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慕容恪的战绩有哪些?揭秘十六国第一名将慕容恪

慕容恪的战绩有哪些?揭秘十六国第一名将慕容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902 更新时间:2024/1/25 11:32:17

慕容恪(?-366)字玄恭。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人。十六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

民族:鲜卑族。

出身:前燕主慕容皝第四子(慕容皝六个儿子里出了三个皇帝,一个绝世名将)。

官至:辅国将军、大司马、侍中、大都督、录尚书事、太宰。

爵位:太原王。

辅助:三代皇帝(父亲、哥哥和侄子),其中侄子的帝位是可以取代的(公元360年,其兄燕主慕容俊卒后,群臣议以其即帝位,恪固辞,力辅幼主慕容暐继位)。

武庙排在第三档次。

最值得骄傲战绩:仅15岁(虚岁)的慕容恪却率领三千骑兵突袭了石虎的大营,史书上记载后赵“互相惊扰,弃甲而遁”,“恪乘胜追之,斩获三万余级。”(十四岁的少年,上下5000年历史中,唯有太原王!不论是白起还是韩信,不管是岳飞还是李靖,十四岁就能立下如此功勋的就只有慕容恪!)。

主要功绩:灭掉了冉魏(冉闵灭了后赵)后有了自己正式的国家:前燕,成为能和东晋、前秦平等说话的新兴势力(感觉像三国时期的魏、吴、蜀)。占据洛阳后的前燕,东晋、前秦无人敢应战,处于如日中天时候(这时的前燕应该是东晋历史上最害怕的敌手。北方胡国大都武勇过人,但大都不会让东晋上下一致畏惧,即使是后来强大如前秦者,也有成天乐呵呵的谢安来对付,当时苻坚刚接过王位,王猛刚出道不久,苻融才十几岁,在前燕和东晋眼里前秦还算不上什么威胁。只有在野心勃勃的慕容俊和战争天才的慕容恪统治下的前燕才使当时每个国家都感到恐慌。

战法发明:“拐子马,铁浮图”,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关于连环战马的记载(冉闵成为历史上连环马的第一个牺牲品),随后慕容垂(慕容皝第五子,后来成为后燕的开国皇帝)以五千拐子马大破桓温(东晋名将)十万北伐军,辽金都用过它,金军用它横行中原(直到岳飞破之)就源于此。

最强的对手:冉闵(原为后赵大将,后灭之,建立冉魏,成了皇帝),在石虎围棘城的时候就和慕容恪交过手。当时数十万后赵大军在慕容恪的攻击下纷纷溃散,冉闵的三万军队却岿然不动,也没有一人伤亡。这位定力非凡的名将受到普通士兵的疯狂膜拜,冉闵被中原地区的汉人百姓疯狂的崇拜,他也因为惊世骇俗的“灭胡令”永留青史,由于他出身汉族,在苦不堪言的后赵帝国下层百姓阶层中就有一个充满希望的传说,说当年纵横天下的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后化做天上的星宿,终有一天会重新下凡来拯救汉人于水火之中,而冉闵就是西楚霸王项羽投胎转世的化身。冉闵生性残忍,灭绝了整个的羯族,但他这个人又爱兵如子,深受下层百姓和士兵的拥戴。在和慕容恪交战前,这位融残忍和威严于一体的煞星已经灭亡了不可一世的后赵帝国,他所作所为确实也让汉族百姓们充满了希望。但这个希望不久就被慕容恪彻底踩碎。而真正的太平盛世,直到唐太宗李世民登基才姗姗来迟,不过那已经是二百七十年以后了。

英雄出少年

慕容恪处子战是他十四岁时后赵石虎率领大军来攻打当时还只没有立国的慕容部落,到底部队有多少,史书没有明说,但是,根据先锋是步骑十万,水军十万的纪录,加上石虎的中军后赵军队至少有30万以上。而后赵的将领阵营绝对算的上明星聚集,石虎自己就是久经沙场的勇将,一生战绩胜多败少,桃豹曾经和祖逖斗智斗勇,姚弋仲是羌族大酋长,当时就是著名的猛将,后来平定十万高力卫兵叛乱,儿子姚襄姚苌姚硕德都是后来十六国的风云人物。在这支庞大的军队中,还有一位当时叫石闵的人,也就是后来的冉魏开国皇帝冉闵。

