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官渡之战,谋士沮授提出的三个建议,袁绍为何都拒绝了?

官渡之战,谋士沮授提出的三个建议,袁绍为何都拒绝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477 更新时间:2024/1/26 10:49:19

官渡之战,谋士沮授提出的三个建议,袁绍为何都拒绝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袁绍作为北方首屈一指的实力派,手下不但有颜良、文丑、高览、张郃等上将,还有沮授、田丰许攸等众多谋士。其中,沮授在袁绍军中举足轻重,他“监统内外、威震三军”,帮助袁绍夺取青、并、幽三州,一跃成为北方的大势力。沮授作为谋士,是出类拔萃的,就连袁绍的对手曹操也叹息道:“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然而,袁绍刚愎自用,三次把沮授的建议当作耳旁风,导致官渡之战兵败如山倒,一蹶不振,最后病逝,他庞大的基业也烟消云散。

本文从袁绍三次拒绝谋士沮授的建议入手,探究袁绍失败的深层次原因。

第一次被拒:沮授提出迎奉汉献帝刘协

公元195年,汉献帝刘协在杨奉、董承的帮助下,逃出李傕郭汜的魔掌,辗转流亡到河东等地。这时,如果袁绍听了沮授的建议,将汉献帝迎到自己的地盘,迁都邺城,他将挟天子以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可惜的是,袁绍没有听从,他的手下大将淳于琼等人认为汉室已经很难复兴,把汉献帝迎接到自己的地盘上,平白给自己找个上司,也不自在。这样做,袁绍还可能变成众矢之的,和董卓一样,受到其余诸侯的讨伐,使自己的实力受损,得不偿失。

《后汉书·袁绍传》:沮授说绍曰:“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官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第二次被拒:沮授反对分封三子

绳子拧成一股绳,才有力道,才能无往而不胜。然而,袁绍在取得青、冀、幽、并四州后,交给别人不放心,于是分封自己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外甥镇守。袁绍任命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次子袁熙为幽州刺史,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他非常喜欢小儿子袁尚,让他跟随自己在冀州,当作接班人来培养。这和周朝的分封并无太大不同,早已落伍,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了。

作为袁绍数一数二的大谋士,沮授表示坚决反对,他认为是诸子分立迟早会有祸患,会有内斗。于是他劝谏道:“世称一兔走衢,万人逐之,一人获之,贪者悉止,分定故也。且年均以贤,德均则卜,古之制也。愿上惟先代成败之戒,下思逐兔分定之义。”(《九州春秋》)

然而,袁绍却说道,让三子各守一州,是为了观察他们的能力,看看哪个儿子更有才能,更适合当一家之主。沮授听了,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叹息道:“祸患要从此始了!”

第三次被拒:官渡之战沮授提出缓进战术

袁绍看到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势力日益壮大,就准备讨伐。此时,沮授劝说袁绍,只需要缓三年,曹操就会疲惫,不攻自破。而袁绍没有听从沮授的意见,派上将颜良带领十万大军,攻打白马,不幸被关羽奔袭斩杀。袁绍还没有吸取教训,又派出文丑和刘备出战曹操,文丑也被曹军斩杀。颜良和文丑的被杀,大大削弱了袁绍军队的实力。

不久,官渡之战中,沮授建议袁绍和曹操打持久战,可以慢慢耗死曹操。此时袁绍兵精粮足,后勤有保障,而曹操兵少粮草更加缺乏。袁绍完全打得起消耗战,在曹操弹尽粮绝时,给他致命一击,就可以取得胜利了。

这一次,袁绍还是没有听从沮授的意见,主动率军攻打曹操。刚开始,袁绍和曹操平分秋色,互有胜负。如袁军架起高楼,向曹营射箭,给曹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不久,曹军发石车,破了袁军的高楼。后来,谋士许攸因袁绍没有听从自己的奇袭许昌之计,还有家人犯法被处罚,他一怒之下,叛袁归曹。许攸来到曹操阵营后,向其透漏了袁军的粮草大都储存在乌巢,只需要火烧乌巢的粮草,不出三天,袁军就会不攻自破。

