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姚崇誉为“救时宰相”,那他为何要出卖自己的儿子?

姚崇誉为“救时宰相”,那他为何要出卖自己的儿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887 更新时间:2023/12/4 11:44:30

还不知道姚崇誉为“救时宰相”,那他为何要出卖自己的儿子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他当官期间,深得皇帝信赖,唐玄宗甚至曾放出豪言,说恨不得让他住在宫里。在朝堂上他也享受着该有的权力,往往都会一呼百应,无人敢与其争锋。

那么这样一个位高权重之人,为何会出卖自己的儿子?世人都说虎父无犬子,他的儿子究竟犯了何错?

姚崇曾任武则天执政、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兼兵部尚书,誉为“救时宰相”,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

万岁通天元年,当时还是武则天执政时期,契丹在边境作乱,相继攻陷河北数州,当时军务繁忙,因姚崇处理政务得当,受到武则天赏识,官位得到晋升。武则天虽当初为了上位,也曾心狠手辣,残害李氏忠臣,但是她也懂得招纳贤人,任人唯贤。

得到武则天的赏识之后,不到两年便成为宰相,兼任相王府长史。

公元704年,也就是长安四年,姚崇因母亲年迈,想回家侍奉,于是请求辞官。武则天得知后,被他的孝心所感动,便同意了他的请求,免去了宰相一职,但是保留了相王府长史之位。

可是不久之后,武则天又想让姚崇任夏官尚书(武则天执政时将兵部改为夏官)。姚崇推辞道:“夏官执掌兵权,臣是相王府属官,兼任夏官不利于相王。”武则天深以为然,便改任他为春官尚书(武则天执政时将礼部改为春官)。

《旧唐书·姚崇传》:长安四年,元之以母老,表请解职侍养,言甚哀切,则天难违其意,拜相王府长史,罢知政事,俾获其养。其月,又令元之兼知夏官尚书事、同凤阁鸾台三品。元之上言:“臣事相王,知兵马不便。臣非惜死,恐不益相王。”则天深然其言,改为春官尚书。

神龙元年(705年),因参与政变密谋,和张柬之桓彦范等人,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为皇帝,复辟唐朝。

开元元年,也就是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及其党羽。事后召见姚崇,二人议论天下大事,侃侃畅谈,不知疲倦,唐玄宗有意任命他为宰相。

姚崇拜相后,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兴利除弊,抑制皇亲国戚和功臣的权势,为开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唐玄宗时虽拜有数位宰相,可在处事方面,却无人能出姚崇之右。

公元715年,姚崇因家事十五天未处理政务,同为宰相的卢怀慎不敢自作主张,于是他入宫对唐玄宗谢罪,唐玄宗不但没怪他还说:“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

果不其然,姚崇重回朝廷时,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便将这堆积如山的政务处理好。紫微舍人齐瀚评价他说:“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公可谓就时之相耳。”

姚崇虽为古人,可他的思想却超前。开元四年(716年),山东遭受蝗灾时,百姓认为这是上天的惩罚,于是他们在田地边焚香设坛祭拜,姚崇提议捕杀蝗虫,可朝中大臣们皆以为捕杀蝗虫会损害阴阳之气。

当时黄门监卢怀慎(宰相之一)进言道:“蝗虫乃是天灾,岂是人力所能除。况且杀虫太多,有伤天和。”

姚崇便引经据典说:“昔楚庄吞蛭而愈疾,孙叔杀蛇而致福,奈何不忍于蝗而忍人之饥死乎?若使杀蝗有祸,崇请当之!”

