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皇帝李隆基为什么叫唐明皇而又叫唐玄宗?

唐朝皇帝李隆基为什么叫唐明皇而又叫唐玄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466 更新时间:2024/1/17 16:38:04

唐玄宗(李隆基),生于垂拱元年(685年),卒于宝应元年(762年),死后被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自唐朝后期起,人多称其为“孝明皇帝”、“明皇”、“唐明皇”等.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嫡孙,唐睿宗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幼时聪明伶俐,很得祖母武则天的喜爱,一岁半即被封为楚王.5岁时,武则天废唐睿宗,自立为皇帝,改国号大周.9岁时,母亲窦氏即被武则天秘密处死.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桓彦范等大臣乘武则天身患重病之时,发动政变,迫使武则天将皇位传于唐中宗.唐中宗即位之后,立韦后为皇后.韦后野心勃勃,她总想和武则天一样,尝尝做皇帝的滋味.而中宗为愚暗之主,政权渐渐掌握在韦后之手.可韦后并没有多少才能,她和女儿安乐公主以及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等人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朝政腐败不堪.中宗景龙二年(708年),李隆基出任潞州(今山西长治)别驾,积极网罗人才,为以后发动政变做准备.不久,罢潞州别驾,返回京城,他更是厚结禁军首领,暗地里结交各种有识之士,培养亲信党羽,等待发动政变的时机。

景龙四年(710年),韦后毒死中宗后,立时年16岁的李重茂为帝,自己则临朝称制,掌握实权.李隆基乘此机会,发动政变,处死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迫使李重茂退位,拥立父亲李旦复位,李隆基因功封为皇太子.唐睿宗李旦得以复位,妹妹太平公主也出了不少力.由于她善弄权术,议政处事能力甚至超过睿宗,故而逐渐掌握朝政,当时的7位宰相,有4位是其心腹同党.为了更好地巩固自己的权势,太平公主阴谋废除太子李隆基,另立一位软弱无能、老实听话的人为太子.她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不少耳目,要他们暗中监视李隆基的行动,随时向她汇报.李隆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太平公主都了如指掌.她还在睿宗李旦面前搬弄是非,挑拨他们父子关系,没有主见的睿宗不由得有些怀疑太子.这时又有人上言,说五日内有急兵入宫,睿宗召集大臣商议此事时,张说指出:“这一定是有人要离间陛下与太子的关系,如果陛下令太子监国,则君臣分定,谣言自然不攻自破.”睿宗觉得此言有理,遂于景云二年(711年)2月2日,命太子监国,由太子李隆基代行皇帝的某些职权。

延和元年(712年),天空出现彗星,太平公主指使亲信向睿宗说:“从天象的变化看,皇太子要当天子了。”这本来是挑拨睿宗与太子的关系,可事与愿违,弄假成真.睿宗立即决定让位传德,把皇位传给了李隆基.李隆基即位之后,太平公主的势力有增无减,他们甚至准备发兵攻打皇宫,处死玄宗.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玄宗立即决定抢先动手,先发制人.先天二年(713年)7月3日,玄宗指挥将士先后处死太平公主的党羽,赐公主自杀,这样就完全除去了心腹之患.事后,睿宗也完全交出权力,29岁的唐玄宗开始亲政.12月1日,大赦天下,改元“开元”.为了巩固皇权,不再发生祸变,唐玄宗采纳姚崇的建议,将政变功臣贬为州郡任刺史,诸王也令出刺外州;同时整顿禁军,处死其首领王毛仲,组建北门四军,并设立由宦官高力士亲自指挥的飞龙禁军,保证了皇帝的安全.开元年间,唐玄宗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取得了唐朝继贞观之治之后的又一大治时期——开元盛世.开元盛世的取得,与唐玄宗在以下几方面的努力密不可分。

裁汰冗官,整顿吏治.针对当时官僚众多、国库开支庞大的现实,唐玄宗裁减冗官,十去其九;对于闲散衙门,也进行精减,从而提高了办事效率.在此基础上,唐玄宗比较重视选拔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他所任用的几位宰相,如姚崇、宋、韩休张九龄等人,皆为当时杰出的人才.对于地方官吏的选拔,唐玄宗也非常重视,开元四年(716年),他对吏部选用的县令亲自加以复试,黜退40多名不合格者,并追究吏部选人不当的责任,这就促进了吏治建设。

