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宽厚豁达的蜀汉宰相蒋琬:蒋琬是一个怎样的人?

宽厚豁达的蜀汉宰相蒋琬:蒋琬是一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21 更新时间:2024/1/10 4:45:43

蜀汉丞相诸葛亮刚刚去世,他非常看重的两位能臣——魏延杨仪为了争夺兵权在汉中发生火拼,最后魏延寡不敌众,被杨仪所杀。蒋琬和杨仪都是丞相府的长史,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杨仪随军出征,筹度军粮,谋划分部,想都不用想,一会儿就把这些事情做完了,诸葛亮把杨仪和魏延当作他的左膀右臂,而蒋琬留守成都丞相府。虽然诸葛亮病逝之后,让杨仪将大军带回成都,但并没有推荐杨仪辅政,而是推荐了蒋琬。

杨仪对此事非常的恼火,认为自己年宦和才能都优于蒋琬,当然这只是他自己这么认为,所以经常诽谤蜀汉朝政,最后被刘禅废为庶民,自杀而死。杨仪和魏延在刘备健在的时候,都得到过刘备的垂青,而且诸葛亮对魏延、杨仪也是非常的器重,那为什么诸葛亮会选择了蒋琬呢?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蒋琬的出生地后来还出过不少的名人,晚期名臣曾国藩、建国大将陈赓和谭政都是湘乡人,革命导师毛泽东曾经在湘乡求过学,所以湘乡这个地方人杰地灵,蒋琬应该是湘乡第一个成为宰相级别的人。蒋琬年轻的时候,和表弟刘敏都很出名,刘备治理荆州,担任州的书佐,后来随刘备入蜀,担任广都长。刘备微服出巡广都,见到蒋琬经常喝酒,不理政事,刘备勃然大怒,要把蒋琬杀了,幸好诸葛亮为蒋琬求情,对刘备说:“蒋琬是社稷之臣,不是百里之才,他从政以安民为本,而不是粉饰政绩,希望主公明察!”刘备向来敬重诸葛亮,只把蒋琬免职而已。蒋琬的经历有点类似于庞统,庞统做耒阳县令的时候,也因为不理政事而被免官,后来东吴的鲁肃和刘备军师诸葛亮都举荐庞统,刘备才亲自面试庞统,原来差点错失良才,任命庞统为治中从事。没有过多久,蒋琬重新被用,做了什邡县令,刘备当汉中王的时候,蒋琬进入中央,成为了尚书郎。后来,刘禅继位,丞相诸葛亮开府,蒋琬的政治仕途一帆风顺,在建兴八年和杨仪一起成为丞相府的长史。

蒋琬能够接诸葛亮的班,也并非是偶然,蒋琬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为诸葛亮筹措军资粮饷,而且做得非常好,诸葛亮常常说:“公琰托志忠雅,应该和我一起辅佐皇上的大业啊!”而且在《三国志·杨仪传》中有记载,诸葛亮认为杨仪的性格狷狭,意在蒋琬,杨仪的性格和蒋琬托志忠雅向反,辅政大臣要协调好朝廷中各方面的关系,蒋琬肯定要比杨仪合适的多,当然这只是诸葛亮这么说,必须要找出证据。

蒋琬剧照

蒋琬做大将军的时候,征召杨戏为东曹椽,然而杨戏的性格简惰省略,每次蒋琬和杨戏说话,杨戏都是爱理不理的。有的人就在蒋琬的身旁说杨戏的坏话,杨戏在蒋琬面前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怠慢上司,十分的不尊重啊!蒋琬却说:“人心不同,有许多方面,当面顺从,在背后搞小动作,这是古人都警告的。杨戏要称赞我的功绩,不是他心里所想的,想要反对我说的话,就显得是我的过错了,因此才不说话,这是杨戏的快乐啊!”从这件事来看,蒋琬比起魏延就要大度得多,蒋琬一介书生,打仗自然没有魏延厉害,但是蒋琬明白做人的道理,别人不恭维自己,就怀恨在心,人活一辈子,就是为了活得要舒畅通泰,魏延和杨仪就不明白这个道理。

如果在太平盛世,蒋琬绝对是一代良相,可能他的才能确实是比杨仪和魏延差那么一点点,督农杨敏曾诋毁他,说:“做事纷乱,昏庸糊涂,比不上前人。”有人把这话告诉了蒋琬,而蒋琬却说:“我的确不如前人,这是不用推让的。”杨敏后来犯罪,很多人都认为他必死无疑,不过蒋琬虚怀若谷,并没有乘机报复。

