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国雄主秦武王:古代死于“举重比赛”的君主

秦国雄主秦武王:古代死于“举重比赛”的君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605 更新时间:2024/2/5 3:18:23

中国古代有位死于“举重比赛”的君主。作为一个君,他虚心纳谏,任用将帅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因此有人说他是有道明君;可是他又喜好搬拳弄脚、崇尚武功、好勇斗狠,因此也有人说他只是一个莽夫。他死后谥号为“武”,他的死也与他好“武”有关——他死于一场“举重比赛”的意外,有人为他的英年早逝而叹惋,而他却说死而无憾。

秦武王(前329~前307),嬴姓,名荡,他本是少年英才,生得人高马大、虎背熊腰,不爱后宫中的三千粉黛,也不爱锦衣华食、龙楼凤阁,只喜欢骑马射箭、架鹰走狗、摔跤角力。

为了鼓励秦国将士们也崇尚武功,秦武王特意下旨求才,他要在全国、全天下范围内寻找具有神力的能人。大力士乌获和任鄙就“毛遂自荐”,来到秦武王身边,并受到了重用,加官晋爵、封妻荫子就不必说了。

有了这两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宣传作用,秦国上下,乃至九州之内的能人异士都纷纷投奔秦国而来。一时间,秦国内人才济济,大大促进了秦国军事力量的增长。

在齐国,有个叫孟贲的人听说了秦武王“招贤纳士”的消息后,也就奔着秦武王来了。这孟贲可与一些只求温饱而寄居于秦武王帐下的“欺世盗名”之辈大有不同,童年时就以力大无穷而闻名乡里,后来又学习兵书战策、沙场武功,想要在战场上成就自己的一番宏图伟业。于是孟贲就开始闯荡天下,游览山川,寻名师、访高友以增强自己的本领。据说,他在龙虎山学得一身奇异的能耐,在水里不怕蛟龙,在陆地上不惧虎狼。一次,他在野外看见两头雄壮威武的公牛在打架,两只公牛锋利的牛角叉在了一起,久久僵持、难分胜负。孟贲来了兴致,他想做个和事佬,把两只公牛分开。可是事与愿违,两头牛仍不肯罢休,还是一个劲儿地用头冲撞。孟先生见这牛很不识相,激起了他心中的怒火,他一手按着牛头,一手用力拔牛角,最后竟然将牛角活生生地拔了出来,那两头可怜的悍牛就这样死了。

据说还有一次,孟贲在渡黄河时,因为渡口的人太多,而渡船又太少,所以众人都要排队。孟贲本是急脾气,这让他很不耐烦,就想先上船。船家就说了好些难听的话,最后还用桨点点他的头,说:“你这么好强,难道是孟贲先生吗?”孟贲被气得须发倒竖、虎目圆睁,抖丹田大喝一声——“气煞我也!”一时间喝得波涛翻滚,渡船上的船家和渡客都被吓得掉水里去了。孟贲夺过船桨,一跃上船,划了几下子就到岸上了。

孟贲如此神武,自然很得秦武王的喜爱,于是孟贲也就高官得坐、骏马得骑了。

秦武王之所以要招贤纳士、崇尚武功,是因为他有野心,他想统一寰宇、驾驭九州,把中原的锦绣河山尽收于自己的囊中。秦武王统一天下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想到中原看看。他特别想到周王朝去看看,好了解了解中原的山川形势、地域人情,为自己将来的征讨兼并做一做准备。秦武王三年(前308年),他对丞相甘茂说:“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于是,左丞相甘茂带兵去打韩国,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打下了韩国的宜阳。这样,就连接了秦国和中原的门户,使秦武王到周朝京都的路畅通无阻了。

后来,秦武王带着任鄙、孟贲等一班人到东周洛阳。他没有急着去朝见周天子,而是去看看传国之宝——九鼎。这九座宝鼎据说是大禹时期铸成的,那时中国分九州,一个鼎代表一个州。秦武王看了一番后,特意找到代表“雍州”(秦国)的鼎,上上下下地看了许久,然后若有所思,对众人说:“这不就是代表我们秦国的宝鼎吗,我们应该把它搬到我国都城——咸阳去才对呀。”一旁看守宝鼎的小吏说:“这鼎又叫‘千钧鼎’,有一千钧之重,自它铸成以来,没有人能移动过它。”

秦武王一听,顿时来了兴致,他对任鄙和孟贲两位大力士说:“二位义士天生神力,能不能把这座鼎举起来?”任鄙虽是武夫,却极有头脑,他知道秦武王好勇斗狠的劲又上来了,为了防止意外,他说:“这鼎太重了,还是别举了吧。”

可是,在一旁已经跃跃欲试的孟贲早就控制不住自己了,他不屑地看了任鄙一眼,冷冷地说:“看我的!”任鄙还要进行解劝,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孟贲脱掉外衣,雄赳赳地来到了大鼎旁边,双手扳住大鼎的两只耳朵上,运了运气,大叫一声“起”——还真起来了,宝鼎离地被抬起了半尺,但孟贲力气跟不上了,宝鼎复又重重地砸在地上。由于孟贲用力过猛,他的眼眶内都迸出鲜血来了。

秦武王看到任鄙畏葸不前,孟贲铩羽而归,心中更有些恼火了,于是就要下场举一举这大鼎。任鄙又劝他说:“大王你是一国之君,身体宝贵,不可妄动啊。”可秦武王哪里肯听,他有些不悦,对任鄙说:“你自己举不起来,还不让我举,难道因为嫉妒我吗?孤王自幼练武、神力无敌,岂是你们这些小人物所能比的?”任鄙只好无奈地点了点头,说:“大王,小人错了!”

