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名将曹玮简介:沉勇有谋,喜读书,通晓《春秋三传》

北宋名将曹玮简介:沉勇有谋,喜读书,通晓《春秋三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156 更新时间:2024/2/9 12:01:06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玮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曹玮(973年7月22日 —1030年2月21日 ),字宝臣 。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真宗、仁宗时名将,宋初名将曹彬第四子 。

曹玮出身将门,沉勇有谋,喜读书,通晓《春秋三传》。少年时便随父亲在外任职。真宗即位后,任内殿崇班、渭州知州。他驭军严明,赏罚立决。知镇戎军时,招降外族、袭破李继迁,并据地形修筑工事、巩固边防。

李继迁死后,曹玮上疏请趁机攻灭李氏政权,但未获准许。他亲自率军带回归降的河西大族,使李德明不敢轻举妄动。此后与秦翰破章埋族于武延川,分兵灭拨臧于平凉,屡立战功。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吐蕃李立遵部侵宋,曹玮于三都谷大破其军,斩获颇多。此后累迁至宣徽北院使、镇国军节度观察留后、签书枢密院事。

天禧四年(1020年),因宰相丁谓诬陷,接连降至左卫大将军、容州观察使、莱州知州。天圣元年(1023年),复职华州观察使、知青州,此后历知天雄、永兴、河阳军,官终彰武节度使,封武威郡开国公。

天圣八年(1030年),曹玮去世,年五十八。获赠侍中,谥号“武穆”,后世遂称其为“曹武穆”。嘉祐八年(1063年),配享仁宗庙庭。宝庆二年(1226年),绘像昭勋崇德阁,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曹玮为将四十年,未曾失利。他治军严整,史称其“平居甚闲暇,及师出,多奇计,出入神速不可测”。自三都谷之战后“威震四海 ”,唃厮啰每闻其名,即以手加额。

人物生平

少年老成

曹玮生于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六月二十日(7月22日 ),为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第四子 ,曹彬任武宁军、天平军节度使时,曹玮都在军中任牙内都虞候。他沉勇有谋,喜读书,通晓《春秋三传》,尤精于《左氏春秋》。

宋太宗至道(995年—997年)年间,李继迁据河西银、夏等州,兼并诸部,当时李继隆、范廷召等诸将多次出兵都无功,朝廷又放弃重镇灵武,李继迁便频频扰边。太宗问曹彬:“谁可以为将?”曹彬说:“臣的三子曹玮可以任用。”太子即召见曹玮,任曹玮为渭州知州,而且要授予他诸司使之职,曹彬代其推辞,太宗便命曹玮以本职(东头供奉官、阁门祗候)同知渭州,曹玮时年十九。

至道三年(997年)三月,太宗驾崩,由太子赵恒继位,即宋真宗。真宗即位后,曹玮改任内殿崇班、渭州知州。他治军严明有部署,赏罚立决,对犯令的人从不宽贷。擅长派用间谍,遍知敌军的消息,布置举措如同老将。

咸平二年(999年),曹彬病重,真宗亲自前往看望,并向他询问后事,曹彬回答说:“臣无事可言。”在真宗追问下,才说:“臣的两个儿子才能可用,臣如果要荐举亲故,他们都堪为将。”真宗问他们谁优谁劣,曹彬回答说:“曹璨不如曹玮。”

威名四起

曹彬去世后,曹玮请求为父服丧,真宗不允,改任他为阁门通事舍人,又调任西上阁门副使,转知镇戎军。

当时,李继迁虐用他的民众,曹玮知道他的下属多有怨言,就写信给这些部族,宣扬朝廷的恩信,来挑动诸羌。因此康奴等部族请求内附。李继迁攻打西蕃后返回,曹玮在石门川伏击,杀获甚众。

积极筹边

景德元年(1004年),李继迁死后,曹玮立即上奏朝廷,希望能乘此机会攻灭李氏,但其子李德明非常狡猾,假意卑躬屈膝讨好朝廷,而朝廷想以恩惠来招抚,丧失了大好机会,酿成日后的李元昊叛乱。当时河西大族延家、妙娥、熟鬼等不少当地部落都企图归顺北宋,但诸将十分犹豫,怕得罪李德明而不敢接纳。曹玮亲自率兵进入天都山,将延家妙等接纳归降,削弱了李氏的力量,李德明也摄于曹玮威名不敢挑衅。

