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阖闾在无锡的“登基”之路:阖闾如何取代王僚?

阖闾在无锡的“登基”之路:阖闾如何取代王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972 更新时间:2024/1/9 15:50:43

日前,无锡阖闾城正式被国家有关部门初步认定为春秋时期吴王的都城——“阖闾城”,证明这种认定的进一步考古挖掘工作也将在未来展开,而有关阖闾城的变迁及它最初的主人吴王阖闾的故事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公子光曰:‘此时也,弗可失也。’告鱼专设诸曰:‘上国有言曰,不索何获?我王嗣也,吾欲求之。’”意思就是说,如果不去争取,什么也得不到。而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春秋吴国25世君王阖闾,阖闾城的真正主人。本文将用几个片段讲述阖闾的登基之路,解读他的人生之路。

韬光养晦

话说吴泰伯传位19世到寿梦,寿梦有四子,长子诸樊,二子余祭,三子余眛,四子季札。因为季札贤能,寿梦临终前想传位给季札,季札按谪长制不受,于是寿梦遗命兄终弟及,从而依次传给季札。后来,吴王诸樊、余祭、余眛相继去世,按理,应季札接位,但季札礼让逃走。于是,余眛子僚在吴王僚元年(前526)登位,是为吴王23世。公子光不服,认为:季札礼让,兄终弟及制终了,按制应实行谪长制。自己是寿梦长子诸樊的长孙,理应继承王位;而僚一向贪婪依仗强力,只知进位,不知谦让。所以公子光准备寻觅能共患难的勇士,刺杀吴王僚,自己登上王位。但他知道时机尚未成熟,于是表面装着无事,韬光养晦。

收罗伍员

吴王僚五年(前522),伍子胥投奔吴国,吴市吹箫,被市场管理官发现,引荐给吴王僚。吴王僚和伍子胥谈了三天,伍子胥的话没有重复的,吴王僚十分赞赏伍子胥贤能。公子光怕伍子胥和吴王僚亲近并重用,妨碍自己的计谋,就有意诋毁伍子胥,常对吴王僚说,:“伍子胥的父亲兄长被楚王杀害,他劝大王攻打楚国,并不是为了吴国,不过是想报自己的私仇罢了。”伍子胥看出了公子光的企图,也看出了公子光是个能成大事的人,于是离开了朝庭,隐退到郊野去耕作,投靠了公子光。公子光以宾客的礼节收养了伍子胥,后来又与伍子胥引荐的勇士专诸合谋,于是公子光、伍子胥、专诸三人密谋刺杀行动。

鸡父之战

吴王僚八年(前519),吴军包围了被楚国夺回的重镇州来(今安徽凤台),楚国纠集胡、沈、陈、许、蔡、顿六国组成七国联军增援州来。联军兵力数倍吴军,又来势汹汹,吴军撤围州来,移军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临淮关)。公子光设计了具体战役,吴王僚依计而行,把军队分为三部,自己率中军,公子光在左,公子掩余在右,七月末的晦日,在鸡父(今河南固始东南鸡备亭)与楚军决战。吴军先派三千刑徒去扰乱楚右军,刑徒未经训练,满场乱跑,胡、沈、陈三国军队以为吴国是乌合之众,追杀争功自乱了队形,这时吴国重兵杀到。公子光正遇上陈国大夫夏啮,一戟将他挑于马下,又与掩余一起活捉了胡、沈两国国君。公子光命令将二位君主杀死,又将生擒兵士放了,这些放归的士兵乱跑乱叫:“我们的国君被杀了!我们的大夫被杀了!”许、蔡、顿三国的将士听了心惊肉跳,纷纷夺路而逃,这时吴大军杀到,楚军还未摆好阵势,已被冲得七零八落。吴军乘胜追杀,楚联军大败而逃。薳越带着残兵逃了50多里才得脱身,吴军大获全胜。

楚丧之机

吴王僚十二年(前515)冬,楚平王去世。吴王僚十三年(前514)春,吴国想趁楚国办丧事攻打楚国,公子光认为:这是动手的大好时机,但要调空吴王僚身边之人。于是,先假装自己摔伤;再动员吴王僚派他亲兄弟盖馀、烛庸率军去攻打楚国;又怂恿吴王僚派季札到晋国,观察诸侯国的反应;最后,请求吴王僚派公子庆忌去约会郑国和卫国共同攻打楚国。

专诸刺王僚

这时,楚国发兵断了吴兵的后路,吴兵不能退回。于是公子光对专诸说:“时不可失。”“上国有言曰:‘不索何获?’我王嗣也,吾欲求之。事若克,季子虽至,不吾废也。”意思是: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千万不可错过。中原之国流传这样一句话:“如果不去争取,哪会有什么得呢?”我是王位继承人,因此我要去争取。假如事情能够成功,即使季子回来,也不会废黜我。——接着专诸就上演了鱼腹藏剑刺王僚的一幕活剧,王僚被专诸当场刺死。就这样,公子光自立为王,这就是历史上的吴王24世阖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次救曹操的三国第一保镖典韦为何被人忽略?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三国猛将大家想起的可能是吕布,也有可能是刘备手下的五虎将,然而有一个人两次从吕布手中救下了曹操,还有一次赤手空拳独自一人死战数十枪又救下了曹操。这算什么样的猛将呢。他就是典韦。典韦在加入曹操营之前,只是张藐手下的一个武士,没什么事迹流传,只是后来他自述杀了人,出逃在外。夏侯碰到典韦时,他正“逐虎

