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姐弟恋殉情的大明天子:明代痴情皇帝朱见深

为姐弟恋殉情的大明天子:明代痴情皇帝朱见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157 更新时间:2024/1/19 3:47:11

成化二十三年,紫禁城里的太医个个忧心忡忡,眉头紧锁,朝臣从他们的表情可以判断出,皇帝恐怕撑不过这几天了。大明朝已经连续四代皇帝都不过45,现在记录又要扩大,真是够悲催的。病榻上,明宪宗正经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病魔蚕食着他为数不多的时间,一切都将结束了,尽管知道这一天总是会来的,没想到这么快。虽然一病不起,可心里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着那个女人,为她停朝了七日,予以厚葬,物质上算有个交代了,可内心深处接受不了她去世的事实。毕竟,两人相遇四十年,深爱二十多年但,情已断,泪难收。

但在外界看来,这非常可笑,有的人甚至为宪宗感到不值,因为皇帝难以忘怀的,竟是比他大十九岁,一个又丑又胖的老妒妇。试想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况质量还不好,干嘛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呢,其他几棵也可以试试的。你是皇帝,选择的余地岂不是还更大?执着于一场姐弟恋真的好吗?然并卵,明宪宗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他是用生命来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也许你要问了,这男主是大明天子,那女主是谁?怎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女主名叫万贞儿,出生于草根之家,没读过什么书,爸爸只是个官府里的小吏。出生没几年,父亲因为犯了事被发配边疆,不光自己倒了霉,家里人也跟着被连累,才四岁的万贞儿因此被充入掖庭为奴。爸爸不是李刚也就算了,没想到还这么坑,一个奴隶,你还能指望什么呢?随时有性命之,哪天主子心情不好,直接就可以打死你。

命运似乎早已注定,可万贞儿却并非等闲之辈。长大后的她不光容貌出色,还非常乖巧懂事,善于揣摩皇太后的心思,很快,皇太后就喜欢上这个机灵的小丫头了,什么要事都让她去办,你办事,我放心。太后可是后宫最高的领导,获得她的信任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万贞儿知道自己没有任何背景,家里人是死是活都不清楚,更不可能给她提供什么帮助了,唯一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可自己不过是个小宫女,无权无势,如果要在险恶的皇宫里生存下去,就必须找更大的靠山,太后这座算是最高大的一座了,有她罩着至少安全无忧。想想很多新科进士走入官场,便马不停蹄的跟朝中各大势力首领套近乎,好有个照应,葫芦僧给贾雨村递护官符,也是此理,一句话:小门小户的悲哀。

一天,太后忽然对万贞儿说,要让她去照顾只有两岁的皇长子。万贞儿高兴坏了,这可不仅仅是一个尚在襁褓的婴儿那么简单,钱皇后无子,这个皇子极有可能就是将来的皇帝,皇帝的保姆应该是什么待遇呢?翻身不是梦想!手握潜力股,万贞儿照料的极为用心,深怕有丁点闪失,坐等升值。时光流逝,皇子渐渐长大,万保姆也由一个少女,变成了阿姨。这个皇子默默的发觉,自己爱上了这个保姆,进入青春期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了。天顺八年,明英宗驾崩,皇长子朱见深即位,是为明宪宗,新帝继位的同时还要册封皇后和嫔妃,皇后是先帝选好的,人选不能改动,令人惊讶的是,万贞儿出人意料地被封贵妃。这一年,朱见深17岁,万贵妃36岁。朱见深和万贞儿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呢?这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关。

朱见深两岁那年,瓦剌军队犯境,父皇英宗实在太年轻,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想要成为第二个明成祖。没想到平生第一次打仗就交了巨额费,明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英宗本人也成了俘虏。瓦剌人自己都没想到明军会这么好打,得意之余,擦干战刀上的血迹,磨刀霍霍,准备向京城进发。眼看大明江山岌岌可危,关键时刻,太后为稳定局势,立只有两岁的皇长子为太子,并让皇弟朱祁钰监国。很快敌军兵临城下,好在有于谦等人挺身而出,全力部署,明朝赢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事后,朱见深的叔叔朱祁钰坐上了皇帝宝座。

叔叔既然当上了皇帝,不可能不考虑换太子的问题。没多久,朱见深这个太子果然就被废了。地位一落千丈,原来那些对他好的人态度都变了,虽然只有几岁,不知道太子是什么,但他可以觉察到某些人正变得冷漠。一番讨论后,明英宗归来,可住的不再是乾清宫了,而是寂寞的南宫,那里的日子过得比较清苦,没有人身自由,甚至还缺少经费,为了补贴家用,英宗的钱皇后每天熬夜做针线活,托人拿到市场上卖。前皇帝的待遇如此之差,前太子的日子也不会太好,叔叔随时都可能加害于他,不要问为什么,谁让你生活在帝王家。

