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绩显赫:三国帅才魏延为何不能入选五虎上将?

战绩显赫:三国帅才魏延为何不能入选五虎上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783 更新时间:2024/1/20 0:20:06

谈魏延必然要说刘备,说刘备自然要提刘备的势力构成。刘备虽然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是家道中落,从小就和母亲一起卖草鞋和草席,一直卖到了二十二三岁,若不是张家兄弟揭竿而起,我们的刘皇叔恐怕没有机能称霸一方,但是有机会把卖草席的事业做大,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刘备带关羽,张飞,简雍等组织了一支军队,镇压黄巾军有功,封县尉,不久,督邮过来要罢刘备的官,刘皇叔当时不过二十多岁,还是一个热血青年,性烈如火,不由分说,将督邮扯出房来,绑在树上,一顿痛揍,要不是关张两兄弟在旁边拼死拉住,他说不得,一剑就斩下督邮的头来。

于是,弃官而走,关、张和简雍在身边不离不弃。因此,刘备后来割据一方,但他势力构成中的第一嫡系,就是关、张、简;195年,陶谦病故后,徐州的地方势力陈珪陈登父子,糜竺糜芳兄弟,另有孙乾等名士,共推刘备为徐州主,刘备在徐州也多磨难,吕布反水时,刘备几乎无立锥之地,当此刘备危难之时,糜竺仍将自己的妹妹嫁于刘备,还资助刘备人员和资金,后曹操想拉拢糜竺,许以高官厚禄,他兄弟俩仍不离不弃跟着刘备。糜竺兄弟和孙乾可以算是刘备的第二嫡系。这也可以理解,刘备为何会让糜芳任南郡太守这样的要职,最终,关羽没有处理好这个外戚的关系,在声望如日中天之时,因糜芳,士仁的投降,失了江陵、公安根据地,兵败如山倒,身死小人之手。公元200年,刘备又遭到一次惨败,家小和关羽被擒,自己逃到袁绍处暂避,此时,蜀汉的另一个中坚人物登场了,他就是赵云。赵云,赵子龙,参考《云别传》所述:先主就袁绍,云见于邺。先主与云同床眠卧。

其实赵云和刘备早在公元193年前后,就已经相识,那时,赵云还是公孙瓒部下,演义曾有一个桥段,云叹曰:“某曩日误认公孙瓚为英雄;今观所为,亦袁绍等辈耳!”玄德曰:“公且屈身事之,相见有日。”个人认为可信,赵云虽后悔选错了主公,但终不似三姓家奴吕布,马上弃而走之,直到公孙瓒自焚而死,赵云才算净身出户,当此时,正逢刘备在河北,赵云马上赶来见刘备。公元208年初,刘备在当阳长坂被曹操精锐击溃,当时,有人在刘备面前造谣说赵云北去(投曹操去了)。刘备怒而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果然,很快,赵子龙就抱着刘禅,护着甘夫人回来了。到公元200年,刘备以关、张、赵、糜、孙、简等为骨干,组成了前荆州帮,这一派人马在刘备创业之初,就跟随刘备,转战四方,不离不弃,是刘备最为倚重的势力。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辅佐自己。孔明是刘表的亲戚,他岳父黄承彦是荆州名士,人脉极广。因此,刘备才会说:孤得孔明,如鱼得水。

及刘表病逝,刘琮投降,荆州混乱,又经赤壁之战,三分之局初成,刘备陆续搜得庞统,马良,马谡,伊籍,刘巴,诸葛均,蒋琬,黄忠,魏延。魏延大约是在刘备占稳荆州,准备率军入蜀前,带着一小队部曲,加入刘备集团,在时间点上,魏延晚于黄忠加入刘备集团。但总体上,这一批人是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帮。待刘备攻入成都后,又搜得马超,法正,董和黄权,李严,吴懿,费观等益州的文臣武将,组成了刘备集团的第三股势力,益州帮。但马超和马岱兄弟是独立的,应算是凉州帮。其实,魏延加入刘备集团时,大约在28岁左右,而黄忠那时已经63岁了,公元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时,关、张、赵、马、黄和魏的年龄为59岁,53岁,52岁,43岁,71岁及36岁。大家可以参考近代中共开国上将的年龄段,没有40岁以下的,魏延当时还太年轻,一来是晚辈,二来功劳也不够,进不了五虎将的名单也很正常。为什么魏延的功劳不够?关、张、赵,属前荆州帮,魏延已经是没法比了。马超何许人,他的名字威震华夏,曾经追逐曹操入水,箭如雨下,几乎射死曹操。阿瞒狂呼道: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