唐玄宗勇于纳谏,知错即改.玄宗曾派人到江南一带捕捉水鸟,有人上谏,认为这样做妨碍农作,“道路观者,岂不以陛下贱人贵鸟也”唐玄宗看到如此尖锐的言辞,不仅不怪罪,反而予以奖励,并立即停止捕捉水鸟.韩休的直言敢谏更是独树一帜,以至于唐玄宗每次稍有过失,就担心被韩休知道后提意见.有一次玄宗对镜闷闷不乐,有人挑拨道:“韩休时常提意见,陛下您因而心情不好,人也消瘦了许多,何不将韩休贬逐呢?”唐玄宗叹道:“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开元年间,唐玄宗还采纳宰相宋王景的建议,恢复贞观年间曾实行过的谏官议政制度,鼓励他们直言进谏,无所回避.这样不仅使下情得以上达,而且防止和纠正了唐玄宗的不少过错。

唐玄宗抑制奢靡,提倡节俭.开元二年(714年),为了向大臣们表示决心,唐玄宗下令将内宫贮藏的一些珠玉锦绣等堆在殿庭前焚毁,规定后妃以下不得服珠玉锦绣,全国上下不得采取珠玉、刻镂器玩、织造锦绣珠绳,违者决杖一百.他还将皇宫里用不着的宫女遣送回家,禁止贵族骄奢纵欲,反对厚葬,在他的倡导之下,奢靡之风基本得到抑制,淳朴之风逐渐形成。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为了增加劳动力,开元二年(714年),唐玄宗下令淘汰天下僧尼,强制还俗1万多人.唐玄宗还重视兴修水利,完善关中平原的灌溉系统,拆毁影响水道的水硝,老百姓大获其利.开元三年、四年,山东、河南等地连年发生蝗灾,玄宗听从姚崇的建议,督促州县全力捕杀蝗虫,因而减轻了虫害.他还在河东道、关内道、河南道等地大兴屯田,垦田面积达500万亩,解决了军队粮食供应的问题.由于当时均田制逐渐被破坏,土地兼并和逃亡现象严重,开元九年(721年),唐玄宗派宇文融为劝农使到各地检括逃户和籍外田,经过几年的努力,共括出客户80余万,田亦称是,这样便大大地增加了国家所控制的编户数目,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同时也增加了国家财税的收入。

开元盛世,社会物质文化高度繁荣,杜甫《忆昔》诗里赞颂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百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可是,好景不长,从开元后期开始,唐玄宗由明转昏,渐渐不能采纳大臣的谏诤,生活上奢靡日增,再也不提什么节俭了.天宝四年(745年),唐玄宗纳杨玉环为贵妃之后,更是专以声色自娱.为了满足杨贵妃的奢欲,当时供贵妃院役使的织绣工达700人,雕刻熔造工又数百人.不仅对贵妃如此,唐玄宗还对贵妃的姐妹兄弟及其他贵宠之家赏赐无度,这样便耗费了国家大量财物。唐玄宗后期用人不当,将国政相继交给李林甫、杨国忠等人.李林甫口蜜腹剑、妒贤嫉能,凡是有才能的官员,他都要设法除去,以防将来超过自己.李林甫死后,杨国忠任宰相.杨国忠是杨贵妃的本家哥哥,做起坏事来比李林甫的胆子更大.在昏君和奸相的长期统治下,国家政治黑暗、经济萧条,唐王朝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天宝十四年(755年),身兼平卢(治营州,今辽宁锦州市西北)、范阳(治幽州,今北京)、河东(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经过多年的准备后,率军于范阳发动叛乱.他们以奉密旨讨伐奸相杨国忠为名,挥师南下,很快攻下潼关,占领唐朝首都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到马嵬驿(今陕西平西),随行将士哗变,杀杨国忠,迫使玄宗缢死杨贵妃.唐玄宗最后逃到成都避难,太子李亨逃到朔方(治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即帝位,是为肃宗.唐玄宗退居太上皇。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唐军相继收复长安与洛阳之后,唐玄宗从成都回到长安.上元元年(760年),在唐肃宗的支持下,李辅国率兵幽禁太上皇唐玄宗于西内甘露殿.宝兴元年(762年)四月初五,唐玄宗在愧疚与愧恨中去世,享年78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曹操三个儿子的太子之争何以让最笨者胜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是三国枭雄,他有三个儿子:曹丕、曹植、曹冲。老曹家的家族基因太优秀,选谁当太子?哥仨个个都是最佳人选,不好办,老曹当年很纠结,只好暗地里实行竞聘制度。最聪明的以称象而闻名天下的小儿子曹冲,早早地被老天爷清盘了,剩下的曹丕和曹植竞争更厉害:曹植曹子建会写诗,文化界和民间粉丝一大把,经常一不小心,一

