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暗示术的大比拼:三国中的天才暗示术曹操

古代暗示术的大比拼:三国中的天才暗示术曹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738 更新时间:2024/1/16 11:55:29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小名阿满,又名吉利。曹操本性夏侯,因为其父是中常伺曹腾的养子,故冒姓曹。说到暗示术的学问,曹操真真是天生的暗示术天才;在这方面的本领,他是独步江湖,无人能及啊。

(一)暗示诬人术

却说曹操小的时候——大约十多岁,好游猎,喜欢歌舞弹唱,游荡无度。曹操的叔叔非常生气,就把他的不良表现统统告诉曹操的父亲曹嵩。曹嵩大怒,把曹操叫去,狠狠地责罚了一顿。小孟德心中怀恨,又不敢怎样叔叔,猛然思得一计:这天在花园里,看见叔叔远远地走过来,就诈倒在地上,口吐白沫,两眼反白,好像中风的样子。他叔叔吓得半死,慌忙跑去告诉曹嵩:你儿子中风快不行了,你赶紧去看看吧。曹嵩慌慌张张跑到花园一看,曹孟德好好如故。曹嵩问:你叔叔说你中风了,现在怎样啊,好点没有?曹操说:我中什么风啊,根本没有这事!只因为叔叔不喜欢我,他在你面前编派我的!哪有这回事?你看我不是好好地啊。老曹一看眼前的情景,哪里会想到儿子会有这么深的道行?就相信了曹操的鬼话,把自己的亲弟弟的真话当成了虚妄之词,再也不放在心上。从此曹孟德得以恣意放荡,我行我素,再没有人去打他的小报告了。暗示术难道也有天生?想那曹操不过是个幼童,自编自演的闹剧,分明向父亲暗示了叔叔的诬陷。老曹不明就里,稀里糊涂的中了招。可怜二叔,一直不明白其中的个中三味啊。

(二)暗示游戏防身术

曹操不仅仅是老是在害人,有时也蛮有情调的。比如在工作之余,经常做一些小游戏,和手下取乐:有一次曹操修建了一座花园,曹操去验收后,一言不发,只在大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别人都不解其意,面面相觑。主簿杨修却看出了曹操的心思:这门内写了一个“活”字,不是阔字吗?丞相嫌大门太大了。照着这种思路去修改一番,曹操果然满意,问:是谁明白我的意思?大家都说:是杨修杨主簿,曹操就记住了这个人。又一次,塞北的地方大老远送来了一盒点心,曹操可能不好意思独吞,拿起笔在上边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放在案头。杨主簿见了,就叫人取出小勺,每人一口分吃了去。曹操问之,杨修说:丞相且看,你不是让我们一人一口酥吗?这种生活上的小情调,纯粹是现代小资的鼻祖和先河。但是,遇到一些核心的问题上,就不那么简单了。曹操身居高位,最担心的就是别人谋害自己。于是曹丞相常常吩咐左右伺候的人说:我啊梦中喜好杀人,如果我睡熟了,无论发生什么,你们千万不要靠近,切记切记。但是就有一些左右,不相信。这天中午,曹丞相在床上呼呼大睡。忽然,身上的被子掉在地上。一位值班人员慌忙去拾起往曹丞相身上盖;这时,奇迹发生了:只见曹操一跃而起,拔剑斩杀值班人员,接着在床上继续沉睡。几个小时睡醒后,故意问:是谁把我的值班人员杀了?大家说出真相后,曹操故意痛哭不止。杨主簿知道了,指着值班人员的坟墓说:曹丞相哪里是在梦中?只有你这个傻蛋是在梦中啊!这些话当做玩笑,确实是有点过分,最终招致来杨主簿的杀身之祸。看来,识破别人的暗示往往不都是好事啊。

