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巧施妙计登君位 孔子眼中最伟大的霸王横空出世!

巧施妙计登君位 孔子眼中最伟大的霸王横空出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375 更新时间:2024/2/18 22:09:37

郑庄公“昙花一霸”之后,九五之尊的周王室开始歇菜了,不但歇菜,更没诸侯拿他当盘菜。之后的多年,是各路诸侯相互争雄的时代。霸王是人人都想当的,麻烦是大家相互找的,周天子是没人拿着当盘菜的,大抵就是这期间的主要特征了。但第一个当上霸主的,却是郑庄公当年的“小弟”——齐国。当上霸主的人,就是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他称霸的政策,是一个表面上拿着周王室当盘菜的政策——尊王攘夷。

说尊王攘夷,字面上的意思好理解。尊王,就是尊奉周王室的权威,利用周王室“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名号,借此行使其对各路诸侯的主宰权力。所谓“攘夷”,就是要团结各诸侯国的力量,共同对付此时侵扰中原的蛮夷势力,在这过程里,确立自己对各诸侯国的领导地位。这是大多数后人的理解,但是后人所不知道的事实是,这个政策在当时,也只有齐国可以实行。而这个政策对于中国未来的影响,更不仅仅是制造出了齐桓公这样一个霸主,也不仅仅是制造出了其他几位有样学样,号令诸侯的霸主,更重要的是,它确立了中华民族之后两千多年来的一个重要共识:无论内部的分歧有多严重,内耗多惨烈,在外敌入侵的时候,我们这个民族会重新恢复它坚韧团结的特质,团结枪口一致对外。

之所以会有这个影响,原因很简单。公元前六七世纪的中国,不仅仅是诸侯混战,内战频发的中国,更是一个外敌纷纷入侵,民族危机严重的中国。关于这一点,儒家思想的宗师孔子就有一句发自肺腑的感慨: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句话翻译成白话就是:如果没有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的霸业,我们这些后人们,恐怕就要被外来的蛮夷统治,丧失自己的文化与传承,遭到屠杀与同化。所谓的中华民族,恐怕也不复存在了。

孔子的话,有两个意思:第一,那时代的蛮夷入侵,很嚣张很严重;第二,提出“尊王攘夷”口号的人,带领中原诸侯完成这个口号的人,不仅仅对于他的诸侯国,对于整个周王室覆盖下的中原诸侯而言,都是一个贡献卓著的伟大人物。这个贡献卓著的伟大人物,自然是首倡霸业的齐桓公、管仲君臣。

要了解他们多伟大,恐怕还要看一看当年的“中国国际形势”。关于这一条,这些年西方考古学家和天文学家也来凑热闹,他们认为公元前六七世纪,是蒙古草原的“极端自然灾害世纪”,在这一百多年里,由于北方草原地区的持续雪暴和干旱,导致大量蛮族游牧部落南迁,大肆劫掠中原农业区。

这个说法在科学上还有待讨论,但是历史上的事实却可以佐证:西周的灭亡,直接原因就是山戎蛮族的大规模入侵。东周迁都的直接原因,也是因为西周西面遭到蛮族的残暴入侵和破坏,成为劫掠之后的烂摊子,早已无法立国。而在周王室迁都洛邑之后,蛮族的入侵,相反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这些侵扰中原的蛮族,就是中国历史书中所记录的“蛮戎夷狄”。其中侵扰中原最激烈的,就是“戎”与“狄”。

戎族主要游牧在当时中原西北地带,即今天内蒙古草原地带,侵扰的主要对象,是西北的秦、晋诸国以及河南北部地区。而狄则主要游牧在今天中国东北地带,侵扰的主要对象,包括齐国、燕国,甚至位于中原腹地的郑国、卫国。喜欢养仙鹤的卫懿公,就是亡国于狄人之手。狄族还多次入侵洛邑地区,逼得有名无实的周天子几次外逃避难。

在当时,这些游牧民族的侵扰范围,已遍及中原各诸侯国,甚至深入到黄河流域的腹地。他们以游牧为生,虽然部落分散,但是号令明确,作战凶猛,执行“打一枪就跑”的游击战政策,专挑实力最弱的诸侯国下手,等着兄弟诸侯来救援,又撒丫子就溜。在当时内部征伐连连,窝里斗打成一团的中原地区,他们尝够了甜头,占尽了便宜。后来统一六国的秦国,早期有七位君主就牺牲在与蛮族作战的战场,东方的大国齐国曾三次在蛮族的侵扰中不得不迁都。

