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标如果坐上一天皇帝再传位的话 朱棣还敢不敢造反

朱标如果坐上一天皇帝再传位的话 朱棣还敢不敢造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725 更新时间:2024/1/16 14:33:21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标登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觉得朱元璋把皇位转给朱允炆这件事并没做错,但他把一起打江山的功臣杀得一个不留就错得离谱,朱元璋和刘邦都是农民出身,农民有很多优点,但缺点也很明显,第一就是短视,第二是不自信,这就是他们滥杀功臣的原因,刘邦杀功臣导致吕后专权,朱元璋杀功臣导致朱棣篡位,到后来明朝就在一个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这包括明英宗杀于谦、崇祯杀袁崇焕(有争议)。

朱棣根本不想反,是朱允炆逼反的。你朱允炆削藩可以!但只应剥夺实权,让其做个逍遥王爷,荣华富贵一生。朱棣绝对不会反。但现实是朱允炆不顾亲情削藩,那些叔辈一个个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没什么好下场!轮到他朱棣能不反吗?有一点可以肯定,朱标不死,蓝玉就还在,蓝玉在,哪怕反,朱棣也得好好掂量掂量,在说,朱标在,朱棣师出无名,在古代这个很重要。

朱允炆就是太着急了,上台就急着削藩,顺序整错了应该安抚等几年因为年轻啊慢慢靠或者等个时机都把藩王世子们叫到南京来之后再下一个圣旨兵权一收,派武将接管就OK了。确实朱允熥才是朱标的嫡长子,朱标死后,按照朱元璋立的规矩,嫡庶有别,长幼有序,朱允熥即位才是合乎礼法的。可是朱元璋为了让朱允炆即位,把朱允熥的母亲废为侧妃,把朱允炆的亲妈扶为正妻,给朱允炆一个嫡出的名分。朱棣肯定想,这规矩你定的,你都能废,那我也要废。

朱允文在朱元璋面前装的仁义,老朱死后呢?几个儿子下去陪他了!要知道朱二代都是血性男儿,你朱允文是皇帝,合情合理,老朱立的,削藩也行,手段考虑过吗?老朱的想法如同西汉一样的国中国模式,自家的地自己人保,就算打起来还是自己内部事情,他朱允文直接釜底抽薪,先逼死几个叔叔再说,朱棣被砍王府护卫至800人起兵,历史上有哪个皇族敢这么干的,我也服。

不削番朱棣等藩王的实力会越来越大,即便他们不造反皇帝的皇位也不安稳。你想想看好了,一削藩就反,已经说明问题了,藩王严重威胁了朝廷的长治久安和皇帝的皇位。你耗死了朱棣还有他儿子孙子,这个问题还是要解决。只是要在合适的时机,比如藩王被弹劾确有大错等等的时候,削弱其番地实力,一步一步来等到藩王没有实力威胁朝廷了再全部撤掉。

朱棣造反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他本来就是朱元璋的儿子,他们之间是内斗,谁赢了皇帝都姓朱,那些大臣也是摇摆不定。蓝玉造反则是乱臣谋逆,天下必群起绞之!至于朱允文失败的原因有自己性格过于乐观慈悲、朱元璋留给他的帮手太弱、他没有强大的嫡系力量,这3大原因哪怕少一个,朱棣都不会成功。

如果朱标不死当一天皇帝,有可能造反的可不止蓝玉一个人。首先,朱标不死,朱元璋就不会像推出朱允炆当皇帝那样大开杀戒,杀尽骄兵悍将,有可能造反的人都被杀。因为朱标不死威慑力比朱允炆要高很多,无论从才能还有声望都不是朱允炆能比的,毕竟朱标从小跟在朱元璋身边处理事务,所以在很多年轻的将领心中朱标是主子,而朱允炆只是一个小屁孩少主,造成的心理威慑完全不一样,就好像朱元璋都老得不能走了,还是没有人敢动一下,其实就一老不死的,但是造成了心理威慑就是不一样。所以很多人都不会被朱元璋杀。

即使朱元璋想杀尽朱标也不会允许,这一点和朱允炆完全不同。而留下一大群这样的人,如果朱标当个十年八年皇帝,再死可能还好一点,一天就死,也就是说没有时间帮年幼的储君准备任何后路,除非让他的兄弟当皇帝。否则,即便朱元璋为了让朱允炆当上帝位,也做了好几年的准备和威慑。朱标的威慑力肯定比不上朱元璋,更何况还没时间,那时候有心造反有能力造反的人可会不少。天下姓不姓朱,还真不好说。

