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慈禧如何从一个不小小女子变成太后'老佛爷“的?

慈禧如何从一个不小小女子变成太后'老佛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682 更新时间:2024/1/26 3:44:49

艳丽的外貌、机敏的性格、端腴的书法、恰当的进言和惟一的皇子,这一切就构成了那拉氏得宠的原因。

咸丰二年(1852),那拉氏慈禧已是17岁的大姑娘了。她出落得俊美可爱,娇媚迷人。恰在这一年,皇太后为咸丰帝挑选秀女。经层层筛选,慈禧幸运地被选中了。同时被选中的还有后来成为皇后的钮祜禄氏。当时,钮祜禄氏被选为嫔,比那拉氏高一级。那拉氏被选为贵人。

咸丰二年二月十一日(1852年3月31日),那拉氏被封为兰贵人。五月初九日(6月26日),18岁的那拉氏正式入宫,住在长春宫。这长春宫的正殿高悬着乾隆帝的御笔匾额,上书“敬修内则”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似在告诫后宫妃嫔要严格遵照祖宗家法行事,谨慎地规范自己的一切言行。

兰贵人看到这四个字做何感想呢?这位争强好胜的年轻女子是不会受任何规条约束的。她想的是如何不择手段地攫取到更高的权位。但是,谈何容易。清代后宫妃嫔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皇后以下的妃嫔共分七级:第一级是皇贵妃,第二级是贵妃,第三级是妃,第四级是嫔,第五级是贵人,第六级是常在,第七级是答应。以上统称内廷主位。

当时,慈禧只是一个贵人,是第五级。慈禧对她这个地位,很不满意。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她深知,不能过于着急,要一步一步来,一个等级一个等级地去争取。实践证明,慈禧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二年的努力,她晋为懿嫔;又过二年,晋为懿妃;再过一年,晋为懿贵妃。也就是说,只经过短短五年的时间。慈禧便由第五级的兰贵人跃升为第二级的懿贵妃了。此时的慈禧已经22岁了。在咸丰帝的眼里,她是越发美丽了。

慈禧在众多的妃嫔中脱颖而出,固然有天赐的自然机缘,但也不能否认独造的人为因素。从某种程度讲,这独造的人为因素正是天赐的自然机缘的前提。在妃子如林、宫女如云的宫廷内部,一个年轻的妃子要想尽快超升,只有获得皇帝的青睐和宠幸。那么,兰贵人是怎样获得咸丰帝宠幸的呢?这要先从咸丰帝谈起。

咸丰帝是个悲剧人物,他是个忧患皇帝和风流天子。咸丰帝生于道光十一年六月八日(1831年7月16日),死于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他18岁当皇帝,31岁病死,在位约12年。

说他是忧患皇帝,是因为他在位的12年,在他看来,没有一天是平安无事的。对咸丰帝来讲,内忧外患无一日不在。

内忧是指以太平天国为首的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1851年1月11日,在洪秀全38岁生日这天,拜上帝会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而此时,咸丰帝即位刚刚8个月。这对年仅18岁的青年皇帝咸丰是个沉重的打击。咸丰三年三月二十九日(1853年5月6日),太平军攻入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天京为太平天国首都。太平天国起义历时14年,遍及18省,几达大半个中国。咸丰帝死后三年,这个大起义才被镇压下去。也就是说,太平天国大起义伴随了咸丰帝一生。

外患是指英、法、俄、美诸列强酝酿与发动的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诸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这之前,战争就已处于酝酿阶段,然后步步升级。他们先攻广州,次攻天津,再攻北京,直逼得咸丰帝北逃热河

一个年轻皇帝,对内要对付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一次农民大起义,对外要对付武装到牙齿的英、法、美、俄等世界上几个最大的资本主义强国的侵略,他感到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可以说,一个年轻而软弱的皇帝遇到了复杂且艰难的局势。

不仅如此,咸丰帝还是个不争气的风流天子。面对风云变幻的局势,他一筹莫展,便开始追求声色,贪图玩乐了。他即位之初,年轻气盛,也想干一番大事业,挽救岌岌可危的清王朝的统治。汉史氏说:“观其初政,非不思振作有为。曾不数年,晏安如故。”他久居宫内,初涉政坛,对国内国外情况,均不甚了了。面对风云变幻的局势,他一筹莫展,便开始追求声色,贪图玩乐了。

