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错功劳不亚于商鞅:曾提议“西进“造福秦国

司马错功劳不亚于商鞅:曾提议“西进“造福秦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362 更新时间:2023/12/20 16:28:17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战国策 秦策一》

文章有删节

公元前316年,商鞅变法二十多年后的秦国,面临着往东走还是往西走的战略定位问题:往东走,挺进战略核心地段,夺取战略中心高地;往西走,取得丰富的资源,补充强国所需的能量。

鬼谷子的弟子张仪提出往东走,打击韩,削弱楚魏,控制战略中心地段:周王朝。秦国要当老大,就得往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发展,占领天下的制高点,张仪打的牌是“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要在最显眼的地方争名利,简而言之就是“争名利”战术。

强大需要能量补给

而司马错站出来反对往东走,他提出“西进”。他用三个“务必”来解释“西进”的必然性:想要国家富裕,务必要有广阔的土地资源作为物质供应基础;想要国防强大,务必要有足够的国民财富作为军事产业支撑;想要成就王业,务必要有健全优良的管理品质。

而秦国的战略劣势恰恰是“地小民贫”,国土狭小,国民贫困,说白了就是身子骨还弱,这点家底无法支撑起强大的国防,要获得物质支撑和能量补给,那就得“西进”。

司马错进一步分析西进的可行性,巴蜀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人口稀少,而且管理混乱,力量弱小,军事上容易征服,打起来就像豺狼追逐羊群,不用多大的伤亡就能把它拿下来。投入少,赚取却大:领土立即会大面积增加,财富立即就会海量地增加。

更重要的是风险低,这么一块宝地不和东边六国接壤,是“西僻之国”,把它打下来在诸侯国之间不会引发有多大动静,不会导致其他国家的干涉。拿下一块含金量极高的宝地,却无任何风险,不用付出大多代价,按照现在的说法,秦国可以廉价“并购”西部。

相反,如果向竞争形势紧张的东部诸侯国推进,就会顶着侵略韩,劫持周天子的恶名,蒙受道义上的压力。东方诸侯的游戏规则已经很成熟,道义往往和利益捆在一起,丧失道义就是丧失利益。所以东进是一项高风险高成本低收获的投入。

对比之后,秦惠王选择西进,当年十月出兵征服西蜀。有西蜀作为物资供应基地,秦国硬朗起来,变得“强富厚”,从此更不把东方诸侯当成一回事。司马错打出的是“强富厚”战术。

后商鞅时代的秦国固然有先进的体制,但如果没有司马错提出“西进”的战略,就难以获得足够的能量补给,从而只会成为一个地区性强国。如果听从张仪往东方冒进的战略建议,甚至很可能就死在东进的血腥之路上了,若干年后出现的可能不是秦始皇,而是齐始皇,楚始皇………从这一角度而言,司马错的功劳不在商鞅之下。

战略要地未必存在于竞争最白热化的地区,有时候存在于那些看似边缘化的地带,它们显得无关紧要,却含金量高,投入少,收获大,风险低,又能培育你的战略优势,成就你的强大。读《司马错论伐蜀》,当作如是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昭襄王嬴稷的功绩:被历史忽视的战国一代雄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一直以来,秦昭襄王都没有被史学家推到前台,但如果没有秦昭襄王,秦朝统一至少推后几十年,这是他在位的时候秦国成为最具实力统一的国家,但他在历史上却不怎么出名....我们应该还原这一代雄主真实的面貌... 秦昭王嬴稷,这个人历史上对其正面评价甚少,知名度也很低。原因是:战国策记载其母宣太后,其舅魏冉专政

  • 名不副实的亚父范增:真实能力无法和张良相比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楚汉之争,占有绝对优势的项羽却败在了刘邦手中。人们总结项羽失败的原因,除了政治军事方面,更多的集中在用人方面。应该说,从古到今,这种看法是比较一致的。刘邦当了皇帝,在和群臣议论得失天下时,高起、王陵说项羽“妒贤嫉能”,刘邦自己也说张良、萧何、韩信这三杰能为他所用是夺取天下的原因所在。刘邦特别提到了