即便还姓朱,也是天下大乱之后元气大伤之后,毕竟帮朱元璋打下天下这些人很多战斗力都很强的,这些人很多都不好管,想灭他们也不是那么容易,而且如果几家同时造反更不好处理,甚至王朝还属不属于汉人都不好说,因北方游牧民族会不会趁机南下还不好说,甚至有没有人会为了利益而勾结这些势力?毕竟从朱元璋的表现,大家都可以知道即便帮他打下了天下,也得不到任何权利和地位,只有被压制剥夺权利甚至性命不保。而且明朝开国不久,即便朱元璋当了皇帝,还一直在打仗,而元朝也并没有完全被灭尽,如果明朝国力衰弱厉害,他们随时可能南下。

首先,嫡庶之分主要看母亲,古代继室在原妻(牌位)前执妾礼,所以后来扶正的吕氏是永远比不过正牌太子妃常氏的,自然允熥的地位必定高于允炆。其次,在宗法制社会,嫡庶之分是在出身那一刻就决定的,允炆出生时,老妈吕氏是妾,那他永远就是庶子,不会随着老妈扶正而变成嫡子,老妈吕氏扶正后再生的儿子才是嫡子。例如商纣王有两个一母同胞的哥哥微子和微仲衍,由于纣王的母亲生他哥哥们是还是妾,所以他的两个哥哥都是庶子,后来扶正成为了妻后又生了纣王,那纣王就是嫡子。

飞鸟尽,良弓藏,朱元璋的目光还是狭窄了,可以说,明朝亡于朱元璋。第一,这几个杀的大将,配个三五千兵,组上七八个队,让他们扫荡亚欧海外殖民去,他的后世经济情况绝对可观,说不定不会灭国。第二,建文帝处心积虑要削的藩,正是朱元璋定的规矩。第三,崇祯世养了百万闲朱,也是朱元璋定的调子。不管朱标死不死,朱隶都没有皇位继承权,朱标死了,继承权是朱标的长子,除非朱标绝后才有可能是朱元璋的嫡次子继承。更何况朱棣是庶子。就算朱标死了朱允炆也死了也轮不到嫡次子,继承人也是朱允炆的嫡长子。中国标准的继承制度是嫡长子、嫡长孙、嫡长曾孙。是正统,其它的叫旁支。朱允炆继承是没有任何异议的,也是最正统的。

不要说蓝玉了,就是沐英不死,可以把朱棣摁在地上摩擦。沐英和朱标关系太好了,朱标一死,沐英没多久就挂了。沐英二儿子成了云南王,根基不稳,太年轻,而且和朱允炆的关系没有父辈亲。沐英在的话,几十万沐家军勤王,不是分分钟的事情。论正统肯定是朱允熥更正统,但他背后支持者可是蓝玉,常遇春等军功贵族,朱元璋不放心。 选择立朱允炆是他的母系和军方没有关联。 另外,朱允熥后被封为吴王这是不应该的,吴王是朱元璋称帝前的封号,理应允许不许再封的。

朱元璋之所以不传朱棣为皇位,就是为了给大明江山上双重保险,你想想传位给朱允文,让朱棣去守边,一旦朱元璋死后,旧臣造反,朱允文守不住这江山,那么朱棣就是明朝江山的第二道保障。当然没人造反的话更好,因为朱允文可以当盛世之君。而朱棣的话,性格跟朱元璋很像,适合做乱世之君,不管他造反还是戍边,都在于朱允文能不能做个好皇帝。如若不能那么朱棣造反,也正是朱元璋所能接受的。这就是朱元璋的帝王之术。

其实,朱允炆太傻,朱元璋给他安排的大臣他不用,偏偏用了三个学问一流,于政事毫无建树之人。夺了几个叔叔的兵权这个可以,结果几个叔叔交了兵权,还想要人命。要人命也就算了,你快刀斩乱麻啊,还一个个来。人家只能奋起一博,反正早晚都是死。朱棣造反纯粹是朱允炆逼得,朱棣都把儿子送到朱允炆手里当人质就看得出来,朱棣知道藩王造反从之前的例子就特么没有成功的,但是朱允炆削藩王的手段太过狠毒,不是监禁幽禁就是发配等死,湘王不堪受辱拉着全家老小自焚,对于朱棣来说造反是死不反也是死那不如轰轰烈烈造反,换个人不削藩或者换温和的方式下了叔叔们的兵到京城享福来都不会出事。

因为朱允文太狠,都说朱允文仁慈,那有现成的推恩令为什么不用?因为他狠!!!因为一点活路不想给几位叔叔留。朱允文削藩不是削弱藩王的实力。是削藩国。被削的叔叔要么终身圈禁、要么贬为庶人、勿伤朕叔?湘王是不是他逼死的?就算这个命令是特指朱棣,那铁铉差点砸死朱棣,朱允文为什么一边给铁铉升官一边抱怨朱棣命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名将萧朝贵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太平天国第一猛将,太平天国被谁所灭,太平天国为什么有那么多名将

