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宁国公主和亲嫁给了谁?最后为何自毁容貌

唐朝宁国公主和亲嫁给了谁?最后为何自毁容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748 更新时间:2023/12/17 21:01:01

战场上打不过人家,军事上依赖人家,政治上需要人家,就用“和亲”的办法来解围,来拖延,来笼络,是让不少汉族帝王迫不得已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但是,有哪位帝王会狠心把自己的亲生骨肉远嫁到语言不通、国俗迥异的蛮夷之地呢?所以,不论是远嫁的细君,还是出塞的昭君,不管是前往突厥的安义公主,还是踏进吐蕃的文成公主,无一不是以宫女或以郡主混充公主,用来应付外番首领的冒牌公主或杂牌公主。据笔者考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远嫁外番的正牌公主,是唐朝中期给回纥毗伽阙可汗当过王后的宁国公主。

唐朝前期,中原皇帝为了使边疆蛮族顺服,大都依赖和亲,主动以皇族女子出嫁,以示友好;不过,外嫁者一般为宗室女或皇帝外孙女。只在外族首领内附,且居住长安担任唐朝官员的情况下,才有皇女下嫁。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国力衰弱,“天可汗”制度瓦解,对外和亲的规格不得不与时俱进。宁国公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迫远嫁的。宁国公主,生卒年不详,唐肃宗李亨的二女儿,初为宁国郡主。远嫁之前,宁国郡主曾“下嫁郑巽,又嫁薛康衡”(《新唐书》)。不过,两位驸马都是短命鬼,宁国郡主两次成为寡妇,可谓红颜命苦。

安禄山起兵后,唐玄宗逃亡四川,太子李亨留下来平定叛乱。由于叛军势力强大,势如破竹,加上唐军兵力不足,实难抗衡。为此,李亨一方面自立为帝,鼓舞人心;一方面遣使回纥,借兵求援。在唐军和回纥军的并肩作战下,安禄山父子的势力基本瓦解。乾元元年(758)六月,回纥可汗以帮助唐政府平叛有功,乘机请求和亲。唐肃宗为表示对回纥的感谢,只得答应将公主嫁给他。七月,唐肃宗封寡居的宁国郡主为宁国公主,并为她置公主府,令她远嫁回纥。《新唐书》记载“乾元元年,降回纥英武威远可汗,乃置府”。

安史之乱中的颠沛,不仅使宁国公主目睹了生灵涂炭的凄惨场景,同时也铸造了她不畏磨难和勇担重任的巾帼英姿。她非常清楚此次和亲的重大意义,以及将要担负的政治使命。临行前,唐肃宗亲自送她到咸阳,并专门撰写了《宁国公主下降制》;想到心爱的女儿即将成为有去无回的政治牺牲品,唐肃宗依依不舍。临别,宁国公主语重心长地哭着对父皇说:“国家事重,死且无恨!”唐肃宗听后,“流涕而还”(《资治通鉴》)。在册礼使李瑀、副使李巽的陪护下,宁国公主离开家乡,越过黄河,千里迢迢地远赴回纥。

或许是因助唐平叛的傲慢,或许是对“二手女人”的不屑,毗伽阙可汗对宁国公主一行的到来,表现得极不热情。《资治通鉴》称“瑀等至回纥牙帐,可汗衣赭袍胡帽,坐帐中榻上,仪卫甚盛。”此外,毗伽阙可汗还指责李瑀为何不行跪拜之礼。李瑀答道:“向者唐与诸国为婚,皆以宗室女为公主。今天子以可汗有功,自以所生女妻可汗。恩礼至重,可汗奈何以子婿傲妇翁,坐榻上受册命邪!”李瑀一番唇枪舌战,教训得毗伽阙可汗“改容”,随即为宁国公主举行隆重的王后册封仪式,并表示继续助唐肃宗平叛。

宁国公主和李瑀不辱使命。不料,七个月后,厄运却再次降临。乾元二年(759)四月,毗伽阙可汗病逝,儿子登里即位。不久,回纥守旧势力怂恿登里可汗按本国风俗,让宁国公主为夫殉葬。生死关头,宁国公主据理力争:“按我国风俗,丈夫亡故,妻子为其服丧三年,服满,就可以改嫁,这叫终礼。回纥既然万里迢迢与唐通婚,不就是仰慕大唐的风俗习惯吗?所以,我不应该为可汗殉葬!”宁国公主以其镇定和机智,捍卫了唐朝的大国尊严,挽救了自己的生命。但是,由于身在异国,力单势孤,宁国公主最后不得不采取折中的做法,遵从回纥人“剺面”的陋习,即用刀划面,自毁容貌,为死去的毗伽阙可汗哭丧。

