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有大功劳的明朝皇帝,为何存在感很低?

有大功劳的明朝皇帝,为何存在感很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160 更新时间:2024/1/23 0:31:18

有大功劳的明朝皇帝,为何存在感很低?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明朝哪些皇帝功劳大,哪些皇帝又是把国家拖入了灭亡的深渊呢?首先我们来说说朱元璋,毕竟他可是国家的开创人,没有他就没有后代,自然不可能不记着他。

再要说的就是朱棣,这位也不简单,当初能够抢到离自己很远的皇位,远非一般人。他在夺位之后的举措也很像是一位霸主干出来的事情,不仅千里迢迢把京城迁到了北京,还下了南洋,着实有番作为。

要是给明朝诸位皇帝都排个序的话,这两位摆在最前面,想必大家都是没有什么意见的。不过对于接下来的这第三位,说法可就大不相同了。

有人觉得是嘉靖皇帝,这位皇帝确实很能管事儿,此外还喜欢练练丹药,想必也挺渴望长生的。

还有人说是万历皇帝,这位皇帝倒是印证了“从此君王不早朝”,一年到头没上几次班。不过他在位期间,发起了三次征战,甚至最后还战胜了日本,倒是给我们的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甚至还有人觉得可以给朱佑樘提一提名,就是那位开创了“弘治中兴”的明孝帝。

但实际上,这几位在一个人面前,相比较而言就没有什么大出彩的地方了。偏偏史书对于他的描写寥寥几笔,甚至有意淡化,因此知道他的人甚至都不多。这便是这个朝代的第七位皇帝——明代宗朱祁钰

不过与他的哥哥相比较而言,他这个皇帝当得似乎没有那么正宗。所以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他的哥哥,也就是这个朝代第六位皇帝——朱祁镇

朱祁镇和大多数贤明的君王一样,最初登上帝位之后,想尽办法来为百姓谋福祉,所以还蛮称职。但并非一个皇帝贤明就意味着他老人家绝对不会干错事,朱祁镇也是如此,虽然他一直都是为天下苍生着想,但是他终究也会意气用事。这就体现在他选择亲征瓦刺这件事上。这场战争进行到一半就失败了,而且还折损了大明二十多万的兵力,极为惨重。幸好北京的国门拦住了追击而来的军队,导致大明朝没有折在在第六位皇帝的手里。

这次的战败还牵扯出之后的异常变乱,那就是土木堡事变,很多人记得它与太监王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位太监也属实不简单,当然他也不是生来就想做太监的,最初他可是一个读书人。

但是奈何科举这条路他就是行不通,怎么都考不上,没有办法只能够选择做宫人这么一个途径来进宫。由于他读过一些书,所以便成为了一个有学识的太监,很快就成为了朱祁镇的教学先生,陪着他一块儿读书。

由于年少一起长大,所以对于这位宫人,朱祁镇很是倚仗。于是大多数后人都认为,朱祁镇之所以会选择出征,当年少不了他在背后吹风怂恿。再加上一直有他行军途中还想回家看看的说法,导致后人直接将他归于这次变乱的直接原因。

也有人觉得这是故意用王振来反衬出皇帝的英勇。当初大军压境,朱祁镇看到这情况意识到自己是走不了了,于是干脆就直接坐下来,这下镇静的模样反而让身边人不敢对他做什么,这位皇帝“临危不惧”的英名也很快得到了传播,令后人赞颂。想来确实有些可笑,不过寥寥几笔就将一个走投无路的帝王变得情深义重、不卑不亢。

不过时间长了之后,瓦刺人也意识到扣下朱祁镇并没有什么好处,不仅不能交换到什么好处,此外还白白吃自己的粮食,于是很快就把朱祁镇放回去了,这还给明朝造成了一个小麻烦,那就是同时有两位皇帝。

因为这头宫里已经先拥立他的弟弟朱祁钰为帝了。回去的朱祁镇地位极为尴尬,还被关在了宫里。虽然史书把好的名声都给了他,把过错都推给了王振,但有点脑子的人都能够知道,那时候的朱祁镇最初并没有失权,依旧大权在握,所以所有的失败他完全应该承担,这仅仅被关在宫中已经不是什么过分的事情了。

相较于哥哥朱祁镇,朱祁钰就显得低调太多,不仅之前的故事没有多少令后人记得,就连他最大放异彩的京城保卫战,史书后世也将功德都归于当时的兵部左侍郎,也就是于谦

或许你的第一印象是这样的:

但实际上我们说的是这位于谦:

作为这场战争明面上的指挥使,于谦可谓一时间风头无两,更是一度被称为是大明朝的最大功臣。但实际上,这场保卫战最后的坚守者恰恰是史书没有多少记载的朱祁钰。毕竟他这位皇帝虽然没有做出多少令后人铭记的事情,但是他当时也是确实掌握着实权的皇帝,底下人要想做什么事情自然都要经过他的同意,所以于谦所有的应对举措其实都是在他的授意之下。他明他

