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承乾和李泰为皇位你死我活 最后为什么是李治夺得皇位

李承乾和李泰为皇位你死我活 最后为什么是李治夺得皇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504 更新时间:2023/12/28 7:51:40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李世民皇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李世民的皇位,李承乾李泰对此争得你死我活,最后为什么是李治夺得皇位?

648年,李世民病危之际下了一道圣旨,他将心腹大臣徐茂公贬官到叠州(今天青海一带)。唐太宗对李治说:“如果徐茂公拖延、不动身,那你就杀掉他;如果他奉诏前往,那日后你一定将他官复原职 。”李世民为何要这样做呢?

在李世民对李治的嘱托中,他说徐茂公是一个有大才的人,因为李治对他没有恩惠,在李世民死后可能不愿为李治所用,进而触发和侯君集杜正伦那样的谋反事件。所以李世民将徐茂公贬到远京地区。等到李治继承大统后,下令让徐茂公官复原职!如此一来,看似是李世民寒了心腹之臣的心,李治让徐茂公官复原职,也算是皇帝的恩典了!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李世民因为多年征战,外加家族遗传病,晚年时候的他身体病得很重。为了确保李治的帝位稳固,可谓操碎了心。事实上,他遭遇了和父亲李渊一样的痛苦。当年自己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晚年的他同样被儿子们一再“教训”。

一次退朝后,李世民将长孙无忌褚遂良房玄龄等人留下,太宗一阵抱怨:“我三子(齐王祐,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都是如此悖逆,不知储君之位留给谁?”说罢,李世民便拔出剑来意欲自刎,诸位大臣慌忙上前阻止。

李治的皇位,可以说是躺着坐上的。太子李承乾深受李世民喜爱,但作为大唐帝国的未来继承人,他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悖逆纲常和一个长得像女子的戏子搞同性恋,在东宫大行巫蛊之术,声称等到自己做了皇帝如果谁敢像魏征一样谏言便会将其杀掉。最终,他的谋反阴谋被发现,李世民将其流放到边远地区。

反之,李泰为什么没有被册立为太子呢?

李泰,李世民众多儿子中“最卓越”的一个,李世民对其也极为宠幸。包括准允李泰在魏王府设立文学馆,并大力支持李泰编写《括地志》,李世民对看似憨厚、臃肿的李泰很喜爱。但显然,文学素养和书籍编纂并不意味着在治国安邦上同样实用。李世民对魏王的喜爱和过度赞扬,致使魏王心飘飘然,野心也愈加膨胀!

其次,李世民一面打压太子,一面又让李泰住到武德殿,李承乾又怎么能接受呢?太子的作风、为人有问题,但李世民对儿子的教育方式也是有问题。种种因素,增加了太子谋反的动机。

此外,有一回李世民病中,李泰前来服侍。李世民问:“如果将你(李泰)立为太子,日后继承大统,将来你的儿子争权夺位你将如何抉择?”李泰的回答:“我会杀掉自己的儿子,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李治。”李泰的回答让唐太宗不禁后背一阵发凉。虎毒尚且不食子。这样心狠手辣的儿子,怎么可能做好一个皇帝呢?

李世民左右思量,李承乾流放,李泰利欲熏心,最后太子之位意外落到了李治头上。然而,李治生性懦弱,没有大才。但李世民看到的是他的忠厚、善良,而且极为孝顺。李世民病入膏肓之际,李治直接搬到太极宫伺候李世民,寸步不离,这让李世民对这个儿子颇有好感!

直到李世民生前最后一刻,他依旧惦记着清除李治继位路上的绊脚石。为此,朝野上下一片恐怖。

李治孝顺是真的,但他的懦弱也是真的。从李治能够继位来看,他从来都没有做那个出头鸟,而是静静地呆在明枪暗箭的背后,等到李承乾和李泰鹬蚌相争,一片狼藉后,李治才显现出来坐收渔翁之利。

中国古人讲:“夫唯不争,莫能与之争”。李治的不争,或许就是最大的砝码和争取。

当别人都在汲汲营营时,自己泰然自若,静观其变。这是一种自保,也是一种莫大的智慧。于是,皇帝的宝座“从天而降”砸到了李治头上。或者,也可以简单说是傻人有傻福!

