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公孙弘是怎样的?他的人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历史上真实的公孙弘是怎样的?他的人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913 更新时间:2023/12/19 12:01:03

公孙弘,西汉时期官员,七十岁时受到汉武帝的赏识被拜为丞相。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前121年,80岁的公孙弘在丞相任上病逝,临终前忆及往昔,公孙弘笑了,十年前若有人告诉公孙弘他将会位列三公之首丞相位置上时,恐怕公孙弘自己都不相信,但在公孙弘的人生尽头确实实现了,人生最后的十年相比于之前的七十年实在太短,两者之间的人生差异让公孙弘都觉得梦幻、不真实。纵观公孙弘一生可以明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前七十年尝遍人生苦楚,第二阶段后十年位极人臣,有人说公孙弘是幸运的,他不像冯唐那般至死都没被重用,有人说公孙弘是大器晚成,厚积薄发才有这样的人生奇遇,还有人说公孙弘是典型的投机分子,大忠实奸。那么真实的公孙弘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他最后十年的人生真的“开挂”了么?

在公孙弘未发迹的前七十年,他的人生又可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以简单概括为浑浑噩噩阶段,这一阶段公孙弘没有目标,人云亦云。不同于大富大贵人家的子女,公孙弘的家庭可谓贫困,史书记载: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简言之公孙弘年少时在本县是一名狱吏,后来因为触犯法律被辞退,没了经济来源,为了生活,公孙弘只好到海上去牧猪。这样虽然解决了经济问题,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在浑浑噩噩中公孙弘度过了人生的第一个阶段。

公孙弘的第二个人生阶段可以简单概括为摸着石头过河阶段,这一阶段公孙弘有了目标,他不再只满足于吃饱穿暖的人生,开始学习《春秋》,并且以《公羊传》为研习目标。公孙弘为何会有如此的人生转变,不得而知,不过也许从当时社会风气的转变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黄老思想的核心无为而治

在汉朝初年若说哪个思想最能大行其道,许多人都会下意识地将黄老思想四个字脱口而出,诚然从汉高祖刘邦开始,汉朝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了黄老思想来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但这并不能说明其他思想不受重视,比如在汉文帝初年的贾谊就曾将儒学思想推到汉文帝面前,只不过后来汉文帝碍于其他因素,不得不将贾谊以及他背后的儒学思想暂且搁置,但汉文帝为儒学之士设置的博士之职却流传下来。到汉景帝时代,汉景帝也曾重用过儒生,只不过后来被忠于黄老思想的窦太后打压,儒家走向历史前台的时间又一次被往后推移。

虽然此时的儒学思想没有成为新的治国思想,但其苗头却早已呈现,公孙弘也就是在这个风气转变的阶段开始学习儒家学说。正当公孙弘在学习之余出现困惑时,有一个人的出现彻底为公孙弘以后的登堂入室埋下伏笔,这个人就是汉景帝时著名的博士胡毋生,胡毋生曾与董仲舒一起研习《公羊春秋》,这人名气虽然很大,但由于窦太后的存在,胡毋生一直都不能被汉景帝重用。后来因为年迈,胡毋生便向汉景帝辞行,回到家乡齐地教书,公孙弘多次向胡毋生请教,史书用‘齐之言春秋者多受胡毋生,公孙弘亦颇受焉’来说明公孙弘的受教之深。

公孙弘的多年研习终于有了成效,这为他赢得了贤良之名。当时汉朝的做官主要采取察举制的方式,公元前140年,刚继位一年有余的汉武帝下诏要求朝堂及郡国二千石以上官员举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公孙弘被举荐进京,进京之后汉武帝委任公孙弘出使匈奴。这一趟的出使之行不但没有为公孙弘迎来官场的转机,相反公孙弘因复命之言不合汉武帝的心意,被汉武帝认为其没有才能,无奈公孙弘只好称病辞行(实则是被罢官)。回到家乡后公孙弘继续学习和照料自己的继母,静待时机的到来。

人生第二阶段摸着石头过河虽然没有成效,但切实让公孙弘看到了希望,在这样看似蹉跎的岁月中,公孙弘走完了自己人生的前七十年。

公元前130年,汉武帝又再次下诏求贤,这一次菑川国再一次推荐公孙弘赴京,公孙弘以自己上次被罢官为由,希望郡国可以举荐他人,但是郡国坚持举荐公孙弘,至于菑川国为何会如此坚持,想来与公孙弘在郡国以学习、传播《公羊》闻名有关。

公元前135年,窦太后病逝,汉武帝终于彻底掌管大权,第二年,汉武帝在下诏征求治国方略时,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被汉武帝接受,此时因为汉武帝对儒学尤其是公羊派儒学的重视,菑川国举荐因学习、传播《公羊》而闻名公孙弘有投汉武帝所好的意愿。在菑川国的举荐下,公孙弘再次入京,这一次公孙弘把握时机因一篇策论被汉武帝封为博士,而后汉武帝令其在金马门待诏。

再次获得帝王青睐,公孙弘自知趁热打铁的道理,主动多次的向汉武帝提供治国教民的建议,汉武帝不禁对公孙弘刮目相看,而后汉武帝派公孙弘去西南夷视察,让他看看有没有通西南夷的必要,公孙弘考察之后向汉武帝建议通西南夷的政策不可行,汉武帝听完史书用了两个字形容,史书载:时方通西南夷,巴、蜀苦之,诏使弘视焉。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也就是说公孙弘的建议被汉武帝否决了,忆及当年汉武帝派遣自己出使匈奴回来复命被汉武帝认为没有才能的那一幕,公孙弘再结合这次的经历,公孙弘顿悟了。

