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高拱与张居正之间是个关系?他死前留的遗书是何内容?

历史上高拱与张居正之间是个关系?他死前留的遗书是何内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26 更新时间:2024/1/9 22:10:38

高拱(1512~1578)中国明代嘉靖、隆庆时大臣。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张居正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是一个正面的形象。他为天下百姓着想,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美好品质,他有责任有担当,他是明朝变法的推动者,是百姓心目中的好官。但高拱临终前的一封遗书,却揭示了张居正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一代名臣高拱,与张居正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以至于高拱在临终前都要写一封遗书,昭告张居正的“罪行”,来揭示张居正的另一面,破坏了张居正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张居正死后遭受了什么惩罚呢?高拱的目的是什么?这真让人充满好奇呢。

一、自幼聪慧

相比张居正,高拱对大家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让我们来聊聊高拱这个人。不得不说,高拱小的时候就很聪明,长大后更凭着自己的聪慧圆滑,在官场上混得顺风顺水,要不是后来遇到了张居正和冯保之后翻车了,想必成就会更高。

高拱,字肃卿,是一位出生在官宦世家的子弟。父亲为高尚贤,曾担任过工部的主事等职位。高拱自幼聪慧,在学习上表现出优秀的天分,也在学习上肯下功夫,认真对待。十年寒窗苦读,是所以书生都要经历的事情。很幸运的是,在第九年,高拱就从自己的小世界中走出去了。

嘉靖二十一年,高拱在科举之路上有了一番成就,正式开了自己人生的另一个篇章,正式走上了官场这条道路。走进官场的高拱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认真做事。当资历达到一定程度后,高拱凭借自己的努力谋得了为裕王朱载垕讲读经史,解惑答疑的职位。

裕王是当时有机会成为皇帝的一位皇子,高拱因为其缘故,获得了朝廷一些大臣们的拉拢,其中也包括当时的首辅严嵩和次辅徐阶。高拱凭借着自己的才智,在两边势力中夹缝生存,双面讨好,互不得罪。圆滑聪慧就是在这时候体现的。

后来裕王成功登位,高拱被封为少保兼太子太保,以学士的身份进入内阁。裕帝不愿干预朝廷事务,高拱利用自己的才能独揽大权。几年内,高拱的政绩不错,但高拱的性格却因权力变得越来越跋扈,许多看不顺眼的大臣都被他排挤出朝廷,甚至远离了职场。

二、惨遭陷害

树大招风的道理人人都懂,高拱的顺风顺水,嚣张跋扈吸引了不少人的嫉恨。在裕王刚登位时,高拱因为与徐阶反目成仇,又斗不过徐阶,因此被迫返乡。后来徐阶退休后,张居正请求皇帝恢复高拱的职位,高拱才由此回到官场。

高拱和张居正原本关系还是挺好的,有着同样的抱负,性格也相投。刚开始,两个人是良好的朋友关系。只是官场生涯谁说得清楚,今日是朋友,明日是敌人,朋友和敌人的划分就靠着利益关系说话。后来,高拱和张居正因为一些矛盾,二者关系破裂。昔日的朋友成为今日的敌人,这让人多么痛心呀。

明穆宗年间,高拱已经担任到内阁首辅,与明穆宗关系融洽。在明穆宗逝世时,作为明穆宗感情深厚的好友高拱内心对明穆宗的死亡感到难过,并为小皇帝担忧说,“十岁天子,如何治天下”。这本是无心之举,却被有心人利用。

当时的冯保与张居正站一队的,并且与高拱发生了利益冲突。于是冯保利用这次机会,故意将这句话扭曲成“十岁孩子,如何做人主”,并传到李贵妃、陈皇后耳中。于是,高拱成了后宫眼里的威胁,失魂落魄,惨淡罢官回乡是高拱的结局。

三、遗书揭秘

莫名其妙被陷害,好不容易登到高位却被来下马的高拱会这么心甘情愿放过那些陷害他的人吗?高拱会那么大度?满头白发的高拱,拖着虚弱的身躯,用自己孱弱的手在病床上写下了遗书,揭发张居正的阴险行为,把张居正和冯保写成了最刻薄,充满诡计的不良之人。

张居正过世之后,他留下来的政权和变法制度给万历皇帝带来了阴影。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的皇帝,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做都没有办法做出比张居正更好的成就。于是,自己的无能为力让万历皇帝开始对张居正有了厌恶之情。

皇帝的敌意,张居正往日得罪过的政党,让张居正死后都不得安宁。当敌人费尽心机,在合适的时机,拿出高拱临终时写下的遗书,张居正就已经输了。死无对证,在当事人都不在的情况下,旁人怎么说都会被觉得是对的。

那封遗书,充满着对张居正等人的恶意,决定了张居正最后悲惨的结局,也破坏了张居正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维护了一辈子的名声、权力,在张居正死后都被破坏了。杀人诛心,不知道张居正在坟墓底下会不会死不瞑目呢?

自己的权高位重,也就意味着对别人的威胁,终究会给自己引来灾难。即使是死后,也不会被别人放过。张居正的结局是被抄家,家属惨遭流放,而自己的棺材差点被开启,尸体也差点不能完整。高拱的计谋成功了,却让人感到不齿!

