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朝那些事儿:宋徽宗因发明什么而自称有道明君

宋朝那些事儿:宋徽宗因发明什么而自称有道明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375 更新时间:2024/2/18 7:05:09

中国历史上,要数宋朝人最爱读书,整个大宋王朝读书成为时尚,连皇帝也不例外,完全是读书人的天堂。其实,风流儒雅的宋朝人,不只爱读书,而且很幽默。宋太宗时,胡旦被称为科举史上最自信的状元。胡旦晚年,因患眼疾,在家闲居,闭门不出。史官为某贵侯作传,因为出身贫贱,曾以杀猪为业,史官很是为难:不写不是实录,而写又犯忌讳。踌躇不定,相约向胡旦请教。胡旦得知原委,不禁大笑:“这有何难?就说曾‘操刀以宰,示有宰天下之志’不就行了?”史官们相视而笑,无不叹服。

学者丁谓拿着诗文去拜访王禹偁,得到王禹偁欣赏,认为其文采和才子孙何不相上下,并与韩愈柳宗元相提并论,赋诗一首:“五百年来文不振,直从韩柳到孙丁,如今便可令修史,二子文章似六经。”自此,丁谓便以孙何为对手。同年参加科举,孙何高中状元,丁谓名列第四,忿忿不已。宋太宗知道了此事,不无幽默地对丁谓说:“甲乙丙丁,你既姓丁,该得第四,无需抱怨!”

历经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的韩琦,曾任资政殿大学士。在邺地任职时,有次参加婚礼,见桌上有荔枝,伸手想拿,白席(北方民俗:操办红白喜事时专门招呼客人或供使杂役的人)见了,拖着长声唱道:“资政想吃荔枝,请众宾客同吃荔枝。”韩琦厌恶,手伸出去又缩回来,没想到白席又拖着长声唱道:“资政有气,请众宾客放下荔枝。”韩琦听了,不禁为之莞尔。北宋史学家刘攽,出身诗书世家,累拜中书舍人,与司马光同修《资治通鉴》,为人所称颂。但为人疏隽,不修威仪,且性喜谐谑,虽数招怨悔,终不能改。晚年得了风疾,须眉脱落,鼻梁塌陷。某日,苏轼与朋友同去拜访。席间,众人以古人诗联相戏。苏轼眼望刘攽,欣然调笑道:“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猛士兮守鼻梁?”众人闻言大笑,唯有刘攽独自惆怅。

著名书法家米芾,个性怪异,举止癫狂,人称“米癫”。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尤善临摹。每次借得古画,一定临摹一幅,然后与原画一起拿来,让人分辨真伪;因为分辨不清,往往拿走赝品。杨次翁任丹阳太守时,有次米芾路过,便挽留米芾小驻。临走时,杨次翁狡黠地说道:“今日特地为你准备了河豚羹。”结果,上桌的只是普通鱼而已。米芾不解,杨次翁哈哈大笑:“此是河豚赝本。”

南宋孝宗时右丞相兼枢密使叶衡,因汤邦彦挟恨上奏,言衡诽谤朝廷,被罢右丞相职。罢相归来,大病一场。朋友们来看望,怕刺激叶衡,都不苟言笑。没想到叶衡倒是随意,忽然问道:“我就要死了,只是不知死了以后,好还是不好?”有人回答:“想必极好。”叶衡非常惊讶,忙问:“你如何得知?”那人答道:“假如死后不好,死了的人会逃回来。现在没有一人回来,证明死后不错。”顿时,满座大笑。

“艺术上的天才、治国上的庸才”宋徽宗,其“瘦金书”铁画银钩,历来久负盛名。一日,徽宗让宰相李纲欣赏自己的“瘦金书”。李纲言字体太瘦。宋徽宗道:“朕新创字体,名曰瘦金体,如果推行全国,一年能省很多墨水,如何?朕不愧是有道明君!”在宋朝,君臣之间,士大夫之间,读书人之间,乃至寻常百姓,幽默时常可见,堪称空前绝后,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历史是为何吧纤弱的杨贵妃变成了肥美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胖美人=杨贵妃,“环肥燕瘦”的说法是如此深入人心,然而历史上的杨贵妃真的是胖子吗?其实,一共有三个版本的杨贵妃形象:瘦贵妃、胖贵妃和不胖不瘦的贵妃。那么,杨贵妃究竟是胖是瘦?这主要取决于不同时期的文人们对贵妃的态度。实际上,正式的历史文献中并没有具体记载杨贵妃的实际容貌。五代人和宋人所修的《新唐书》

