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名将郭昕,受命奔赴西域,铁血郡王的坚守

唐朝名将郭昕,受命奔赴西域,铁血郡王的坚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890 更新时间:2024/2/16 19:54:32

还不知道唐朝名将郭昕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钱币展示区,安静的摆放了几枚十分特殊的铜币,这几枚钱币又皱又破,铜币上还印有大历十五年,可大历国号一共就有14年,历史上却并没有大历十五年,那这几枚不正常怎么会摆放在国家博物馆里呢?

一、从霸主地位到失去掌控,郭昕临危受命奔赴西域

众多周知,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河西走廊,连接了地中海各国,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河西走廊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到了汉宣帝设立西域都护府后,确保对西域诸国的有效控制,让这条贸易之路也更加稳定而繁华。到了贞观十四年(640),唐太宗设立安西都护府(下辖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正式开始经营,并确立了唐朝在西域的霸主地位。虽然汉族一步步加强对西域的控制,但还是暗藏威胁,汉朝早期就有匈奴侵扰,在唐高宗时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吐蕃也向唐朝在西域的霸权发起挑战,曾攻陷安西四镇,直到武则天成功收复安西四镇,还增设北庭都护府,唐朝才重新掌控西域。

当唐朝国力强盛,吐蕃纵使再有野心也只能作罢,他们在等一个机会。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后,朝廷为平定叛乱,抽调安西、北庭、河西、陇右四镇的军队进入内地平叛,看到时机成熟,长期被压制的吐蕃等西域各国开始大举进攻唐朝在西域的势力,一时间唐朝不仅要应付叛军,还要防御吐蕃。而在这种艰难时刻,唐朝也并没有打算放弃西域。

后世都知道唐朝功臣郭子仪,郭子仪在安史之乱中击败叛军,收复两京,成为了大唐的功臣,而郭昕正是郭子仪的侄子,身为名将之侄,郭昕继承了叔叔的军事才能和铁血作风。唐肃宗末年,郭昕受命来到充满异域风情的西域,他没有心情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景,思绪飘到了长安内纷争,目光所见却都是广袤无垠的黄沙,此行安西都护府注定生死未卜。

二、与吐蕃浴血奋战,这群将士坚守了近五十年

郭昕知道此时的河西走廊就是龙潭虎穴,吐蕃对河西走廊虎视眈眈,迟早会爆发战争,所以一上任便开始加固安西四镇的城防,也不时打探朝廷的消息,期盼国内局势能够好转。但当安史之乱结束时,吐蕃也攻陷了唐朝在河西走廊的大部分地区,对河西走廊形成了包围之势,渐渐与长安失去联系,郭昕带领士兵誓死不降,拼尽全力,也一次次击退了吐蕃大军。河西走廊的其他地方的唐朝将士们也正全力抵抗着吐蕃大军,但当吐蕃攻陷整个河西走廊,唐朝只剩下郭昕镇守的安西四镇和有北庭节度使李元忠镇守的庭州还在坚持战斗。因为没有办法传出消息,自然也等不到朝廷派来的援军,这变成了一场没有悬念消耗战,到后面进攻安西四镇和庭州的吐蕃军队越来越多,郭昕与李元忠不仅相互支援,还寻求回纥汗国的援助,继续顽强抵抗吐蕃进攻。

连年不止的战争一次次抨击将士们的信念,这群军人对家乡与家人的思念也倍加强烈,他们在战争的空隙中一次次派人传信长安,但信使去了一波又一波,再也没有回来过,十多年的等待只换来了城外的风沙。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等到了,在西域抵挡穷凶极恶的吐蕃大军,苦战了十来年的四镇留守士兵们,见到了成功到达长安的信使。这时大唐皇帝已经去世,新皇帝唐德宗已经继位两年,年号为建中,当听到西域深处的安西与庭州在苦苦坚守的郭昕与李元忠时,大臣莫不动容,他们这才知道,这些早已被他们放弃的勇士们居然凭借一腔血勇,坚守到了现在!唐德宗为嘉奖他们,分别任命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赐爵武威郡王;李元忠为北庭大都护,赐爵宁塞郡王,所有坚守西域的将士皆得到封赏。

三、大唐最后的荣耀,传奇铁血郡王的落幕

郭昕明白自己的处境,使者带来了封赏,还有自己双亲离世与叔叔郭子仪病故的消息,他只能把悲伤埋在心里。而正如使者带来的消息,唐朝其实早就放弃了对西域的控制,国力不似当年,唐朝能给他们的只有封赏,他们依旧孤立无援,他注定要战死在这片黄沙漫天的地方。但他没有气馁,为了激励士气、鼓舞人心,郭昕下令铸造“大唐建中”制钱,就是我们开头说在国家博物馆展示的钱币,直至现在,这些钱币的年份正确与否并不重要,因为那陈列着的是一千多年前一群铁血将士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之心。

之后的岁月,与吐蕃的战争还在继续,因为唐德宗为了削平割据自立的藩镇,改善了与吐蕃的关系,尝试和谈而停战的郭昕与李元忠都不敢掉以轻心,依旧训练士兵,加固城防;又因为吐蕃要求割让安西四镇和庭州的条件,唐德宗拒绝而又再次爆发战事。早有准备的郭昕和李元忠又一次次击退了吐蕃的进攻,当李元忠战死后,杨袭古继任为北庭节度使,继续和郭昕共抗吐蕃。贞元六年(790),吐蕃击败杨袭古,攻陷庭州,北庭都护府于不复存在,再次与长安失去了联系,安西都护府彻底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局面。