姚崇为了百姓的安危,敢于与推翻信仰,并立下军令状,如有天降灾殃,有我姚崇一人承担。实为一位不可多得的好官。

姚崇虽是一代贤相,但却教子无方。其子姚彝、姚异广交宾客,招权纳贿,惹人非议。

姚崇素来对魏知古(与姚崇并列相位)有知遇之恩,他的儿子利用两人的交情,暗中向魏知古讨求官职。而魏知古与姚崇之间并不是表面上的和谐,为针对姚崇,魏知古转头便将此事告诉了唐玄宗。

《新唐书·姚崇传》:魏知古,崇所引,及同列,稍轻之,出摄吏部尚书,知东都选,知古憾焉。时崇二子在洛,通宾客馈遗,凭旧请托。知古归,悉以闻。

唐玄宗虽信任姚崇,却不能任由他的儿子胡作非为,他召见姚崇,询问他儿子的近况。姚崇不偏不倚地说:“臣有三子,两子在东都,为人多欲而不谨,是比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

唐玄宗也没想到,姚崇会如此直接,丝毫没有偏袒之心,大方地承认自己儿子的罪行,相比之下,姚崇的光明磊落倒显得魏知古忘恩负义。唐玄宗不愿看到臣子勾心斗角,本想直接贬谪魏知古,却被姚崇拦下,然唐玄宗思量过后,还是在公元714年罢免了魏知古宰相的官职。

世人皆有偏袒之心,为何姚崇一点都不袒护自己的儿子?

首先,姚崇与魏知古虽同为宰相,但姚崇的权力却比他大,两子难道会借过父亲求助一外人吗?仔细考量,姚崇定是拒绝过自己儿子,以他光明磊落的性格,定然不容许儿子做出如此下作行径。

其次,姚崇权势虽大,却永远大不过皇帝,两子求官一事早晚会被皇帝知晓,与其等着被人弹劾不如主动承认。且从魏知古被罢官一事,便可知晓唐玄宗眼中不容沙子的性格,倘若君臣两人因这件小事产生嫌隙,那姚崇离贬职也就不远了。

最后,姚崇素来看不起魏知古,怎能让他手中留有自己的把柄?

姚崇出卖儿子看似是自乱阵脚,实则是在自救,他如此大义灭亲,不仅保留了自己忠君贤良的名声,还让自己与唐玄宗的信赖度更进一步。

以至于姚崇每次进宫,唐玄宗都亲自迎接,这份殊荣可谓是姚崇独有。

开元九年(721年),姚崇病逝,终年七十二岁,追赠扬州大都督,八年后,唐玄宗又追赠姚崇为太子太保。

李隆基曾评价姚崇:此非破贼才也。若姚元崇在,贼不足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袁绍最终被曹操逆袭击败,他到底差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袁绍官渡之战败的原因,假如袁绍赢了官渡之战,官渡之战袁绍赢了会怎么样

    袁绍比曹操差在哪,才会被曹操逆袭击败?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公元199年,袁绍在击败了公孙瓒,统一了河北之后,他率领十万步兵,一万骑兵,打算攻占许都,并就此统一北方。当时袁绍与曹操虽然在地盘上的差距并不算大,但袁绍实际控制的区域更多,兵力更强,而曹操当时能抽调的机动兵力仅仅只

  • 越靖王朱瞻墉是什么身份?大明皇室的最后底牌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大明皇室族谱,明朝皇室后裔,清仿大明嘉靖年制瓷器

    很多人都不了解越靖王朱瞻墉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自从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靠着“靖难战争”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之后,洪武皇帝亲自制定的“嫡长子继承制”原则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破坏。在朱棣当政的整个永乐朝,对嫡长子朱高炽的皇太子之位,朱棣的另外两个儿子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斗得

  • 隋文帝杨坚临死前,说独孤误我,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隋文帝杨坚有几个孩子,杨广后面一个皇帝是谁,隋文帝杨坚独孤伽罗

    对隋文帝杨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独孤皇后是一位性格鲜明、优点缺点都极为突出的奇女子,隋文帝杨坚两个版本的遗言,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隋书》:"使皇后在,吾不及此"。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杨坚对身边的侍从说:“假如皇后还在世,我不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什么意思呢?杨坚认

