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继承顺治的皇帝后 康熙的兄弟们又是什么下场

康熙继承顺治的皇帝后 康熙的兄弟们又是什么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311 更新时间:2024/1/18 20:49:06

你真的了解康熙和兄弟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康熙皇帝继位成功之后,康熙的兄弟们怎么样了?他们的下场又是什么?

康熙兄弟的结局,要比他的儿子好得多。

提起清代的康熙皇帝,人人都了解他是封建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同时也正是有了他执政期间所建立的功勋,才奠定了清代兴盛的根基。

除了康熙本人之外,他的几个儿子,因为参与了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也被后人所熟知。

不过,相比于康熙这些十分“闹腾”的儿子们,康熙的兄弟们在历史上不仅知名度不高,并且留下的记录也并不多。

那么,在康熙继位之后,他的兄弟们都是什么下场呢?事实上,康熙兄弟们的结局,要比他儿子们的结局要好上不少。

康熙皇帝共有兄弟八人,他在其中排行老三。

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年轻的顺治皇帝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儿子,这便是康熙皇帝的大哥爱新觉罗.牛钮。

虽说是顺治的长子,但牛钮的生母却只是一个地位低下的宫女。

根据《清史稿·皇子世表》记载,牛钮的生母名为巴氏,原本是宫里伺候人的一个小宫女,结果某天被顺治帝看上了,一番云雨之后,巴氏就为顺治生下了一个儿子,也就是牛钮。

而牛钮并没有活太久,在他出生大约八十几天后,便因病夭折,就此离世。

不过,关于牛钮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这种说法认为,牛钮并没有夭折,而是由于其母身份低微,在宫廷斗争中,母子二人被逼出宫,流落到了如今河南的武陟县。

并且,在康熙年间,因为黄河发大水,牛钮还曾出任左都御史治理当地的水患。

传说究竟是真是假,已经无从考证,但至少在清廷的官方说法上,康熙的大哥爱新觉罗.牛钮已经早夭。

牛钮“夭折”两年后,宁悫妃董鄂氏为顺治皇帝生下了第二个儿子福全,这便是康熙的二哥。

福全在当时,属于名正言顺的嫡长子,也是最接近皇太子的人选之一,不过,据史料记载,某天顺治帝问他将来有何志向时,幼年的福全却认认真真的说了一句让顺治都很吃惊的话。

“幼时,世祖问志,对:“原为贤。”世祖异之。”---《清史稿》

正是这句话,让他的人生轨迹自此改变,走上了为弟弟康熙护守边疆的路,但同样也是因为这个选择,让他在诸多兄弟里,结局算是最好的一个。

福全之后,便是排行老三的康熙,而在康熙出生三年后,顺治皇帝迎来了一个令他欣喜若狂的儿子。

之所以欣喜若狂,是因为这个儿子的生母,正是顺治最爱的皇贵妃董鄂氏(不是福全的生母),正所谓爱屋及乌,顺治皇帝对董鄂氏的浓烈感情,自然也分出一部分给了这个儿子。

当时,在这个皇子出生后,顺治皇帝举行了盛大的庆典,并且还大赦天下,总之就是让所有人都了解,顺治皇帝对这个儿子的爱。

并且,按照顺治皇帝当时的意思,这个儿子必然是会被立为皇太子的。但就在顺治欣喜异常没多久,也就是四个月左右,这个备受瞩目,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皇子意外地夭折了。

夭折的速度之快,顺治就连名字都没来得及给这个儿子起,因此,在史料中,顺治帝的第四个儿子,康熙皇帝的四弟,并没有名字记载。

唯一有记录的,就是顺治帝在这个儿子夭折,为了寄托哀思,封了清代第一个和硕荣亲王,这个爵位,是清代十二等封爵中最头等爵位,纵观清代两百多年历史,和硕荣亲王也就两个而已

相比于康熙帝的四弟出生时的隆重,他的五弟常宁在出生时,就显得颇有些冷清。

据史料记载,老五常宁与老四出生的年份一样,两人均出生于公元1657年,只不过,常宁要小上一个月,而在他出生时,紫禁城内外正在欢庆顺治的皇四子降生,因此,常宁来到人世,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关注。

