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草根平民苏安恒两次要求武则天退位结局如何?

草根平民苏安恒两次要求武则天退位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58 更新时间:2024/1/13 7:46:33

武则天主政后,曾设立四个“铜匦”,以鼓励天下臣民直接上疏皇帝。铜匦,是一种铜制的容器,相当于现在的检举箱。武则天此举,主要目的是为告密之人提供方便,为其铲除异己搜集证据。在这种高压气氛下,朝野臣民迫于酷吏的严刑和女皇的淫威,大都如履薄冰,噤若寒蝉。即使在武周后期,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情况下,那些以复兴李唐为己任的大臣们,也没人敢公开上疏要她还政。这种僵局,最终被一个名叫苏安恒的平民打破。

在历史上,以高官级别上疏指责国君过失者,已是凤毛麟角;而以草根身份两次上疏请皇帝退位者,恐怕也只有唐朝的苏安恒了。苏安恒(?—707),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县)人,史书称他“博学,尤明《周礼》及《春秋左氏传》”。虽然是一介平民,且无任何政治背景和门阀优势,但苏安恒却有一颗拳拳忠唐之心,尤其对武则天篡位一事骨鲠在喉。由于身份限制,苏安恒一直没有机会当面上疏;于是,铜匦成了他冒死进谏的渠道。

长安元年(701)八月,苏安恒上《请复位皇太子疏》。内容主要有两点:一,他认为武则天年事已高,处理繁重的国事,不利于圣体安泰;而皇太子年富力强,不如禅位于太子,自己安享天年。二,他主张将武氏诸全部降为公侯,任其闲居,同时要将二十多个李姓子孙全部裂土封王。苏安恒还威胁似的说,如果不这样做,一旦陛下死后,武氏诸王将难以自处(《全唐文》)。对此,武则天“召见,赐食,慰谕而遣之”(《资治通鉴》)。

次年(702)五月,苏安恒又上《请复位皇太子第二疏》。与上次相比,这份奏疏措辞尖锐,态度激烈。苏安恒认为,武周政权“运祚将衰”,完全是因武则天“微弱李氏,贪天之功”而致。他讽刺武则天占据皇帝宝座,是“鸠占鹊巢”。如果继续这样,“将何圣颜以见唐家宗庙?将何诰命以谒大帝坟陵?”他劝武则天尽快将神器归还李家,否则“物极则反,器满则倾”(《全唐文》)。武则天既“不纳”,也“不之罪”(《资治通鉴》)。

苏安恒两次上书的目的很明确,即女皇禅位,恢复李唐。这两份奏疏,无异于两次晴天霹雳,使朝野震动。虽然苏安恒身份微贱,但大臣和史官们并没有因此而忽略他的呼声。毕竟,苏安恒上疏所言之事,不仅是他个人的看法,同时也代表了多数人的观点,反映了朝野中拥护李姓宗室复位的共同心声。《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全唐文》等多部史籍,都记载了他的事迹或收录了他的奏疏,可见这件事在当时影响之大。

若在以前,依武则天杀伐决断的一贯作风,苏安恒就是有十个脑袋也掉光了。但民心不可违,加上武则天年近八旬,体弱多病,对什么事情都看开了些,所以也只好视而不见了。武则天虽然很有才干,颇有政绩,但这些优点却始终不能抚平李唐臣民的忿忿不平之心。人心不附,精力衰退,武周政权出现滑坡是必然的。对于苏安恒的批评和讽刺,武则天一次给予安抚,一次干脆冷处理,反映了女皇晚年对于退位、复唐趋势的某种认同。

然而,权力对于武则天来说,有着难以割舍的亲和力,何况她曾为之奋斗了几十年。武则天抱定“人在权在”,即使将“政事多委易之兄弟”,也不肯把权力交给太子。苏安恒见两次上疏无法让女皇就范,便把矛头指向了张氏兄弟。长安三年(703)九月,苏安恒借张氏兄弟构陷御史大夫魏元忠一事,又上《理魏元忠疏》伸张正义,说他们“豺狼其心”,结果“易之等见其疏,大怒,欲杀之”(《资治通鉴》),多亏众人搭救才逃过此劫。

苏安恒的上疏,虽然没能取得实质效果,但其无畏之举,却将李唐旧臣从沉默中激活。之后,要求武则天退位的呼声越来越高。神龙元年(705)正月,武则天被迫退位。不久,苏安恒被提拔为习艺馆内教。神龙三年(707)十月,苏安恒不幸被牵连进节愍太子诛杀武三思一案,冤死狱中。唐睿宗即位后,以其“鲠直成操”,追赠为谏议大夫。敢为天下人之不敢为,两次孤身请当朝皇帝退位,苏安恒堪称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平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唐朝宁国公主和亲嫁给了谁?最后为何自毁容貌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战场上打不过人家,军事上依赖人家,政治上需要人家,就用“和亲”的办法来解围,来拖延,来笼络,是让不少汉族帝王迫不得已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但是,有哪位帝王会狠心把自己的亲生骨肉远嫁到语言不通、国俗迥异的蛮夷之地呢?所以,不论是远嫁的细君,还是出塞的昭君,不管是前往突厥的安义公主,还是踏进吐蕃的文成公主