  • 夷陵之战后,刘备怎么没有回成都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在成都现什么地方,没有夷陵之战蜀汉能统一吗,刘备不发动夷陵之战直接北伐

    222年,刘备亲率大军征讨东吴,结果在夷陵之战中遭到惨败,“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尸骸塞江而下”。刘备险些被擒,翻山越岭,才摆脱追兵,来到白帝城。自此,刘备再也没有离开白帝城一步,直到一年后他病死于此地。那么问题来了,刘备为何没有回到成都,而是留在白帝城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周昌是什么人?太后吕雉为何向他下跪?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薄姬为什么不恨吕雉,吕雉皇后简介,皇帝见到太后要下跪吗

    周昌是什么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秦朝时期,山东富豪吕文一家7口搬到沛县,因为吕文是沛县县令的好友,为了巴结县令,沛县的小吏们纷纷前来祝贺吕文的乔迁之喜。泗水亭长刘邦囊中羞涩,为了摆谱,他谎称自己“贺钱一万贯”,然后大摇大摆进入吕文的堂屋。吕文乃吕尚(姜子牙)的后裔,他擅长相

  • 十几万西凉兵归降后,王允会拒绝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西凉兵是仿罗马的,西凉兵种,汉武帝打击匈奴是正确的吗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王允。公元192年,汉贼董卓被杀于宫殿门前,东汉朝政大权又回到了汉献帝的手中。然而,董卓手下还有大量西凉兵需要安置,可是掌权的司徒王允却拒绝了李傕、郭汜等西凉悍将的归顺,最后长安城坡,他也身首异处。那么,当时到底有多少军队守卫长安,为什么拒绝西凉余党的归降?他从

  • 蜀汉最后的老将:柳隐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蜀汉三老是谁,老当益壮蜀国老将,刘邦的谋士有哪些人

    提到三国时期的老将,人们一般都会想到黄忠、丁奉这些人,其实还有一位鲜为人知的将领。他不仅智勇兼备,还老当益壮,在七十多岁击退了钟会大军。直到蜀汉灭亡,魏军依然无法攻破他坚守的城池!不过,对于这样一位出色的将领,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居然只字未提,那么这位蜀汉最后的老将到底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

  • 孙权晚年将爱子赐死,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孙权为什么叫孙十万,孙权最爱的女人是谁,孙策为何不传位给儿子

    东吴开国皇帝孙权喜欢打猎,特别是猎虎,于是给自己的两个女儿,分别取名为孙大虎、孙小虎。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不过孙权却比老虎还要残忍,他居然不顾父子之情,将自己的亲生儿子赐死!孙权并不算是一位暴君,但他为何却如此冷酷无情,赐死爱子的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事情?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

  • 司马懿临死前禁止子孙拜谒自己的陵墓,这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司马懿死前七个字,司马懿死了以后,司马懿的墓被盗了吗

    嘉平三年六月,即251年,曹魏权臣司马懿一病不起,于同年八月病死于洛阳,终年七十三岁。司马懿之死并不仓促,所以他有充足的时间来安排自己的后事,因此在临死前,他“预作终制”、“作顾命三篇”。司马懿对后事的安排有悖于常理,甚至不让后世子孙祭拜他的陵墓,那么司马懿为何要这么做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

  • 亡国昏君夏桀做了哪些暴行断送了万里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夏桀流放南巢,夏朝的暴君行为,昏君指南

    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因为他残暴不堪,断送了夏朝政权。夏朝百姓们,常年生活在夏桀的残酷压榨之下,对夏桀恨之入骨。百姓编唱了一首歌曲,反映出了夏桀的残暴和百姓的水深火热。歌曲这样唱到:“江水沛沛兮,舟楫败兮。我王废兮,趣归薄兮,薄亦大兮。”图片来源于网络百姓旨在说明夏朝的统治即将走入末路,身为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