毗伽阙可汗死后,宁国公主更加孤苦伶仃。乾元二年(759)八月,登里可汗以宁国公主“无子”为由,将其送回长安。杜甫曾赋一首《即事》诗曰:“人怜汉公主,生得渡河归。”宁国公主虽然受了莫大委屈,但毕竟活着回到了父皇身边。比起那些客死他乡的女子,宁国公主算是幸运的。贞元元年(785),宁国公主被改封萧国公主。至于宁国公主后来生活得怎样?史书上没有记载。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个三次嫁人,且容貌尽毁的女子,即使可以享受到人间的荣华富贵,却无法忘却当年的凄苦噩梦。(刘秉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大周后专宠之谜:唐后主李煜为何独宠大周后?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大周后专宠之谜:“大周后”本名周娥皇,她是大司徒周宗的大女儿,十九岁初次入宫,深得南唐李家喜爱。后来李煜继位,周娥皇被册封为国后,史称“昭惠皇后”。周娥皇封后之后,深得李煜的宠爱,史书曰:宠嬖专房。那么在南唐后宫,佳丽三千,为什么偏偏只有周娥皇能够得到皇帝李煜的专宠呢?其实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首

  • 苏轼为何主动要求从“天堂”杭州到贫困山区任职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身为一个“地师级”领导,情愿到贫穷落后的地区工作,跟那里的百姓同甘共苦,经常挖野菜充饥……这样的好干部并非“特殊材料制成的”共产党员,而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官员。他,就是宋代著名大诗人、曾经做过密州知州的苏轼。宋神宗熙宁七年(一○七四),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期满后,主动要求到山东密州(今诸城,宋时辖胶西、高

  • 宋代文人藏书动辄上万卷:大文豪苏轼为何不藏书?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仁宗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以活字排版的印刷法,图书也就此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各种版本的古籍以及时人的著作,都大量印刷出版,许多文人亲自校对书籍,以正谬误,然后分类收藏,由此诞生了许多的藏书名家。方兴日盛的藏书之风,对宋人的学识修养的提高,以及学术研究的进步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苏轼幼时,恰遇

  • 张巡吃人死守睢阳拯救大唐帝国是大义还是大罪?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一片死寂的睢阳城头,竟然飘出了肉香。睢阳城上仅存的士卒,每个人都冷冷的盯着城头的那锅肉。“都愣着干什么?过来吃!不吃,拿什么来打退明天安贼的进攻”。张巡嘶吼着。扯着脸上的伤痕,文弱的脸变得狰狞。还是没有动静,南霁云看着近似疯狂的张巡,这位开元末年的探花,南八将脸埋入宽厚的双手,掩盖着痛苦和绝望,却无

  • “非典”的晚清干部:解密体制内外的左宗棠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左宗棠在他的一生中,总是表现得如同一个愤青,个性张扬。这当然与他早年的怀才不遇有关。3次会试,却3次落榜,终身只是个举人,这在讲究学历的中华帝国,无疑是人生的负资产。落榜之后,一般就是如何奋争的励志故事,而左宗棠的优点在于,不再将精力放到钻研公务员考试入门之类,而是精研舆地、兵法,按他自己的话说,

  • 汉代富豪邓通如何发家:把给皇帝吸脓汁当成乐趣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佞幸人物的代表,邓通在中国历史上有些声名,读过《史记》、《汉书》的人应该对他印象很深。邓通是蜀郡人,因为擅长摇船划桨,在皇宫里当了个黄头郎。所谓黄头郎,就是头缠黄布的郎官,因为当时很迷信,讲究五行相生相克,土能克水,所以摇船的郎官都头缠黄布。有一天,刘恒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快要升天,却差一把后劲

  • 汉代传奇女外交官:回长安述职时皇帝下令郊迎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物以稀为贵的原因吧,即使时下,公众对女性外交官特别关注,甚至感到稀奇,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已出现了第一位女外交官──冯嫽。汉武帝时,为集中力量打击匈奴侵扰,对西域的乌孙国采取和亲政策,以宗室女解忧为公主,嫁给乌孙王军须靡,公主随带了侍女冯嫽同去乌孙。冯嫽生性聪慧,知书达理,与公主相互慰勉

  • 最无厘头的皇帝萧宝卷:扮作小贩给贵妃打下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南朝皇帝萧宝卷喜欢做些小买卖,他在皇宫里建了一个集市,让宫女、太监们扮作小贩和来来往往的客人,而他自己当一名小小的抄写员,有时坐在肉铺里切肉,工作稍有失误,身任市场主管的潘贵妃就下令杖责。当然了,不是用实心棍杖打,有点像搞街头行为艺术。潘贵妃坐轿巡视的时候,他就伺候在旁边,像个忠心的奴才。他经常去

  • 林逋“梅妻鹤子”:古代最特立独行的光棍达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这是北宋诗人林逋笔下著名的《山园小梅》的诗词。尤其那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更是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林逋的北宋诗坛大家之名早为人所知,但鲜为人知的这位诗坛

  • 古代开国皇帝40岁以下竟有9位!最年轻的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总以为,古代那些打天下、夺江山者,艰苦卓绝,筚路蓝缕,长途漫漫,九死一生,所以成功时必然年纪很老了。中国历代的开国皇帝们,必然都是垂垂老者矣。其实并不尽然,其中大多数还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甚至三十几岁的青年天子,亦不在少数。那么,中国最年轻的开国皇帝是谁呢?你想不到吧?是西晋武帝司马炎!当时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