  • 大周后专宠之谜:唐后主李煜为何独宠大周后?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大周后专宠之谜:“大周后”本名周娥皇,她是大司徒周宗的大女儿,十九岁初次入宫,深得南唐李家喜爱。后来李煜继位,周娥皇被册封为国后,史称“昭惠皇后”。周娥皇封后之后,深得李煜的宠爱,史书曰:宠嬖专房。那么在南唐后宫,佳丽三千,为什么偏偏只有周娥皇能够得到皇帝李煜的专宠呢?其实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首

  • 苏轼为何主动要求从“天堂”杭州到贫困山区任职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身为一个“地师级”领导,情愿到贫穷落后的地区工作,跟那里的百姓同甘共苦,经常挖野菜充饥……这样的好干部并非“特殊材料制成的”共产党员,而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官员。他,就是宋代著名大诗人、曾经做过密州知州的苏轼。宋神宗熙宁七年(一○七四),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期满后,主动要求到山东密州(今诸城,宋时辖胶西、高

  • 宋代文人藏书动辄上万卷:大文豪苏轼为何不藏书?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仁宗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以活字排版的印刷法,图书也就此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各种版本的古籍以及时人的著作,都大量印刷出版,许多文人亲自校对书籍,以正谬误,然后分类收藏,由此诞生了许多的藏书名家。方兴日盛的藏书之风,对宋人的学识修养的提高,以及学术研究的进步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苏轼幼时,恰遇

  • 张巡吃人死守睢阳拯救大唐帝国是大义还是大罪?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一片死寂的睢阳城头,竟然飘出了肉香。睢阳城上仅存的士卒,每个人都冷冷的盯着城头的那锅肉。“都愣着干什么?过来吃!不吃,拿什么来打退明天安贼的进攻”。张巡嘶吼着。扯着脸上的伤痕,文弱的脸变得狰狞。还是没有动静,南霁云看着近似疯狂的张巡,这位开元末年的探花,南八将脸埋入宽厚的双手,掩盖着痛苦和绝望,却无

  • “非典”的晚清干部:解密体制内外的左宗棠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左宗棠在他的一生中,总是表现得如同一个愤青,个性张扬。这当然与他早年的怀才不遇有关。3次会试,却3次落榜,终身只是个举人,这在讲究学历的中华帝国,无疑是人生的负资产。落榜之后,一般就是如何奋争的励志故事,而左宗棠的优点在于,不再将精力放到钻研公务员考试入门之类,而是精研舆地、兵法,按他自己的话说,

  • 汉代富豪邓通如何发家:把给皇帝吸脓汁当成乐趣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佞幸人物的代表,邓通在中国历史上有些声名,读过《史记》、《汉书》的人应该对他印象很深。邓通是蜀郡人,因为擅长摇船划桨,在皇宫里当了个黄头郎。所谓黄头郎,就是头缠黄布的郎官,因为当时很迷信,讲究五行相生相克,土能克水,所以摇船的郎官都头缠黄布。有一天,刘恒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快要升天,却差一把后劲

  • 汉代传奇女外交官:回长安述职时皇帝下令郊迎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物以稀为贵的原因吧,即使时下,公众对女性外交官特别关注,甚至感到稀奇,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已出现了第一位女外交官──冯嫽。汉武帝时,为集中力量打击匈奴侵扰,对西域的乌孙国采取和亲政策,以宗室女解忧为公主,嫁给乌孙王军须靡,公主随带了侍女冯嫽同去乌孙。冯嫽生性聪慧,知书达理,与公主相互慰勉

  • 最无厘头的皇帝萧宝卷:扮作小贩给贵妃打下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南朝皇帝萧宝卷喜欢做些小买卖,他在皇宫里建了一个集市,让宫女、太监们扮作小贩和来来往往的客人,而他自己当一名小小的抄写员,有时坐在肉铺里切肉,工作稍有失误,身任市场主管的潘贵妃就下令杖责。当然了,不是用实心棍杖打,有点像搞街头行为艺术。潘贵妃坐轿巡视的时候,他就伺候在旁边,像个忠心的奴才。他经常去

  • 林逋“梅妻鹤子”:古代最特立独行的光棍达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这是北宋诗人林逋笔下著名的《山园小梅》的诗词。尤其那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更是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林逋的北宋诗坛大家之名早为人所知,但鲜为人知的这位诗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