  • 一介书生虞允文带领战五渣的宋军击败金军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大部分人印象中的宋朝文官是一帮拿着高额工资、却没有什么本事,整天碌碌无为的家伙,而且这帮家伙即使犯了罪也不会被处死,这更使他们腐败异常。但是有一个宋朝的文官,他连临危受命都不算,因为他是主动担起责任的,却率领万余南宋军队击败了十几万金军,使国家免于被灭亡的命运。南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国

  • 历史上被一个女人活活闷死的晋孝武帝司马曜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皇帝虽然是个尽心国事、重用贤臣的君主,但也是嗜酒如命的主儿。可怜无辜的悲催皇帝,只因酒后开了个小小的玩笑,丢掉了几辈子才修来的一条皇帝性命,成为千古奇谈。他就是晋孝武帝司马曜,字昌明,生于隆和元年(362年),是晋简文帝司马昱的第三个儿子,母为李陵容(孝武文太后)。兴宁三年(365年)七月甲申日

  • 阿史那社尔是突厥王子却是大唐战将收复西域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648年正月,唐太宗亲自撰写《帝范》十二篇颁赐给太子李治。翌年,太宗得了痢疾,最后却病入膏肓,就让太子李治前往金掖门代理国事。五月廿六日,一代雄主李世民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终年五十岁。唐太宗李世民不料,在太宗葬礼上,随太宗征战十三年,踏平西域的大将军阿史那社尔闯进丧礼会场,请求李治让他以身

  • 严嵩是明朝第一巨贪 皇帝的儿子都要向他行贿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卑微,了解民间疾苦,对于官员的贪赃枉法深恶痛绝。为了杜绝贪官,老朱制定了严酷的刑罚,比如剥皮填草等等,希望为大明朝的吏治清明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可惜,在当时的历史局限下,朱元璋的美好愿望并未实现。到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嘉靖年间,出了一位巨贪,他的名字叫做严世蕃。要说严世蕃,先要

  • 朱元璋因何事执意处死驸马:连马皇后求情也没用?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明太祖朱元璋的驸马欧阳伦,进士出身且一表人才,深得朱元璋的喜爱。欧阳伦仗着权势和威望,生活开始腐化起来。先是花巨资装修了驸马府,接着又到处搜集奇珍异宝。欧阳伦对钱财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他很快就发现了一条“暴富”之路,那就是走私茶叶。明初,百废待兴,朱元璋为了控制西蕃少数民族地区,就用中原地区产的茶叶去

  • 为何乾隆盛世得不到认同:视民间社会活力为大清大敌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1793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夏天,英国派出的第一个访华使团到达中国。英国人对这个神秘的国度充满好奇。他们相信,中国就像《马可·波罗游记》中所写的那样,黄金遍地,人人都身穿绫罗绸缎。然而,一登上中国的土地,他们马上发现了触目惊心的贫困。使团成员约翰·巴罗在《我看乾隆盛世》中说:“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

  • 曹操嗜色如命:和14名后妃生25个儿子还打儿媳主意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是英雄,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安阳曹操墓中同时出土有两具女性尸骨,虽然目前尚不确定是否系曹操原配卞夫人或其他姬妾,但光是男女同葬一点,却也可窥曹操的“好色”一斑。曹操一共有25个儿子,生有子嗣的后妃达14人之多。当然,这还不足以证明曹操好色,它只能算作古代多妻制度下的一般情况。曹操年轻时,在男女之

  • 揭秘清史第一疑案努尔哈赤为何杀死自己的亲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民谚有云“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说的无非是血浓于水、内部团结才好一致对外的道理,可这样尽人皆知的常理在努尔哈赤崛起的经历中却不能被印证。努尔哈赤本人并没有想到,当自己收拾起父祖留下的13副盔甲、30余名男丁开始踏上征程的时候,第一个要面对的敌人居然是自己的本家亲戚。而随着汗(皇)权的一步步集中与

  • “杯酒释兵权”本质:宋太祖赵匡胤“以腐败换兵权”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乍一看来,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好像很潇洒,很轻易,令人真有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似乎不费什么劲,手腕多多的赵匡胤便将这件原本应该非常棘手的事情给搞定了。但在实际上,赵匡胤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国家或民族利益的角度来看,应该说,赵匡胤聪明反被聪明误,“杯酒释兵权”完全是他的一大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