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什么是绍圣绍述?宋哲宗亲政之后有哪些作为?

什么是绍圣绍述?宋哲宗亲政之后有哪些作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067 更新时间:2024/1/20 8:06:59

什么是绍圣绍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神宗去世之后,即位的赵煦年仅十岁,是为宋哲宗,由祖母高太后垂帘听政。高太后出身将门,曾祖是大将高琼,外曾祖是曹彬

高太后对神宗朝时期的熙丰新法,一直都是持否定态度的,只是后宫不得干政,便一直没有做什么

临朝听政后,反对新法的一派,渐渐地都被重新用,司马光和吕公著重新被召回。新法被废,变法一派的大臣,自然是基本上都被赶出了朝堂。史称元祐更化

这一时期,宋哲宗是没有任何发言权的。高太后是元祐更化的核心人物,元祐旧臣都唯她马首是瞻,不将宋哲宗放在眼里

甚至就连宋哲宗说的话,他们觉得皇帝只是小小年纪,所以都是爱理不理的。在高太后的阴影下,宋哲宗十分的压抑,对高太后和元祐诸臣满是怨愤

有一次高太后问他:“那些大臣奏事,你怎么想的,为什么不说”,哲宗回答:“娘娘已处分,还让我说什么?”

内心的不满已经到了极致,是以高太后去世后,宋哲宗亲政,追述高太后垂帘时,更有“朕只见臀背”之语,来发泄对高太后的不满

甚至后来还准备以高太后曾经打算立子不立孙,来追废高太后,在其生母的苦劝之下,才最终打消了念头

政治上,曾经的那些元祐旧臣,宋哲宗亲政之后,自然是容不得他们。宋哲宗准备继承其父的志向,效新法,推改革,召回了一批变法派的老臣

改元祐九年为绍圣元年,绍圣意味继承先人之志,倒不是宋哲宗有多么希望变法,只是元祐那批老臣有多不喜欢,他就有多喜欢

章惇在元祐年间,因力争新法不可被废,而被罢黜出京。哲宗亲政之后,很快就被重用,入朝拜相

他在入相时便声称:“司马光奸邪,所当急办”,章惇其人,同样是抱着党同伐异秋后算账的态度,来推行哲宗的绍圣政治的

即便有人对他说,熙宁未必全是,元祐未必全非,他却是听不进去的。引用蔡卞、林希等一批支持变法的人,占据重要职位,开始对元祐群臣进行打击报复

宋哲宗本来就是一个相当情绪化的君主,元祐时期,他被那些元祐旧臣排除在外,此时对于章惇等人的做法,自然是大力支持,君臣联合下,朝廷官员进行了大轮换

绍圣元年五月,章惇开列元祐年间,将西北米脂等四寨放弃给西夏的大臣,有司马光、文彦博范纯仁等是一个人,给他们安上“邪奸妄上”的罪名

六月,贬死新法支持者蔡确吕大防刘挚两人,被认为是罪魁祸首,再次被贬官

岁末,蔡卞等人,又以《神宗实录》诋毁熙宁新法为由上书哲宗,哲宗将修撰之人吕大防、范祖禹、赵彦若、黄庭坚等,都予以安置的严重处分

绍圣二年八月 ,哲宗更是下令吕大防等数十人,永不叙用。岁末,又重新清查元祐章疏,不放过一个漏网之鱼

元祐时期的老臣,无论死活,受到了相应的处分,活着的被越贬越远,就连死了的,也被追夺赠官和美谥

司马光和吕公著不仅追夺赠官和谥号,就连哲宗当年亲笔为他俩题写的碑额都被追毁。章惇等人更是要求将他俩掘墓劈棺

有人上书这不是圣德之事,宋哲宗也觉得没有意义,这才罢手

元祐年间那些固守大臣,对变法派有多苛刻,对宋哲宗有多么轻视,如今还回去的就有多惨烈

这场所谓的以恢复新法为号召的绍圣绍述,实质上只恢复元丰年间实施的条例,熙宁新法注重发展生产的内容被阉割,他们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如何打击元祐年间那些老臣的身上

这场看似是新旧党派之间的争斗,实际上却是宋哲宗和其大臣,对元祐年间那些大臣,以牙还牙的打击报复。一则故事可以很清楚地说明这一点

元祐群臣眼中只有太后没有哲宗,当时的执政大臣苏颂看到了这一点,有些忧虑:“皇帝一大,谁任其咎”

是以苏颂每每向高太后请示以后,也必然会向哲宗汇报。因而当有人准备弹劾他时,哲宗出面保护,说苏颂知君臣之义

绍圣绍述的这一场折腾,使积重难返的北宋后期政治雪上加霜,直接导致“善类空,国事乱,宗社亦繇以倾”