加入刘备集团后:刘备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他一出现在成都城下,满城震怖,刘璋马上开城出降,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威慑力,马超做到了。因此,魏延在当时想要挤入五虎之列,唯一的对手只能是黄忠,再说黄忠,黄忠加入刘备集团时,已经63岁了,而魏延正当年少,因此,本来是魏延发挥自己年少体壮的好机会,可惜,两人同随刘备在两川作战,魏延得到的评价只是: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而黄忠却是: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看看陈寿的评价,魏延这个年轻人在两川作战表现,比老黄忠差远了,更可怖的是,公元219年,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时,老黄忠阵斩曹操爱将夏侯渊,取得了不输马超的震惊华夏的战绩,当此时,魏延交出了什么答卷?

第三,魏延在刘备集团中地位尴尬,他不是前荆州帮,不是益州帮,不是凉州帮,本来应该算是荆州帮,可他偏偏又性矜高,老是要跟荆州帮的领军诸葛孔明作对,既然你要造荆州帮的反,那就该结好前荆州帮或者以自己的能力,设法统领益州帮。可是,魏延却是让军中众人皆避而下之。你魏延在蜀汉,地位和关羽有天壤之别,偏偏性格又跟关羽似的,拽的以为自己是孤独求败,谁都不放在眼里,这种为人处事之法,难道不是取祸之道?一个好汉三个帮,这个理论魏延永远都不会懂。所以他的下面,一直没有一个缜密合作的团队,能够帮助他更上一层楼,这是他最终身败名裂的核心问题。

第四,魏延口无遮拦,心无涵养。祸从口出,千古常理,特别是诸葛亮刚死,他竟然冒出: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这短短的一句话,得罪了无数人不说,诸葛丞相之死,消息不可能封锁太久,一旦消息传开,敌人必然士气大涨,而我方则因为三军无首,陷入混乱,此时,退兵是唯一而明智的出路,魏延没有服众的能力,竟然还想带着诸军击贼,也太异想天开了些。此时,魏延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韬光养晦,广结人缘,杨仪是心胸狭窄之人,出事也是迟早之事,这一点,孔明洞若观火,把身后重任,交给蒋琬。公元234年,魏延已经51岁了,此时蜀中格局已大变,前荆州帮均已过世,益州帮被压制,真正掌实权的多为荆州帮,而真正有军事能力的将领如姜维才32岁,算小字辈了,这是魏延的一个好机会,若他能像司马懿,暂避不利处境,待杨仪破败,再应声而出,军事大权,仍能操在手中。而他竟然选择了最愚蠢的方式,烧毁退路,还要遣兵逆击仪等,这不是公然造反是什么?最终,两军阵前,王平不过是怒喝几声,魏延手下皆散,就魏延这种管理手下的水平,他拿什么去率诸军击贼?

魏延进不了五虎之列,一清二白,那他的军事水平到底如何?有人因为刘备提拔他任汉中太守,就津津有味的称道他。让我们看看那位,一出阵,就将魏延的手下骂散的王平吧。王平算是魏国叛将,加入蜀汉,晚于魏延,资历也不如魏延,然而,街亭一战,他却以败军之将反受到诸葛亮的赏识,破格提升,他和魏延同在蜀汉服务,魏延好像自己是关羽似的,整天看这个人似呆鸟,看那个人似庸才,一直牢骚不断;王平却一直默默的工作,似乎没有任何值得称道的大作为。然而,当两人真正对决之时,王平还不用出手,只不过怒喝几声,而延部皆散。两人的水平,孰高孰低,一目了然。魏延和王平都做到汉中太守,王平在汉中太守的位置上,一点也没让魏国占到便宜。所以,不要总以为,汉中太守,除了魏延,别人都干不了,有人就能干得比魏延好。其实魏延确实就如关羽,如果没有人从旁提醒督促,他很可能就会心智失控,成为关羽第二,事实上,他也成为了关羽第二。性格太傲的人,容易听不近别人的忠言逆耳,容易有孤芳自赏的自恋情结,于是,也容易在事业的巅峰瞬息跌到谷底,甚至一蹶不振。只不过,关羽用完美的马革裹尸,成就了自己武圣的牢固地位,而魏延只能以悲哀的毁道叛逆,铸起了自己反骨的千年骂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光宗朱常洛:被纵欲和补药30天折磨死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再好的东西也不能太急着享用。这大概是明光宗泰昌人生的教训,也是他短短一个月的皇帝职业生涯最直接的感慨。“梃击案”之后,朱常洛的生活总算平静了一点,直到万历四十八年,他的皇帝老爹明神宗在龙椅上磨叽了四十八年终于驾崩了,刷新了大明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纪录,朱常洛随之即位,那时候他应该还不知道,他自己将会刷

