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恭宗是谁?末代皇帝溥仪鲜为人知的的庙号谥号

清恭宗是谁?末代皇帝溥仪鲜为人知的的庙号谥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647 更新时间:2024/1/20 19:58:47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的称呼都是宣统帝或者清废帝、末代皇帝、逊帝等,因为他没有庙号和谥号,毕竟清朝被推翻了,继承它的中华民国及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能给他上庙号和谥号。

但溥仪毕竟是末代皇帝,真真切切地做过三年的清朝皇帝,所以爱新觉罗家族在台湾的后裔在1967 年给溥仪上了庙号“宪宗”和谥号“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

本世纪初,在“宣国公(此人身份有待进一步核实)”的建议下,重新给溥仪上了庙号和谥号,庙号曰:恭宗;谥号曰: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愍皇帝。尊骨灰奉安处(最初安葬在八宝山,1995年迁葬到清西陵的华龙皇家陵园)为“献陵”,尊婉容为“孝恪愍皇后”,谭玉龄为“明贤皇贵妃” (骨灰葬处为祥妃园寝),玉琴为“敦肃福贵妃”,李淑贤为“孝睿愍皇后”。

按谥法,行善可记曰宪 ,在约纯思曰宪 ,圣能法天曰宪, 圣善周达曰宪 ,创制垂法曰宪,刑政四方曰宪 ,文武可法曰宪 ,聪明法天曰宪, 表正万邦曰宪 ,懿行可纪曰宪,仪范永昭曰宪, 表正万邦曰宪,博闻多能曰宪 ,赏善罚恶曰宪;辟地有德曰襄, 甲胄有劳曰襄 ,因事有功曰襄 ,执心克刚曰襄 ,协赞有成曰襄,威德服远曰襄。明显把溥仪美化了…

知过能改曰恭,逊顺事上曰恭,卑以自牧曰恭,使民折伤曰愍 ,在国连忧曰愍,佐国逢难曰愍, 危身奉上曰愍,在国遭忧曰愍, 在国逢艰曰愍 ,祸乱方作曰愍 ,使民悲伤曰愍。从谥法解释来看,后一个庙号和谥号更为接近溥仪的一生。

溥仪的谥号,庙号都是民间所加,与以前皇帝的谥号,庙号为政府(朝廷)所加是不同的,溥仪所谓的谥号,庙号并不算是正式的谥号,庙号。李氏朝鲜族后裔也曾给王族成员上过谥号和庙号,比如明成皇后之孙李玖,于2005年去世,庙号“哀宗”,谥号“怀隐皇帝”,也属于这个性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李世民竟也干过哪些兔死狗烹的缺德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太宗晚期的过,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启示,唐太宗的功绩和过失

    裴寂是大唐开国元勋不假,但在唐太宗时期几次犯法,太宗很想杀了裴寂。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寂有死罪者四:位为三公而与妖人法雅亲密,罪一也;事发之后,乃负气称怒,称国家有天下,是我所谋,罪二也;妖人言其有天分,匿而不奏,罪三也;阴行杀戮以灭口,罪四也。我杀之非无辞。议者多言流配,朕其从众乎。”要了解太宗的

  • 吕后:甘愿替刘邦当杀手 竹尖谋杀韩信当“女皇”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韩信到底该不该杀?这是一个令刘邦纠结的问题。一方面他有不赏之功,没有他,就没有汉之立国;另一方面他确实不太安分,叫人很不放心。贬淮阴侯 高祖六年,韩信为楚王,有人密报其谋逆。刘邦迟疑不决,诸多将领却异口同声: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了,陛下,发兵打吧。韩信的人缘看来不太好,在陈平的建议下,刘邦

  • 三国名将张辽:让东吴人人闻风丧胆的曹魏猛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的曹魏可谓将星璀璨,用兵神速者诸如夏侯渊、治军严整者诸如徐晃,作战机敏者诸如张郃,而要说屡建奇勋、大智大勇的将军,则首推张辽。他就像是曹操的一把所向无敌的利剑,震慑敌胆。他戎马一生,统领铁骑驰骋血火战场,威名远播,堪称曹操帐下最优秀的军事指挥官!

  • 为何说李煜诗酒荒淫其实不过是麻痹宋朝的手段?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971年,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赵匡胤将其扣留。李煜亲手写信请求将李从善放回,赵匡胤拒绝。李煜从此真正认识到南唐的无力,这一切让他深思:南唐的出路在哪里?从此之后,李煜为南唐黯淡的前途,国家日益窘迫而悲伤,每天和臣下饮酒悲歌,不能自已,甚至对一些主战派官员多番贬斥,一改当年振作之风。是李煜从此沉落

  • 揭秘:努尔哈赤御用宝剑为啥是明朝皇帝赐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着一把龙虎将军剑,这把宝剑是至今保存下来的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唯一珍贵遗物。宝剑为铁质,式样古朴典雅、颇具明代剑器风格。剑全长八十厘米,未开刃,剑鞘为木质,外蒙鲨鱼皮,此剑原有鹿皮条,上面写有满汉文字,汉文是:“太祖高皇帝御用剑一把,原在盛京尊藏。 ”可见这口剑在清朝入关后,曾移放在北

  • 历史上一统中原的西汉千古军事奇才是何许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淮阴(今江苏省淮阴西南)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韩信起于布衣,征战于天下,终于为中原之一统奠定新局。韩信顾念旧恩,不忍叛汉,卒死于妇人之手。长乐宫的钟声,也为韩信之奇冤而悲鸣!大忍大勇志向远大韩信出身平民,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

  • 铁铉:明朝铁骨亦明朝忠臣 37岁惨死震慑朱棣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1402年6月南京城金川门缓缓打开,燕王朱棣率“靖难”大军浩浩荡荡的进入城中,与此同时皇宫中冒起滚滚浓烟,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大明鼎石铁铉,河南人,洪武年间,铁铉在国子监读书,因熟通经史,成绩卓著,而被朱元璋直接授予礼科给事中之职。此后他又调任都督府断事,在审理一件悬案时,很快就做出了公

  • 慈安与慈禧一起垂帘听政 她若不死 哪容慈禧放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慈禧,恐怕是人尽皆知了,但晚清历史上,有一人一直被忽略了,她就是东太后慈安。慈安16岁入宫,开始只是嫔妃,然而不到半年,就登上皇后宝座,可见慈安若非聪明之辈,是不可能冠绝后宫的。事实上,咸丰帝虽然风流倜傥,心机深沉,连大臣都摸不透,却始终宠爱她,信任她。弥留之际,咸丰唯独将慈安召到身边,告诫她慈

  • 揭秘: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逃亡缅甸始末过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所谓36计走为上计,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这似乎就是战争中常见的情形,战争更替,只有保住性命才有机会卷土重来。身为南明的永历皇帝也深谙此道。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揭晓他逃亡缅甸的始末过程。顺治十八年七月十八日(1661年8月12日),缅甸国王莽白给逃到缅甸境内的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捎来口信,让他明日过

  • 被派做间谍的郑国如何成为秦统一六国的关键?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246年,战国末期,有一个当时最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六国时期,根据历史的发展,秦国当时是最强大的国家,且有吞并统一六国的趋势,韩国只是秦国相邻的一个小国,如果秦国要统一六国的话,韩国无疑首当其冲,于是一个既愚蠢又聪明的计划就从韩桓王脑中诞生了。他找来了当时韩国出名的水利工程师郑国,郑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