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汪美麟为何只当了三年皇后?汪美麟被废原因揭秘

汪美麟为何只当了三年皇后?汪美麟被废原因揭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065 更新时间:2023/12/14 12:53:23

妃——皇后——庶人——王妃——母后——皇后,这是明代宗朱祁钰正妻氏跌宕起伏的真实一生。

汪氏,《女医明妃传》中作汪美麟,京师人,祖父汪泉,父汪瑛。正统十年(1445年)八月,明英宗听说汪氏贤德,在其亲自主持下,郕王朱祁钰纳汪氏为王妃。汪氏“性本醇懿”,品质高尚,跟郕王同龄。正统十四年(1449年)正月,汪氏为郕王生下一女。同年八月,土木堡之变发生,明英宗被俘,九月,郕王受众人拥护,由监国成为皇帝,史称明代宗,汪氏也从郕王妃升格为皇后。

作为贤内助,汪氏母仪天下后,随即发布懿旨,对于“京师诸死事及老弱遇害者暴骨原野,令官校掩埋之”,又“劝帝设斋醮恤之,应该说,这一举措既反映了汪氏“有贤德”,也反映了她在政局动荡之际积极为明代宗树立形象。后来,外部侵略平定,内部人心安定,明代宗的皇位算是坐稳了,然而汪氏却面临着后位不保的危机。究其原因,在于明代宗贪心不足,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除了汪氏,明代宗还有其他妃子,杭氏就是一个。杭氏的肚皮很争气,早在正统十三年(1448年)七月初二就生下一子,取名朱见济,后被立为王世子。明代宗即位后,特别是在稳定局势后,认为“父有天下传之子,斯本固于万年”,只有立自己的儿子为皇位继承人,才是天经地义。但在当时,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早已被孙太后立为皇太子,草率废立未免会引起朝臣不满,影响政局稳定;再者,朱见济虽为世子,但他并非嫡子,明代宗心里盼望汪氏能生下嫡皇子。

景泰元年(1450年)十一月前后,皇后汪氏再次怀孕,明代宗非常高兴,寄希望生下皇子。为此,明代宗频频给汪氏家族加官进爵。然而,天不遂人愿,汪氏的肚皮还是不争气,景泰二年(1451年)七月,汪氏又生下一女。明代宗对汪氏很失望,不得不把目光投了庶子朱见济。为了满足私心,为了达到目的,明代宗不惜贿赂群臣。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明代宗见时机成熟,便想废掉太子朱见深,另立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但没想到碰到了汪氏这个障碍。

在这件事情上,汪氏的表现很坚决,“后执不可”。汪氏之所以反对改立太子,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没有明英宗,汪氏成不了郕王妃,后来也成不了皇后,故对明英宗抱有感恩之情;其二,从女人的角度看,汪氏自己没有生出儿子,她也不愿意情敌杭氏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内心更偏向于太子朱见深,一心想保住朱见深,为自己日后找靠山,故“后不欲废立”;其三,汪氏深明大义,认为明代宗从监国成为代理皇帝,已经捡了个大便宜,明英宗归国后,明代宗不仅没有让位,而且还要废掉其颇受怜悯儿子,很不道义,难堵悠悠之口。

与公与私,汪氏的反对都是能站住脚的。然而,明代宗心意已决,顶着各方压力废黜朱见深,另立朱见济为太子,同时废掉了汪氏,另立杭氏为皇后。景泰汪氏无端被废为庶人,立即在朝中引起波动,礼部郎中章纶“首请复中宫位号以正母仪”,要求恢复汪氏的皇后地位,明代宗大怒,将章纶“榜掠几死”。次年十一月,太子朱见济夭折,明代宗绝后,杭皇后悲痛欲绝,一病不起。景泰七年(1456年)二月,杭皇后病逝,即便后位虚悬,明代宗也没让汪氏重新归位。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明代宗病重,明英宗趁机复辟,恢复了汪氏的王妃名号。不久,明代宗暴死,明英宗下令让其妃嫔殉葬,却赦免了汪氏。念及当年反对废立,朱见深重新被立为太子后,对汪氏“事之甚恭”,非常孝敬周到。朱见深即位后,是为明宪宗,尊汪氏为母后,汪氏“与周太后相得甚欢,岁时入宫,叙家人礼”。正德元年(1506年)十二月,汪氏薨,享年八十岁。明武宗听取大臣建议,“葬以妃,祭以后”,即用妃御的葬礼,用皇后的祭礼。次年,汪氏与明代宗合葬于金山(景泰陵),上尊谥曰“贞惠安和景皇后”。

对于汪氏的跌宕一生,《万历野获编》有云:“惟景帝汪后,以正统十年乙丑册为郕王妃,十四年景帝即位,立为皇后,景泰三年被废,天顺元年复为郕王妃,至正德元年丙寅始薨。后以丁未年生,春秋恰八十,追崇为贞惠安和景皇后。凡为王妃者二次,为皇后者一次,为庶人者一次,为追赠母后者又一次。凡历五帝六朝,前后六十二年。升沉兴废,更叠为之,终得与景皇同穴,实前古未之闻。”汪氏虽然只当了三年皇后,不幸被废,但若论明朝历代皇后寿考,汪氏以八十岁高龄毫无悬念地占得头筹,这也算是老天对她的一份补偿。(刘秉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解密:刘备入蜀为何未要求诸葛亮随行参赞军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伐吴为何不带诸葛亮,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厉害,刘备伐吴如果带上诸葛亮