在这个落寞的时刻,万贞儿陪伴着他,天天照顾他,既像一个姐姐,也像一个妈妈。一系列的遭遇使朱见深变得缺乏安全感,并养成了懦弱的性格,出现恋母情结。母亲不会经常在身边,每天最近的人就是万贞儿了。万贞儿也清楚,这个落难的王子和自己的情况很像,由于父亲的原因失去了本该拥有的快乐与幸福,但和朱见深不一样的是,她很要强,不愿意向命运做出妥协,更不愿看到别人超越自己。双方一个强势一个懦弱,形成了一种互补,细细一想,明宪宗多么像当年的唐高宗,万贞儿对朱见深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从她身上能找到自己或缺的那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暗示术的大比拼:三国中的天才暗示术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小名阿满,又名吉利。曹操本性夏侯,因为其父是中常伺曹腾的养子,故冒姓曹。说到暗示术的学问,曹操真真是天生的暗示术天才;在这方面的本领,他是独步江湖,无人能及啊。(一)暗示诬人术却说曹操小的时候——大约十多岁,好游猎,喜欢歌舞弹唱,游荡无度。曹操的叔叔非常

  • 春秋战国风云中的铁血悍将:太史公的先祖司马错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要说的这个人,在战国这么多将才中名气不大,可他的战略眼光却具有划时代的非凡意义,此人就是太史公的先祖,秦国将领司马错。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於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错孙靳,事武安君白起…靳与武安君阬赵长平军,还而

  • 不一样的女皇帝:武则天如何看待臭骂自己的文章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话说徐敬业看不惯武则天临朝称制,于684年九月在扬州起兵,以匡扶中宗复辟为由反对武则天。古人起兵讲究师出有名。于是徐敬业请文章高手骆宾王写一篇讨伐武则天的檄文。骆宾王不愧是初唐四杰之一,写起文章来洋洋洒洒,气势磅礴。文章写好,徐敬业读后大喜,命人誊抄,布告天下。武则天自然也见到了这篇檄文。当她读到“

  • 揭秘:汉武帝的倒霉儿子三次与皇位擦肩而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刘据和刘弗陵被历代粉丝关注,中间四个难兄难弟却无人问津。他们依次是王夫人生的刘闳,李姬生的刘旦、刘胥,李夫人生的刘髆,其中的老四刘胥竟然三次与皇位擦肩而过,让人唏嘘不已。刘胥的妈妈李姬,她是汉武帝所有嫔妃中生孩子最多的,六个有两个是她生的,占了三分之一,然而武帝并不宠爱她,刘胥出生时,卫子夫宠冠后宫

  • 汉高祖刘邦到底是“不仁不义”还是“仁而爱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刘邦“仁而爱人”,可是,文中的刘邦却与“仁爱”有相当的距离。最有名的场面当属项羽以烹杀刘老太公威胁刘邦,那时,刘邦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竟然不仁不孝地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还大大咧咧地请求项羽分一杯羹。老爹的生死问题,仁

  • 千里共婵娟:宋朝历史上真实的苏轼、苏辙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四十岁的苏轼在王安石如火如荼的新政变法中,被排挤出东京开封,到杭州任地方官。一个精神强大的人不会因为境遇的改变怨天尤人,苏轼在杭州甩开膀子治理西湖水患,创办救助弱势群体的福利院等一系列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的民心工程。三年任满,东京开封依然是乱纷纷新党旧政势如水火、你方唱

  • 春秋战国历史上的诸子百家:墨门社团领袖墨子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波诡云谲又大开大阖的战国时代,除了英雄美人、王侯将相的故事之外,还有一些人一些事,是无法忽略也不该回避的。那便是奠定了中华文化体系的百家争鸣局面,其精彩纷呈另两千多年后的我们依然目眩神迷。实际上,诸子数以百计,诸子的文章则数以千计,最终成名成家﹑广泛流传﹑影响深远的不多。关于诸子百家的类别史学界

  • 一代牛人晏子:让司马迁甘心为之执鞭的旷世奇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生活在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历经十年,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他因此被奉为“千古文章之主”。后世对于司马迁的评价,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但是,你倘若翻开《史记·管晏列传》,你会发现,就是这样一位旷古绝今的人物,竟然有对一个人物

  • 孙权晚年昏庸:纵容两个儿子内斗 导致国力大减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昏招(昏着)是围棋术语,意指高明的棋手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把这个词用在晚年的孙权身上是合适的。吴大帝孙权,无疑是位博弈的高手,“有地数千里,立国数十年,以力战为强,以独任为能”,让自诩英雄的曹、刘二人徒叹奈何!然其晚年,于律政上又昏招频出,把才俊之士杀的杀、徙的徙,逮之尘埃落定,悔之晚矣。“及其老

  • 南宋中兴四大名将中最贪财的他 为何结局最好?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南宋中兴四将中,张俊不是打仗最勇猛的,也不是战功最显赫的,但他却是为人最贪、财富最多、权位最高、结局最好的。对于南宋政权来说,张俊当然是功臣,特别是对于宋高宗赵构,张俊不但帮他平定了苗傅、刘正彦的叛乱,有“勤王”之功,而且一直是他的指东不向西、指西不向东的心腹爱将。没有张俊,不说南宋政权的走向或要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