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立储究竟是什么样的 秘密立储遗诏真的在正大光明匾后面吗

清朝立储究竟是什么样的 秘密立储遗诏真的在正大光明匾后面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059 更新时间:2024/2/4 4:15:44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清代立储制度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清代立储遗诏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皇帝真的会把遗诏放在正大光明匾后面吗?

换了又如何,除非是把皇帝贴身保管的那一份也换了,否则换了也没用。当时雍正在创立“秘密立储制度”时就已经想到了藏在“正大光明”匾后面的立储诏书会有可能被偷换,所以自雍正开始,秘密立储诏书一共有两份,一份密封在锦匣内,安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另一分则由皇帝自己贴身保管。在皇帝驾崩后,由御前大臣将两份遗旨取出,共同拆封,对证无误后即可当众宣布由谁继位。

(“秘密立储制度”是雍正所创立的皇位传位制度,清时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等四位皇帝都是靠这种方法得以继承皇位的。现如今我们在看清宫剧的时候,经常能看到这样的一个曾经,那就是在皇帝驾崩后,一位大臣会从“正大光明”匾的后面取出先皇所写的遗旨,然后宣诏:“皇×子著立为皇太子”,就这样一位新的皇帝就诞生了,而这其实就是“秘密立储制度”。

清时的皇位传位制度与历朝历代都有所不同,它不拘谨于嫡长子继承制度,如顺治康熙皆不是嫡长子,因此在康熙时期,为了争夺储君之位,康熙的九位皇子本是兄弟却是如同仇人那般,他们自相残杀,骨肉相残,如此在雍正时期,雍正为了避免再次出现康熙“九子夺嫡”那般骨肉相残的事情,决意不再立储君,而是采用“秘密立储制度”,即先秘密写好自己属意的想让他继位的皇子姓名,然后分成两份,一份在自己身上,一份藏在“正大光明”匾的后面。在自己死后将这两份同时公之于众,之后这位皇子就能直接继承帝位。

当然清代只有四位皇帝是经过“秘密立储制度”来继承皇位的,自咸丰之后,这项制度就宣告终结,咸丰只有一位儿子同治,所以不用,而同治、光绪皆无子嗣,更是用不着。)

如此,即使是“正大光明”匾后的立储诏书被偷换,只要是皇帝贴身保管的那份不被偷换,就没啥用处,武百官就不会认可,因此完全没有偷换的可能。

再者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离地可是有数十米高,要想偷换这匾后的立储诏书,要吗你得是武林高手,要吗你得拿个梯子,否则你很难换得了。而且别忘记乾清宫在哪里?它可是清代后宫的第一座宫殿,是内廷正殿。

雍正时,它虽不再是皇帝的居所,但是清代的皇帝大部分时间都会在这里批阅奏折,同时也有专门的乾清宫侍卫在此守卫者,所以你认为谁能明目张胆的进去呢?即使能进去,肯定也会被发现,因为要想进去你就必须打倒这些侍卫,而一旦侍卫被打倒,傻子都了解你想干嘛,那偷换立储诏书还有什么意义呢?

况且,谁也不了解皇帝想立的谁,谁也不了解皇帝会不会临时更改立储诏书,所以一旦偷换被发现,这可是欺君大罪。而想要偷换立储诏书的,除了当今皇上的儿子,就不会有其他人,那这位妄图想用修改退位诏书来达到谋夺皇位的皇子,一旦被皇帝发现他更换诏书就必定会受到严惩,结局要吗被圈禁,要吗就废为庶民。所以试问谁敢冒这个险呢?