大国尚且自身难保,小国们更是苦不堪言,不但每年秋收的时候遭到野蛮劫掠,甚至有的国家更因此灭国。不难想象,在这种内战外战打成一锅粥的局面下,窝里斗打得热闹,相互间一盘散沙的中原各国,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物出面整合力量,抗击外敌,被蛮族们最终各个击破,瓜分中原,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但这个“时间”最终没有出现,这个强有力的人物终于出现了——齐桓公。

齐桓公的称霸,现代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英明神武以及良相管仲的辅佐,而其称霸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当时的中原,没有哪一个国家,具备齐国这样承担这个“伟大使命”的条件。

在东周时代开始的时候,齐国曾经是郑国的“小弟”,但是它的发展潜力却注定大于郑国。一是地理原因,齐国的地盘,包括今天河北北部和山东东北部,南边依托的泰山山脉,恰好成为他们拱卫国土的屏障。纵观当时中原诸侯中势力最强者,南方楚国的势力还没有跨过长江,晋国正忙于平定内乱,秦国苦于西北蛮族的侵扰。二是经济条件,也是拜这个好地段所赐,齐国很有钱,山东地区当时已是农业发达区,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东部的沿海地区,更有一样垄断资源——盐。齐国的制盐业,是春秋诸国中最为发达的,北方的燕国,中原的郑国、宋国、卫国,其食盐消费均依赖于齐国的供应。这样一个又有钱又安全的国家,自然得到历史的眷顾。

除了经济条件外,齐国的政治条件也好得很。春秋时代的齐国,号称“姜齐”,开国国君正是大名鼎鼎的周朝开国国相姜尚,即《封神演义》中神通广大的姜子牙。历史上的姜尚,虽无神话里呼风唤雨的神通,却有号令东方诸侯的独特地位。周朝开国早期,苦于东方的战乱,授予了齐国节制东方诸侯的权力,这也给了齐国壮大的机会。之后的齐国历代国君,又通过和周朝王室世代联姻,建立了他们与周天子家族特殊的血缘关系。长期以来,齐国也因此被看作东方诸侯的翘楚,俨然一方豪强。

但是在春秋的早期,这个豪强却只能给郑国当小弟。在郑庄公多次重大的军事行动中,齐国都充当了跟班兼打手的角色,一者因为当时郑国实力同样强大,又靠着离周天子近,当然近水楼台先得月;二者是齐国位置偏东,要西进中原争霸,偏偏又面对着一个世代强邻——鲁国。作为当年周公后裔的鲁国,在春秋早期同样具有极强的实力,齐鲁两国在山东地区的长期争雄,形成了当地的战略平衡,谁都无法独大。蛮族侵扰中原日烈后,原本处于内地的齐国,却也成了重要受害国。郑庄公时期,齐国就曾因山戎进犯无力抵抗,不得不向郑国求救,也因此一度成了郑国的小弟。

齐国的称霸之路,完成于齐桓公,却起始于齐桓公的兄长齐襄公。齐襄公在位时期,正是郑庄公去世后,郑国“昙花一霸”后迅速衰弱的时期,做了多年小弟的齐国也因此咸鱼翻身,开始了做强之路。齐襄公在位时期做过的重要事情有两件:一是通过连年对鲁国的战争,连续多次击败鲁国,使鲁国与齐国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东方诸侯国因为齐鲁“战略平衡”,迅速倒向了齐国一边;另一件事,就是通过郑国的内乱,采取扶持新君、发动政变等方式,造成郑国国内势力分裂。

当年作为齐国大哥的郑国,此时却已沦落成被齐国玩于股掌的地步。但饶是如此,齐襄公本人的才略却距当年的郑庄公甚远。此人虽有大略,处事果决,但为人性情残暴,且严苛猜忌,对待属下甚至亲族,都非常苛刻横暴。

齐国长期不能成为霸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政治体制落后,相对于郑国早在春秋早期就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提高了国家行政威权,整合了国民经济,齐国却差得很远。它最大的问题是国家力量分散,国内宗族林立,富庶的国民经济无法转换成国家财富,表面繁荣的政经局面,更难以整合成强大的国家力量。长期以来,齐国早已是诸侯中的经济强国,却并非军事强国。