蒋琬和杨仪、魏延一样,感觉自己怀才不遇,前面也讲到过,不过蒋琬不像杨仪和魏延一样乱说话,说话做事都很成熟稳重。诸葛亮病逝的时候,蒋琬成为蜀汉的职业经理人,就例如现在的换届选举一样,新一届政府组阁,必然会引起人心浮动,蒋琬当时也面临这个问题,毕竟诸葛亮太出色了,蒋琬有没有这个能力掌舵,蜀汉王朝的官员心里都没有底,而且看三国时期的职业经理人,一上台都会有新的人事变动,不过从蒋琬登入台辅来看,不喜不忧,从容自若,一如平常,蜀汉的官员和百姓都觉得蒋琬确实有宰相之才,渐渐得到人民的拥戴。

除了蒋琬的性格成熟稳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之外,蒋琬还善于选拔人才,例如提拔曾反对刘备称帝被贬的费诗为谏议大夫;提拔杨戏为东曹椽,虽然杨戏曾怠慢过蒋琬,蒋琬也不计较,后来官至梓潼太守,射声校尉,随姜维出兵北伐,常常在酒后取笑姜维,被姜维废为庶人;谯周是蜀中的学者大儒,有“蜀中孔子”的美称,诸葛亮非常的器重谯周,任命他为劝学从事,而蒋琬秉政的时候,提拔他为典学从事,让谯周掌管了益州的学政,其实对蜀汉来说,相当于是整个国家的学政都是由谯周掌管的;除此之外,蒋琬还建议由姜维担任凉州刺史,蒋琬率主力部队北伐,而姜维率偏师呼应,比起费祎时代,姜维北伐兵不过万,受重用的程度要好得多。

在后世人的眼里,蒋琬是一个墨守成规的守成者,而且比起诸葛亮和姜维,蒋琬和费祎都是不支持北伐的。其实蒋琬一共执政九年,前四年是稳定内部统治,后五年一直在积极的筹划北伐,延熙二年(239年),蒋琬升为大司马,他觉得诸葛亮六次北伐都出祁山无功而还,筹划东下汉、沔水路袭击上庸、魏兴等郡,后来因为他的旧疾复发而停止。蒋琬这个策略没有得到朝中官员的赞同,认为如果这个做法太险,如果无法取得胜利的话,大军就没有办法回师了,其实蒋琬这个想法类似于魏延偷袭长安一样,诸葛亮数次出祁山没有成功,蒋琬想另辟蹊径,只是不能进退有度,没有做最坏的打算,蒋琬不擅长军事,是可以理解的。

很多人都认为是姜维继承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愿望,其实蒋琬都已经继承了,蒋琬屯兵汉中的时候,一直想进军中原,后主刘禅让费祎和姜维“带话”给蒋琬,让他暂缓讨伐魏国,蒋琬写了一份类似于《出师表》的奏折,意思就是他在汉中好几年了,蜀汉国小民弱,他寝食难安,认为应该继续和吴国联盟北伐,并且推荐姜维为凉州刺史率偏军先北伐,他驻扎涪城负责接应姜维。涪城就是今天的中国科技城四川绵阳,蒋琬驻扎涪城的那一年,不久旧疾再一次复发,尚书令费祎接任大将军。这一次没有能够挽救蒋琬的生命,不过能够顺利完成政权交接,也是蜀汉之幸。

蒋琬死后,朝廷追谥为“恭”,“恭”是恭敬的意思,看蒋琬一生待人处世,不管是上司还是下属,都是非常的谦虚有礼,谥为“恭”,蒋琬名副其实。蒋琬的墓在今天绵阳市涪城区的西山公园,笔者在绵阳已经两年有余,每次到西山公园必去蒋琬墓,然而经过一千七百余年的雨雪风霜,蒋琬墓显得格外的凄凉,回想起三国那段群英璀璨的历史,笔者此刻的内心觉得离它如此之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传奇美女潘玉儿:竟然能让皇帝萧宝卷自愿当奴隶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在后宫中,萧宝卷时常以奴仆自居,为潘玉儿端茶送水,捏脚捶背。他们出外游玩时,他让美人坐在可以躺下睡觉的舒适的轿子上,自己却骑着马,像个随从式地跟在后头。即使众人议论纷纷,他也毫不在意。潘玉儿的出现肯定让一些女人恨得咬牙切齿,也肯定让一些女人大大出了一口恶气。当历朝历代的后宫女人们都在为如何讨好皇帝而

