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慈禧被称为“老佛爷”是因为经常拜佛吗?

解密:慈禧被称为“老佛爷”是因为经常拜佛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1544 更新时间:2024/1/24 9:25:33

后世有人揣测,慈禧长于养生之道是想要得道成仙,而且这跟她老佛爷的称谓也有关联。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慈禧曾经扮作观音菩萨照过一张很大的相片,因而宫中上下才都称呼她为老佛爷。当时,慈禧头戴毗罗帽身穿袈裟,旁边站着李莲英、崔玉贵,还有庆亲奕劻的四女儿。四格格扮的是龙女,而李莲英则扮的散财童子。其实,老佛爷确实很敬佛、崇佛,不过,她手拿净瓶扮观音大士,也是调整自己心绪达到养生的目的。

每当她上朝的时候,军机大臣们禀报军报,就得如实上报,不能照顾到老佛爷的情绪。比如在太平天国的时期,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军报报上来,常常是又被对方攻下一座城池这样的消息。这个时候慈禧自然是又生气又着急,脸色也会变得特别难看。尤其是女人,一旦动气就会造成肝脾不和、心胃不和、肠胃不和这类的毛病,所以她的健康和政务有着很大的联系。

所以太监、宫女们都养成了一种习惯,每当慈禧很生气地退朝下来,他们就得察言观色,看到老佛爷神情不悦,所有人赶紧大气也不敢出,等着她发话。

这时候慈禧会很自觉地调整自己情绪。她会马上回到她的宫中,进到西室,里面有一间静室供着白衣大士。慈禧到了里面在佛像面前一坐就是40分钟,不管有多急的战报、军报都不许报告她,谁都不能打扰她。她这个时候就是在里面一心礼佛,心中无杂念专心念经,以此来静静地沉淀情绪,洗濯心灵。礼佛的过程能够使她冷静下来,很好地消除心绪不宁。40分钟一过,慈禧再从里面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多云转晴了,变得和颜悦色,再继续她的政治生涯。

有一个故事是关于“老佛爷”这个称谓的来历,说当年慈禧太后在宫里面听说江湖上有一位非常有智慧的和尚,这个和尚特别擅长画观音像,且擅长画各种各样的菊花和兰花,慈禧首先非常尊崇观音大士,其次自己名字是兰儿,所以一听这个传闻就命人把和尚请到宫里来了。

和尚来到宫里之后,慈禧却把这件事给遗忘了,过了好长时间突然想起来,就出了一个难题给众人,问谁能在五尺的宣纸上画出八尺高的观音来。这明显是个不可能的任务,但谁也不敢言语。其实慈禧这是在试探这个有才干的和尚,这时候他果真就站了出来说自己试一试。

和尚回去之后,经过一番苦心思索,终于画出了一幅观音像拿给慈禧。寻常观音怀抱净瓶直立,而和尚的画上净瓶在地上,观音弯腰去拿瓶中的柳枝。和尚解释说他画的观音是下身四尺上身四尺,这是观音在弯腰时候的样子,如果直起来了身高就是八尺。

老佛爷一听这和尚果真聪明,就要打赏,但是这和尚什么也不要。这引起了老佛爷的深思,觉得自己道行还是不够,在佛法方面造化还太浅,就说要出家继续修炼。她虽然这么说,但是她是掌管天下的西太后,哪能随随便便出家。这时候她身边的李莲英就很机灵地给她跪下了,说您就是我们的老佛爷,不出家也是老佛爷。这句话一下子就说到慈禧心坎里去了,随后“老佛爷”这个称呼就不胫而走了。

但关于老佛爷还有很多其他的传说。有学者认为老佛爷是慈禧太后专用的,其实是一种误解,这实际上是清朝历代皇帝特有的称呼,因为清朝是女真族建立的王朝,身居高位的首领就叫满柱,清朝建立后就将满语的满柱译为佛爷,成为清朝历代皇帝的特有称谓。慈禧太后让别人称呼自己为老佛爷,用意就是想和男性皇帝一样,享有至高无上的特权。

不管怎样,慈禧的修身养性之道跟她信奉佛祖是分不开的。而她能够活到74岁,垂帘听政40多年,27岁丧夫、41岁丧子,内忧外患不断,还需要周旋斗争于侄皇及其帝党之间,可谓纷争不断。虽然政务缠身,但她年逾花甲,却风韵不减、精神矍铄、肌肤如玉、青丝不落,除了她极尽奢华的生活方式,应该与她能够处理好忙碌与养生的关系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汪美麟为何只当了三年皇后?汪美麟被废原因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孔令辉回归成定局,皇后在敌国三年,为什么胡善祥当了皇后

    王妃——皇后——庶人——王妃——母后——皇后,这是明代宗朱祁钰正妻汪氏跌宕起伏的真实一生。汪氏,《女医明妃传》中作汪美麟,京师人,祖父汪泉,父汪瑛。正统十年(1445年)八月,明英宗听说汪氏贤德,在其亲自主持下,郕王朱祁钰纳汪氏为王妃。汪氏“性本醇懿”,品质高尚,跟郕王同龄。正统十四年(1449年)