四、总结:

权力是人们所向往的,但权力太大,也未必是件好事。树大招风的道理,希望大家都能懂。高拱和张居正都是因为权力过大,遭到别人的嫉恨,最后结果都不如意。自己的权高位重,也就意味着对别人的威胁,终究会给自己引来灾难。还活着的高拱遭受了罢官回乡的惩罚,死后的张居正被抄家,家人被流放,自己的尸体差点不能保全。他们的故事给人们带来了对权力的思考。

当然,我们也能从中看到张居正不为认知的另一面。张居正的贪权,专权,在追求理想与志向的过程中,张居正也没有逃离权力的诱惑。为了得到权力,巩固自己的地位,张居正做出了不少败坏自己个人操守和政治道德的事情,如勾结冯保等政党,陷害高拱等。每个历史人物不是完全的正面或者负面,因此,对于张居正,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去看待他,我们应该肯定他做出的历史贡献,主张变法等,也应该批评他的贪权与专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作为西汉拥有庙号的帝王之一,汉宣帝的知名度为什么这么低?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时期,在制定庙号与谥号时十分严格,拥有庙号的只有四位皇帝,分别是太祖高皇帝刘邦、太宗汉文帝刘恒、世宗汉武帝刘彻和中宗汉宣帝刘洵。不同于前三位帝王,汉宣帝刘洵贡献虽然不小,但他的知名度却是很低,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起汉宣帝刘洵他的文治武功不可谓不

  • 李承乾和李泰为皇位你死我活 最后为什么是李治夺得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李世民皇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李世民的皇位,李承乾和李泰对此争得你死我活,最后为什么是李治夺得皇位?648年,李世民病危之际下了一道圣旨,他将心腹大臣徐茂公贬官到叠州(今天青海一带)。唐太宗对李治说:“如果徐茂公拖延、不动身,那你就杀掉他;如果他奉诏前往,那日后你一定

  • 清朝立储究竟是什么样的 秘密立储遗诏真的在正大光明匾后面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清代立储制度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清代立储遗诏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皇帝真的会把遗诏放在正大光明匾后面吗?换了又如何,除非是把皇帝贴身保管的那一份也换了,否则换了也没用。当时雍正在创立“秘密立储制度”时就已经想到了藏在“正大光明”匾后面的立储诏书会有可能被偷换

  • 历史上萧观音为何会遭受陷害?最后又为何会自杀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很多女子都是因为身不由己,“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政治纷争是十分的严峻和残酷的,有时候总是不可避免地会牺牲一些无辜的人。辽国的其中一位皇后被人们称为史上最悲催的皇后,只因写了一首诗便被皇帝打得半死,死后遗体任人践踏,她就是萧观音。萧

  • 秦国名将樗里疾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因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获封为诸侯。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在战国时期,提到秦国的名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白起和王翦。就白起来说,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伊阙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就王翦来说,则

  • 同为汉文帝之女,绛邑公主的名气为何远不及馆陶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汉文帝是西汉四位拥有庙号的帝王之一,他开创了西汉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提到汉文帝的女儿,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馆陶公主,但对于绛邑公主,我们却知之甚少。那么,同样是帝王女儿,为何世人只知馆陶公主而不知绛邑公主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文帝刘恒西汉一位及其幸运的帝王,他的哥

  • 夏侯惇上马可打江山下马可理国政 最受曹操信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夏侯惇是曹操起兵时最早的将领之一。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曹操一贯招揽天下有才之人,无论文臣或是武将,他都有爱惜之心,曾还写有诗句:周公吐脯,天下归心。而且曹操多疑,所以他更爱

  • 固伦淑慧公主一生高贵流传下了一个公主桥的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孝庄太后的公主,一生高贵,还流传下了一个关于公主桥的传说固伦淑慧公主,爱新觉罗氏,原名阿图,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女,母孝庄文皇后,生于天聪六年二月庚辰(公历1632年4月1日)。崇德六年正月,许配给喀尔喀蒙古额驸博尔济吉特氏恩格德里之子索尔哈,崇德八年,12岁时出嫁。额驸索尔哈于崇德元年袭其兄额尔克

  • 解密:残废后的孙膑在齐国到底是怎么上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孙膑,战国时期的军事家,汉族,山东鄄城人。著有《孙膑兵法》一书,亦称《齐武子》。他是身残志不残的典范。孙膑早年和庞涓均拜鬼谷子为师,攻读兵法,两人是同窗好友。后来,庞涓当上了魏惠王的将军,因担心孙膑的才能超过自己,就设法诓骗孙膑到魏国,并挖去他的膝盖骨,让他成为残疾人,不会有出头之日。看看,庞涓多么

  • 明太祖朱元璋的忌讳:谁提和尚两字就会杀谁头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是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从登基到去世,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他在遗诏中说:“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据史书记载,洪武十八年,八天之内,朱元璋审批内外诸司奏札共1660件,处理国事计3391件,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200多件,处理国事400多件。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贫寒,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