因此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正大光明”匾后面的立储诏书无论如何也不会被偷换的,因为很困难,且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萧观音为何会遭受陷害?最后又为何会自杀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很多女子都是因为身不由己,“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政治纷争是十分的严峻和残酷的,有时候总是不可避免地会牺牲一些无辜的人。辽国的其中一位皇后被人们称为史上最悲催的皇后,只因写了一首诗便被皇帝打得半死,死后遗体任人践踏,她就是萧观音。萧

  • 秦国名将樗里疾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因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获封为诸侯。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在战国时期,提到秦国的名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白起和王翦。就白起来说,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伊阙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就王翦来说,则

  • 同为汉文帝之女,绛邑公主的名气为何远不及馆陶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汉文帝是西汉四位拥有庙号的帝王之一,他开创了西汉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提到汉文帝的女儿,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馆陶公主,但对于绛邑公主,我们却知之甚少。那么,同样是帝王女儿,为何世人只知馆陶公主而不知绛邑公主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文帝刘恒西汉一位及其幸运的帝王,他的哥

  • 夏侯惇上马可打江山下马可理国政 最受曹操信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夏侯惇是曹操起兵时最早的将领之一。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曹操一贯招揽天下有才之人,无论文臣或是武将,他都有爱惜之心,曾还写有诗句:周公吐脯,天下归心。而且曹操多疑,所以他更爱

  • 固伦淑慧公主一生高贵流传下了一个公主桥的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孝庄太后的公主,一生高贵,还流传下了一个关于公主桥的传说固伦淑慧公主,爱新觉罗氏,原名阿图,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女,母孝庄文皇后,生于天聪六年二月庚辰(公历1632年4月1日)。崇德六年正月,许配给喀尔喀蒙古额驸博尔济吉特氏恩格德里之子索尔哈,崇德八年,12岁时出嫁。额驸索尔哈于崇德元年袭其兄额尔克

  • 解密:残废后的孙膑在齐国到底是怎么上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孙膑,战国时期的军事家,汉族,山东鄄城人。著有《孙膑兵法》一书,亦称《齐武子》。他是身残志不残的典范。孙膑早年和庞涓均拜鬼谷子为师,攻读兵法,两人是同窗好友。后来,庞涓当上了魏惠王的将军,因担心孙膑的才能超过自己,就设法诓骗孙膑到魏国,并挖去他的膝盖骨,让他成为残疾人,不会有出头之日。看看,庞涓多么

  • 明太祖朱元璋的忌讳:谁提和尚两字就会杀谁头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是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从登基到去世,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他在遗诏中说:“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据史书记载,洪武十八年,八天之内,朱元璋审批内外诸司奏札共1660件,处理国事计3391件,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200多件,处理国事400多件。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贫寒,早年

  • 解密:北魏孝静帝为何会被臣子唤作“呆头鹅”?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所有“末世之君”都是比较窝囊的。原因在于,君威尽失,大权旁落。处于这种尴尬境地,只能如玩偶般任人摆布,受尽屈辱不说,政治待遇连一般臣子都不如。倒不是他们不想“雄起”,只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盛极必衰,否极泰来。可见这世上,没有什么是可以永恒的。不好说是谁的责任,也完全没必要归咎

  • 解密:曹魏的大将军曹爽为何被手下骂作畜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一向就有“虎父无犬子”的说法。这种说法其实涵盖了两层意思:一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父亲英雄,儿子也差不到哪里去。二是赋予了对成长的一种期待,希望将来儿子也能像老子一样,建功立业,飞黄腾达。长期以来,说者愿说,听者愿听,左右相宜,俗套却不俗气。但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有着太远太长的距离。前者客观存在,后者

  • 唐代哪位耿直官吏令皇帝都无奈评价他“不可冒犯”?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大中十年(856),唐宣宗任命翰林学士韦澳担任京兆尹。京兆尹是首都长安的市长,这个官历来不好当,因为天子脚下皇亲国戚、豪强士族有背景的人太多,这些人为非作歹、有恃无恐,管理的难度极大。韦澳为人正直,听说他上任后,豪强们都有所收敛,不过也有不信邪的,这个人就是郑光庄园的一个庄吏,租税拖欠了几年,拒绝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