不久,曹玮又和另一位名将秦翰合作破章埋族于武延川,分兵灭拨臧于平凉,于是陇山诸族皆来献地。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曹玮被征召还朝,任西上合门使、邠宁环庆路兵马都钤辖兼知邠州。 同年,真宗东封泰山,曹玮因而调任东上合门使。真宗因他熟知河北事物,便任命曹玮为高州刺史、真定府定州路都钤辖。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三月,调任泾原路都钤辖兼知渭州。 曹玮曾绘制泾原、环庆两路的山川城郭、战守险要之处进献朝廷,真宗留一份在枢密院,把另一份交付这两路保存,让诸将出兵都按此图来商议。 同年八月,调任泾原路钤辖。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真宗西祀汾阴,调曹玮为四方馆使。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曹玮上疏,请求真宗按照旧例,另派他人知渭州,真宗不允。

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十二月,曹玮发兵夜袭违命的原州界藏才族,斩获甚多。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十一月,加引进使。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七月,曹玮请求暂回京师看望母亲,真宗同意。 九月,曹玮升任领英州团练使、知秦州兼缘边都巡检使及泾原、仪、渭州、镇戎军缘边安抚使,真宗命另铸安抚使之印赐给他。 次年七月,曹玮丁母忧(遭逢母亲丧事),但守制尚未满期而应召任职。

三都谷之战

当初,河湟地区吐蕃族部的首领李立遵和温逋奇,迎吐蕃赞普之后唃厮啰至廓州,以号召部众。不久,李立遵又将唃厮啰迁至宗哥,挟唃厮啰以号令附近各族部,自封为唃厮啰的“论逋”(丞相)。后来,李立遵不甘为相,要求朝廷立他为赞普。朝廷对此犹豫不决,曹玮上疏极力反对,认为李立遵野心勃勃,今天满足了他,明天还会有新的要求,一国不能有两个赞普。朝廷接受了曹玮的建议,拒绝了李立遵的无理要求。李立遵大怒,于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率马御山、兰州、龛谷、氊毛山、淊河、河州等军三万多人,准备侵宋。顿时边关谣言纷纷,形势吃紧,曹玮积极准备战事,上书朝廷要求增兵,但真宗反认为他害怕,准备派人替换他,后经宰相李迪劝谏,方才作罢。

九月,李立遵率部出发,宣称要在秦州城下与曹玮决战,扬言“某日下秦州会食”,但曹玮不为所动。 当听到吐蕃已经越过了毕利城,曹玮随即率秦州驻泊钤辖高继忠、驻泊都监王怀信和精骑六千渡过渭河迎战。

同月二十四日,宋军在伏羌寨三都谷摆下阵势,等待敌军的到来。很快探马传来消息敌军已经靠近,曹玮正在吃饭,闻报后继续悠闲的用餐。直到探马报告吐蕃人距离只有几里之遥时,曹玮才放下餐具,披上铠甲出城列队。

吐蕃人多势众,李立遵气势汹汹。但在曹玮的宋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具有很强的战斗力。故此曹玮决定在气势上先要压倒对手,他看到敌军分为三队,一名蕃僧正在前方走来走去。曹玮断定是吐蕃的指官,问左右谁最善射,左右均答李超。李超随即策马来到曹玮面前,曹玮问:“你需要带多少骑可以射杀那位蕃将?”李超观察了一下答道要十五骑。曹玮马上令:“给你一百骑,务必射杀此将,否则提头来见!”李超慨然应道道:“凭借您太保的神威,只要五十名骑兵护送我到敌人近前,一定可以得手。”

李超在一百精骑的掩护下,接近敌阵,那一百名骑兵突然向两侧分开,中间李超飞马而出,凭借高超的骑射本领,只一箭那蕃僧就应弦而倒,蕃军顿时大骇,乱了手脚。曹玮见状,身先士卒,率精骑从敌军侧后方猛攻,以两翼骑兵夹击吐蕃军军阵。在宋军精骑的攻击下,蕃军阵势大乱,不能抵抗宋军主阵的正面冲击,溃败而去。