并且,常宁的生母,也只是一个庶妃而已,所以,在当时不受关注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常宁出生时,顺治皇帝刚二十岁出头,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但令人奇怪的是,从公元1657年开始,皇宫里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新的皇子降生。

这种情况,前后一直维持了四年左右,之所以如此,有一种说法是说当时因为皇四子的夭折,让顺治帝一直处在悲伤之中,同时又加上董鄂妃在爱子夭折后,身体每况日下,更让顺治帝没有别的什么心情。

直到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年末,顺治皇帝的第六个儿子,也就是康熙的六弟奇绶出生,才打破了这一局面。

紧接着,在次年的上半年以及下半年,康熙最小的两个兄弟隆禧和永干分别降生,至此,顺治皇帝前后共生了八个儿子。

但不幸的是,这八个儿子中,老大牛钮和老四,在顺治尚未去世之前便已经夭折,而在康熙登基不久,也就是康熙四年和康熙六年,老六奇绶和老八永干均在弱冠之年同样夭折,因此,真正长大成人的,只有四人,这其中还包括康熙皇帝自己。

而在这四人中,老七隆禧在康熙十八年七月时患病,期间,康熙皇帝还亲自前去探视,还召太医为其诊治,但仅仅十余天之后,隆禧便不治而薨。

也就是说,除掉康熙这些因病而早亡的兄弟们之外,真正与康熙相伴多年的,也只剩下老二福全和老五常宁了。

而这两兄弟的结局,却是相差不少。

公元1661年,八岁的玄烨登基继位,在他登基之时,二哥福全也就九岁,至于五弟常宁,则是刚刚五岁而已。

从这个年龄可以看出,兄弟三人的年龄差并不是很大,用老话叫作“踩着肩膀”,因此,三人之间的感情,在幼年时还是相当不错。

到了康熙六年,也就是康熙皇帝亲政的那一年,为了回报这份感情,同时也为了满足福全曾立下的愿望,康熙皇帝一道诏令,将十五岁的福全晋封为裕亲王,并允许其参与议政。

这就意味着,福全从一个皇室子弟,开始走向朝堂,也自此开始,他用一生的时间,兑现了幼年时许下的那个“愿为贤王”的承诺。

在此之后,康熙不断的将诸多大权交给福全,而福全则是投桃报李,尽心尽力地去辅佐康熙。

而在康熙二十九年,福全在受命带兵剿灭噶尔丹时,更是身先士卒,以身犯险,最终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战后,康熙皇帝对他多次褒奖,并恩赐极多,一时间,福全的声望达到了极点。

但在接下来的战役里,福全因为擅做主张把兵撤回,导致噶尔丹本人逃脱,惹得康熙皇帝大为恼火,在福全回京之后,当众大骂他为“不遵从命,自行其事”。

为此,朝中大臣多次上书康熙帝,建议对福全重罚,但最终,康熙拒绝了这个建议,而是仅仅对福全罚俸三年,取消了议政权来以示惩戒。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康熙皇帝了解福全自行撤兵也是也有难言之隐,当时前线粮草不足,而噶尔丹又藏得极深,福全担心再耗下去会生出变故,因此才会下令撤兵。

他唯一做错的,就是没有及时请示康熙皇帝。

不过,通过康熙皇帝对哥哥福全的“惩戒”,其实也能看得出来,康熙与兄弟之间,称得上是“兄友弟恭”,这与若干年后,康熙的几个儿子之间的关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这种兄友弟恭,在康熙四十二年戛然而止。

康熙四十二年,出巡塞外的康熙皇帝接到京城奏报,说裕亲王福全病重,情势十分危急,由于暂时还不能马上回去,因此,心急如焚的康熙,命自己的几个儿子快马加鞭赶回京城,前去探视福全。