  • 揭秘:楚霸王项羽败给的是刘邦还是“红颜祸水”?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人们在历数中国历史上的“红颜祸水”之时,从来没有人提到过虞姬,就是对虞姬与项羽关系的最好评价。这也证明了虞姬并不是导致项羽败亡的主因。但一代霸王当不了皇帝,最终自杀而死,真的与虞美人没有一点关系吗?虞姬(?~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姬。其花容月貌,能歌善舞,冰清玉洁。前202年,被刘邦兵卒围于

  • 虎子无犬父 杨坚之父杨忠武艺绝伦竟是北朝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对于杨坚的父亲,恐怕闻者寥寥。其实隋文帝之所以能取代北周,一统天下,至少有他父亲一半的功劳,因为隋文帝正是凭借父亲功勋,才有了“官二代”的身份,在北周朝廷立足,拓展实力,最终开创大隋王朝。今天就介绍下杨坚之父,也是北朝的名将——杨忠。杨忠,小名奴奴,

  • 隋朝名将史万岁:戍卒出身却屡次击败突厥军队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史万岁是京兆杜陵人。他的父亲史静,是北周沧州刺史。史万岁轻时英俊威武,擅长骑马射箭,勇猛凶悍,敏捷如飞,喜读兵书,并精通占卜。北周保定四年(564年),北周和北齐战于洛阳城北之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市北)。15岁的史万岁随史静从军,他观察战场形势,认为周军将败,并令左右换装离去。不久,周军果然大败,史静

  • 突厥最优秀的可汗沙钵略:竟然也被隋文帝所击败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突厥族最优秀的可汗之一,沙钵略(摄图)无疑是十分称职的。他上位前,将突厥东部打造成自已的小江山。开皇元年,佗钵可汗去世,告诫儿子庵罗(第二可汗)要让他哥哥木杆可汗的儿子大逻便(阿波可汗)继位,要将汗位还给哥哥的后代。大逻便有先可汗遗嘱在手,又有突厥国人的支持,但是他却遭到沙钵略反对。沙钵略明确表

  • 什么是反骨?诸葛亮到底怎么看出魏延后脑有反骨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没有看过《三国演义》的影视版,不知道演魏延的人是何许人。我特别想知道的是,怎么挑一个一眼就能让人看出来将来要反的人呢?诸葛亮说魏延是后脑有反骨,这个我就纳闷儿了,怎么看的?古人都留长发,不像现代人一样把头发剪得贼短贼短。那么,魏延的大脑袋应该是被头发包围的吧,很难看到“骨”吧?再说了,当时魏延是从战

  • 解密:为何嘉靖皇帝的三任皇后竟然都不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嘉靖帝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怎么好,或者说他是个极端复杂的皇帝。他上台后没有按照封建礼法,以孝宗朱祜樘为父,而是追尊自己的父亲朱祜杭为皇帝,引起了当时轰动朝野的“大礼议”之争,“大礼议”之争以嘉靖帝的胜利而告终,从此,他坐稳了帝位。但这并代表他是个多么贤能的皇帝。他性格反复无常。在朝诛大臣,在后宫残害宫

  • 揭秘:三国历史上赵云投靠刘备前的两个主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人生最大的难题是什么?难在人生规划,难在择机选择。舍得舍得,有舍必有得。《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告诉你如何择机选择?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公元191年,赵云受常山郡百姓推举,率领本郡义从吏兵投奔公孙瓒。公孙瓒对赵云说:“听说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绍,怎么唯独你能迷途知返呢?”赵云回答

  • 隋朝名将杨素:堪称隋文帝稳定局势的救火队员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杨素是隋唐时期最耀眼的一颗星,无论他有着怎样的复杂,也无视后人的喜与恨,他就在那,曾经安分地做着大隋的消防队长:哪里有险情,他往哪里去。公元590年,隋朝的天下看起来太平,事实上也没有那么和平。虽然突厥和吐谷浑都已臣服,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怎么可能安心做小?不过是看隋朝刚平定江南,增加了大量土地和

  • 血性真枭雄:既不能流芳百世 不足复遗臭万载!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枭雄之谍血巾帼枭雄之谍血长天,日月无情,转千世屠枭雄

    何为枭雄?古人解释为“枭,恶鸟也;雄,强也”。所谓枭雄,指的就是那些胸怀四海,志在天下,信奉“顺我者生,逆我者亡”,“宁使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英雄豪杰。所谓乱世出英雄,当王朝的正常统治秩序混乱时,那些极富野心、不甘屈居人下的豪杰往往会成为枭雄。今天小编甜心即可为大家介绍一位非常血性,且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