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顺治登基后各地复明运动此起彼伏 顺治是怎么稳定政权的

顺治登基后各地复明运动此起彼伏 顺治是怎么稳定政权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427 更新时间:2023/12/27 22:22:22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顺治稳定政权,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顺治初年的时候,当时顺治虽然已经登基多年了,但很多地区的复明运动仍然是此起彼伏的。很多地区的农民起义直接都威胁到了大清的统治,此时的顺治已经到了必须决战的时刻了。

那么我们今天来详细地说一说,当时的顺治到底是如何镇压农民起义的,最终使得大清帝国在北京的土地上站稳了脚跟。

顺治九年,也就是公元1658年,此时由李定国率领的三个西南少数民族的大军正在挥师北上。顺治派和硕亲王前去镇压,结果亲王惨死,最终李定国的讨伐大军继续北上。

这对于年轻的顺治相当于是当头一棒。随即就是我们前面已经说过的顺治招抚了郑成功。这使得顺治又增加了成功的希望。

接着顺治又命令兵部对付各地的小股的武装抗清斗争。但总体上来说,顺治对付农民起义军,主要经过了以下三个阶段。这使得起义军最终被全部消灭,大清的政权,才得以稳固。

大规模的招抚

当时由于汉人地主阶级和百姓对满清的矛盾都比较深,所以这也是起义军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任何一次改朝换代,或许都会伴随着自然灾害不断,民不聊生的情况。

当时的大清就是这样。由于当时的水旱灾害比较频繁,使得百姓的生活非常不好,而且百姓迫于贪官污吏的威势,造反的有很多。

因此顺治帝在充分地考虑到这些情况后格外开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是情节比较轻的,有悔改的全部都赦免。这在很大程度上挽回了当时部分起义军的心。

顺治的诏书里面是这么说的:“不管大家的罪恶大小,只要大家是真心投诚的,那么就一概赦免。”

起义军为啥造反,就是因为长期的自然灾害以及贪官的压迫,最终混的来饭都吃不上了。

不造反是不行的了,但是现在既然皇帝已经发话了,不仅不追究他们的责任,而且还给予其田地,让他们能够回乡耕种。这份恩情可是了不得,一时间有部分的起义军就立马向清廷投诚了。

起义军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光复大明朝吗?光复了大明又能如何?提出光复大明还是那些士大夫阶层。

当时是因为清朝贵族对他们实行的是打压和猜忌的政策。既然他们没有在大清这儿获得好处,自然是要联合人民一起反抗的。

但这个时候士大夫阶层或许已经成为大清的拥护者了,但百姓的肚子还是吃不饱的。所以他们还是要起义,但起义也是东征西讨,居无定所。

大家似乎都已经厌倦了这种流民的日子,所以决定起来反抗。现在皇帝给了他们这么一个天大的恩情,自然部分起义军就立刻向清朝投诚了。

对起义军进行“内部分裂”

顺治早年的时候,他就重用洪承畴,任命其为兵部尚书。洪承畴当时屯兵西南,管理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和贵州五省的军务。

在这些地方,洪承畴有便宜行事之权。洪承畴在此蛰居了四年多的时间,看起来工作几乎是没有啥进展的。

但其实不然,在这三四年的时间里,洪承畴基本上摸清了云贵地区起义军的虚实。并且把“绞抚并用,以守为战”策略发挥得淋漓尽致。

终于在顺治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656年,在顺治的安抚政策下,孙可望和李定国的起义军出现严重的内讧。起义军的内部分裂为洪承畴创造了非常好的时机。这也正是他们所想要的结果。

最后的“决战”

在顺治十三年下半年,大西农民军领袖孙可望在内部斗争中被李国定击败了。这下可好,孙可望不跟李国定玩了,孙可望投降了大清。

此时的李国定也是秋后的蚂蚱了,没有几天好日子了。顺治在孙可望降清后,果然抓住了这一好机会,统帅三路大军分别由湖南、四川、广西向贵州进军,扫平了云贵川广湖五省的抗清武装力量。

平定云贵地区以后,顺治的信心大增。顺治一方面让抓紧在福建地区建立水师,一方面极力地招降郑成功的残余部将。

顺治在这些上双管齐下,最终都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顺治十七年七月,南京一战中,郑成功的表现并不出彩,让清军的损伤比较大。后来在顺治的持续努力下,中国内地的统一基本上全部完成了。

总结:以上就是顺治镇压农民起义的三个阶段,说是镇压,其实是招抚为主。聪明的顺治显然是已经领略到了儒家治国的精髓。

得到民心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直接有关于国泰的大事。如果只是一味地采取暴力的政策,那么基本上这个政权也是支撑不了几天的。