他的顿悟表现在之后每次朝会发起议论公孙弘都让汉武帝自己做抉择,从不驳斥争论。几次之后汉武帝便暗中观察公孙弘,然后汉武帝得出了公孙弘品行敦厚,善于言谈,熟悉文书吏事,又能以儒术缘饰文法的优点,这让汉武帝异常的高兴,可以说公孙弘的这次顿悟为他提供了升职的无限便利。(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使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上察其行慎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上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

之后公孙弘的人生如开挂般,先担任御史大夫,在丞相薛泽被免职后,汉武帝欲任用公孙弘为丞相,不过当时汉朝有一个制度即丞相必须由列侯来担任,公孙弘不是列侯,不过这难不倒汉武帝,汉武帝先封公孙弘为平津侯,而后任命他为丞相。以丞相而封侯,公孙弘开了一个先例,自此这种制度便在汉朝继续推行下去。

在丞相任上公孙弘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也做了许多有益于朝廷的事,比如反对任用酷吏管理百姓,打击游侠,将自己的儒学思想推而广之。可以说公孙弘是一位出色合格的丞相,在其任上他依靠自己的才能将朝廷治理的井然有序,虽然对朝廷有贡献,但他的个人缺点也很明显,睚眦必报,比如诽谤汲黯,劝说汉武帝诛杀主父偃,刁难董仲舒等,无怪乎有人称他为大奸臣。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公孙弘的有些作为虽然被人不齿,但整体来说公孙弘的正面贡献还是多于他自身缺点所造成的损害的,他的那次顿悟对至今来说仍有借鉴意义,人生不是横冲直撞,该圆滑时还需圆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字字诚恳写出的出师表,刘禅读完什么反应?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诸葛亮的《出师表》是上书写给后主刘禅的出征建议表,写的是无比诚恳,透露出诸葛亮的一片赤子之心,那么刘禅读完是如何给诸葛亮回信的呢?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出师表主要就是提出来几点内容:首先《出师表》针对当前的局势,做了一个细致的分析。并且,反复的劝勉刘禅要继承先帝的遗德,因为

  • 朱高炽妃子郭爱妃是什么出身?她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一直有殉葬制度和陪葬的习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明朝时期,自明太祖朱元璋到明景帝朱祁钰在去世时都会惨无人道德寻找妃子作为陪葬,而在这个时间段内,不但皇帝行为如此残暴,就连亲王大臣也是如此行径,在一时间形成风气,令人“谈虎色变”,使得无辜的生命遭受陪葬的悲惨命运以

  • 汉平帝刘衎:西汉最后一位皇帝,他的一生都被王莽拿捏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1年七月,九岁的中山王刘箕子被王莽立为帝,史称汉平帝,这正圆了他父亲刘兴的皇帝梦。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对于病入膏肓的西汉王朝来说,一个九岁的君主,但对王莽来说,刘箕子作为一个傀儡,是很不错的。王莽儒学造诣颇高,也是一个人人尽皆知的道德楷模。这样的人独揽大

  • 历史上的弘昼是个什么样的人?真的是个无用之材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在历史长河中,弘昼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要知道,古代皇帝的位置几乎是每一个生在皇家的孩子想要得到的。因此,太子这样一个继承皇位的第一顺位,是皇子在上一代皇帝还没死之前都想要争夺的。然而雍正有这么一个儿子,乎一辈子都在装糊涂,从而没有成为兄弟所顾忌的对象,也保全了

  • 出身风尘的皇帝后妃,刘良女如何得到皇帝青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历史上有名的风尘女子,还真是不少,如:北宋第一名妓李师师、南宋官妓梁红玉、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等等,在我国历史上还有很多像这样的传奇女子。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她们其中的一个。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在历史上曾经有一个美人,史称“刘娘娘”,深得皇帝的专宠和眷恋,这位美人

  • 揭秘:明朝皇帝朱常洛的一生有多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皇帝朱常洛的一生有多悲剧?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我们都知道皇帝也有很多身不由已,但纵观整个封建历史,能像明光宗朱常洛这样一生都在悲剧中度过的皇帝,还真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01万历九年(1581年),这一年万历皇帝已经十九岁了。按照当时的风俗,他已经大婚四年了。但是

  • 田忌赛马的主人公,田忌和孙膑都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田忌赛马的主人公,田忌和孙膑都什么结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田忌赛马出自《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故事的主角是田忌、孙膑和齐威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揭示如何善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从而在竞技中获胜的事例。对于这一故事,语文老师已经为我们详细的阐

  • 曹丕曹叡两代帝王早逝,给曹魏带来了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曹丕曹叡两代帝王早逝,给曹魏带来了什么影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曹丕称帝建立魏国后,改“三公“官的相国为司徒,御史大夫为司空,太尉名称未变。改九卿官的奉常为太常,郎中令为光禄动,大理为廷尉,大农为大司农。以华歆为司徒(主民事),王朗为司空(主水土事),贾诩为太尉(主

  • 孟明视是什么人?他对秦国有何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孟明视是春秋时期秦国武将,也是秦相百里奚的儿子。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后,春秋战国历史正式开启。在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形成了春秋五霸。不过,针对春秋五霸具体是哪五个诸侯国的君主,目前还是存在多种说法。其中,司马迁在《史记》给出的观点:齐

  • 大秦帝国冤杀蒙恬兄弟,得到的后果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大秦帝国冤杀蒙恬兄弟,得到的后果是什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出身军人世家,兄弟都是秦国栋梁蒙恬出生在秦国军人世家,他的爷爷叫蒙骜,本是齐国人蒙骜,来到秦国侍奉秦昭王,为秦国攻打三晋,立下赫赫战功。曾奉命率秦军伐韩时,第一年就连续攻下37座城池,第二年又连续夺了13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