他恋女色。《满清外史》载:

已而洪杨之乱日炽,兵革遍天下,清兵屡战北,警报日有所闻。奕(咸丰帝)置不顾,方寄情声色以自娱,暇辄携妃嫔游行园中。

这里的园指的是圆明园。圆明园是一座大型皇家园林,兼有御苑和宫廷两种功能,距紫禁城四十里。自雍正帝始,圆明园便成为清朝历代皇帝春秋驻跸之所,即是夏宫。圆明园景观各异,宛若画境。且礼节比紫禁城的要求疏简些。皇帝为求舒适与方便,都愿意住在这里,前朝皇帝于三四月始入园,八月往热河木兰秋狝,然后回宫。咸丰帝比前任有过之而无不及,极为贪恋园居。他是刚过新年即赴园。热河秋狝后,尚须返园,至十二月始还宫。或者干脆不往秋狝,一直在园中住下去。其原因在于宫禁森严,必须恪守祖制,不得纵情声色。所以,咸丰帝托言因疾颐养,在园内耽延时日。

园居久了,在他眼前转来转去的全是清一色的满洲女子,不免生厌,便捉摸起婀娜多姿的汉族女子来。本来清代家法极严,入关之初,顺治帝之母庄妃,因福临春秋未壮,恐他日惑于女色,因于宫门外竖二块铁牌,上书:“敢以小脚女子入此门者斩。”小脚女子是指汉族女子,因满族女子是不缠足的。然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祖制也是可以打破的。

某奸佞大臣为阿谀奉迎咸丰帝,便心生一计,“托言天下多事,圆明园地在郊外,禁御间,夜徼宜加严密。内侍既不敷用,且亲近左右,恐不能周至,今雇民间妇女入内,以备打更,巡逻寝室四周,更番为役。文宗(咸丰帝)旨允之。此数十女子,始得入内。每夕以三人轮直寝宫外,人执梆铃一,入夜则于宫侧击之。文宗因召入,随意幸焉”。理由可谓冠冕堂皇,然不过是为满足咸丰帝心理变态的需求而已。

以后,咸丰帝在这数十名年轻貌美的汉女中挑选出更为佳丽动人的,加以位号,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四春”。“文宗渔色,于圆明园隅,暗藏春色,谓之四春,世竞传之”。这“四春”是牡丹春,海棠春,杏花春,陀罗春。她们都是良家女子,是被迫入宫的。《清稗类钞》对“四春”的称呼不同:“园中侍有五春之宠,所谓天地一家春者,乃孝钦后(慈禧)所居。其杏花春、武陵春、海棠春、牡丹春,皆汉女分居之。”除四春之外,咸丰帝还钟情于一位曹寡妇。这位山西孀妇,长得美妙绝伦,特别是一双小脚,不到三寸。她的鞋也与众不同,鞋底是菜玉做的,内衬香屑,鞋尖缀着光彩夺目的明珠。入宫后,“咸丰帝最眷之”。

咸丰帝因近女色,不得不借助于秘药。《十叶野闻》记下了一个故事:

咸丰中,贵阳丁文诚翰林,一日上疏言军事,上大嘉赏,特命召见。上方驻跸圆明园。文诚于黎明诣朝房,候叫起。时六月初旬,天气甚热,丁方御葛衫袍褂,独坐小屋内。忽顾见室隅一小几,几上置玻璃盘一,中贮马乳蒲桃十数颗,极肥硕,异于常种,翠色如新撷者。私讶六月初旬,外间蒲桃结实,才如豆耳,安得有此鲜熟者。方渴甚,遂试取一枚食之,觉甘香迥异常品,因复食二三枚。俄顷,腹中有异征,觉热如炽炭,阳道忽暴长,俄至尺许,坚不可屈,乃大惊。顾上已升殿,第一起入见己良久,次即及己,无如何,则仆地抱腹宛转号痛。内侍不得己,即令人掖以出,然尚不敢起立,亦不敢仰卧。其从者以板至,侧身睡其上,舁归海淀一友人家中。友,故内务府司官,习知宫内事,询所苦。文诚命屏左右,私语以故。友曰:“此媚药之最烈者。禁中蓄媚药数十种,以此为第一,即阉人服之,亦可骤生人道。与妇人交,药力弛则复其初。此必内监窃出,未及藏庋,而君误食之尔,然亦殆矣。”急延医诊视,困卧十余日始起。