之后,康熙在料理完事情后,心急火燎的往回赶,但最终,他还是没能见到哥哥最后一面,等他到了京城之后,福全早已去世数日。

据记载,当时的康熙皇帝极为悲伤,不仅亲自前去祭奠福全,并且在出殡时,恸哭不止。

在这种极深的感情下,福全的陵墓也由康熙皇帝亲自安排人监造,并且,在康熙在位时期,各种祭奠不断,时不时地还会有加祭。

而在福全死后不久,康熙皇帝命宫廷的画师,画了一幅自己与福全并坐于桐荫之下的画像,以示手足同老之意。

晚年的康熙,就是以此画来寄以衷肠,表示了对哥哥福全的思念之情。

相比于对哥哥福全的重视与厚爱,康熙对于弟弟常宁就稍微差了一点,而造成这个结果的,到如今始终是个谜团。

在最早的时候,也就是康熙登基之初,康熙皇帝对弟弟常宁还是很不错的,不管是生活上还是洽谈方面,总之能给的尽量都给。

并且,据史料记载,在康熙二十二年,常宁的府中突遭火灾,担心其安危的康熙皇帝,在了解消息后的第一时间,亲自常宁家中探望。

到了康熙十年,刚满十八岁的常宁,就被康熙皇帝晋封为和硕恭亲王,各方面的待遇,与哥哥福全基本一样。

至少截至到这个时候,康熙对福全和常宁这两个兄弟,还不存在厚此薄彼的情况,整体上都不错。

而到了康熙二十九年,常宁随军出征,前去讨伐噶尔丹,但在于噶尔丹交战中,常宁虽说将其击败,但却没有穷追到底,为此,在回来之后,被罢议政之权,并罚俸三年。

这个事情,被罚的还有福全,因此,并不能作为康熙对常宁态度转变的证据。

但在常宁去世后,康熙皇帝对他的身后事,整体待遇上比福全要低得多,不仅连个谥号都不给,甚至还将常宁的亲王爵位收回,改封常宁之子为贝勒。

不仅如此,在雍正皇帝继位后,也曾经公开发表过对其五叔常宁的批评。

“朕叔恭亲王常宁,昔年受皇考友爱深恩,不知感激报效,因循懒惰,悠忽终身,此中外所知者。”---雍正皇帝

康熙的对常宁冷淡的态度,以及雍正公开对其的批评,都说明了常宁曾经干过什么事情,导致他失去了哥哥原本的喜爱,但究竟是什么事,史料中并没有记载。

不过,在一些野史中,对这个原因曾提到过一点,只不过真实程度有多少就没人了解了。

这个说法,是说当年在康熙年轻的时候,曾经很喜欢一个蒙古的姑娘,而常宁也喜欢她,最终,姑娘选择了常宁,但没过多久,这个姑娘意外身亡,因此,康熙就十分恼火,认为常宁没有好好保护姑娘,至此,就对常宁的态度一天比一天冷淡。

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康熙对弟弟常宁的态度大变,已经无从考证,但在常宁死后,其身后事以及后人的待遇,确实不如福全,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不管怎么说,康熙对于兄弟,整体上还算是不错的,至少没有什么圈禁之类的事情发生,这就比多年后,康熙的儿子雍正对他的兄弟要好上太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姜维一生有何作为?为何邓艾说他不值一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姜维没有一次赢过邓艾,姜维与邓艾谁的军事水平高,如果邓艾钟会姜维联手

    姜维,字伯约,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公元263年,这是三国历史上非常关键的一年,因为司马昭在这一年发动了魏灭蜀之战,意味着三国鼎立的时代开始走向结束。此战,钟会和姜维在剑阁一带相持不下,但是,邓艾则采用以迂为直的谋略,在魏蜀两军主力对峙于剑阁之时,自率精锐部队绕

  • 谋士张宾有多天才?辅佐霸主石勒撑起十六国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翼王石达开兵败大渡河,杨志和索超比武结下仇怨,石勒统一北方

    很多朋友还不是很熟悉张宾,他是十六国时期后赵大臣、著名谋士和政治家,他的一生辅佐霸主石勒撑起十六国,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宾胸怀大志,谋略过人,辅助石勒建立后赵,并订立各种国家制度,被石勒任命为大执法,专总朝政,位冠僚首。张宾为官清廉,谦虚谨慎,任人唯贤,礼贤下士

