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肃宗李亨:在位期间,后宫与宦官的矛盾被激发

唐肃宗李亨:在位期间,后宫与宦官的矛盾被激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707 更新时间:2024/2/5 3:52:40

李亨,即唐肃宗,唐朝第七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711年9月,李亨出生于东宫之别殿,是李隆基的第三子,本来是轮不到他当皇帝的,但是在公元737年,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李瑁立为储君,设计陷害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据三位皇子谋反,玄宗大怒,一日之内诏命,将三个皇子废为庶人,随后赐死于城东驿。史称三庶之祸。

后来玄宗闻太子之死有冤,便借故把立储之事一推再推,宰相李森甫力推寿王李瑁为太子,而玄宗认为李亨年长,且仁孝好学。故犹豫不决,高力士进言,“立嫡以长,谁敢言者。” 公元738年6月,28岁的李亨被立为太子。

李林甫为了自己的利益四处打压李亨,为了摆脱李林甫的构陷,李亨逆来顺受,不得已两次休妻。才得以保身。后来李林甫去世,又来了个杨国忠威胁着李亨。直到安史之乱爆发,才给李亨一点机会。

公元755年12月,安禄山范阳起兵,以诛杀杨国忠为名,与史思明率兵20万南下攻唐。史称“安史之乱”。

次年7月潼关失守,兵锋直指长安,玄宗被杨国忠说服,率后宫和侍卫向蜀地仓皇出逃。而四川早已被杨国忠经营成他们的天下,太子李亨只要过去就九死一生。于是他得到了高力士的支持,派宦官李辅国拉拢御林军总管陈玄礼,密谋策划了马嵬驿兵变,专权误国的杨国忠被乱刀砍死,马嵬驿兵变后,玄宗继续西逃。

公元756年7月13日,45岁的李亨于灵武城南楼即皇帝位,史称唐肃宗。改年号为至德。他所接手的可是有史以来唐朝最烂的摊子,开始了平叛之路。

乱世出英雄,这个英雄的出现如同天空的明月照亮了乱世中浑浊和污秽。他就是后世唐德宗尊为“尚父”的郭子仪。他以一已之力,力挽狂澜整个大唐的命运。唐肃宗急诏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率兵勤王。引5万大军,西进灵武。

公元757年正月,李亨借用回鹘兵,派大将郭子仪率军15万逼近长安。与叛军10万人展开决战,最终叛军全线崩溃,六月收复西京长安。郭子仪乘胜追击,安史叛军受到重创。十月收复东都洛阳。

肃宗亲召郭子仪并感激涕零地说:“虽吾之家国,实 由卿再造。”并加封为代国公。

进驻长安后的李亨立张氏为皇后,长子李豫为皇太子。派人自蜀中迎回玄宗,大赦天下。公元761年春,因残暴不仁,好杀无辜,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杀死。安史叛军内乱,可惜肃宗并没有抓住这一时机一举平乱,直到他生命的尽头。

由于李亨在当太子时,李林甫和杨国忠一直在威胁他,导致他不信任朝廷文官,再加上安史之乱的出现,导致他不信任武官。所以只有张皇后和宦官才是他信任的人。他重用宦官鱼朝恩、李辅国、程元振等人,导致宦官势力日益加强。同时他又极为宠爱张皇后,纵容她干预政事,李辅国专权,张皇后欲独揽整个朝政。矛盾逐渐加深。

公元762年三月,李亨患病不能上朝,四月五日,唐玄宗病逝于西内太极宫神龙殿,而李亨闻玄宗病逝,病又加剧了。只能命太子李豫监国。此时后宫和宦官矛盾激发,张皇后以太子李豫仁弱,欲谋杀之而立李亨次子越王李係,消息走漏后,宦官李辅国、程元振发动政变,令禁军收捕李係及其党羽。

张皇后闻变,逃入李亨寝宫躲避,被李辅国带兵将张皇后拖出宫去幽禁,李亨因病惊吓,病情突然加重,四月十八日崩逝于东内大明宫长生殿,终年52岁。群臣上谥曰:“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庙号肃宗”葬于建陵。

而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后,收复两京,再造唐室,可谓功勋盖世,声望之高无人可及,手握天下兵权。可谓权倾天下。

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做到诏至即日就道,无纤介顾望,这不止是为官为臣的态度,也是处世为人的态度。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韩非究竟是怎么死的呢?与李斯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韩非之死是第几集,李斯用什么计谋害死了韩非,韩非死因

    韩非为韩国公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在战国时期,比较著名的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就是韩非,并且也为后世留下了很多言论著作。不过关于这个人在历史上的争论也是比较多的,认为他的去世之谜也成为了很多人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当然有人说李斯是因为比较嫉妒韩非的才华,担心他会受到秦始皇的赏

  • 唐顺宗李诵:在位虽然只有七个多月,但始终想要革除弊政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节度使藩镇割据,归德军节度使,唐太宗纵囚制度