绍述以后,新党在军事上,对西夏又采取强硬政策,沿边诸路构筑长达千余里的防御工事,倒是取得了胜利

元符元年平夏城之役,击败敌军三十万,是宋夏战争中少有的大捷,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迫使西夏求和。然而军费上的庞大支出,却使本就不景气的财政雪上加霜

北宋灭亡,固然有外敌因素,然而自身内政也已衰败,元祐一次折腾,绍圣更是一次大折腾,至此,北宋内忧外患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刘邦和刘备相比 两人差距为什么那么大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备刘邦电视剧,刘邦跟刘备相差多少年,刘备和刘邦的差距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邦和刘备,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首先来说说开国皇帝刘邦,益州一直处于刘邦的势力之下,早在秦末诸侯相争的时候,益州就一直作为刘邦的粮仓源源不断的为刘邦提供粮草救济,这里不得不提到刘邦的三大能臣之一的萧何,是他的一直精心治理之下,不断的保证刘邦的后勤供应,这使得益州的发展储

  • 朱由校驾崩后,朱由检继承皇位前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由校与朱由检关系,朱由校和朱由检谁厉害,朱由校与朱由检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由检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自古以来,皇位都是应该有嫡子继承,但是不乏出现这种现象,皇帝意外驾崩而膝下无子,那么只能由皇帝的兄弟来继承帝位,政治斗争环境险恶,无数的人都在虎视眈眈的盯着那个最尊贵的位置。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人公,正是因为皇帝哥哥病重,自己被立为了皇位

  • 项羽和刘邦相比 人才为什么都往刘邦那边跑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项羽打不过刘邦的原因,项羽为什么比刘邦有名,刘邦身边为什么这么多人才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项羽和刘邦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项羽一生英雄盖世,但刚愎自用,人才在他手下不能得到重用,而刘邦任人唯贤,人才到了他的手下能够尽情发挥,这就是人才都跑到刘邦手下的原因。韩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韩信喜欢研究兵法,他的最大心愿就是在战场上指挥百万大军,攻必取,战必

  • 刘备战胜刘璋,夺得蜀川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战胜刘璋,夺得蜀川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公元211年,益州牧刘璋听取了张松等人的建议,派出法正邀请刘备入川,帮助他抵挡汉中张鲁的进犯。法正来到荆州后,当即劝说刘备图谋益州,刘备见有利可图,当即带着黄忠、魏延等武将,庞统等谋士入川。此后,刘璋为刘备增补士兵

  • 范增当初为什么会投靠项羽 范增最后为什么会离开项羽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范增和项羽,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范增这个人出世的时候,年纪已经很大了,七十多岁的他本来应该在家安度晚年,但是他并不是个安分的老头,他最擅长的就是奇谋妙策,秦末乱世秦失其鹿群雄并起,范增看准时机,投靠了项梁。在第一次见到项梁的时候,范增就为项梁献上了一条计策。居鄛人范增,

  • 吴世璠是什么人?和康熙并存3年的吴周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吴世璠。清朝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一位12岁的男孩在贵阳登基称帝,年号洪化。这个消息让远在北京城的康熙帝又忧又喜。忧的是,叛贼不灭,竟然呈延续之势。喜的是,这个男孩的登基,意味着另一位枭雄已经去世了。康熙最在意的那位枭雄,就是吴三桂,而登基的那个岁12男

  • 崇祯身为明朝的亡国之君 崇祯是怎么葬到十三陵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崇祯和明十三陵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导言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时,朱由检自缢于煤山,终年三十四岁。清军入关后,以礼改葬于明十三陵中的思陵,庙号怀宗(后取消),谥号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后,四处找不到崇祯,内心不踏

  • 封建历史帝王众多,有哪些可以称得上是明君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国历史上,能称为明君的帝王有很多,但是其中最为有作为的估计很难选出,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我认为的最有作为的五位帝王,他们才称得上是明君。能不能成为明君,不是看他杀了多少人,开拓了多少疆土,而是建立了什么影响后世的制度,对老百姓如何。中国封建时代两千多年,皇帝不少,在当代的粉丝也不少。只是,名君

  • 曹丕,曹彰和曹植都是亲生兄弟 两人真的是死在曹丕手里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曹氏三兄弟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曹丕、曹彰和曹植都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所以这三人是真正的亲兄弟。这三兄弟挺有意思的。老二曹彰武艺过人,自言“好为将”。老三曹植是天纵奇才、文坛泰斗,本来是最招曹操喜爱,但也正是因为过高的才华,自然也使得曹植全身弥漫着潇洒散漫、放荡不

  • 魏征曾提过建议能避免玄武门之变,李建成为何没有采纳?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建成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对于我国较为漫长的封建历史,在这其中,大唐王朝无疑是占据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推翻了乱世,建立了新兴的唐王朝之后,李世民励精图治、悉心的听从臣子的建议,对于一众帮助自己打天下的老臣也是大为的优待,有着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事迹,足以印证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