这位文质彬彬的翰林总算机智,装病脱险,没有露丑。但这媚药是咸丰帝所用则是无疑的。咸丰帝常近女色,毫无节制,身体愈来愈差。问御医如何才能使身体强壮起来,御医对症治疗,建议他饮鹿血,借以补阳。咸丰帝立命养鹿一百余只,每天都喝鹿血。北逃热河时,他还想带着这些鹿走,只是由于兵荒马乱,未能如愿。

咸丰帝还是个酒徒。但一饮即醉,一醉便耍酒风。“文宗嗜饮,每醉必盛怒。每怒必有一二内侍或宫女遭殃,其甚则虽所宠爱者,亦遭戮辱。幸免于死,及醒而悔,必宠爱有加,多所赏赐,以偿其苦痛。然未几而醉,则故态复萌矣”。大概他心中苦闷,借酒浇愁,拿人泄愤吧!

他有些艺术细胞,爱看戏,有时亲当导演,甚至粉墨登场。无论在紫禁城,在圆明园,还是在热河行宫,他都经常点戏看。他亲自指导太监演戏,教过《教子》《八扯》等戏,并学习演唱过《朱仙镇》、《青石山》、《三岔口》、《平安如意》、《四盟山》、《问路》、《羊肚汤》等戏。他当皇帝真不如当个演员更合适。

他还吸鸦片。即位不久,他就吸上了鸦片烟。这种烟叫益寿如意膏,又称紫霞膏。太平军所向披靡,占领了半个中国,他“宵旰焦劳,恒以此自遣”。北狩热河后,江山有失掉的危险,他“更沉溺于是”,此时吸的鸦片叫福寿膏。

咸丰帝就是这样一个不争气的风流皇帝。他恋女色,吃媚药,饮鹿血,嗜醇酒,喜观剧,吸鸦片,整天过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他本来体质就差,还因骑马受过伤。那是“为皇子时,从猎南苑,驰逐群兽之间,坠马伤股。经上驯院正骨治之,故终身行动不甚便。咸丰初,京中市井语有“‘跛龙病凤掌朝堂’之谣,谓慈安善病也”。可见,他是个行动不便的“跛龙”。加之,纵情声色,所以“体多疾,面带黄”。

看着一天天衰弱下去的皇帝不知何时会丢下她们而去,那拉氏忧心如焚。面对咸丰帝的玩世不恭,温良的皇后钮祜禄氏束手无策。工于心计且抱负远大的那拉氏,既看到皇帝不久于世,又深知皇后无能为力。那么,就只有靠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王安石被皇帝取消状元资格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安石考状元,王安石与欧阳修的关系,王安石是宋朝哪个皇帝时期

    考试有时靠的是运气,这大概是至理名言,尤其是名校,有的人兀兀穷年穷其一生与之无缘,有的人轻轻一考,居然高中。可见人的运气很难得。宋朝大文学家是个倒霉蛋,曾经是个没有运气的人。王安石的父亲叫王益,是个读书人,做过州县一带的小官。父亲居官清正,没有给他太多的钱财,就在王安石十八岁撒手而去。此时的王安石从

  • 揭秘:咸丰皇帝生前为什么不肯重用曾国藩?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咸丰皇帝死因,咸丰皇帝后面是哪个皇帝,咸丰皇帝是昏君吗

    自太平军起事后,咸丰可算是遭够了罪,白天黑夜地翻过来忙,都觉得时间不够。更让他觉得晦气的是,花了那么多力气,成效却越来越低。前线送过来的奏折,不是说这里让人给捅了一刀,就是说那里挨了一棍,久而久之,皇帝的自信心大受打击,都不怎么敢相信自己也能赢了,直到曾国藩的崛起。湘潭大捷点开了喜庆的炮仗,然后岳州