不要以为后赵军队不堪一击,后赵的随后的与东晋的战斗中凭借这些残兵败将就大败东晋军队于邾城的战场,杀得邾城一人不剩,东晋名将毛宝无处可逃被迫投长江自尽,东晋大权臣庾亮申请辞职,不久气死。

17岁挂帅征讨高句丽

两年后,慕容恪十七岁,就担任大元帅征讨盘踞吉林东部的高句丽。他率领的这支军队可谓十六国时期的最强组合、梦幻阵容。他的参谋官是百步穿杨的慕容翰,跟的这篇文章专门介绍他;先锋官是后面会专门列出一节讲的十三岁娃娃将军慕容霸,后来改名为慕容垂。这一仗对中国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在朝鲜历史上却有重要的地位。当时的高句丽国王高钊(朝鲜史书叫国原王)也很有本事,但还远不是慕容家族的对手。最后的结果是高句丽惨败,就断了争霸中原的念头,向慕容部落称臣。

征服后赵(主要是冉魏)

公元352年4月,冉闵带领不足一万兵(大部分是步兵)去河北定州运粮回邺城。被慕容恪探知了这个宝贵的情报,慕容恪立刻行动,用十余万骑兵把冉闵不足万人的步兵包围了起来。两军交战之始慕容恪的骑兵面对冉闵的步兵居然十战十败,士气十分低落。(这也算是慕容恪一生中唯一的小败,不过我们说慕容恪一生不败是指战役上的层次)但仍激励将士奋战,令部将佯败诱魏军至平地,自率主力为中军,选善骑射者5000人,以铁锁联马结成方阵抵挡魏军冲击,两侧骑兵伺机夹攻,大败魏军,擒魏主冉闵(见廉台之战)。

慕容恪治军:慕容恪统帅部队并不是靠严明的军纪,而是靠让后人大跌眼镜的放羊式管理。他的御兵思想有点像汉朝的李广,即使手下犯了错误也故意纵容,但手下却没有因为慕容恪纵容部下而故意犯错的。

慕容恪并不是单纯的武将,他后来出将入相,全心全意地辅佐幼主,成为一个相当优秀的政治家。能够做到“恪虚襟待物,咨询善道,量才处任,使人不逾位。朝廷谨肃,进止有常度,虽执权政,每事必咨之于评(指慕容评,慕容恪的搭档)。罢朝归第,则尽心色养,手不释卷。”如同辅佐阿斗的诸葛亮那样,慕容恪对侄子的辅佐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大力起用慕容垂等人,治理的前燕一片朝气蓬勃,比诸葛亮还要诸葛亮。(当然这和人的经历有关,诸葛亮是长于政事,短于治军,不是说诸葛亮不会打仗,而是在内政方面的才能比军事方面更大,而慕容恪正好反过来,这样邻国就只有倒霉的份)五月壬辰(公元366年7月19日),慕容恪病逝,临终前,还念念不忘此事。

点评:说他是十六国第一名将,不光是指政治方面,更多的还是军事方面,十六国时期身经百战一生不败的名将很多,而只有慕容恪一人在他掌握军权的几十年里,不光他自己指挥的战斗全部取胜,连整个前燕的所有军事行动几乎都取得了胜利!

慕容恪的一生,也是前燕由弱变强的一段时间。所以他在燕国所占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慕容俊死后,东晋认为有机可乘,说:“中原可图矣。”桓温则说:“慕容恪尚存,所忧方为大耳”。慕容恪死后,东晋、前秦相继伐燕,燕国逐灭(其死后仅仅三年就被前秦所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抗金名将韩世忠轶事:韩世忠喝酒的时候从不吃菜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南宋老是挨打,老是受挤兑,结果挤兑出来一批会用兵的高手,如岳飞、张俊、刘锜、吴璘、韩世忠、虞允文、李显忠、杨存中、刘光世、辛弃疾……都是能打大仗的主儿。在这批高手里面,知名度最高的是三个人:岳飞、刘锜、韩世忠。岳飞不怕死,不爱钱,用兵如神,不崇拜他的人应该不多。刘锜也不爱钱,南宋武将都吃空饷,就他