  • 解密:刘备入蜀为何未要求诸葛亮随行参赞军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伐吴为何不带诸葛亮,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厉害,刘备伐吴如果带上诸葛亮

    刘备要聘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直到去了三次,诸葛亮才见他,这就是被后人津津乐道的“三顾茅庐”。刘备见到诸葛亮,两人有一番谈话,诸葛亮说:曹操已经强大,暂时不可以和他争锋,孙吴政权已历三世,只能作为外援而不可以吞并它。荆州是个用武之地,而刘表却不能够守住,这是上天用来资助刘备的。西川是个天险之地,刘邦

  • 解密:乾隆帝为何对自己的近臣沈德潜恨之入骨?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溥仪说过雍正继位真相,乾隆为什么抹黑雍正,乾隆为什么要抄张廷玉的家

    翻阅《古诗源》,想到了编者沈德潜的遭遇。沈德潜是清代乾隆时人,直至六十六岁方得中举人,翌年中进士。在翰林院庶吉士散馆考试的考场上,他被前来巡视的乾隆帝注意到了。三天后,沈德潜就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出入禁苑,与乾隆帝诗歌唱和,从此仕途亨通,连升数级。乾隆帝和沈德潜的关系,既是君臣,又是诗友、忘年交。乾

  • 唐宣宗真的是从“智障人士”到成为强势的帝王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宣宗百度百科,历史上的唐宣宗,唐宣宗李忱的妃子

    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宣宗性明察沉断

  • 解缙备受大明三代皇帝推崇却凄惨被埋入雪堆害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解缙后人,明朝皇帝落水阴谋,如果明朝没有土木堡之变

    “墙上芦苇,头重足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一提到这句传诵古今,耳熟能详的对偶佳句,人们就会想起被誉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缙,他才华横溢、不畏权贵、一生坎坷,大起大落,时而得宠升迁,时而失宠贬谪,最后遭人构陷,竟被锦衣卫无情地埋入雪堆冻死,真是壮志难酬、天妒英才,令人扼腕痛惜!解缙“

  • 明光宗朱常洛在位时有哪些功劳?朱常洛是明君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由校皇后,明朝朱常洛的历史简介,朱常洛是明君吗

    朱常洛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万历皇帝并不喜爱这位太子,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苦熬了三十九年之后,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但是就在他即位的第三十天清晨,这位刚要展翅高飞的皇帝就莫名其妙地走了。朱常洛的身世和他父亲万历皇帝差不多,也是父皇偶然临幸宫女而生,不过虽

  • 唐宣宗为何赐心爱美人毒酒?这位美人做错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明皇赐死杨贵妃,杨贵妃死前会对唐玄宗说什么,唐宣宗是谁

    商纣王、周幽王、隋炀帝及至唐朝玄宗皇帝李隆基,选择的都是后者,为美人抛却了江山。甚至远在英伦三岛的国王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竟主动放弃王位,由爱德华八世变成了温莎公爵;尽管个人最终结局与商纣王等不同,但终归还是落入得了美人失去江山的魔咒。唐宣宗,作为唐明皇玄宗的五代孙,继位做了皇帝之后,遇到了同样的艰难

  • 三国时代的三大同僚仇敌是如何了结恩怨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方之乱,三国里面最复杂的关系,了结是结束吗

    一般说来,一个集团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在三国形成鼎立之势后,这种共命运的情况就更加明显。但是,在一个集团内部,由于局部利益的冲突,同僚之间的关系也会势同水火,彼此视对方为仇敌。且看三国三大同僚仇敌以及他们的仇怨是如何了解的。甘宁与凌统甘宁年轻时前去依附刘表,因为得不到刘表的选拔任用,转而依附黄祖,因

  • 盘点:三国历史上的三大谏主缓上大位的悲情臣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上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中国历史上敢于直谏的人,敢于进谏的忠臣

    三国时期的所谓关东诸侯,其本质上都是军阀,在那个“有枪就是草头王”的年代,他们也都是以王者自居。但是,由于天下还有一个有其名无其实的皇帝汉献帝,还因为相互之间的制约利用,这王号或者是皇帝之名还不敢公然打出。而当他们觉得时机成熟的时候,这先称王再称帝的心思就有点儿昭然若揭,其表现也就有点儿急不可待了。

  • 清朝皇帝吃饭有哪些规矩?皇帝吃剩的饭菜怎么办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清皇室源起于东北满族,因此在饮食上沿袭了东北满族的饮食习惯,每天只吃两顿正餐,称为早膳和晚膳。早膳一般在早上六点至八点半进行,晚膳在十二点至下午两点进行,夏秋两季则提早一个小时。两顿正餐之后,各加一顿小吃,时间不固定,如果皇帝临时想吃什么,就随时传人送上。按照清宫规制,宫中的膳食机构内内务府和光禄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