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据被一代雄主立为太子却因猜忌而岌岌可危

刘据被一代雄主立为太子却因猜忌而岌岌可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853 更新时间:2024/3/16 0:30:36

随着太子的一天天长大,卫子夫也在一天天的衰老,往日浓密的秀发不断脱落。

汉武帝是个喜新厌旧的人,他的眼中只有后来进宫的李夫人钩弋夫人,对于卫皇后和太子刘据的宠爱一天比一天冷淡。以至于到后来,卫皇后要见汉武帝一面都很困难。

当太子刘据降临人世时,他是29岁的汉武帝唯一的儿子,随着几个异母弟弟的出世,汉武帝明显不如以前那么喜欢刘据。

这也不能完全怪汉武帝。刘据是汉武帝的儿子,但性格却像祖父景帝和曾祖父文帝,性格偏于仁厚,在惯于开拓进取的汉武帝看来,这个儿子比较老实窝囊。

卫子夫和刘据两人一天比一天感到不安。汉武帝是个聪明人,他当然觉察到这一点。但他也不想违背祖宗成法,废长立幼。

卫青去世前大概向汉武帝表达了自己对太子地位的担忧,汉武帝对卫戾太子刘据,帝王与女奴的爱情结晶青说:“太子性格沉稳安详,肯定能使天下安定,不会让朕忧虑。如果要选择一个适合的君主,谁还能比太子更合适呢?”话虽这么说,卫青还是很不放心地离开了人间。不久,年轻有为的霍去病也过早去世。太子先后失去了两大靠山。

尽管有汉武帝的承诺,但太子的地位还是面临挑战。首先是李夫人试图改立自己儿子昌邑王为太子。但是由于李夫人过早弃世而作罢。

李夫人以后,接着得宠的是钩弋夫人。钩弋夫人在怀孕十四个月后,为六十三岁的汉武帝生下了儿子刘弗陵

晚年得子的汉武帝喜不自胜,说:“我只听说帝是母亲怀孕十四个月降生的,没想到如今钩弋夫人也为我生了一个怀胎十四个月的儿子。”于是立即将钩弋生子之处的宫门改名为“尧母门”。

汉武帝这一做法大大不妥,暴露了他潜意识里想立幼子为储君的想法。尽管刘弗陵虎头虎脑,聪明伶俐非同寻常,但是拿他跟尧帝相比还是不伦不类。对于大汉王朝来说,功莫大于高祖皇帝,德莫高于孝文皇帝,但即使是汉高祖和汉文帝也不能跟传说中的尧帝相比。尧帝在中华文明中是人类文明生活方式的开创者,拿一个刚刚出世的小孩子跟尧帝比,把他的母亲比成尧母,那把皇后和太子置于何地?

这件事给太子刘据带来的压力很大,也给一些小人传达了信息,他们认为汉武帝真正想立的接班人是刘弗陵。有人甚至准备密谋扳倒太子,讨好汉武帝,从而平步青云。

有一天,太子刘据进宫探望母亲卫皇后。母子二人谈得高兴,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晚上。太子一看时候不早,急忙匆匆告别,这事让宦官苏文看在眼里。

第二天,苏文就向汉武帝报告说:“太子昨天很晚才出来,可能与宫女有奸情。”汉武帝听了没说什么,只是下令将太子宫中的宫女,增加到两百人。

刘据觉得不对劲,托人打听了一下,知道是苏文在搞鬼,但也没有什么办法对父亲身边的人怎么样,只有自己更加小心而已。

苏文和手下的常融、王弼等人都是汉武帝身边的贴身宦官,他们一直在侦察太子刘据的过失,动不动就向汉武帝打小报告。

卫子夫知道这件事后,多次劝太子向皇上说明真相,将这些小人处死。刘据性格比较仁厚,不想让父亲感到为难,总是说:“只要我没有过错,不怕他们说坏话,以父亲的聪明,应该不会轻信谗言。”卫子夫说服不了儿子,只好劝他处处留心。

又过了一段时间,汉武帝生了一场病,让常融喊太子过来,常融挑唆说:“太子有喜色。”汉武帝听了没吭声。等到太子来了,汉武帝仔细观察,看到太子有哭过的泪痕,心里也就明白了几分。刘据进来以后为了让父亲高兴,却假装有说有笑。汉武帝仔细盘问常融,让他跟太子对质,探出真情后,立即杀掉了常融。

这一来让苏文之类的宦官很害怕,觉得如果不把太子搞掉,将来难免一死。宦官不具有独立的人格,他们的人身是完全依附于皇上的,因此每次新皇帝即位后总是宦官们最紧张的时候。新皇帝爱用从小侍侯自己的宦官来取代从前走红的宦官,而失去皇帝保护的旧奴才们,晚景就相当凄凉了。因此要想摆脱这样的命运,就只有靠为新主子立下不世的拥立之功这一条门路可走。苏文显然从“尧母门”中获得了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打击太子,以便钩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能够即位。