秦武王扳住大鼎后果然也将鼎抬起来一点,可是他想要将孟贲比下去,于是就打定主意要举着大鼎走上几步。可是秦武王对自己的实力估计过高,刚走了一步,宝鼎重重落了下来,正砸在他的右脚上,鲜血迸流。秦武王大叫一声,就不省人事了。众人大惊,急忙把他抬回公馆,找郎中诊治。可是秦武王的脚伤还在其次,主要是五脏六腑都受到了损伤,郎中回天乏术,秦武王到半夜就去世了,死时年仅22岁。

没想到,秦武王对甘茂所说的“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竟一语成谶。孟贲也因“怂恿”秦武王举鼎落得个身首异处、全家抄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文献皇后之死: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泰陵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独孤伽罗死后,隋文帝纵欲致病。他感叹说道:“如皇后在,当不至此。”于是,为了补偿皇后,一向节俭的隋文帝开始为独孤伽罗营建陵墓,工匠力作就有数万人。陵墓命名为“泰陵”,是隋文帝认为,有了独孤伽罗这样的贤后,才能国泰民安。隋文帝为自己的文献皇后独孤伽罗修建的泰陵位于今陕西扶风县东南的扬凌区五泉乡双庙坡村

  • “一代忠臣”被说成“奸臣”:还有谁比鳌拜冤?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让我们从小就知道鳌拜是个飞扬跋扈,藐视君权不合格的臣子,而康熙是具备聪明才智兼能力的帝王,却鲜少有人知道鳌拜曾忠心侍奉三代君王,为大清江山立下汗马功劳。鳌拜出身将门,精通骑射,更是与皇太极出生入死打天下。崇德二年,在攻打皮岛西北角时,鳌拜主动请缨并大获全胜。崇德六年,鳌拜与众

  • 明朝一代名将袁崇焕:为何下场却和岳飞一样冤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金庸小说《碧血剑》里的主角袁承志,武艺高强,有情有义,出身也很厉害,乃是明末忠臣袁崇焕之子。后来他的父亲中了奸人之计,被崇祯皇帝凌迟处死,全家满门抄斩,年幼的袁承志被家中的一个哑仆冒死救出,后来拜到华山门下,练得绝世武功,并和美女温青青、九公主等发生悱恻的爱情云云。当然,袁承志的老爸袁崇焕是没有武功

  • 揭秘:只因为官忠直一代名臣寇准最后客死异乡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在皇权体制下的名臣们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忠臣们为辅助君王恪尽职守、造福天下而青史留名,但他们往往命运多舛。本文述说了在中国历史上很有代表性的名臣,他们的人生归宿虽然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封建社会群臣的全貌,但却足以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中国历史风云的变迁和人性的善恶,更能体会到

  • 史上最著名的贤后长孙皇后:竟然也写“艳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神京背紫陌,缟驷结行辀。北去横桥道,西分清渭流。寒光向垄没,霜气入松楸。今日泉台路,非是濯龙游。”这是唐朝朱子奢为纪念已故的长孙皇后所做。长孙皇后一生与李世民情谊甚笃,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贤妻良佐。长孙皇后喜欢读书,成为皇后之后,也经常与李世民一同探讨书中典故,更是善于运用书中故事来劝谏太宗应直言纳谏

  • 揭秘:明朝真正让朱允炆痛失江山的人是何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方孝孺,我们的脑海里马上会想到一个词——忠臣,作为建文帝的左膀右臂,为建文帝的失败立下了汗马功劳,没错,作为资深大儒的方孝孺,虽然最后尽忠而死,但建文帝的失败,方孝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有理由相信方孝孺对建文帝是忠心的,因为他后来的举动可以证明一切,但方孝孺在治国治军方面的才能的确平庸,这无

  • 岳飞为违抗皇命坚持北伐?岳飞违抗皇命有何底气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岳飞是忠臣,他“收复失地”的追求也非常伟大,但他的追求与皇帝的意愿背道而驰,其结果只能是个人命运成为悲剧。有人说,岳飞不会察言观色,不会看领导脸色,没有政治头脑,才导致被害死。实际上这种解读太简单粗暴,岳飞绝不是不知道领导想什么,相反,他一清二楚。我们从岳飞的奋斗史可以轻易地发现,岳飞看人相当准,他

  • 王昭君的和亲之路:西汉一代琵琶美女的大漠悲歌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经典的形象是:头戴银狐冠,身披红斗篷,怀抱一只琵琶,孤身站在草原上。传说中她远嫁塞外时,拨动琴弦,一首琵琶曲寄托了浓浓的乡愁,南飞的大雁听到那凄婉的琴声,望着那惊艳的女子,竟然忘记扇动翅膀,扑落于平沙之上。“落雁”,就此成了王昭君的雅称。王昭君因为“胡汉和亲,边塞安宁

  • 秦国名将司马错:平定巴蜀贡献可与商鞅变法相比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在战国这么多将才中司马错名气不大,可他的战略眼光却具有划时代的非凡意义,此人还是太史公的先祖。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於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错孙靳,事武安君白起…靳与武安君阬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葬於华池。靳

  • 战国时期贵族的典范孟尝君:仗义疏财门客三千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演义小说和武侠小说中常见到“小孟尝” 、“赛孟尝”或者与之类似的名号,来形容一个人物仗义疏财、交游广阔,比如隋唐演义中的秦叔宝和水浒中的柴进。那么正宗的孟尝君,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史记孟尝君列传中头一大段介绍了孟尝君的父亲齐相田婴的事迹,田婴算是个出将入相的人物,他和田忌、孙膑差不多同时代,他们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