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褚遂良:聪明绝顶 贞观名相 可为何落得贬死下场?

褚遂良:聪明绝顶 贞观名相 可为何落得贬死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634 更新时间:2024/1/7 4:34:07

扶李治上位,结果却被甩了

要说封建时代的顾命大命,荣则荣矣,安则未必,有多少人能全身而退?终养天年?不拿别人说事,就拿唐太宗给李治安排的两大重臣长孙无忌和禇遂良来说,结局就很惨。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舅舅,李治为了武则天(当然不全是为她,只是那么一个借口),生生地把老舅给流放到黔州,逼得上吊死了。至于禇遂良,虽然没有这么亲近的血缘关系,但也是李治上位的大恩人,只可惜,最终也是孤独死在流放地越南。作为顾命大臣,他们顾了李治的命,可是转身,上位后的李治却要了他们的老命。

人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君王固然无情,可他们本身也不是完全被冤屈,玩政治的人,手上可不会那么干干净净,褚遂良也一样。

禇遂良根子不浅。他父亲当过隋朝东宫学士,与杨素的公子杨玄感关系很好,如果杨玄感造反得胜的话,那么禇家无疑是另一番风光。历史是没有如果,杨玄感成了“贼”,禇亮自然也受到牵连,被贬为西海郡司户。

后来,薛举在兰州称帝,他就把名动天下的禇亮给请去担任黄门侍郎,而禇公子遂良则成为薛举的通事舍人,专门掌管诏命及吴奏案章。虽然薛举只是一方割据政权,但隋末乱世,都是这么干的,管它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只是禇家时运未到,薛家的靠山不太牢,薛举死后,薛仁杲的皇帝位子还没坐热,就被李世民给拉下来了,自然,作为薛家班底,禇遂良也被接收,成为李家王朝的一份子。

李世民杀兄上位,逼父退位的举动是不太光彩,但他个人的魅力也不可挡,他对于人才的眼光还是很辣的……褚遂良在众多的铠曹参军中被发现,并得到李世民“忠诚耿直有学术”的考语。

贞观年间,原来的弘文馆“馆主”禇遂良领到了一份新差事,那就是承皇命,将隋末战场改修成庙宇,这是功德无量的大事件,没有任何风险,怎么做都对。这无疑是李世民送给一向忠诚的禇遂良一份礼。而后,慈云寺新建,禇遂良书碑,又一件功德。

以后不久,褚遂良出任起居郎,记载皇帝的一言一行,尔后,经魏征的推荐,禇遂良担任侍书;后任谏议大夫;李承乾被废,劝立晋王李治……

辽东一向不平,隋炀帝几乎倾尽全部国力讨伐,结果不但没成功,还把天下给弄丢了。到了李世民手上,他就想着要啃掉这块骨头,所有人都被美好前景乐晕了。只有禇遂良不同意。李世民不听,可结果呢,最终无利而返,印证了禇遂良的看法。从此,李世民对褚遂良言听计从,一路青云也极为自然。

李治能当皇帝,禇遂良和长孙无忌是帮了大忙的。虽然李治嫡出,但是在当时他的兄弟当中,他并没有十足的优势。为了扶他上位,褚遂良和长孙做了不少脏事。

李世民临死时,把他们比作霍光、诸葛,让他们永保李家社稷,不负所托。而对李治则说只要有二人在,国家大事,他就放心了。

李世民能否真能料定武周夺权不清楚,但是李家政权,在有禇遂良长孙二人的情况下的确还算是稳定的。不过,天命未必会如人所愿。李治上位后,禇遂良虽然爬到了人生的巅峰,当过吏部尚书,太子宾客,当过尚书右仆射,修过国史,掌过朝权,一时荣宠无比。但是转身,他就摔进了泥潭,不能翻身。

原来,所谓君臣之间的美好,只是暂时的。热血青年李治强烈希望废王皇后立武后,可两老头禇遂良及长孙,力泼冷水,尤其是禇遂良,甚至耍起无赖——以辞官威胁皇帝。李治翅膀硬了,再不是当初那个要扶上位的年轻人了,顾命大臣老了,已经成了绊脚石了。而武则天,这个强势女人,对褚遂良自然也深深地恨上了。

