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梁武帝萧衍一生最大的失败是用错侯景吗

揭秘:梁武帝萧衍一生最大的失败是用错侯景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664 更新时间:2023/12/22 3:27:26

侯景原来是被鲜卑族同化的羯族人,和高欢(其子高洋建立了北齐)关系很好,在怀朔六镇起义失败后,侯景投靠了其他部落,后来又投奔了高欢,高欢很欣赏他,委以重任。

侯景为人首鼠两端,在高欢死后,他和高欢的儿子高澄不和,高澄想夺他的兵权。侯景就投降了西魏,但西魏对他有戒心,于是侯景又请求萧衍接受他归顺。萧衍很高兴,封王、封大将军,派军队接应。朝中有的大臣知道侯景为人,一句话成了谶语:“乱事就要来了。”后来,归顺的侯景以诛杀朝中弄权的朱异为借口,发动叛乱,最后,围困都城。本来侯景已经元气大伤,但守城的将领也没了斗志,开城把侯景放了进来。侯景带着500甲士去见萧衍,发生了很有趣的一段对话:萧衍见侯景来,不慌不忙地问道:“你是哪里的人,竟敢作乱,你的妻子、儿女还在北方吗?”侯景这时害怕得汗流满面,竟不知道怎么回答。旁边的部下替他说:“臣景的妻子和儿女都被高氏杀了,现在只有一人归顺陛下。”萧衍问道:“你过江时有多少兵马?”侯景答道:“千人。”萧衍问:“攻城时多少?”“十万。”“现在呢?”“率土之内,莫非己有。”最后,萧衍安慰他说:“你有忠心于朝廷,应该管束好部下,不要骚扰百姓。”侯景答应了。见过萧衍后,侯景对身边的亲信王僧贵说:“我多年征战疆场,从没有胆怯过。这次见萧衍竟然有点害怕他,莫非真是天子威严不容侵犯吗?”

其实,侯景一是作乱心虚,二是萧衍本来也是战场勇将,侯景肯定早就有敬畏之心。加上当时迷信思想严重,认为天子都是神灵下凡。还有萧衍信佛后,看清权势,也看轻权势,他的镇静无疑更让侯景心虚。

但是,这个侯景毕竟是作乱打进都城的,他的军队掌握了都城的管理大权,他的卫兵进出皇宫很随便,还佩带武器。萧衍见了很奇怪,问左右侍从,侍从说是侯景、侯丞相的卫兵。萧衍生气地喝道:“什么丞相!不就是侯景吗。”侯景听说了,也很生气,于是派人监视萧衍,限制他的供应。结果萧衍很快病了,后来不能起床,最后连饿带病加生气,闭眼西去,终年85岁。他的谥号是武帝,庙号是高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唐武宗李炎:唐朝著名的灭佛皇帝是怎样灭佛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唐武宗唐武宗崇信道教,且鉴于佛教势力泛滥,损害国库收入,在道士赵归真的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于845年下令拆毁佛寺,并派御史分道督察。经数月努力,全国拆毁寺院、招提、兰若共4.46万余所,还俗僧尼26.1万人,奴婢15万人,没收大量寺院土地。由于毁佛成功,从而扩大了唐朝政府的税源,巩固了中央集权。在

  • 北齐皇帝高纬:一个让北齐灭亡的亡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高纬简介:中文名:高纬别名:齐后主国籍:北朝齐民族:汉族出生地:并州的王邸出生日期:556年逝世日期:577年职业:皇帝、太上皇在位:565―576年年号:天统、武平、隆化谥号:惠烈皇帝、安皇帝庙号:敬宗高纬高纬北齐后主高纬即位时,腐朽的齐朝政权已经摇摇欲坠,最终使得北齐政权的覆灭。齐朝皇室骨肉相残

  • 为什么说雍正皇帝是历史上最为忙碌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的父亲康熙曾经多次南巡,并且喜欢微服私访。雍正的儿子’乾隆皇帝也六次下江南,并且留下许多民间轶事,;历史学家称呼乾隆的民间轶事为艳史。和老子儿子不同的是,雍 正当皇帝的这十三年中,他不但没有去南巡游玩,甚至北京城都几乎没有出过一步。这到底是因为什么?雍正皇帝在皇宫里都做什么呢?中国历史上最为忙碌

  • 揭秘:大清朝最后三个皇帝为何都不能生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最后三个皇帝为何都无后代?泱泱大清朝统治了中国近代近300年的时间,到了最后三个皇帝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宣统皇帝都“绝后”没有留下任何子嗣。爱新觉罗皇族在最后的几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妻妾成群的皇帝怎么就连一个孩子也生不出来呢?同治皇帝是咸丰皇帝和慈禧生的,仅仅当了三

  • 包拯升迁稳坐的个中原因:赶上个“好脾气”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包拯出生于官僚家庭,从小生活在富足有余的环境之中,受到良好的教育。传统戏曲把他说成被父母遗弃,由嫂子(包拯系独子)带大成人,用于铺垫包拯的身世和他对百姓疾苦的熟识,此种演绎可以理解,但这不符合历史事实。包拯29岁考中进士,按宋朝的制度,考中了进士就可以外出做官,这也是包拯十年寒窗所追求的。但老迈的父

  • 孙奇为忘母“倚庐六载” 被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孙奇逢是明末清初理学家,晚年在河南辉县夏峰村讲学20余年,世称夏峰先生。他与李颙、黄宗羲被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也有自己的见解。孙奇逢的教育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培养“贤人”。他在《孝友堂家训》中说,从古到今,历朝历代,有名望有地位的读书人都把家庭德育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家中子孙倘若品

  • 孙峻梦见诸葛恪的冤魂来刺杀 被自己梦境吓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孙峻是被自己梦境吓死的,真是做了亏心事,半夜鬼敲门。像他这样杀人不眨眼的,居然紧张到崩溃的边缘,说明他也知道冤死的太多,化成厉鬼也不会放过他。孙峻死后弟弟继任公元256年,执政才3年,孙峻派兵伐魏,他和滕胤来到石头城为军队送行。孙峻看到吕据率领的军队部伍整齐,心里突然有种说不出的厌恶,借口心口疼痛回

  • 袁枚自称“吃货” 《随园食单》记录300多种美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袁枚,大家能想到的首先是乾隆才子、诗坛盟主,其实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美食家,作为专业的吃货,袁枚用四十年美食实践写下了《随园食单》,记录了326种菜肴和点心,自山珍海味到小菜粥饭,再到美酒茗茶,品种繁多,堪称一部缩微版的中国饮食百科全书。近日,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陆小远为大家带来了“一月一部

  • 陆游的书斋人生:一举一动、喜怒哀乐都与书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南宋诗人陆游虽然对儿子说过“汝若学诗,功夫在诗外”,写诗不能光靠读书,还要社会实践,靠实地观察以及长年累月的人生感悟积累。然而,这不是说读书本身对于写诗就不重要了,其实,陆游本人就是个“书虫”,他刻苦阅读了大量书籍,接触了海量的文本,才培养了满腹的才华,为写出精彩的诗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关于陆游的读

  • 揭秘隋朝名将贺若弼用兵之道:大张声势真假难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隋朝名将贺若弼对自己的军事才能颇为自负,当隋炀帝杨广还是太子的时候,有一回问他:“杨素、韩擒虎、史万岁这三人谁算得上是真正的大将。”读过《说唐》的人都知道杨素和韩擒虎,这两位都是响当当的名将,史万岁也是为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良将,然而,对这三位分量很重的老同事,贺若弼却是嗤之以鼻,说:杨素猛而无谋;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