  • 康熙和乾隆寿命为何那么长 他们有什么长寿的秘诀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康熙和乾隆哪个更优秀,康熙和乾隆谁的岁数大,康熙为什么那么喜欢乾隆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康熙和乾隆,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古代皇帝寿命都不长,康熙和乾隆有什么长寿的秘诀吗?他们为何都不别的皇帝寿命长?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皇帝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最高统治者,他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当一个人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利后,大多都会贪图权势,皇上亦是如此,因此他们想长寿,

  • 历史上福全为何没能成功继位?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上著名的太子,秦朝徐福最后去了哪里,历史上当太子最久

    福全是顺治皇帝次子,康熙的异母兄弟。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世人皆知,顺治皇帝此生唯一深爱之人,便是董鄂妃。董鄂妃曾为顺治生下一子,可惜未过数月,即次年正月二十四日(1658年2月25日)便夭折,所以并未给他留下任何子嗣。顺治皇帝这一生共有八个儿子,在他临终病重的时候,长子以

  • 张居正生前为明朝做出了巨大贡献 死后为何落得个家破名裂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为什么说张居正延续了明朝,张居正简介,张居正一生的经历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明代张居正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张居正一心为国对王朝有功,张居正死后为什么会被清算?张居正到底做了什么事情?纵观整个明代,不是昏君胡作非为,就是奸臣乱政。鲜有政吏清明,社会欣欣向荣的景象。倒是在明代后期,有十年时间,由于张居正的出现,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一度

  • 历史上晁错为何会落得一个腰斩的下场?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对晁错的评价,晁盖之死的原因,李斯腰斩7个惨

    晁错是西汉文帝时的智囊人物,颍川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天下这么大,必须要建立藩王制度,因为藩王上可以保卫国家,下可以保护百姓。藩王又称蕃王,是介于皇帝与地方官员之间的统治者。自古以来,能称霸一方的藩王不是战功赫

  • 曾杀了李世民两员大将,刘黑闼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世民和唐太宗是同一个人吗,帮李世民打天下的人,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实力对比

    刘黑闼,隋末唐初时期割据势力,本为窦建德部下,窦建德败亡后,召集他的旧部起兵,自号汉东王,改元天造,定都洺州(今河南永年东南)。窦建德旧部多数投靠刘黑闼,并且很快占领河北、河南等部分地区,又先后击败唐朝的军队。刘黑闼的起义,严重威胁唐朝的统治,唐高祖(李渊)派李世民等领兵出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

  • 历史上吴氏成为皇后不到一个月便被废,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皇后一个月多少钱,元昭皇后,历史上的废后

    吴皇后明宪宗朱见深的结发妻、废后,顺天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朱见深本名是朱见濬,后来朱见深的父亲朱祁镇复辟,朱见深连同名字一起改掉,被立为皇太子。吴氏出身名门,父亲、舅舅、哥哥都是有名的将领。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时,曾经为朱见深选定了三个皇后的候选人:吴氏、王氏、柏氏。其中,

  • 古代皇后晋升成为太后之后 太后主要负责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上两位太后同时在位,太后的懿旨皇帝能反对吗,册封太后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太后生活,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古代太后作为皇帝的母亲,太后主要负责什么事情?她们平时怎么打发时间的?我们了解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当然也是有母亲的。皇帝的母亲我们了解是太后,但是皇帝的目前分为真实的母亲和名誉上的母亲。有时候这两者并不一定是同一个人。比如皇帝去世

  • 吴起选择离开魏国是什么原因?又为何会投奔楚国?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吴起在楚国做了几年,吴国灭了楚国,楚国差点被吴国灭亡

    吴起卫国左氏人,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在战国时期,吴起是一位可以和白起、廉颇、李牧、王翦相提并论的名将。吴起著作有《吴子兵法》,传于世,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唐肃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内,成为武庙十哲之一。宋徽宗时,追封广宗伯,成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