事实证明,禇遂良扭不过。武则天被立为皇后,褚遂良也被赶出朝廷,到潭州去当一个都督。以后,又到桂州当都督了,再以后,就是被许敬宗等人给整了个谋反的罪名,贬到越南了。

其实傻子都知道,正当壮年的禇遂良一门心思的扶弱势李治上位,到老了老了,还会想着推翻他亲手扶持上台的君王吗?这也太扯了。但就是这么扯,权斗嘛,只要有个遮羞布就行,反正说你谋反就谋反,就算你不想反,但是你的家人呢?朋友呢?于是,老禇就被谋反了,再难翻身了。

聪明一世的禇遂良不会不明白,自己要前往爱州时,赶紧上疏,大意是说他还在李承乾李泰夺位时就已经效忠陛下,暗示要不是有他力保,东宫之位可未必是李治的。他侍奉先帝一生,先帝也极尽恩宠,他虽然力量小,但为国家耗费了全部,现在老了就如一只卑微的蚂蚁,也没几天活头了。褚遂良打上了最后一张感情牌,自然是希望李治能想起从前的点滴,那些真挚的往事,可惜李治没能见到这奏疏,或者说假装没看见。最后,六十三岁的禇遂良孤独老死。他死后,他的子孙也全部被流放到越南,直到四十六年以后,他才真正被平反。只是于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李治武后之流的确是毫无情义可言,但是性格决定命运,从某方面来说,褚遂良有必死的因由。这么说,有人不高兴了,谁不会必死?是的,谁都会死,但是为人为官,都应该对得起人的本心,而在这一点,褚遂良应该不算合格。

禇遂良很努力,但魏征给的机遇更重要。魏征是唐太宗身边的红人,他推荐了褚遂良,在魏征眼里,禇遂良是正人君子。他临死前,把自己所写的所有奏疏的底稿交给了史官褚遂良,出于什么心思不确定,青史留名也好,保存史料也罢。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魏征把这东西交给他,是出于对褚遂良的信任。但是后来,有人告黑状,说魏征生前党附太子,还把证据都给了史官保存。于是,被魏征压了一辈子的李世民,毁了与魏家的婚约,砸烂了魏征的墓碑,褚遂良没有为恩人说过一句话。

在这事里,褚遂良为了往外摘,不说什么,勉强也说得过去。但是刘洎却的的确确是被他给害死了。刘洎是个大直臣,朝中都知道,但这人有个毛病,说话比较随便。唐太宗还专门提醒过他,身为太子的属官,一定要谨言慎行。但刘洎没改,这怎么改呢?东征失利后,太宗患病,刘洎出来就说:“圣体患痈,极可忧惧。”这刘洎也是嘴大,谁不知道陛下的身体是高度机密,这一嗓子喊出来,让太宗情何以堪?人家还想着万岁万岁的,你就扯个什么忧惧的,这不找死呢吗?于是,褚遂良,把这事就夸张了那么一点点,汇报给太宗听,说:“国家之事不足虑,正当傅少主行伊、霍故事,大臣有异志者诛之,自然定矣。”这一改,好了,刘洎有异心了,想变李家天下了。马周等人作证无效,唐太宗示意,刘洎自杀。事后,太宗后悔了,拉了一票人马给刘洎垫背。

武则天时代,褚遂良倒霉了,刘洎后人趁势申冤,认为是褚遂良添油加醋乱说话,害死了刘洎。正好,谋逆大罪,诬告大臣,陷先帝于不义,褚大人不死也不行了。平心而论,这事还是李世民的错,可是,身为同僚,褚遂良这样做,不但与君子之风离得远,就连为人本份都差那么一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智容临时悔婚转嫁小自己四岁的男人终成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刘智容,南北朝时南朝刘宋时期人,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的正妻,齐武帝萧赜的亲生母亲。刘智容出身并不高贵,其父亲刘寿之只是一名小小的员外郎。但刘智荣本身却十分不凡,不仅美貌过人,而且熟读诗书,颇有主见。刘智荣长大后,刘宋大将裴方明为自己的儿子向刘智容求婚。本来,作为一个小小的员外郎之女,能嫁给裴方明这

  • 揭秘;为何说刘邦是史上最有人性的开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每当看到、听到有人骂刘邦是无赖小人的时候,我总忍不住要想替刘邦说几句话。一个令千百年来的中国人引为自豪的伟大王朝的开创者,怎么可能会是一个无赖小人呢!这样的人物,可以说是历史和百姓选择的结果,如果他是无赖小人,那么,历史和百姓岂不都是瞎子盲人?刘邦被当作悲剧英雄项羽的对立面,被视同无赖小人,甚至被说