齐国经济富裕,物产丰庶,既非临近边地,又非四战之地,百姓生存压力较轻,除了早期姜尚节制东方平定叛乱,以及后来与东夷的征战,大多数情况下,承平日久的齐国,在军事战斗力和军事动员能力上,都远远不及其他诸侯国。齐襄公时期,通过个人的高压统治政策,振奋了齐国的武备,开始崛起,但政治制度不改,霸业根本无从谈起。齐襄公对待臣下的一贯方式,就是逮着好用的人,就拼命用,又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直到用废为止。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照例这般,他派手下大夫连称、管至父二人戍守和鲁国交界的边地葵丘,行前说好了到时间后派人替换他们两个,可到了规定期限,齐襄公却仿佛忘了这码事。两位想家的官员反复打报告请求调动,齐襄公除了装糊涂,就是打哈哈,还是想把人家用废。

这时期的齐国,因为连年参与征战,国家财政捉襟见肘,齐襄公又拆东墙补西墙,降低了各路宗室的俸禄待遇,包括他的堂弟公孙无知。这位堂弟名字叫“无知”,行为是更无知,竟然一怒要造哥哥的反,并且和那两位驻守葵丘的官员一拍即合。结果,三人发动政变,一举杀掉了齐襄公,狠狠地报了把仇,但报仇报痛快了,麻烦却来了,国不可一日无君,杀了齐襄公谁接班?先是公子无知自立为国君,很快被臣下所杀,偏偏这时期的齐国,竟无人有资格继承国君之位。齐襄公苦苦追求的霸业,非但没“霸”成,却反而让人给“罢”了。

“罢”完了的齐国,局面已乱得不能再乱,够资格继承王位的人,全都不在国内,国都临淄城内,就留着一帮群龙无首的大臣在守株待兔。待的“兔”很简单:能继承王位的人。主要的人选有两个,一个是齐襄公的弟弟公子纠,此时正在鲁国,一个是齐襄公的另一个弟弟公子小白,此时在莒国。两个人资格差不多,距离首都临淄的距离也差不多,支持的大臣更差不多。接班的关键就是:谁先抢到算谁的。

所以俩人就开始抢了,抢的方式就是比赛跑,谁先回到临淄,谁就继承王位。当时公子纠的条件更便利,他所在的鲁国被齐襄公揍了好多年,吃够了苦,早想着扶持一个和自己要好的人登基,以便为将来牟利。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国,打的算盘也差不多,但鲁国的实力远远强于莒国。好在齐国的大臣还是很有爱国心的,谁都不愿意看到新国君是鲁国的傀儡,所以齐国的两大家族高氏和国氏赶到莒国,明确表示了对公子小白的支持。接着,双方就开始“赛跑”了,争分夺秒地向着临淄城进发。

公子纠的谋士管仲,此人不但会赛跑,更会作弊,早早的就在齐国和莒国的边境上埋伏了。公子小白还没进边境,就被管仲一箭射中,惨叫倒地。满以为作弊成功的公子纠,也就不着急了,优哉游哉地在路上磨洋工。谁知道还没走几天,却发现面前布满了齐兵,连护送他回国“赛跑”的鲁国军队,也被三下五除二收拾了。原来公子小白当时不过是将计就计假死,转而抄小路回国,“赛跑”成功。转眼之间,齐国政局已经“老母鸡变鸭”,公子小白生米煮成熟饭,大摇大摆登上国君位,这就是后来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齐桓公。

登上国君位的齐桓公,当然没忘了算老账,他先是派兵威逼鲁国,迫使鲁国杀了公子纠,将管仲收押后送回齐国。谁都以为管仲这下非死不可,可在鲍叔牙的劝告下,齐桓公却摒弃前嫌,反而任命管仲为相。公元前686年,一起开创霸业的君臣,就这样开始了他们的征程。历史选择了齐桓公,不仅仅因为“赛跑”的胜利,更因为他当机立断的果决,能屈能伸的坚韧,以及不计前嫌的胸怀,这样的英杰人物,才是尊王攘夷事业的真正承担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解密:著名清官海瑞为什么不敢写帮助他的同僚?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邹元标为张居正翻案,海瑞经历了几个朝代,清官情结从何而来

    公元1566年,即嘉靖四十五年,时为户部云南司主事的海瑞看不惯明世宗荒废朝政,但问鬼神不问苍生,各地官吏也投其所好,经常进奉一些所谓的祥瑞之类的东西,朝中也无人敢直言相劝阻,于是海瑞自备好了棺材,上书明世宗,其书名为《治安疏》,奏章写的十分直接,口气也十分严厉,不给皇帝留面子,指出了当时朝政的许多缺

  • 解密:朱元璋传位皇太孙朱允炆的惊人内幕!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朱棣,朱允炆为什么能当皇帝,朱元璋孙子朱允炆