但从另一方面讲,李治在位期间没有大的政绩,因为他的懦弱,致使权力的天平一再向武后倾斜,李唐江山因此鸡犬不宁。

武则天愣是在历史的缝隙里横插一脚,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了历史的河流里。关于她,褒贬不一。忠良被陷,后宫祸乱,李氏子嗣遭迫害;但也大兴科举、殿试,首创“官员试用期”,重用寒门子弟……

历史是一种触手可及的宝贵资源,任何一种人生难题,社会困境,其实都能在历史的扉页里找到答案。历史同时也是一种借鉴,只要我们愿意回首,愿意去反思。

读史使人明智,使人通透、提升格局,拓宽视野,同时也能增加自信,提升人格底蕴。智慧是个好东西,拥有智慧,即拥有一切!

缺什么都不能缺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面对人生难题、目下困惑,以及职场瓶颈,不妨从历史的成功人物身上汲取能量和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清朝立储究竟是什么样的 秘密立储遗诏真的在正大光明匾后面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清代立储制度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清代立储遗诏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皇帝真的会把遗诏放在正大光明匾后面吗?换了又如何,除非是把皇帝贴身保管的那一份也换了,否则换了也没用。当时雍正在创立“秘密立储制度”时就已经想到了藏在“正大光明”匾后面的立储诏书会有可能被偷换

  • 历史上萧观音为何会遭受陷害?最后又为何会自杀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很多女子都是因为身不由己,“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政治纷争是十分的严峻和残酷的,有时候总是不可避免地会牺牲一些无辜的人。辽国的其中一位皇后被人们称为史上最悲催的皇后,只因写了一首诗便被皇帝打得半死,死后遗体任人践踏,她就是萧观音。萧

  • 秦国名将樗里疾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因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获封为诸侯。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在战国时期,提到秦国的名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白起和王翦。就白起来说,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伊阙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就王翦来说,则

  • 同为汉文帝之女,绛邑公主的名气为何远不及馆陶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汉文帝是西汉四位拥有庙号的帝王之一,他开创了西汉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提到汉文帝的女儿,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馆陶公主,但对于绛邑公主,我们却知之甚少。那么,同样是帝王女儿,为何世人只知馆陶公主而不知绛邑公主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文帝刘恒西汉一位及其幸运的帝王,他的哥

  • 夏侯惇上马可打江山下马可理国政 最受曹操信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夏侯惇是曹操起兵时最早的将领之一。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曹操一贯招揽天下有才之人,无论文臣或是武将,他都有爱惜之心,曾还写有诗句:周公吐脯,天下归心。而且曹操多疑,所以他更爱

  • 固伦淑慧公主一生高贵流传下了一个公主桥的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孝庄太后的公主,一生高贵,还流传下了一个关于公主桥的传说固伦淑慧公主,爱新觉罗氏,原名阿图,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女,母孝庄文皇后,生于天聪六年二月庚辰(公历1632年4月1日)。崇德六年正月,许配给喀尔喀蒙古额驸博尔济吉特氏恩格德里之子索尔哈,崇德八年,12岁时出嫁。额驸索尔哈于崇德元年袭其兄额尔克

  • 解密:残废后的孙膑在齐国到底是怎么上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孙膑,战国时期的军事家,汉族,山东鄄城人。著有《孙膑兵法》一书,亦称《齐武子》。他是身残志不残的典范。孙膑早年和庞涓均拜鬼谷子为师,攻读兵法,两人是同窗好友。后来,庞涓当上了魏惠王的将军,因担心孙膑的才能超过自己,就设法诓骗孙膑到魏国,并挖去他的膝盖骨,让他成为残疾人,不会有出头之日。看看,庞涓多么

  • 明太祖朱元璋的忌讳:谁提和尚两字就会杀谁头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是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从登基到去世,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他在遗诏中说:“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据史书记载,洪武十八年,八天之内,朱元璋审批内外诸司奏札共1660件,处理国事计3391件,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200多件,处理国事400多件。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贫寒,早年

  • 解密:北魏孝静帝为何会被臣子唤作“呆头鹅”?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所有“末世之君”都是比较窝囊的。原因在于,君威尽失,大权旁落。处于这种尴尬境地,只能如玩偶般任人摆布,受尽屈辱不说,政治待遇连一般臣子都不如。倒不是他们不想“雄起”,只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盛极必衰,否极泰来。可见这世上,没有什么是可以永恒的。不好说是谁的责任,也完全没必要归咎

  • 解密:曹魏的大将军曹爽为何被手下骂作畜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一向就有“虎父无犬子”的说法。这种说法其实涵盖了两层意思:一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父亲英雄,儿子也差不到哪里去。二是赋予了对成长的一种期待,希望将来儿子也能像老子一样,建功立业,飞黄腾达。长期以来,说者愿说,听者愿听,左右相宜,俗套却不俗气。但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有着太远太长的距离。前者客观存在,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