曹操采纳了许攸之计,派出精兵,奇袭乌巢,生擒押送粮草的大将淳于琼,粮草大部分被烧。此前,沮授认为淳于琼不能担当押送粮草的重任,建议派遣蒋奇护送,没有得到袁绍的支持。乌巢被曹军火烧后,雪上加霜的是高览和张郃两员大将又降曹,袁绍军队全线崩溃,最后只带着八百骑兵逃过黄河。

沮授宁死不屈

虽然袁绍没有听从沮授的三个建议,可是沮授还是忠于袁绍的,宁死不屈。主公袁绍逃走了,而谋士沮授来不及渡河,被曹军擒获。原来曹操与沮授有旧,想要劝降沮授,而沮授却誓死不降。曹操感到可惜,不忍杀害,继续厚待沮授。而沮授却是“身在曹营心在袁”,伺机逃回河北,继续给袁绍效力,事败被杀。

《三国志》:绍众大溃,绍与谭单骑退渡河。馀众伪降,尽坑之。沮授不及绍渡,为人所执,诣太祖,太祖厚待之。后谋还袁氏,见杀。

沮授曾三次为袁绍提建议,而袁绍却三次拒绝。这三次,每一次都是一针见血,如果袁绍能够听从,鹿死谁手,犹未可知。结果袁绍一次都没有听从,导致自己一败涂地,偌大基业也荡然无存。

第一次被拒后果

袁绍于是没有听从沮授的迎奉汉献帝的正确战略,致使局势非常被动。沮授的迎奉汉献帝战略,比荀彧劝说曹操迎奉汉献帝战略早了一年。如果袁绍听了沮授的建议,早一步把汉献帝“抢”到手,就没曹操什么事了。这一次,袁绍没有采纳沮授迎奉汉献帝建议,失去了先机,和曹操的争斗中,处于被动。

第二次被拒后果

针对袁绍分封三子,沮授敏锐地预测到,在袁绍死后,迟早会出问题。因此,他据理力争,却无济于事。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袁绍病逝,审配假借袁绍遗命,拥戴袁尚为继承人,而袁绍长子袁谭与之争夺继承人之位。两人大打出手,袁谭还短暂归顺曹操,与曹军一同攻打自己的兄弟袁尚。这一次,袁绍没有听从沮授建议,一意孤行分封三子,导致长子袁谭和三子袁尚自相残杀,最后被曹操各个击破。

第三次被拒后果

官渡之战中,袁绍没有听从沮授的缓进战术之计,和曹操速战速决,最后被曹操抓住机会,烧毁乌巢粮仓,最后惨败而归。这一战,是决定曹操和袁绍霸业的关键一战。这一次,袁绍没有听从沮授建议,导致袁绍失去了统一北方的大好机会,两年后,即建安七年(202年),袁绍也忧愤而死。

袁绍三次拒绝谋士沮授的建议,一步步走向失败。可知袁绍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他不但听不进沮授的建议,就连田丰、许攸的建议也听不进去。如果袁绍从善如流,能够听得进去众位谋士的意见,和曹操逐鹿中原,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王安石变法司马光为何要反对?他们之间有什么纠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王安石变法司马光为何要反对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众所周知,北宋王朝的格局是由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政治中对于君子之德的要求上,具有典型性的一个表现在于对"义”与“利”的关系上。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以及孟子的义利之辨都为后世士大夫“义利观”定下了基调,

  • 札木合追杀成吉思汗时,克烈部王汗为何没有出手相助?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成吉思汗被札木合追杀的时候,王汗为何不帮他呢?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王汗作为成吉思汗的“宗主”,按理说,他应该出手相助才符合情理。不是王汗不帮助,是他也成了丧家之犬。王汗多疑,心胸狭隘,他继承父亲的汗位后,在享受醇香的马奶酒,啃着羊腿,抱着草原上最美的女人时,总是没有安全