三都谷之战,据《宋史》与《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军“斩首千余级”,“擒七人”,宋军追奔20里至沙洲而还,缴获马牛、杂畜、器仗三万三千计 ,官军将士有一百六十人受伤,阵亡六十七人。真宗得到捷报后,非常高兴,赏赐曹玮金带、锦袍、器币。 (《东轩笔录》称“贼大溃,斩首三千级。明日,视林薄间,中伤及投崖死者万计。” 《东都事略》称“斩首万级” 。)战后,曹玮因功升任客省使领、康州防御使。

此后曹玮选募神武军二百人,在野吴谷大破马波叱臈,获生口、孳畜甚众。 又在吹麻城打击了土蕃部落鱼角蝉私立文法活动。不久,河州、洮兰、安江、妙敦、邈川、党逋诸城皆纳质归顺,宋朝的西北局势终于再次稳定,秦州人都请求刻石纪功,真宗也下诏褒奖。

出镇华州

天禧三年(1019年),李德明率兵攻柔远砦,都巡检杨承吉战败,死伤甚多。真宗得知后,立即任命曹玮为华州观察使、鄜延路副都总管、环、庆、秦等州缘边巡检安抚使。委乞、骨咩、大门等族听说曹玮到任后,有一千多落率众归附 。 同年七月,曹玮长兄曹璨在东京去世,曹玮闻讯后请求暂赴京师,真宗优诏不准。

屡遭贬谪

天禧四年(1020年)正月,曹玮受拜宣徽北院使、镇国军节度观察留后、签书枢密院事,开北宋签书并兼领藩镇之例。 同年,宰相丁谓等人诬陷寇凖而使其罢相,连遭贬谪。丁谓厌恶曹玮不依附自己,便诬陷他是寇凖党羽。曹玮遂被改为宣徽南院使、环庆路都总管安抚使、兼管勾秦州兵马。 当时边境都上言多言称唃厮啰又作文法,害怕其再为边患,只有曹玮上奏称其文法已散,没有什么好忧虑的。

天禧五年(1021年)八月,曹玮徙任镇定都部署。

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曹玮再被降职为左卫大将军、容州观察使、莱州知州。丁谓怀疑曹玮不受命,便派不依附自己的侍御史韩亿迅速前往收其军,想借机中伤二人。但曹玮在得到诏书的同一天便前往赴职,路上只有老弱的兵卒十多人跟随,不带弓衣箭袋,丁谓最终无法加害曹玮。

晚年生活

天圣元年(1023年),丁谓罢相,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十二月,曹玮复职华州观察使、青州知州。

天圣三年(1025年),除任彰化军节度观察留后,知天雄军。

天圣四年(1026年),知永兴军,负责边防,但因病未成行,又拜昭武军节度使、知天雄军。 次年,因病守河阳军,数月后,任真定路马步军都部署、定州都总管。

天圣七年(1029年),又改任彰武军节度使。

病逝彰武

天圣八年(1030年)正月甲戌(2月21日),曹玮逝世,享年五十八岁,仁宗闻讯后,为他辍朝二日 ,追赠侍中,谥号“武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作为三国最早出名的孙坚 孙坚的人生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演义中的孙坚是个什么样的人,三国孙坚的个人资料,孙坚有什么品质

    对三国孙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作为三国时期最早在军事上打出名头的人,孙坚的人生是怎么样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孙坚无疑是被浪花淘尽的第一批英雄,但在孙曹刘三家中,孙坚却是最早在军事上打出名头的人。孙坚的人生就如同流星划过天际,短暂而又光芒万丈!平乱第

  • 满清八大贵族,哪家出的皇后最多?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现代还有贵族吗,满清后裔都去哪了,满清贵族后裔明星

    满清八大贵族,哪家出的皇后最多?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对清代皇室有了解的应该都知道,清朝的后妃,对家世极为看重;尤其是这皇后之位,基本上都被那几大满清贵族给垄断了,这些满清贵族,大部分来源于满清八大姓。满清八大姓分别为佟(佟佳氏),关(瓜尔佳氏),马(马佳氏),索(索绰罗氏),