  • 八阿哥胤禩:康熙儿子中最优秀、最有才能的一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皇帝,有30多个儿子,存活下来的有24个。在这24个儿子中,有整日里提笼架鸟斗蛐蛐的贝勒贝子,有潜心读书的亲王,有工于心计争储的亲王等等。在康熙帝所有24个皇子中最优秀、最有能力的当属第八子,爱新觉罗·胤禩。爱新觉罗·胤禩就是那位被大家所熟知的“八爷党”老大,有贤王之称的“八爷”。胤禩的母亲卫氏

  • 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和和珅并非争锋相对的仇敌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对清朝名臣纪晓岚的了解,都是来自于电视剧《铁嘴铜牙》,因为这部剧中纪晓岗代表忠臣和臣贪和珅的斗争,真是精彩了。但是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是这样的吗。其实,历史上,纪晓岚与和珅的关系就像是忘年交。年轻的和珅处世外向泼辣。年老的、处世逐渐内敛圆滑的纪晓岚会时时善意地提醒和珅。两人既有政见不同带来的争吵

  • 明朝名臣刘大夏:祖孙三人都是明朝知名的廉吏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刘大夏(1436-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死后明朝廷赐谥忠宣,故世称刘东山、刘忠宣。仕明英宗、宪宗、孝宗、武宗四朝,历官皆著政声,朝廷嘉奖,百姓颂扬,“虽妇人女子皆知其贤,无毫发可议。”明孝宗察其“廉且练事”,为官之清廉,办事之干练,皆远超其他大臣,遂倾心倚重,刘大夏也竭诚辅佐,贡献颇多,成

  • 汉朝宣帝名将赵充国 :靠屯田政策平定羌人部落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一世纪,西汉河湟一带,羌部落酋长提出要渡过湟水,去北边放牧,西汉朝廷还没反应过来,他们就已经渡河北去。渡河之后,羌族首领与先零首领订立盟约,并且向匈奴借兵,共同对抗西汉。汉宣帝问满朝文武,谁可担当平定边关的大任,七十多岁的老将军赵充国站出来说:“最佳人选当然是我。”但赵充国到了边关后,却没什么

  • 蒙古远征时的秘密武器:穿丝绸内衣减少中箭伤害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在人类步入大航海时代之前,一股来自蒙古草原的旋风曾席卷旧大陆。蒙古帝国令人震惊地占领了人类当时所知世界的三分之二,只是因为内部汗位竞争,加之欧洲寒冷赤贫,才使其免于覆没。蒙古帝国的胜利,是技术优势、将领才华、士兵勇敢、物质条件等因素的综合体,此外,对待被征服政权的开明态度,亦使抵抗最小化。在欧洲,蒙

  • 谁是中国古代最仗义的帝王?死于“善任却不知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知人善任,是一个政治家所应具备的起码素质。在这方面,前秦皇帝苻坚有欣喜,也有悔恨。他将“善任”做到了极致,一生惜才、爱才,坚持“为政之体,德化为先”(《晋书》),笼络各方豪杰,让那些不同民族不同层次的头面人物,一起向他顶礼膜拜。能做到这一点的,在整个十六国时期,只有苻坚一人。然而他却没能做到“知人

  • 古代哪位皇帝因做噩梦被吓疯 最终竟然惊惧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睡觉时被噩梦困扰,想起来如骨鲠在喉。这大概是做过坏事的人的一般通病,后秦国主姚苌也不例外。他因为杀死了主子,也就是前秦皇帝苻坚,自己当了皇帝后,就再也没过过踏实的日子。这件事几乎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一直困扰、侵蚀着他的神经。姚苌日日夜夜都做噩梦,最终让他落得个发疯发狂、惊惧而死的悲惨结局。如此死法,发

  • 成吉思汗如何用兵制胜?蒙古铁骑横扫天下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13世纪,蒙古铁骑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像龙卷风一样横扫欧亚大陆,以及为微小的损失取得重大的胜利,然而光靠骑兵进攻往往是不够的,还有一样秘密武器伴随着成吉思汗的铁骑东征西战。在成吉思汗及其后代的征战中,欧亚大陆有近五十个国家被毁灭,之后建立起的庞大的帝国,为什么蒙古铁骑如此厉害?每次都能迅速的消灭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