    李诵,即唐顺宗,唐德宗李适嫡长子,在十九岁时被立为皇太子,成为大唐的储君。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据史书记载,李诵慈孝宽大,仁而善断,颇具文采,擅长隶书,每逢德宗作诗赐给臣属,必由太子李诵书写,不仅精通文墨,李诵还武艺出众,有勇有谋,建中四年十一月,唐德宗因“泾原

  • 唐德宗李适决定武力削藩,最后却以皇室退让结束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适后面一个皇帝是谁,李渊让位后活了几年,唐朝为何消灭不了藩镇

    李适,即唐德宗,在唐代宗驾崩后,身为太子的李适遵父皇遗诏柩前即位,时年38岁。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适出生于天宝元年,正是玄宗开元盛世的顶峰,见证了大唐帝国昌盛繁华的辉煌岁月,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吐蕃入侵,藩镇割据,一系列的盛衰变迁中,他饱尝了战乱和家国之痛,

  • 朱棣的儿子都有谁?他选择朱高炽继位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高炽的儿子继承皇位,朱棣几个儿子分别叫什么,朱高煦儿子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朱元璋第四子。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朱棣的皇位来的并光明正大,朱元璋传位给朱标不久,朱标就因病去世,于是朱元璋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去世后,作为朱允炆的四叔,他所拥有的的江山是从自己侄

  • 历史上辛毗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能受到曹操及其子孙的器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休为什么比曹真职位高,历史上多尔衮是什么样的人,曹丕是卞夫人的儿子吗

    三国,一个让热血男人为之向往的时代,一个英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年代,一段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历史。群雄并起,乱世争霸,汉失其鹿,天下逐之是那段历史的主题。在那个时代涌现了许多家喻户晓的谋士,如诸葛亮、郭嘉、荀彧、徐庶、庞统等等。正是在这些聪明人的运筹帷幄之下,才使三国时代各路势力在军事上的相互角逐

  • 梁元帝萧绎有哪些文学成就?一首《春日》诗处处写春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梁元帝是哪个朝代,梁元帝萧绎与徐昭佩,春昼回文这首诗的译文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才子皇帝,著名的有宋徽宗、南唐后主李煜,南北朝时期也有一位才子皇帝,多才多艺的他实际上也是葬送南梁的主要责任人,他就是梁武帝萧衍第七子、南朝梁国的第六位皇帝——梁元帝萧绎。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萧绎不仅是出生于帝王之家,也是出生于文学世家,其文才

  • 皇太极是怎么继承努尔哈赤大位的?皇太极继承努尔哈赤大位的理由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努尔哈赤为什么选择皇太极,忽必烈与努尔哈赤的关系,努尔哈赤下来是谁

    历史上继承努尔哈赤大卫的候选人一共有4位,最后成功当上皇帝的是皇太极,但是很多人都觉得皇太极得位不正,事实真相真的是这样吗?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皇太极承努尔哈赤大位的理由详解,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后金是大清王朝的前身,是由努尔哈赤带领的一支强大的队伍。在与明朝军队的战争中,努尔哈赤

  • 细解诸葛亮之谜:是刘备三顾还是自己投奔?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诸葛亮被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可以看出他

    诸葛亮姓氏蜀汉后主曾经说过:“政在葛氏,祭在寡人。”意思是说,自己只主持祭祀天、地、祖宗等礼仪活动,军、政、财、文大事统统由姓葛的大臣一手操办。这里的葛姓大臣究竟指谁?熟悉三国历史的读者都知道,当然是指诸葛亮。那么,诸葛亮怎么姓葛?他的复姓作何解释?隆中对诸葛亮祖上姓葛肯定无疑,由单姓变成复姓的原因

  • “千古一帝”秦始皇亲手要了自己的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在而立之年完成统一大业,待一切尘埃落定后,年近半百的秦始皇打算尽享万世之尊,寻找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和奇方怪法。然而,秦始皇却在49岁第5次大巡游时,死在巡游途中。秦始皇身亡离不开身前发生的三大怪事,事情发生过的确不假,可“”横扫六合“”的秦始皇在一统天下后却失去了对手,英雄苦与寂寞转而寻求怪力

  • 秦昭王为秦国发展呕心沥血 是他给了秦始皇统一基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昭襄王到秦始皇经过多少年,秦朝第一个王是谁,秦昭王的丞相是谁

    秦始皇统一六国,除了自身的雄才大略、政治谋略和勤政务实之外,也跟一个祖先有莫大的关系,没有这位先人打下坚实的基础,秦始皇统一华夏的时间表定会向后延伸。在孙皓晖先生《大秦帝国》一书里,秦昭襄王在秦惠文王、秦武王死后,被立为秦王,后来在母亲宣太后、大将军白起、舅舅魏冉、范睢等人的精心扶植下,采用“力交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