元和三年(808)的冬天,大唐安西都护府龟兹城上,郭昕回忆着刚到安西都护府,那时候还是正值壮年,身体硬朗的年轻人,而如今已经是一个满头白发,浑身是伤的老头了,面前密密麻麻的的吐蕃军队不能让他动容,望向龟兹城里麾下的将士们也都是满头白发,他唏嘘一笑,头顶依然高高飘扬着大唐的旗帜,他挥手下令进攻……让吐蕃士兵惊讶的是,城头上那位郭将军和安西将士们的目光依然炯炯有神,虽然瘦弱但依然显得孔武有力,几十年如一日,让他们吃尽了苦头,直到他们登上城头,折断了军旗,还在浴血搏杀,无一投降。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吐蕃攻陷龟兹,郭昕殉职于任上,后世尊其为“铁血郡王”。

直至现在也要很多人没办法理解郭昕的坚守,那些铁血的将士,为了大唐的荣耀宁愿战死在最后一寸土地上,也未曾动摇。我们常说,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为你负重前行,现在祖国的边疆上,就有一群如他们一般的战士,在那个我们说不出名字的偏僻地方,在属于我们的领土边界上,不畏艰辛,坚守祖国的土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应该感到自豪,也应该感谢这些“可爱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武则天给李世民当了十二年妃子,为何却没生有子嗣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武则天和李世民生了几个,李治有几个妃子,李世民的后妃

    武则天最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却与李世民的儿子坠入爱河,那么在她为唐太宗妃子的十二年间,为何一直没有怀上孩子呢?四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正五品的才人。当时,武则天是花季少女,青春茂盛,唐太宗一见钟情,非常宠爱,赐名“武媚娘”。当然,武则天此时花样年华,千娇百媚,含苞待放,情窦初开,也渴望大唐天子

  • 什么是绍圣绍述?宋哲宗亲政之后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代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历史),孔子对选统治者提出什么要求

    什么是绍圣绍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神宗去世之后,即位的赵煦年仅十岁,是为宋哲宗,由祖母高太后垂帘听政。高太后出身将门,曾祖是大将高琼,外曾祖是曹彬高太后对神宗朝时期的熙丰新法,一直都是持否定态度的,只是后宫不得干政,便一直没有做什么临朝听政后,反对新法的一派,渐渐地都被重

  • 刘邦和刘备相比 两人差距为什么那么大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备刘邦电视剧,刘邦跟刘备相差多少年,刘备和刘邦的差距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邦和刘备,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首先来说说开国皇帝刘邦,益州一直处于刘邦的势力之下,早在秦末诸侯相争的时候,益州就一直作为刘邦的粮仓源源不断的为刘邦提供粮草救济,这里不得不提到刘邦的三大能臣之一的萧何,是他的一直精心治理之下,不断的保证刘邦的后勤供应,这使得益州的发展储

  • 朱由校驾崩后,朱由检继承皇位前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由校与朱由检关系,朱由校和朱由检谁厉害,朱由校与朱由检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由检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自古以来,皇位都是应该有嫡子继承,但是不乏出现这种现象,皇帝意外驾崩而膝下无子,那么只能由皇帝的兄弟来继承帝位,政治斗争环境险恶,无数的人都在虎视眈眈的盯着那个最尊贵的位置。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人公,正是因为皇帝哥哥病重,自己被立为了皇位

  • 项羽和刘邦相比 人才为什么都往刘邦那边跑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项羽打不过刘邦的原因,项羽为什么比刘邦有名,刘邦身边为什么这么多人才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项羽和刘邦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项羽一生英雄盖世,但刚愎自用,人才在他手下不能得到重用,而刘邦任人唯贤,人才到了他的手下能够尽情发挥,这就是人才都跑到刘邦手下的原因。韩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韩信喜欢研究兵法,他的最大心愿就是在战场上指挥百万大军,攻必取,战必

  • 刘备战胜刘璋,夺得蜀川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战胜刘璋,夺得蜀川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公元211年,益州牧刘璋听取了张松等人的建议,派出法正邀请刘备入川,帮助他抵挡汉中张鲁的进犯。法正来到荆州后,当即劝说刘备图谋益州,刘备见有利可图,当即带着黄忠、魏延等武将,庞统等谋士入川。此后,刘璋为刘备增补士兵

  • 范增当初为什么会投靠项羽 范增最后为什么会离开项羽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范增和项羽,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范增这个人出世的时候,年纪已经很大了,七十多岁的他本来应该在家安度晚年,但是他并不是个安分的老头,他最擅长的就是奇谋妙策,秦末乱世秦失其鹿群雄并起,范增看准时机,投靠了项梁。在第一次见到项梁的时候,范增就为项梁献上了一条计策。居鄛人范增,

  • 吴世璠是什么人?和康熙并存3年的吴周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吴世璠。清朝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一位12岁的男孩在贵阳登基称帝,年号洪化。这个消息让远在北京城的康熙帝又忧又喜。忧的是,叛贼不灭,竟然呈延续之势。喜的是,这个男孩的登基,意味着另一位枭雄已经去世了。康熙最在意的那位枭雄,就是吴三桂,而登基的那个岁12男

  • 崇祯身为明朝的亡国之君 崇祯是怎么葬到十三陵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崇祯和明十三陵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导言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时,朱由检自缢于煤山,终年三十四岁。清军入关后,以礼改葬于明十三陵中的思陵,庙号怀宗(后取消),谥号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后,四处找不到崇祯,内心不踏

  • 封建历史帝王众多,有哪些可以称得上是明君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国历史上,能称为明君的帝王有很多,但是其中最为有作为的估计很难选出,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我认为的最有作为的五位帝王,他们才称得上是明君。能不能成为明君,不是看他杀了多少人,开拓了多少疆土,而是建立了什么影响后世的制度,对老百姓如何。中国封建时代两千多年,皇帝不少,在当代的粉丝也不少。只是,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