(三)暗示夺命术

在第61回《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说到,曹操在许都威福日甚。长史董昭进言说:从古至今,作为大臣没有像曹丞相你这样的建立丰功伟绩的,即使周公、吕望,也比不上:栉风沐雨三十多年,扫除群雄,与百姓除害,使得汉室转危为安。这么大的功勋,岂可能和其他的大臣一样乎?应当进位魏公,加九锡以彰功德。侍中荀彧进言:不可。曹丞相本兴义兵,匡扶汉室,当秉持忠贞之志,恪守谦退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闻言,勃然变色。董昭说:岂可以一人不同意而阻挡大家的愿望吗?于是,上表尊曹操为魏公,加九锡。荀彧哀叹:我不想看到今天的事情啊。曹操闻言,深恨不止,以为他不会帮助自己了,就存了除之而后快的心思。建安十七年冬十月,曹操兴兵下江南,就命荀彧同行。荀彧已经知道曹操的心思,走到寿春,就托病不行。忽然有一天,曹操派人送来一个食品盒子,上面有亲笔题写的封记。荀彧打开一看,里面空无一物。荀彧就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服毒而亡,年仅五十。试想一个空盒子,包含着怎样的杀机?其中的缘由,到底谁能说得清楚呢。但是它就好比夺命金针,取人姓名于无形,不让人感到可叹、可悲、可伤吗?

(四)暗示施计术

在第59回《许褚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间韩遂》中,曹操大军和西凉的马超对持在渭河两岸,相持不下。曹操密令徐晃朱灵率部渡河在西岸结营,前后夹击。马超和韩遂商议,割地求和。曹操假装应允。马超和韩遂轮流面对曹操的两方人马。这天正逢韩遂面对曹操,曹操就对贾诩说:我的大功就要搞成了。曹操故意和韩遂近距离阵前交谈,有一个时辰之久。马超闻之,心里十分怀疑。贾诩更是进言到:马超乃是一勇之夫,不懂智谋。你亲自写一封书信,送给韩遂,在中间要害之处,自行涂抹更改,并且故意让马超知道;马超必定会索要书信来看的,到那时必定产生猜疑,疑必生乱。我们在暗中结交韩遂部下,使他们相互离间,,马超就彻底完蛋了。果然,马超一看书信,就质问韩遂。韩遂为了表明心迹,决定第二天约曹操阵前谈话,让马超暗中出击曹操。曹操是谁啊,岂能上他的当。第二天却不出现在阵前。马超终于按耐不住,挺枪骤马,直刺韩遂,二人的矛盾一下子白炽化。于是韩遂部下都劝韩遂设宴,擒住马超。不想马超得知消息,直接杀入韩遂营中,于是由一致对敌变成了内部自相残杀,曹操趁机发起攻击,马超兵败而逃,曹操运用暗示的手段,花样百出,防不胜防啊。

(五)暗示领会术

自己能熟练地运用各种各样的暗示手段,已达到目的。但是,对别人使用的种种暗示,也要心领神会,这才是真正的懂得暗示术者。曹操就是这样,能够入木三分的领会别人的暗示意图。建安二十一年夏五月,汉献帝下诏,册立曹操为魏王。曹操欲立世子,面对自己几个比较优秀的儿子——尤其是曹丕、曹植,犹豫不决,踌躇不定。这天看看身边没有他人,曹操问贾诩:你看看谁更合适立为世子?贾诩不回答。曹操又问:你为什么不说话呢?难道没有听见?贾诩这才说:我正在思考,因此不能立即回答。曹操说:你思考的是什么啊?贾诩说:正在思考袁绍袁本初、刘表刘景升父子的故事呢!袁绍袁本初废长立幼,他死后,大儿子和小儿子自相残杀,骨肉相残,一切都被消灭;刘表刘景升,也因为长幼不和,外戚干涉,荆襄九郡不战而降。曹操大笑,当即不再犹豫,确定立曹丕为世子,确定了魏国的大业。贾诩可谓要言不烦,一语而定乾坤。曹操也是深懂暗示的道理的,闻之能悟,领悟即做,果断如此,能不胜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风云中的铁血悍将:太史公的先祖司马错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要说的这个人,在战国这么多将才中名气不大,可他的战略眼光却具有划时代的非凡意义,此人就是太史公的先祖,秦国将领司马错。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於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错孙靳,事武安君白起…靳与武安君阬赵长平军,还而