    刘备要聘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直到去了三次,诸葛亮才见他,这就是被后人津津乐道的“三顾茅庐”。刘备见到诸葛亮,两人有一番谈话,诸葛亮说:曹操已经强大,暂时不可以和他争锋,孙吴政权已历三世,只能作为外援而不可以吞并它。荆州是个用武之地,而刘表却不能够守住,这是上天用来资助刘备的。西川是个天险之地,刘邦

  • 解密:乾隆帝为何对自己的近臣沈德潜恨之入骨?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溥仪说过雍正继位真相,乾隆为什么抹黑雍正,乾隆为什么要抄张廷玉的家

    翻阅《古诗源》,想到了编者沈德潜的遭遇。沈德潜是清代乾隆时人,直至六十六岁方得中举人,翌年中进士。在翰林院庶吉士散馆考试的考场上,他被前来巡视的乾隆帝注意到了。三天后,沈德潜就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出入禁苑,与乾隆帝诗歌唱和,从此仕途亨通,连升数级。乾隆帝和沈德潜的关系,既是君臣,又是诗友、忘年交。乾

  • 唐宣宗真的是从“智障人士”到成为强势的帝王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宣宗百度百科,历史上的唐宣宗,唐宣宗李忱的妃子

    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宣宗性明察沉断

  • 解缙备受大明三代皇帝推崇却凄惨被埋入雪堆害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解缙后人,明朝皇帝落水阴谋,如果明朝没有土木堡之变

    “墙上芦苇,头重足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一提到这句传诵古今,耳熟能详的对偶佳句,人们就会想起被誉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缙,他才华横溢、不畏权贵、一生坎坷,大起大落,时而得宠升迁,时而失宠贬谪,最后遭人构陷,竟被锦衣卫无情地埋入雪堆冻死,真是壮志难酬、天妒英才,令人扼腕痛惜!解缙“

  • 明光宗朱常洛在位时有哪些功劳?朱常洛是明君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由校皇后,明朝朱常洛的历史简介,朱常洛是明君吗

    朱常洛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万历皇帝并不喜爱这位太子,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苦熬了三十九年之后,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但是就在他即位的第三十天清晨,这位刚要展翅高飞的皇帝就莫名其妙地走了。朱常洛的身世和他父亲万历皇帝差不多,也是父皇偶然临幸宫女而生,不过虽

  • 唐宣宗为何赐心爱美人毒酒?这位美人做错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明皇赐死杨贵妃,杨贵妃死前会对唐玄宗说什么,唐宣宗是谁

    商纣王、周幽王、隋炀帝及至唐朝玄宗皇帝李隆基,选择的都是后者,为美人抛却了江山。甚至远在英伦三岛的国王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竟主动放弃王位,由爱德华八世变成了温莎公爵;尽管个人最终结局与商纣王等不同,但终归还是落入得了美人失去江山的魔咒。唐宣宗,作为唐明皇玄宗的五代孙,继位做了皇帝之后,遇到了同样的艰难

  • 三国时代的三大同僚仇敌是如何了结恩怨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方之乱,三国里面最复杂的关系,了结是结束吗

    一般说来,一个集团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在三国形成鼎立之势后,这种共命运的情况就更加明显。但是,在一个集团内部,由于局部利益的冲突,同僚之间的关系也会势同水火,彼此视对方为仇敌。且看三国三大同僚仇敌以及他们的仇怨是如何了解的。甘宁与凌统甘宁年轻时前去依附刘表,因为得不到刘表的选拔任用,转而依附黄祖,因

  • 盘点:三国历史上的三大谏主缓上大位的悲情臣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上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中国历史上敢于直谏的人,敢于进谏的忠臣

    三国时期的所谓关东诸侯,其本质上都是军阀,在那个“有枪就是草头王”的年代,他们也都是以王者自居。但是,由于天下还有一个有其名无其实的皇帝汉献帝,还因为相互之间的制约利用,这王号或者是皇帝之名还不敢公然打出。而当他们觉得时机成熟的时候,这先称王再称帝的心思就有点儿昭然若揭,其表现也就有点儿急不可待了。

  • 清朝皇帝吃饭有哪些规矩?皇帝吃剩的饭菜怎么办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清皇室源起于东北满族,因此在饮食上沿袭了东北满族的饮食习惯,每天只吃两顿正餐,称为早膳和晚膳。早膳一般在早上六点至八点半进行,晚膳在十二点至下午两点进行,夏秋两季则提早一个小时。两顿正餐之后,各加一顿小吃,时间不固定,如果皇帝临时想吃什么,就随时传人送上。按照清宫规制,宫中的膳食机构内内务府和光禄寺

  • 解密:假颠不痴的谋士司马懿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历史上有大志向的人很多,比如三国三巨头,曹操孙权刘备,这些人称帝称王建功立业足可以功垂后世。不过和司马懿相比,这些人似乎小巫见大巫,因为他们具备的优点司马懿都具备,而且在曹魏功臣良将当政的时期,司马懿能够异军突起,的确非他人可比。下面讲一个故事:曹真死后,儿子曹爽由于司马懿德高望重,又是自己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