对于太子来说,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宦官,也不是来自他的那些同父异母的弟弟们。

太子最大的危险就是他自己,就是他跟汉武帝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

这当然有天性的因素,太子天性就是仁厚的人,更多的可能还是来自教育。

汉武帝是个富有进攻性格的人,他一改汉朝初年崇尚无为而治的政治倾向,对外开拓疆土,对内任用酷吏,在个人生活上以占有帝国最漂亮的女子为乐趣。

汉武帝的上述性格并没有遗传给刘据。刘据小的时候,汉武帝就给他建立了博望苑,找了当时最优秀的学者教育太子。除了学者,博望苑里还有很多持不同政见者,这些人反对汉武帝的开拓进取政策,他们无法改变当今天子,但是希望改变未来的天子。而日理万机的汉武帝是无暇顾及太子究竟学了些什么,又究竟在考虑什么。

直到汉武帝年老的时候才发现太子是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汉武帝晚年为了顺利交班,开始有意识的让太子参政,目的是为了树立太子权威,以便将来能够驾驭群臣。每当外出巡游时,汉武帝总是把日常政治事务托付给太子,等回来以后再由太子把处理情况汇报给他听一下。

刘据在处理问题时对于汉武帝过于严酷的做法有意扭转,这样做得到了百姓的欢迎,而执法大臣们内心自然不高兴。

政治权力的转移,对于最高执政者来说,是个非常严重的事。即使是他自己选定的接班人,也难免面对着苛刻挑剔的眼光。所以,古今中外历史上,二把手接不到班的情况很普遍。

政治权力不容分享,即使在父子之间也是如此。在父子行政倾向有所不同的情况下,心理裂痕只会越来越明显。

太子是个内向、不愿意解释的人,遇到什么事情,总是一厢情愿的幻想以父亲的英明肯定会理解自己,所以他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从来不去与年事渐高的皇帝父亲去沟通,争取父亲的理解。

而汉武帝也很少批评太子的所作所为,也许是为了帮助太子树立威信,也许是在暗中观察太子处理问题的方式,他总是对外声称太子的一切作为完全符合律法和礼制。虽然,很多时候他对太子的一套很不以为然,觉得像我这么能干的父亲怎么生出这么窝囊的儿子。

太子辅政时已经是30多岁的人,这个时候卫子夫已经年老色衰,除了极少数礼节性的场合,这位名义上的皇后已经见不到自己的皇上。帝国的两个最有权力的男人之间已经不可能通过第三者进行沟通,也许汉武帝想:我已经做得仁至义尽了,你还要我怎么样?

太子刘据和汉武帝执政理念方面的差异一天天暴露在朝臣和百姓面前。大臣们中间有的人支持太子,也有人反对太子。那些宽厚长者都愿意支持太子,那些渴望在征战杀伐中建功立业从而拜将封侯的少壮军官觉得太子妨碍了他们的前程。而汉武帝时代的酷吏则认为太子破坏了律法的尊严和权威,他们担心的是太子上台以后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汉武帝身边的一些宠臣和太监也唯恐太子登基后的清算,开始密谋要把太子拉下马来。

江充的出现加快了事情的进程。(原文来自今日头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安乐公主是唐朝第一美人最终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上最惨的公主是谁,历史上一个死得最惨的公主,唐朝灭亡后公主的下场

    安乐公主。唐中宗李显之女,韦氏所生,有唐朝第一美人之称。出生时正值李显被武则天贬于庐陵,与韦氏赴房州时韦氏在途中分娩。因当时情况窘迫,匆忙中解下衣服做襁褓,所以取名为裹儿。在长安年间,她以安乐郡主的身份嫁给武崇训;在嫁给武崇训之前,李裹儿就已和武崇训发生关系,后来又因未婚怀孕不得不下嫁,临嫁时贵戚显

  • 明武宗有多贪恋美色?举办“世界性”的选美比赛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贪恋你的美色什么意思,明武宗御驾亲征,明武宗本纪

    “豹房儿”与“金丹鬼”——康陵与永陵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和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熄是明朝两个有名的荒唐皇帝,两人都留下了一些荒唐淫荡行为放诞的纪录。娇宠的身世朱佑樘死后定庙号为“孝宗”,但他的长子朱厚照可不是个敬天法祖的孝子,接了帝位,16年可以说没干过什么正经事。明武宗,朱厚照,孝宗长子,生母张皇后。