  • 北齐皇帝高洋杀人上瘾:连母亲和老婆都不放过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由于杀人上瘾,大臣杨愔只得从监狱里拉出大批死刑犯人,简取随驾,每日供应数十上百,号为“供御囚”,专用以预备高洋“手自刃杀”。高洋,高欢第二子,字子进,比高澄小八岁。高澄高洋虽是同父同母兄弟,高洋的样貌与其兄长有天壤之别,“及长,黑色,大颊兑下,鳞身重踝”。史书把这些当作帝王“异征”来写,在现在人眼里

  • 东晋大将桓温:东晋美男子恒温为何不敢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一般来说,最注重自己相貌的应该是女子。女子为了相貌风度可以互相嫉妒,暗中攀比。然而在东晋名士风流的时代,这种事也能发生在男人身上,桓温就是其中的代表。雄武风度,不甘人下从《晋书》推断,桓温应该是个相貌不凡的美男子,他的美不是秀气,而是雄伟。他刚生下来的时候,父亲的好友温峤就认为他有奇骨,啼哭声也很好

  • 秦国雄主秦武王:古代死于“举重比赛”的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有位死于“举重比赛”的君主。作为一个君王,他虚心纳谏,任用将帅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因此有人说他是有道明君;可是他又喜好搬拳弄脚、崇尚武功、好勇斗狠,因此也有人说他只是一个莽夫。他死后谥号为“武”,他的死也与他好“武”有关——他死于一场“举重比赛”的意外,有人为他的英年早逝而叹惋,而

  • 文献皇后之死: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泰陵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独孤伽罗死后,隋文帝纵欲致病。他感叹说道:“如皇后在,当不至此。”于是,为了补偿皇后,一向节俭的隋文帝开始为独孤伽罗营建陵墓,工匠力作就有数万人。陵墓命名为“泰陵”,是隋文帝认为,有了独孤伽罗这样的贤后,才能国泰民安。隋文帝为自己的文献皇后独孤伽罗修建的泰陵位于今陕西扶风县东南的扬凌区五泉乡双庙坡村

  • “一代忠臣”被说成“奸臣”:还有谁比鳌拜冤?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让我们从小就知道鳌拜是个飞扬跋扈,藐视君权不合格的臣子,而康熙是具备聪明才智兼能力的帝王,却鲜少有人知道鳌拜曾忠心侍奉三代君王,为大清江山立下汗马功劳。鳌拜出身将门,精通骑射,更是与皇太极出生入死打天下。崇德二年,在攻打皮岛西北角时,鳌拜主动请缨并大获全胜。崇德六年,鳌拜与众

  • 明朝一代名将袁崇焕:为何下场却和岳飞一样冤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金庸小说《碧血剑》里的主角袁承志,武艺高强,有情有义,出身也很厉害,乃是明末忠臣袁崇焕之子。后来他的父亲中了奸人之计,被崇祯皇帝凌迟处死,全家满门抄斩,年幼的袁承志被家中的一个哑仆冒死救出,后来拜到华山门下,练得绝世武功,并和美女温青青、九公主等发生悱恻的爱情云云。当然,袁承志的老爸袁崇焕是没有武功

  • 揭秘:只因为官忠直一代名臣寇准最后客死异乡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在皇权体制下的名臣们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忠臣们为辅助君王恪尽职守、造福天下而青史留名,但他们往往命运多舛。本文述说了在中国历史上很有代表性的名臣,他们的人生归宿虽然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封建社会群臣的全貌,但却足以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中国历史风云的变迁和人性的善恶,更能体会到

  • 史上最著名的贤后长孙皇后:竟然也写“艳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神京背紫陌,缟驷结行辀。北去横桥道,西分清渭流。寒光向垄没,霜气入松楸。今日泉台路,非是濯龙游。”这是唐朝朱子奢为纪念已故的长孙皇后所做。长孙皇后一生与李世民情谊甚笃,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贤妻良佐。长孙皇后喜欢读书,成为皇后之后,也经常与李世民一同探讨书中典故,更是善于运用书中故事来劝谏太宗应直言纳谏

  • 揭秘:明朝真正让朱允炆痛失江山的人是何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方孝孺,我们的脑海里马上会想到一个词——忠臣,作为建文帝的左膀右臂,为建文帝的失败立下了汗马功劳,没错,作为资深大儒的方孝孺,虽然最后尽忠而死,但建文帝的失败,方孝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有理由相信方孝孺对建文帝是忠心的,因为他后来的举动可以证明一切,但方孝孺在治国治军方面的才能的确平庸,这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