  • 张居正为何对海瑞弃而不用:官场凭道德远不够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不喜欢官场的虚伪,张居正功过是非,张居正评价海瑞

    张居正对海瑞的弃而不用是理智的,在封建官场中要干大事,仅仅凭道德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对这点张居正深有体会,他在官场上的发达已证明了要有大的作为,是不能保持个人品德的高洁,有时还得不择手段,自污名节。张居正和海瑞几乎是同时代的人,他们都是在嘉靖皇帝当政时步入政坛。而且两人有过交往。《明史》记载:“万历

  • 巧施妙计登君位 孔子眼中最伟大的霸王横空出世!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孔子启发因材施教,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不是孔明施妙计

    在郑庄公“昙花一霸”之后,九五之尊的周王室开始歇菜了,不但歇菜,更没诸侯拿他当盘菜。之后的多年,是各路诸侯相互争雄的时代。霸王是人人都想当的,麻烦是大家相互找的,周天子是没人拿着当盘菜的,大抵就是这期间的主要特征了。但第一个当上霸主的,却是郑庄公当年的“小弟”——齐国。当上霸主的人,就是春秋五霸之首

  • 解密:著名清官海瑞为什么不敢写帮助他的同僚?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邹元标为张居正翻案,海瑞经历了几个朝代,清官情结从何而来

    公元1566年,即嘉靖四十五年,时为户部云南司主事的海瑞看不惯明世宗荒废朝政,但问鬼神不问苍生,各地官吏也投其所好,经常进奉一些所谓的祥瑞之类的东西,朝中也无人敢直言相劝阻,于是海瑞自备好了棺材,上书明世宗,其书名为《治安疏》,奏章写的十分直接,口气也十分严厉,不给皇帝留面子,指出了当时朝政的许多缺

  • 解密:朱元璋传位皇太孙朱允炆的惊人内幕!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朱棣,朱允炆为什么能当皇帝,朱元璋孙子朱允炆

    朱棣的血统带来麻烦朱棣和朱元璋是同类,雄才大略,各方面能力都比朱允炆杰出,更适合当皇帝。但是,血统却给他带来了大麻烦。他真的是龙子吗?江山当然只能交给亲生骨肉坐,必须是纯种的龙种,就是说是马皇后所生。嫡长子继承制在中国延续几千年,朱元璋跳不出这个框框朱棣可能不是马皇后生的,所以朱元璋不会选朱棣接班。

  • 解密历史: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什么不立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始皇为什么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生未娶的原因,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

    在中国古代,皇帝便是九五之尊,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及女人。有的皇帝因为红颜而放弃江山、有的皇帝因为妖后而使王朝泯灭,但也有这样一位皇帝,创千古大业,不缺美女,但却终生未立皇后。他就是秦始皇。秦始皇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

  • 康熙到底想传位给谁?是否属意于四阿哥胤禛?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康熙为什么传位给十四,康熙传位四子还是十四子,顺治想把皇位传给谁

    康熙帝,爱新觉罗氏,名玄烨,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如果说他是我国最出色的皇帝,一点也不为过。康熙大帝智擒鳌拜,平定三藩,统一台湾,驱逐沙俄,大破准噶尔,这些伟大事件想必人人都知道,但是谈到传位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争议,下面说一说小编自己的看法,仅是个人意见关于立长问题,不难看出长子却是很得宠

  • 惊!慈禧陵墓陪葬品是大清有史以来最为奢华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成吉思汗陵墓陪葬品,秦始皇陵墓陪葬品,秦始皇陵陪葬品有哪些

    慈禧活着极尽奢靡,死后当然也不含糊。在慈禧的陵墓里,仅是用来“填空”的珠宝就价值223万两白银,更不用说其他。其陵墓修建得富丽堂皇,装修费用和陪葬品的总价值高达数亿两白银,堪称大清之最。李莲英写的《爱月轩笔记》中,详细记载了慈禧随葬的种类、数量、位置、以及价值等,看起来令人瞠目结舌。慈禧的棺材里,底

  • 多尔衮墓被盗案:为家族后人所为 曾轰动京城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多尔衮是康熙的什么,多尔衮的福晋有几个,为什么掘坟多尔衮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1650),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顺治七年(1650)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重葺墓地,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