这是顺治所明白的,也是大清的子民可以清楚地看到的。顺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君王,从这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一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公子光刺杀,吴国崛起,拥有抗衡楚国的力量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公子光刺杀,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楚国,在中原诸侯眼中,一直都是外来者,蛮夷之人。是以对待楚国,从来都是同气连枝,联合抗楚,一次次地阻挡了楚国北进的步伐然而,楚国的实力就摆在那里,晋文公之后,虽然在晋、楚争霸的局势下,楚国败多胜少,但几乎都是楚国主动发起攻势,晋国

  • 霍成君曾一度受尽恩宠,为何却是汉朝最悲惨的皇后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她是汉朝最悲惨的皇后之一,出身名门,家族显赫,曾经一度受尽恩宠,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家父死后,她的家族惨遭灭族,身为皇后的她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承担一切,最后她被废黜,一个人独守冷宫,在寂寞中郁郁寡欢,最终自杀而死,那么这位皇后是谁呢?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故剑情深,得罪霍氏《汉书外戚

  • 鳌拜并没有弑君篡位的心 康熙为何容不下一个鳌拜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康熙和鳌拜,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康熙,在影视剧中出现的时候总是千古一帝的形象,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8岁登基,14岁就亲政,在帝位上长达61年,一生殚精竭虑,在史书上留下诸多功绩。而说到这位千古一帝,不可不提的是鳌拜此人。康熙擒鳌拜,这出戏码在诸多

  • 溥仪入宫后,端康太妃是如何管束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端康太妃的文章。溥仪入宫后,过继给同治帝和光绪帝为子,自然同治和光绪的妻子都成了他的母亲。隆裕太后死后,同治的三个妃子——瑜妃、珣妃、瑨妃和光绪的妃子——瑾妃,共同负责抚养教育溥仪。而瑾妃(尊号端康)则成了溥仪的首席母亲。端康太妃处处以慈禧太后为榜样,对溥仪越管越

  • 宋后废帝刘昱,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宋后废帝刘昱,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古人最重孝道,纵使是荒淫的刘子业,也不敢有杀母弑父之举。可刘昱这位皇帝,在位期间,生性残虐,不务正业,淫乱朝政,竟然因为诸多小事,便要毒死皇太后。朝中大臣皆惧他怕他,躲着他,可就算如此,也没能阻挡他的杀戮之心。有一大臣不满

  • 吐蕃大将论钦陵,他有哪些功绩?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吐蕃大将论钦陵,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提到吐蕃,人们最先想到可能是金庸小说中的吐蕃国师鸠摩智,历史上曾经入藏和亲的文成公主,以及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等人。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以及吐蕃偏居一隅,远离中原王朝,使得现代的人们对这个在神秘雪域上的帝国知之甚少。

  • 曹振镛是谁的后代?他一生为何能辅佐三位清朝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曹操,相信大家一定都不会觉得陌生。这位三国时期的枭雄,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成为与刘备孙权二人三分天下的霸主。不仅如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其实曹操都是压制着刘备和孙权的。曹操如此厉害,但是在三国之后,却鲜有听到曹操后人的事迹。不过在清朝的时候,就有一个叫做曹振镛的大臣,他一生辅佐三位清朝的皇

  • 马超在入蜀后郁郁寡欢,少有作为,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马超在入蜀后为何郁郁寡欢,少有作为?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公元215年,刘备正率军在益州腹地攻打刘璋,打算从刘璋手中夺走益州,只不过刘璋毕竟在益州执政的时间较长,因此刘备一时半会间也没能攻下益州。不过刘备在此前派人积极与身在汉中的马超联系,等到夏天

  • 顺治和康熙相比 孝庄对两人的态度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康熙耕织图,孝庄太后简介,雍正对孝庄的评价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顺治和康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顺治帝是豪格和多尔衮两大势力妥协的产物,而且顺治帝坐上皇位之后不过是傀儡而已,一切都要听多尔衮这个摄政王的。多尔衮惧怕后宫干政,因为相比于自己这个摄政王,孝庄太后似乎具备干政的天然法统,所以他人为隔绝了孝庄和顺治帝,让他们无法经常见面,

  • 秀怀王朱见澍的封地在哪?他死后为何会被运回北京安葬?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秀怀王朱见澍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开国之后,一直奉行封建诸王的国策。虽然明代的亲王从开国初年的戍边大将,逐渐成为中后期的朝廷负担,但亲王必须之国,那是朝野上下的共识,不容任何人来质疑和挑战。自从永乐朝以后,亲王一旦之国,除了极个别的特例以外,基本就和皇帝死生不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