  • 汉代名将霍去病死亡真相:并非瘟疫竟是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元狩六年(前117年),大司马大将军、冠军侯霍去病薨逝,时年23岁。关于他的死因,流传较广的说法主要有病死、在匈奴染上瘟疫、退隐三种,但是都经不住推敲。首先,史书中从未见霍去病身体有何不适的记载,而且与霍去病同一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关于此事的记载也颇值得玩味。他在《史记》中只用了一个“卒”字来写霍去病

  • 揭秘:大汉朝历史上蛇蝎“吕后”的那点千秋功和过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萧何是和刘邦一起起兵打天下的老哥们,老战友。多少年来萧何对刘邦忠心耿耿,尽力辅佐,为大汉江山的创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令人想不通的是,刘邦称帝以后竟然把萧何关进了大牢,原因竟然是萧何写给刘邦的一个奏折。奏折的内容是这样的:萧何希望刘邦能同意把上林苑的土地分给百姓耕种。看到萧何被关押,刘邦的一个近侍问

  • 平阳公主的死因: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平阳公主结局,汉武大帝平阳公主,汉武帝对平阳公主很好

    平阳公主,汉景帝刘启与皇后王娡的长女,汉武帝刘彻同胞长姐。本封为阳信公主,因嫁于开国功臣曹参曾孙平阳侯曹寿(曹时),故又称平阳公主。曹寿去世后,平阳公主改嫁汝阴侯夏侯颇。夏侯颇死后,又改嫁大司马、大将军、长平烈侯卫青。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怎么死的?汉景帝之女,王皇后长女,汉武帝同胞长姊。本封为阳信公主

  • 唐宣宗是个“高考”狂:常问询官员是否考中进士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的科举考试是出身寒族的读书人获取功名利禄的唯一途径。由于每年科举录取的名额有限,能幸运地冲过科举考试独木桥的举子,实在少之又少,因此,古人对科举中第者推重艳羡至极。《唐摭言》就这样说:“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

  • 揭秘唐敬宗有多痴迷足球:常不顾公务组织深夜球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唐代的官僚贵族,大多是球场上的高手,很多人在工作之余以蹴鞠为乐。这样蹴鞠在当时就成了一项贵族运动,常常和奢侈浪费联系在一起。唐中宗的驸马杨慎交、武延秀,在家中修建私人球场。为了让他的马跑后不扬起尘土,一千步长的球场全用油和泥建筑。唐代宗时的剑南节度使郭英又家中养女伎骑驴打球,驴身上的鞍饰及人身上的服

  • 曹操的节俭有多清廉:家里用餐竟只有一道肉菜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史上曹操算是东汉、三国时代的“极品”:他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文学才能是极致的;其节俭,也是极致的。很多人可能会把曹操政治、军事和文学上的才能,与其生活上的节俭区隔开来,其实不然,曹操的节俭,和其他才能是相通的。他的廉洁,促成其政治军事成就;他的政治军事生涯,养成其廉洁的品质。先说说曹操生活上的节俭

  • 大清慈禧太后是依靠什么而统治了中国近47年?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慈禧太后能够掌握清廷最高权力数十年之久,首先是基于清帝皇统继承乏人的皇位危机这一客观原因。清王朝自天命汗努尔哈赤至宣统帝溥仪,共计12帝。这12位皇帝子女的多寡,与大清王朝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联。道光及其之前的七位皇帝,子嗣最少的是雍正和嘉庆帝,也有14个子女,被称之为“多子翁”的康熙帝甚至有55个子

  • 刘聪文武双全却荒淫无度曾创纪录拥立了17个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借尸还魂“偷”天下的刘渊,本是匈奴人,在替西晋东征西讨的过程中逐步强其实力,并于公元308年(晋永嘉二年)正式称帝,自诩汉室宗亲之后,遂定国号为汉,史谓之刘汉,后更名赵,也称汉赵,前赵。可好景不长,仅两年后(310年),他就一命呜呼了。被谥为“光文皇帝”。刘渊死后,由太子刘和继位。但刘渊有个儿子叫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