  • 不一样的女皇帝:武则天如何看待臭骂自己的文章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话说徐敬业看不惯武则天临朝称制,于684年九月在扬州起兵,以匡扶中宗复辟为由反对武则天。古人起兵讲究师出有名。于是徐敬业请文章高手骆宾王写一篇讨伐武则天的檄文。骆宾王不愧是初唐四杰之一,写起文章来洋洋洒洒,气势磅礴。文章写好,徐敬业读后大喜,命人誊抄,布告天下。武则天自然也见到了这篇檄文。当她读到“

  • 揭秘:汉武帝的倒霉儿子三次与皇位擦肩而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刘据和刘弗陵被历代粉丝关注,中间四个难兄难弟却无人问津。他们依次是王夫人生的刘闳,李姬生的刘旦、刘胥,李夫人生的刘髆,其中的老四刘胥竟然三次与皇位擦肩而过,让人唏嘘不已。刘胥的妈妈李姬,她是汉武帝所有嫔妃中生孩子最多的,六个有两个是她生的,占了三分之一,然而武帝并不宠爱她,刘胥出生时,卫子夫宠冠后宫

  • 汉高祖刘邦到底是“不仁不义”还是“仁而爱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刘邦“仁而爱人”,可是,文中的刘邦却与“仁爱”有相当的距离。最有名的场面当属项羽以烹杀刘老太公威胁刘邦,那时,刘邦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竟然不仁不孝地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还大大咧咧地请求项羽分一杯羹。老爹的生死问题,仁

  • 千里共婵娟:宋朝历史上真实的苏轼、苏辙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四十岁的苏轼在王安石如火如荼的新政变法中,被排挤出东京开封,到杭州任地方官。一个精神强大的人不会因为境遇的改变怨天尤人,苏轼在杭州甩开膀子治理西湖水患,创办救助弱势群体的福利院等一系列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的民心工程。三年任满,东京开封依然是乱纷纷新党旧政势如水火、你方唱

  • 春秋战国历史上的诸子百家:墨门社团领袖墨子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波诡云谲又大开大阖的战国时代,除了英雄美人、王侯将相的故事之外,还有一些人一些事,是无法忽略也不该回避的。那便是奠定了中华文化体系的百家争鸣局面,其精彩纷呈另两千多年后的我们依然目眩神迷。实际上,诸子数以百计,诸子的文章则数以千计,最终成名成家﹑广泛流传﹑影响深远的不多。关于诸子百家的类别史学界

  • 一代牛人晏子:让司马迁甘心为之执鞭的旷世奇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生活在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历经十年,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他因此被奉为“千古文章之主”。后世对于司马迁的评价,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但是,你倘若翻开《史记·管晏列传》,你会发现,就是这样一位旷古绝今的人物,竟然有对一个人物

  • 孙权晚年昏庸:纵容两个儿子内斗 导致国力大减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昏招(昏着)是围棋术语,意指高明的棋手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把这个词用在晚年的孙权身上是合适的。吴大帝孙权,无疑是位博弈的高手,“有地数千里,立国数十年,以力战为强,以独任为能”,让自诩英雄的曹、刘二人徒叹奈何!然其晚年,于律政上又昏招频出,把才俊之士杀的杀、徙的徙,逮之尘埃落定,悔之晚矣。“及其老

  • 南宋中兴四大名将中最贪财的他 为何结局最好?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南宋中兴四将中,张俊不是打仗最勇猛的,也不是战功最显赫的,但他却是为人最贪、财富最多、权位最高、结局最好的。对于南宋政权来说,张俊当然是功臣,特别是对于宋高宗赵构,张俊不但帮他平定了苗傅、刘正彦的叛乱,有“勤王”之功,而且一直是他的指东不向西、指西不向东的心腹爱将。没有张俊,不说南宋政权的走向或要改

  • 大诗人韩愈的另一面:因未被弃用而反对永贞革新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韩愈最著名十首诗,韩愈八大,韩会比韩愈大几岁

    没被任用而结怨韩愈带头反对永贞革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王叔文主政后,没有起用他,直到那年夏秋宪宗继位时,才把他转任为江陵府法曹参军。韩愈为此痛恨王叔文,并迁怒于柳宗元﹑刘禹锡,把自己遭贬阳山令归罪于柳宗元和刘禹锡,其实这是极不公允的。永贞革新时没起用韩愈,就其为人来说,恐怕不是没有原由的。而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