  • “反清斗士”黄宗羲:为何坚持要死后实施裸葬?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他晚年的事业也不为世人理解,有何面目到地底下去见父亲、老师和朋友?亡国之恨,一直缠绕在他的心头,所以他要散发,不再绑辫子;所以他要裸葬,而不穿满族的异族寿衣;所以他要躺在石棺里,期待迅速腐烂。生活在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文人、学者、思想家。文人学者有很多,但能称得上“伟大”的,少之又少

  • 朱元璋如何震慑群臣?朱元璋竟把人肉赐给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我虽然没有读过朱元璋的传记,但是朱先生的事情也知道一些。我一直觉得他的人生经历对于草根一族来说非常励志。你想,从一个讨饭的和尚到帝国的皇帝,这得付出多少呀,多不容易。他的开创精神难道不值得学习吗?所以,我对朱元璋的印象一直不错。最近读到一则笔记,出自余继登的《典故纪闻》。因为翻译成白话会损坏原文的韵

  • 才子纪晓岚为何从未受到重用:或因为其长得太丑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之所以说纪晓岚“悲哀”,是因为乾隆对他的评价:“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真不知道纪晓岚当时听到这句话是何表情何心态?乾隆对纪晓岚说这句话的背景是这样的:内阁学士尹壮图指陈弊政,称各省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而晚年的乾隆早已陶醉在自我美化的怪圈里,再也听不

  • 秦始皇为何要焚书坑儒?焚书的主张是谁发起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受了成语“焚书坑儒”的影响,很多人都会以为焚书和坑儒是同一件事,其实是两件事,发生在两个时期。今天先来聊聊焚书。焚书是谁的主张?是秦始皇吗?不是的。历史上有两个人主张并最终促成了焚书。巧的是,两次焚书都发生在秦。第一次发生在秦孝公时代。提出者是商鞅。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改革。商鞅改革在中国历史上非常著

  • 秦桧是如何把持权力的?秦桧是如何走上权力巅峰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秦桧,很多人会想起岳飞,情绪激动的还会咬牙切齿地说上一句“这个奸臣”,也有人因此想起他给岳飞安的那个叫“莫须有”的可笑罪名。后人修《宋史》秦桧被列入《奸臣传》,他在历史上的形象也就由此定格。秦桧两据相位,把持朝政十九年,期间专权跋扈,十分嚣张。有一次,秦桧生病请假在家休养。有一个大臣恰好在这期间

  • 明朝阉党秘闻:魏忠贤为什么要剔取文官的喉骨?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话是简单的,可是,要产生这样的话所具备的条件是很不容易的凑齐的。众所周知,这是欧洲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说的一句话。放在中国的古代,“以言获罪”是非常正常的事,是天经地义的,谁叫你嘴上没把门的乱说来着?有时候,甚至不说话都有罪,汉武帝时期的张汤就搞了一个“

  • 隋朝大义公主:历史上一位和亲公主的独特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开皇十三年的一天,隋文帝正在听刚出使完突厥的使者汇报工作,不久前,隋文帝给突厥的可贺敦(相当于皇后)大义公主送了一件华丽的屏风,他很想知道大义公主看了以后是什么反应。也许你会觉得奇怪了,不就是一件外表光鲜的屏风嘛,这有什么。其实,此屏风的来历可不一般,它来自江南,是隋朝军队从陈朝的皇宫里缴获的,就在

  • 大汉朝最有权势的女人窦漪房:架空汉武帝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2千年前,一个老太太正在教训她孙子:“王臧、赵绾两个狂儒,不知报效朝廷,专门干离间骨肉亲情的勾当!奶奶问你,最近可有奏牍呈上!”孙子沉默良久,老太太又说:“我这有一个奏章,是专门说这事的,你好好看看!”孙子接过大概看看了下,里面历数二人罪状,且条条都是死罪!就连N年前陈谷子烂芝麻的事都写出来了,不由

  • 刘去是谁?在历史上让常人难以想象的恶之刘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能让人懂得什么,历史可以让人明智,刘渊为什么姓刘

    刘去,西汉皇族成员,被封为广川王,阳成昭信(阳成是姓氏,昭信是名字)是刘去的王后。刘去在名师的教育下,对儒家经典《论语》、《周易》、《孝经》全部精通,还写得一手好文章。但刘去在野史上留名不是因为他的博学,而是因为他的特殊癖好——盗墓。东晋葛洪《西京杂记》(一说汉朝刘歆作)里说他喜好聚集市井少年无赖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