  • 秦国嬴荡下一位君主是谁 嬴荡为什么传位嬴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嬴荡,是秦惠文王的长子,也就是秦惠文王之后的秦国君主,史称秦武王。秦武王好比武,经常与那些角士斗,在一次举鼎比试上,秦武王逞一时之能,结果举鼎力气透支,几千仅的鼎压下来,将他压得当场吐血骨折。当时他只有22岁,就是因为这次举鼎受伤,之后就不治身亡了。嬴荡下一个皇帝是嬴稷吗?秦武王死后,国君之位空缺,

  • 李牧、廉颇、白起、王剪为何被称作战国四大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四大名将分别是: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些年代是人才辈出,在历史中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如春秋战国时期,西汉时期,三国时期,盛唐时期等等,在这些年代里,名家如雨,名将如云。说到战国时期,就不得不提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以司马迁著《史记*六国年表》记载为实,战国始于

  • 状元龙汝言:“马屁状元”龙汝言荣宠不绝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龙汝言,安徽安庆人,大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殿试三甲第一名状元。史载龙汝言才具平庸,诗词文章写得也很一般,他一生并未做过啥惊天动地的大事,因而历史知名度并不高。然而,貌似泛泛之辈的龙汝言却有着令他人羡慕嫉妒的高情商加好运气,堪称有清一代最幸运的人——科场失意的他因一首小诗意外获嘉庆帝的激赏、关注

  • 揭刘伯温的真正死因:刘伯温因一句话引发血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在朱元璋的眼里,胡惟庸还是挺有领导才能的,能力出众,政绩也不错,还有一张伶牙俐齿。另外,朱元璋希望把胡惟庸抬起来,用小人来制约有大家风范的李善长,从而从内部彻底瓦解淮西集团。然而,朱元璋不会料到,胡惟庸尽管是小人,但对李善长却有些君子式的感恩戴德。他在李善长的授意下,开始解决淮西集团最可怕的对手刘基

  • 万历最宠爱的儿子福王之死:恩宠太过遭天下嫉恨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神宗的不肖子孙,第一个当然是福王,被祸亦最惨。福王的封地在洛阳,起造邸第,花了二十八万两银子,廷臣请王就藩,而神宗和郑贵妃一直把爱子留在身边不放。到了万历四十年,福王已二十七岁,宰相叶向高上疏力争,神宗答应第二年春天举行。到时候却又失信了。万历四十一年正月,礼部奏请东宫开讲、福王就国,神宗不报。四月

  • 单于冒顿是怎样调戏吕后的?弑父的匈奴单于冒顿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刘邦死后,冒顿变得更加骄横,甚至写信调戏吕后,信中说:“我是孤独寂寞的君主,生在沼泽,长在草原,我多次到边境来,希望能到中原游览一番。陛下独立为君,也是孤独寂寞,一个人居住,我们两个寡居的君主都很不快乐,无以自娱,还不如我们以己所有,换己所无。”世界历史中,匈奴是最早横跨欧亚大陆,对中国、波斯

  • 清太宗皇太极的用人观:力排众议任用汉族文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太宗皇太极不仅是一个文武双全、智勇兼备的优秀君王,而且也是一位求贤若渴,善于惠政揽人、敢于大胆用人、能够充分信任和器重人才的卓越领导者。在他统治的17年里,他充分认识人才的重要作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广揽满、汉、蒙古(尤其汉族知识分子)各族人才,并委以重任,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政治舞台,从而为清兵

  • 范文程凭什么做清初文臣之首:因其一生谨小慎微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他出身名门,乃宋代大学士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孙。他满腹韬略,乃公认的史上“十大谋士 ”之一。他辅佐清初几代帝王,为满清开创帝业立下了不朽之功。于是,有人说他是千古第一大汉奸。他一生历清四世而佐其三主,功绩堪比汉之张良、明之刘伯温。于是,又有人说他是远见卓识的谋略家,至于那个腐朽的明朝廷叛了也罢。他就是清

  • 清朝皇帝倚重的范文程对于明朝来说算卖主求荣?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清宫戏中,有一人物,叫范浩正,印象深刻。不过,这个人物是虚构的。其原型,则是清初名臣范文程。也有说法,称范浩正是范文程和洪承畴两人的历史 “合影 ”,且不论。著名清史专家戴逸先生曾著《范文程大传》,则称其为 “满清开国功臣 ”。他也是公认的中国历史 “十大谋士 ”之一。范文程,字宪斗,生于 1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