  • 孝庄为什么死后37年没有下葬 孝庄为什么不和皇太极合葬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对孝庄和皇太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年幼的康熙一直都是在辅臣的辅佐下管理朝政的,孝庄太后也经常教导玄烨,多参加辅政大臣的议政会议,学习学习执政经验,康熙也是事事听从祖母的安排,随着康熙帝一天天的长大,渐渐地已经有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于是便除掉了朝中恶霸鳌拜,在铲除

  • 曹丕做了什么事情,让卞夫人大骂他死不足惜?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曹丕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都知道,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进程中有名的乱世,在这段乱世之中,一众的诸侯纷纷是割据一方招兵买马,为了能够逐鹿中原做准备,然而真正能够执掌天下的只有一个人,为此诸侯之间的战事不断,在战乱的过程中,逐渐的是衍生出三方势力分占天下。在这三方

  • 李旦不是李治和武则天的嫡长子,为何还能两度当上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历经三百来年,总共产生了二十八位皇帝,在这二十八位皇帝中,睿宗李旦可算是最为独特的一位皇帝了。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刚出生就被封为亲王,之后两次登基当皇帝,而且还有一次被建议作为皇太弟,最终还能够善终的,只有李旦能够做到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作为唐高宗李

  • 夺门之变爆发时,东厂与锦衣卫在干什么?为何会没有察觉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夺门之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明朝代宗朱祁钰景泰时期,明代将领石亨、文臣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于景泰八年(1457年)拥戴被朱祁钰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兵变。对于夺门之变来说,是一场围绕着明朝皇帝之位的兵变,最终的结果是朱祁镇从朱祁钰

  • 王允在除掉董卓后,接受李榷郭汜请降,会是什么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傕郭汜获得方式,如果王允接受二人投降会怎么样,董卓死后李傕郭汜去哪了

    你们知道除掉董卓后,如果王允接受李榷郭汜请降,结果会和后来不一样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何进为了除掉宦官让董卓带兵进京城后发生了意外,十常侍们率先动手杀死了何进,随后董卓率兵勤王,从此独揽朝政了一段时间。随后王允通过反间计离间了董卓和吕布之间的关系,再对吕布进行一番诱惑,最

  • 周培公作为最有才干的栋梁之材 结局为什么那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周培公的结局,姚启圣和周培公谁厉害,周培公锁儿结局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周培公下场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尽管,周培公是清中叶最有才干的栋梁之材,但他的处境却让人不禁联想到文种、韩信等被君主“兔死狗烹”的功臣。#那时,吴三桂与察哈尔部的反叛,对满清来说,无疑是一场内忧外患。这时,康熙把绝大多数兵力都调到西南与吴三桂决战,留守京城的

  • 蒯彻的才谋如何,他为何没帮韩信建功立业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韩信手下谋士蒯彻,韩信的谋士蒯通,韩信的谋士蒯彻

    谋士蒯彻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很多人都知道,刘邦帐下有两位重要的谋士,一位是张良,另一位是陈平。张良善于策划阳谋,陈平善于策划阴谋,前者制定总的战略规划,后者负责应备不时之需,刘邦能成为楚汉时期笑到最后的人,离不开这两人的帮助。事实上,张良、陈平二人中,若是能

  • 武则天76岁也没有心思想男女之事 武则天为什么还要收两位男宠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武则天为什么能嫁给父子,武则天时期的管理思想,武则天成功证明和男女没关系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武则天男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天子立一后,一世夫人,中左右夫人,四姬,三良人——《春秋繁露》。自西周制礼,后宫人数都规定在12人,在当时的人心中,十二是最大的,《礼记》中讲:天之大数,不过十二。现在的十二月份也是那个时候传承下来的。不过“三家分晋”后,礼乐崩坏,后宫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