  • 明代宗朱祁钰夺帝之后 为何只当了7年皇帝就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祁钰和朱祁镇哪个好,朱祁钰是明君还是昏君,朱祁镇和朱祁钰谁当了皇帝

    明代宗朱祁钰,史上多称为“景泰帝”,是宣宗皇帝的次子。朱祁钰的生母,本是汉王府邸的一位侍女,这位汉王就是著名的永乐皇帝的二子朱高煦。宣德朝,宣宗皇帝对叔父汉王朱高煦用兵,御架亲征生擒朱高煦父子,并将汉王宫的女眷充入后宫为奴。在返京途中,宣宗皇帝邂逅了汉宫侍女吴氏,并深深被吴氏的美貌与聪灵所打动,于是

  • 解密:东南互保的当事人是如何评价东南互保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东南互保述评,东南互保的内容和影响,东南互保的出现及其影响

    荣禄:不必重视北京的谕旨荣禄把抵制宣战的主要希望寄托在地方督抚身上。“宣战”甫经决定,他即私告李鸿章说:“对北京的谕旨不必继续予以重视。”荣禄态度的这一变化,引起了在京使馆各国使节的极大关注,他们认为:“荣禄正企图同汉族总督合作,并反对端王。”刘坤一:慈禧的政府已经完了早在宣战前夕,英国驻南京领事孙

  • 诸葛瑾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何会成为成为东吴大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瑾是诸葛亮的什么人,孙权死后吴国发生了什么,诸葛恪是诸葛亮的什么人

    诸葛瑾,诸葛亮之兄,三国时期孙吴开国元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大将军,古代领兵之最高统帅。始于战国,是将军的最高封号,汉代沿置,职掌统兵征战。在汉末三国时期,大将军可谓当时的一流将领,比如在曹魏,夏侯惇、曹仁、曹真、曹休、司马懿等人曾担任过大将军一职。在蜀汉,姜维曾任大将军一职。

  • 唐睿宗李旦一生为何会动禅位两次?对唐朝有何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关系,李旦之后是谁继位,李旦也做了两次皇帝吗

    在古代有出现过皇帝禅让的情况,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唐睿宗李旦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孙子,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他的两次主动禅位,完美地显示了李旦庙号中“睿”一字的恰如其分,也开启了中国古代最繁荣的开元盛世。唐高宗去世之后,武则天独揽政权。而她的第三子李显,不甘于被母

  • 曹操为什么称夏侯渊为“白地将军”呢?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夏侯渊,夏侯渊荀彧郭嘉,三国时期曹家跟夏侯什么关系

    曹操为何称夏侯渊为“白地将军”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跟随曹操夏侯渊出身谯郡夏侯氏,为西汉名臣夏侯婴之后,夏侯惇堂弟。夏侯渊自幼与曹操交好,情同兄弟,长大后二人娶了一对姐妹为妻,成为连襟。曹操因为犯法被县官治罪,夏侯渊于是主动替他顶罪。后来在曹操的营救下,夏侯渊得以无罪释放

  • 李斯为什么帮助胡亥不帮助扶苏 李斯到底是怎么想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秦二世胡亥墓发掘了吗,李斯后悔杀扶苏,李斯为何不帮自己女婿扶苏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李斯,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李斯怎么说都是一个聪明人,李斯为什么不去帮助扶苏?种种迹象表明,沙丘之谋最大的幕后推手其实是李斯,他自然不会帮助扶苏了。李斯一生信奉“老鼠哲学”,并以此作为其行动准则。所谓“老鼠哲学”,是李斯在楚国做小吏的时候,从老鼠身上总结出的一套经验。李斯

  • 朱元璋晚年把心思都花在朱允炆身上 朱允炆的江山为何还是丢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允炆的后代,朱允炆最后下场,朱允炆真实下落

    对明代朱允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当初为朱允炆费尽心思,朱允炆的皇位最后为什么还是丢了?太年轻,守不住的缘由一大堆。朱元璋在人生最后的几年里,把教育的精力放在了朱允炆身上,太子朱标死后,储君不是太子,而是跳过了太子的“太孙”,这个继承法,乃是模仿忽必烈来进

  • 朱棣起兵造反 朱允炆派兵攻打为何还下令不能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棣为什么要谋反,朱棣和建文帝什么关系,朱允炆如果不逃走朱棣会杀他吗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允炆和朱棣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朱允炆了解朱棣会起兵造反,朱允炆攻打朱棣的时候,朱允炆为何还要下令不杀朱棣?说起朱允炆与朱棣,一文一武两皇帝之争,还要先从朱元璋立太子说起。话说朱元璋登基之后,用严政酷刑稳定朝政之后,就开始考虑立太子。他众多儿子中,只有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