  • 长孙无忌的生平:长孙无忌究竟是忠臣还是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长孙无忌这名字是有点怪,他是唐朝功臣位列第一的人,不过他的知名度却不是很高,从文或从武的角度看,比他厉害的人比比皆是,那到底为什么他是唐朝第一功臣?还被封了国公。要从玄武门事件开始看。玄武门事件,想必大家都知道,就是唐朝时期德高望重李世民在玄武门发生事变。当时的长孙无忌和李世民是布衣之交,很受李世民

  • 揭秘:岳飞勇武无双却为什么考取不了武状元?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说岳全传》里面,有岳飞枪挑小梁王、轻松夺取武状元的桥段。其实,这桥段是假的,岳飞本人从未参加过武举考试。而且,从曾经发生在岳飞身上的一件事来看,以岳飞的性格,是根本不可能考得上武状元的。岳飞在老将宗泽帐下效力,宗泽很欣赏这个年轻人才华、勇气和资质,将他升为统制官,经常和他彻夜长谈。有一次,宗泽语重

  • 费祎怎么死的?揭秘蜀汉千古迷案费祎遇刺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在诸葛亮死后二十年时间里,蜀国的内政、军事、外交大权先后由蒋琬、费祎把持。诸葛亮生前数次举兵代魏,死后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蜀国,人民生活困苦,经济萧条。蒋琬掌权以后,不再像诸葛亮那样兴师北伐,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国民经济建设上。他在位期间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使蜀国国力得到快速提升,凡是战事能免则免,尽

  • 宽厚豁达的蜀汉宰相蒋琬:蒋琬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蜀汉丞相诸葛亮刚刚去世,他非常看重的两位能臣——魏延和杨仪为了争夺兵权在汉中发生火拼,最后魏延寡不敌众,被杨仪所杀。蒋琬和杨仪都是丞相府的长史,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杨仪随军出征,筹度军粮,谋划分部,想都不用想,一会儿就把这些事情做完了,诸葛亮把杨仪和魏延当作他的左膀右臂,而蒋琬留守成都丞相府。虽然诸葛

  • 传奇美女潘玉儿:竟然能让皇帝萧宝卷自愿当奴隶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在后宫中,萧宝卷时常以奴仆自居,为潘玉儿端茶送水,捏脚捶背。他们出外游玩时,他让美人坐在可以躺下睡觉的舒适的轿子上,自己却骑着马,像个随从式地跟在后头。即使众人议论纷纷,他也毫不在意。潘玉儿的出现肯定让一些女人恨得咬牙切齿,也肯定让一些女人大大出了一口恶气。当历朝历代的后宫女人们都在为如何讨好皇帝而

  • 北齐皇帝高洋杀人上瘾:连母亲和老婆都不放过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由于杀人上瘾,大臣杨愔只得从监狱里拉出大批死刑犯人,简取随驾,每日供应数十上百,号为“供御囚”,专用以预备高洋“手自刃杀”。高洋,高欢第二子,字子进,比高澄小八岁。高澄高洋虽是同父同母兄弟,高洋的样貌与其兄长有天壤之别,“及长,黑色,大颊兑下,鳞身重踝”。史书把这些当作帝王“异征”来写,在现在人眼里

  • 东晋大将桓温:东晋美男子恒温为何不敢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一般来说,最注重自己相貌的应该是女子。女子为了相貌风度可以互相嫉妒,暗中攀比。然而在东晋名士风流的时代,这种事也能发生在男人身上,桓温就是其中的代表。雄武风度,不甘人下从《晋书》推断,桓温应该是个相貌不凡的美男子,他的美不是秀气,而是雄伟。他刚生下来的时候,父亲的好友温峤就认为他有奇骨,啼哭声也很好

  • 秦国雄主秦武王:古代死于“举重比赛”的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有位死于“举重比赛”的君主。作为一个君王,他虚心纳谏,任用将帅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因此有人说他是有道明君;可是他又喜好搬拳弄脚、崇尚武功、好勇斗狠,因此也有人说他只是一个莽夫。他死后谥号为“武”,他的死也与他好“武”有关——他死于一场“举重比赛”的意外,有人为他的英年早逝而叹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