    太平天国早期,有两个人物的身份非常特殊,一个是杨秀清,他是“天父”的代言人,另一个是萧朝贵,他是“天兄”的代言人。可是到了1852年,萧朝贵却命丧长沙城下,“天兄”就此陨落,再也没法“下凡”。虽然萧朝贵是死于清军的炮火,但他的死却与杨秀清有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

  • 朱元璋推翻元朝后留下十万蒙古女子 朱元璋是怎么处理她们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问少女,朱元璋赶走蒙古人,朱元璋神秘蒙古女子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朱元璋和蒙古女子,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身上有许多标签,他是一个弑杀的政治家,是一个终身学习者。作为从一介布衣到开国皇帝在朱元璋,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很高的评价,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

  • 朱元璋请大臣吃饭的时候 刘伯温为何断言大家必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为什么不重用刘伯温,朱元璋vs大臣,朱元璋得知刘伯温死了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请吃饭,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自古君王最是无情,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国家与朝代。而几乎每个开国皇帝的手下都一定会有一些辅佐他们打下江山的有大才的功臣。例如秦始皇嬴政手下的王翦,李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萧何,韩信;宋太祖赵匡胤麾下的高怀德,石守信等

  • 刘如意被汉武帝保护着,吕雉又是怎么下手毒杀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文帝是刘邦亲生的吗,武则天和吕雉谁更毒,吕雉为什么杀了刘邦的三个儿子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惠帝和周昌重重保护刘如意,吕雉的毒杀是如何得手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汉高帝刘邦驾崩前的两年,多次想废黜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刘邦更立太子的想法也是经过长时间的慎重考虑的。从高帝十年开始,刘邦就开始在群臣面前提及自己的这个想法。

  • 长孙皇后没有插手过政事,为什么能受到唐太宗的敬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高宗废后,唐太宗是如何感谢相良的答案,太宗期间进谏200多次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长孙皇后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汉唐宋后之最贤者,汉则明德马皇后,唐则长孙皇后,宋则宣仁”。在历史上,长孙皇后是极少数被称为贤后的女人,她和独孤伽罗皇后一样,既能获得宠爱又能得到尊敬;但她与独孤皇后不同的是,终其一生都没有触碰权利,“牝鸡司晨”是她拒绝权利

  • 三国时期第一美人甄宓,为何会被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甄宓为什么不是四大美女,曹丕和甄宓,三国美人甄宓

    对三国时期第一美人甄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伴君如伴虎,古代的帝王是国家的主宰者,多数性格阴晴不定,一人独宰天下。皇帝的无情,无数个葬身在冰冷的宫墙里的女子都见证过,甄宓——一个美貌与才华并重的不凡女子也是如此悲催的命运。文昭甄皇后,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

  • 康熙最英俊的儿子:幽禁26年疯狂生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康熙为何对自己的儿子这么狠,康熙有多喜欢弘历,康熙12岁就有儿子了

    康熙是历史上有名的清朝皇帝,一生戎马,做事果敢,堪称帝王之中的典范,但是康熙也有自己的烦恼,那就是康熙的孩子们都很有才华,足以独当一面,只是皇位却只有一个,终归只能传给一个人,比如说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位,是康熙众多孩子中最俊美的一位,他就是皇长子,名字叫做胤禔。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

  • 宋太祖统一中原的方略是什么?是如何确定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太宗的统治措施有哪些,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统治思想

    宋太祖统一中原的方略是什么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后汉时期投奔郭威,置身行伍,并于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期击北汉、南唐,屡建战功,升任殿前都检点,成为禁军最高首领显德七年(公元960年),周世宗已经去世,幼主即位。赵匡胤受命抵抗北汉及契丹联军之时,于陈桥兵变,

  • 宋高宗都已经对岳飞下手了 宋高宗为何没有对韩世忠下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宋高宗为什么不能生育,如果宋高宗全力支持岳飞北伐,韩世忠与岳飞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韩世忠和宋高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绍兴十一年十二月,由于秦桧等人的诬陷,宋高宗赵构下旨,将抗金名将岳飞害死。其实,秦桧最先计划陷害的大将,并不是岳飞,而是与岳飞齐名的韩世忠!三大将被解除兵权后,秦桧妄图分化瓦解韩家军,利用胡纺妄图制造“兵变”疑案,罗织韩世忠的罪名。

  • 李景隆,受到朱元璋培养的曹国公,真的是草包?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第一草包,李景隆,朱元璋李景隆

    还不知道历史上李景隆是什么样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景隆,小名九江,是大明开国功臣李文忠的儿子。李文忠的母亲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二姐,而且姐弟之间从小感情深厚。蒙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李文忠之母去世,随后不久即爆发了元末农民大起义。李文忠之父李贞带着儿子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