京城保卫战在后世有着多大的分量,从后人对于于谦的态度就能够看出来,这是一场极为重要的保卫战,如果没有它的成功,至少明朝绝对不会再像后世那样多存在两百年。但偌大的功劳,都被史书归给了于谦,令人叹息。

因此,看在这么大的功劳份上,我们也应当将这第三位的名次,送给朱祁钰。

史书对待这一对兄弟,还是有失偏颇的,一个酿成了大错,却区区几笔就将错误划给一个小太监。而对于另一位可称为“大功臣”的皇帝,却将他掩埋在尘土里。

不过这一切也是有因可循的,毕竟就在朱祁镇归国后的第八年,他再次举事重新当了皇帝,那么史书偏向他自然也就能够理解了,也更能理解对于身为他“手下败将”的朱祁钰的遮掩光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大玉儿为什么会嫁给皇太极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大玉儿为什么会嫁给皇太极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皇太极与孝庄的婚姻,唯一的原因就是政治,跟爱情没有半点关系。皇太极是女真民族的杰出首领。女真是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的一个少数民族,虽然骁勇善战,但人数一直不太多。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建立政权、后来还进逼中原、一统天下,有一个重要

  • 三国时期武庙十哲都有哪些人?诸葛亮为何能进入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武庙十哲,是指唐朝开元十九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的庙宇,它以周朝吕尚(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尊太公望为武成王祭典与祭孔子相

  • 历史上假节钺指的是什么?有哪些人拥有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假节钺”代表着皇权,持有“假节钺”的大臣,如同皇帝亲临,拥有着很高的权力,武将手握“假节钺”,可以不经过请示,直接斩杀触犯军法的将士。“假节钺”因为权力太大,这导致皇帝授予“假节钺”之权时,十分慎重,汉末

  • 在三国乱世中司马懿是如何保全自己的性命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家族中,最为代表的人物就是司马懿。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关于司马懿和诸葛亮谁最强这个话题,历来争论是非常激烈的,谁也没办法说服对方。有人说,诸葛亮将司马懿打得只能龟缩据守,诸葛亮更强。也有人说司马懿成功耗死了诸葛亮,而且让自己的实力成倍增长,司马懿

  • 嘉庆皇帝是如何拿下和珅的?和珅结局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和珅是怎么死的?嘉庆皇帝怎么收拾的和珅?用了什么法子让和珅伏法?刚刚亲政的嘉庆,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就把和珅这位盘踞庙堂数十年的先朝宠臣收拾掉了。嘉庆元年(1796),乾隆皇帝举行禅位大典,把皇位传给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自己则当上了太上皇。但是,乾隆并没有放弃权力,规定凡遇军国大事、用人行政之大端都要亲

  • 揭秘末代皇帝溥仪葬地之谜:溥仪的陵墓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身份在历史沧桑中不断变化,许多人都知之一二。1967年溥仪因患肾癌在北京逝世,溥仪死后葬于何处?按封建国家定制,新皇帝登基以后,就要选择“万年吉地”,营建陵寝。宣统皇帝溥仪3岁即位,刚三年清王朝就灭亡了,他也就没来得及选定“万年吉地”。溥仪退位之后,根据优待清室

  • 隋文帝之死:隋炀帝弑父篡位竟源于一个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隋文帝之死一直扑朔迷离,加上野史中一直有传闻说隋文帝是被他儿子害死的,后世也就先入为主的认为隋文帝真的死于非命。按理说,当时杨广已是名正言顺的太子,早晚会继承大统,况且当时隋文帝已经病入膏肓,离大限之日不远了,杨广为何要急于弑父,给自己留下千古骂名呢?这一切都似乎不太合情理,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杨广

  • 晋武帝立傻子为太子:司马炎为啥立傻儿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炎为啥立傻儿为太子?泰始三年(公元267年)正月,弘农,渑池两地出现了两条白龙,白色,可是晋的国色。几天后,大晋迎来了它的太子,司马衷。这孩子后来说出一句名言,——“何不食肉糜”?这位皮蛋瘦肉粥的推荐者,脑子不太灵光,一直到青壮年,智商都比较接近正常值的下限。在司马炎的眼中,这点可以忽略不计,因

  • 崇祯帝儿子下落:崇祯皇帝几个儿子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崇祯皇帝有几个儿子?诸多亡国之君中,恐怕很难再找出向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是在殚精竭虑、日理万机的情况下无可奈何的用死来宣告自己王朝的覆灭。也很难再找出一个想尽办法救国而不为自己的家族考虑后路的末代皇帝。曾经与朋友们谈起明之亡,也曾对此大惑不解,即使崇祯自己爱面子到了极点,不肯被人笑作临阵脱逃,但怎么也

  • 冯玉祥简介:盘点冯玉祥的十三太保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冯玉祥简介: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原名馮基善,字焕章,祖籍安徽巢县(今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夏阁镇竹柯村)人,寄籍河北保定。民国军阀。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领袖。蒋介石之结拜兄弟。冯玉祥自幼在直隶保定长大,少时家贫,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入保定五营当兵,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