  • 解密:宋代第一明君宋仁宗赵祯如何拒吹枕头风?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宋仁宗是宋代获评价最高的皇帝,一来是他性情宽厚,仁恕爱民,二是他襟怀宽广,能够接受大臣的直言规谏,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进行行为约束,被誉为是有宋第一仁主。 宋人朱弁的《曲洧旧闻》里载有一个宋仁宗拒吹枕头风的故事。某日退朝后,仁宗回到寝宫,脱下帽子直嚷头痒,让内侍赶紧把专门给他梳头的女官叫来。女官在给仁

  • 最荒唐的汉废帝刘贺:平均每天做四十多件坏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汉武帝的大名,不知道的人恐怕不多,可是,要提起他的孙子刘贺,知道的人恐怕就很少了,然而,一但说起汉废帝这个称谓,一定会有人如此感叹:“哦,原来是那个做坏事最多的短命皇帝啊!”由于社会制度等原因,在中国历史上造就过不少稀奇古怪的皇帝,如果说泰昌皇帝朱常洛属于过把瘾就死的典型,那么,汉废帝刘贺便属于

  • 完颜阿骨打和努尔哈赤的关系 努尔哈赤父亲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完颜阿骨打和努尔哈赤完颜阿骨打是金朝的开国皇帝,那么他和后金的创立者努尔哈赤有什么关系吗?如果要探究完颜阿骨打和努尔哈赤是什么关系,必须先了解完颜阿骨打和努尔哈赤是何人。完颜阿骨打出生于1068年,他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统一了女真各部,是女真族伟大的领袖,不仅如此他还创造了女真文字。后来完颜阿骨打在天庆

  • 三国凤雏庞统主动投奔吴国 孙权为何坚决不用?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中说起智谋之士,评价最高的当然是卧龙和凤雏,水镜先生司马徽有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可是,诸葛亮是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才慢悠悠出山,可以说摆足了架子。同样级别的庞统就比较背了,先是投曹操,然后是见孙权,最后是归刘备。在孙权、刘备那里一开始都没有得到重用,而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

  • 霍光独揽大权随意废立皇帝 为何被誉为忠臣楷模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由于汉昭帝没有儿子,霍光拥立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继承大统,即汉宣帝。汉宣帝即位之后,霍光继续独揽朝政大权,而且得到汉宣帝的赏识。直到公元前68年,霍光生病去世。昭帝即位初期,霍光围绕是不是要改变先前的盐铁官营、均输、酒榷等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桑弘羊等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昭帝始

  • 揭秘胡雪岩的官场炒股投资术:依靠左宗棠成巨富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胡光庸是杭城闻人,19世纪中后期国内资产最富的民营企业家,同时也是浙江在全国知名度最大的人物。不过杭州人一般都爱称他的字号叫他胡雪岩。此人身世颇富传奇色彩,尤其发家过程,更被当今大大小小的财富专家引为经典个案。胸襟、气度、手段、忍耐力,这四样东西,再加上他天生的商业头脑,可谓一生商战所向披靡的立身之

  • 明英宗朱祁镇是如何被王振忽悠成蒙古人的囚徒?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几千年不间断的造神运动,让皇帝的头上总是缠绕着一道道神圣的光环。常年生活在阿谀奉承环境中的皇帝习惯成自然,自然会认为自己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圣人。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旦天下之口被封堵,皇帝就是天下最可怜的弱智。一个蠢得不能再蠢的小人,他用几句不着边际的胡话,竟能把一个有着九五之尊的皇帝忽悠

  • 康熙平三藩实属不义战?吴三桂是被逼造反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十二年(1873年),康熙决定撤藩,这严重触犯了平西王吴三桂等人的利益,引发叛乱,史称三藩之乱。康熙为了平叛,共进行了八年残酷的内战,波及近半个中国。按传统观点,吴三桂属于地方割据势力,康熙消灭吴三桂的战争是正义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首先,吴三桂并没有为自己攫取权力,他的权力是清政府给的。吴三桂

  • 白居易晚年好女色:为求新奇十年内换了三批家姬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晚年官运亨通。可惜的是,他却越来越暴露出道德品质方面的一些缺点。晚年的白居易沉湎于女色。据记载,白居易在晚年曾蓄养了大量家姬,并为了寻求新奇,在10年内就更换了3批。作为大诗人,他的地位无可动摇,但他的晚节却在后世遭到了极大非议。历史上的寇准为人刚直而敢于言事,由于在抵抗辽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