    朱棣的血统带来麻烦朱棣和朱元璋是同类,雄才大略,各方面能力都比朱允炆杰出,更适合当皇帝。但是,血统却给他带来了大麻烦。他真的是龙子吗?江山当然只能交给亲生骨肉坐,必须是纯种的龙种,就是说是马皇后所生。嫡长子继承制在中国延续几千年,朱元璋跳不出这个框框朱棣可能不是马皇后生的,所以朱元璋不会选朱棣接班。

  • 解密历史: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什么不立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始皇为什么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生未娶的原因,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

    在中国古代,皇帝便是九五之尊,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及女人。有的皇帝因为红颜而放弃江山、有的皇帝因为妖后而使王朝泯灭,但也有这样一位皇帝,创千古大业,不缺美女,但却终生未立皇后。他就是秦始皇。秦始皇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

  • 康熙到底想传位给谁?是否属意于四阿哥胤禛?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康熙为什么传位给十四,康熙传位四子还是十四子,顺治想把皇位传给谁

    康熙帝,爱新觉罗氏,名玄烨,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如果说他是我国最出色的皇帝,一点也不为过。康熙大帝智擒鳌拜,平定三藩,统一台湾,驱逐沙俄,大破准噶尔,这些伟大事件想必人人都知道,但是谈到传位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争议,下面说一说小编自己的看法,仅是个人意见关于立长问题,不难看出长子却是很得宠

  • 惊!慈禧陵墓陪葬品是大清有史以来最为奢华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成吉思汗陵墓陪葬品,秦始皇陵墓陪葬品,秦始皇陵陪葬品有哪些

    慈禧活着极尽奢靡,死后当然也不含糊。在慈禧的陵墓里,仅是用来“填空”的珠宝就价值223万两白银,更不用说其他。其陵墓修建得富丽堂皇,装修费用和陪葬品的总价值高达数亿两白银,堪称大清之最。李莲英写的《爱月轩笔记》中,详细记载了慈禧随葬的种类、数量、位置、以及价值等,看起来令人瞠目结舌。慈禧的棺材里,底

  • 多尔衮墓被盗案:为家族后人所为 曾轰动京城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多尔衮是康熙的什么,多尔衮的福晋有几个,为什么掘坟多尔衮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1650),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顺治七年(1650)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重葺墓地,评价

  • 清朝对官吏的高压:李鸿章欲重修圆明园被降职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看过清朝剧的人,对清朝司法官吏的印象应该都有些许,总觉得他们十分威风:衙门一开,两旁差役手持棍棒,敲打着地面,一声声“威武”,制造一种肃杀气氛,吓得小民们战战兢兢,两股战战,然后大人坐在上面用惊堂木一拍,或者将竹签往下一扔,好不威风。然而,历史永远比戏曲复杂;存在永远比虚构深沉,真正的清朝司法官吏,

  • 解密历史上真实的“芈月”:曾出手救出秦惠文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大揭秘全集视频,历史之谜,不为人知的真实历史事件

    电视剧《芈月传》来势汹汹,刚一上线,即引起广泛关注。也难怪,电视剧《芈月传》刚刚开拍时,就新闻不断,还有好多人对“芈月”的“芈”怎么读争论不休,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半”的繁体字呢。再说,《芈月传》是根据蒋胜男同名小说《芈月传》改编的,小说的最初名为《大秦宣太后》,系《甄嬛传》原班人马打造——由郑晓龙

  • 揭秘慈禧的另类爱好 爱读鬼故事 常当编剧导演!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经典传奇讲恐怖老宅,慈禧的性格是怎么样的,慈禧墓为什么不开放

    这一天的经历都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我被一群几乎与世隔绝的宫廷女性包围,她们和世界上各地的女子一样好奇心极强,围着我问来问去。庆王年轻貌美的四女儿是个寡妇,她问我: “你果真在欧洲长大并读书的吗?我听别人说,喝了那个国家的水就会把自己国家的一切都忘记。你会讲他们的语言,是因为喝了他们的水

  • 揭秘:周文王是怎么用两件宝物玩死纣王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纣王囚禁周文王,周文王是哪个朝代的,商纣王的残暴

    商朝末年,周部落迅速崛起,实力凌驾于殷商之上。于是周文王姬昌决定,发动换届选举,取殷商而代之。 但有件事,让周文王为难——推翻商王朝容易,需要的是一个理由。可上哪儿弄个理由出来呢?苦苦思索中,周文王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法子。周文王放出消息:我这里有块玉版,价值连城呀华丽气派,这么高端大气的玉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