李世民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终年五十岁。唐太宗李世民不料,在太宗葬礼上,随太宗征战十三年,踏平西域的大将军阿史那社尔闯进丧礼会场,请求李治让他以身

  • 严嵩是明朝第一巨贪 皇帝的儿子都要向他行贿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卑微,了解民间疾苦,对于官员的贪赃枉法深恶痛绝。为了杜绝贪官,老朱制定了严酷的刑罚,比如剥皮填草等等,希望为大明朝的吏治清明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可惜,在当时的历史局限下,朱元璋的美好愿望并未实现。到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嘉靖年间,出了一位巨贪,他的名字叫做严世蕃。要说严世蕃,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