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真实的董承是个怎样的人?与三国演义中有形象有什么不同?

真实的董承是个怎样的人?与三国演义中有形象有什么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717 更新时间:2023/12/30 11:20:20

说到董承,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在看各种历史材料和书籍的时候,我们总是会被书中记载的各种人物所吸引。有的人物有勇有谋,匡扶正义,是个大英雄;然而有的人物却无恶不作,让人看了直咬牙。“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当众多英雄在同一时期出现,那么这个时期也一定是不和平、十分动荡的时期,也只有这样的时期才会给各个有志之士、豪杰英雄表现的机会。

历史上有不少时期都比较动荡,其中一段就是三国时期。三国时期社会动荡,各个国家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不少别有用心的人都想要自己坐上皇位。在这样动荡不安的年代,也就出现了不少英雄,但也出现了不少小人、伪善之人。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中,各个人物的特点总是非常明显,似乎就是非黑即白,但如果仔细进行考究,就会发现其中一些人物并非书中描写的一般,是个善良的大英雄,而是伪善的一个人。

其实《三国演义》中,被很直接地描写成反面形象的人物有许多,最典型的就是曹操司马懿二人。曹操是一个很有领导指挥能力的人,作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他一直都有着自己的野心,希望能够当一个统治者。然而他也存在自己的弱点,比如生性多疑等等,这也让他最后没能够完成自己的愿望。

司马懿也是一个负面形象,虽然他机智聪慧,能够拥有匹敌诸葛亮的才华。然而司马懿却从来没有忠于曹操,一直都希望能够以曹操为跳板,让自己司马一族获得天下。虽然这两个典型的人物都是负面形象,但是他们却坏得非常明显,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个坏人,然而有一个人虽然被描写成为英雄一般的人物,实际上却是一个伪善之人,这个人就是董承。

在罗贯中笔下,董承是一个一心为国、一心忠于汉献帝的人,还是一个能够置自身生死于事外、匡扶汉室的英雄。但是不论是从董承的出身还是各种行为来看,他都只是一个虚伪之人。

说起董承就不得不说起衣带诏一事,书中董承亲自拿了汉献帝所写的衣带诏,带着匡扶汉室的使命去和其他几人密谋,一心只是为了报国,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首先当时汉献帝年纪还很小,以这样的年纪和心智,几乎没有勇气敢这下如此的衣带诏,一旦被曹操发现就会新来杀身之祸,而且也没有史料记载当时董承真的拿到了衣带诏。此外,董承在衣带诏一事中,劝说王子服时用的是吕不韦的例子,也可以看出他的本意并非为了汉献帝。

从董承互送汉献帝东归一事上,也可以看出董承并非忠心耿耿。书中描写董承是个忠臣,不顾自身安危护送汉献帝,但一方面,互送汉献帝本来就是当时他的任务,作为一个臣子理应接受皇帝的指令,将皇帝安全护送到目的地,因此董承也只是在完成自己的任务罢了。另一方面,在护送途中,董承还因为个人原因,和另一个大臣起了矛盾,上升到肢体冲突,让汉献帝的处境很尴尬。试问哪一个忠心的臣子,会在皇帝面前和他人起矛盾,让皇帝难堪呢?

此外,值得深思的还有董承的身份。董承是汉献帝的舅舅,被人们成为国舅,这样的身份也就让他和皇帝的关系要亲近了不少。汉朝末期,不少大臣都是皇帝的亲戚,有了这层亲戚关系,他们从中获利、干扰国家大事也就更加容易了,而汉朝的覆灭也有一部分原因来源于此。董承是当时的国舅,他这样的身份是否也有些令人深思呢?

尤其是董承最后让曹操知道衣带诏一事,直接让曹操和汉献帝撕破脸,双方完全无法通过和平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如果他真的一心为国,就会知道衣带诏的重要性,积极和其他几人完成刺杀曹操的密谋,怎样也不能让曹操知道这件事。综合种种情况,其实不难看出董承并非罗贯中笔下,那样忠心不二、有勇有谋的英雄,还很有可能是一个十分虚伪的人。只不过现在董承依旧被当做英雄,依旧受大家敬仰。

结语

《三国演义》一书中,还描写了不少负面形象的人物,像董卓等人,这些人物形象都十分鲜明突出。而诸葛亮、赵云这类英雄,也同样让人难以忘怀。如果不从历史的真实性出发,单从文学方面来看的话,这本书还是非常好的学习素材的,这正是如此才能成为四大名著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姚崇誉为“救时宰相”,那他为何要出卖自己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什么被誉为,姚崇灭蝗,姚崇的后人

    还不知道姚崇誉为“救时宰相”,那他为何要出卖自己的儿子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他当官期间,深得皇帝信赖,唐玄宗甚至曾放出豪言,说恨不得让他住在宫里。在朝堂上他也享受着该有的权力,往往都会一呼百应,无人敢与其争锋。那么这样一个位高权重之人,为何会出卖自己的儿子?世

  • 袁绍最终被曹操逆袭击败,他到底差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袁绍官渡之战败的原因,假如袁绍赢了官渡之战,官渡之战袁绍赢了会怎么样

    袁绍比曹操差在哪,才会被曹操逆袭击败?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公元199年,袁绍在击败了公孙瓒,统一了河北之后,他率领十万步兵,一万骑兵,打算攻占许都,并就此统一北方。当时袁绍与曹操虽然在地盘上的差距并不算大,但袁绍实际控制的区域更多,兵力更强,而曹操当时能抽调的机动兵力仅仅只

  • 越靖王朱瞻墉是什么身份?大明皇室的最后底牌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大明皇室族谱,明朝皇室后裔,清仿大明嘉靖年制瓷器

    很多人都不了解越靖王朱瞻墉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自从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靠着“靖难战争”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之后,洪武皇帝亲自制定的“嫡长子继承制”原则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破坏。在朱棣当政的整个永乐朝,对嫡长子朱高炽的皇太子之位,朱棣的另外两个儿子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斗得

  • 隋文帝杨坚临死前,说独孤误我,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隋文帝杨坚有几个孩子,杨广后面一个皇帝是谁,隋文帝杨坚独孤伽罗

    对隋文帝杨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独孤皇后是一位性格鲜明、优点缺点都极为突出的奇女子,隋文帝杨坚两个版本的遗言,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隋书》:"使皇后在,吾不及此"。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杨坚对身边的侍从说:“假如皇后还在世,我不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什么意思呢?杨坚认

  • 夷陵之战后,刘备怎么没有回成都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在成都现什么地方,没有夷陵之战蜀汉能统一吗,刘备不发动夷陵之战直接北伐

    222年,刘备亲率大军征讨东吴,结果在夷陵之战中遭到惨败,“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尸骸塞江而下”。刘备险些被擒,翻山越岭,才摆脱追兵,来到白帝城。自此,刘备再也没有离开白帝城一步,直到一年后他病死于此地。那么问题来了,刘备为何没有回到成都,而是留在白帝城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周昌是什么人?太后吕雉为何向他下跪?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薄姬为什么不恨吕雉,吕雉皇后简介,皇帝见到太后要下跪吗

    周昌是什么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秦朝时期,山东富豪吕文一家7口搬到沛县,因为吕文是沛县县令的好友,为了巴结县令,沛县的小吏们纷纷前来祝贺吕文的乔迁之喜。泗水亭长刘邦囊中羞涩,为了摆谱,他谎称自己“贺钱一万贯”,然后大摇大摆进入吕文的堂屋。吕文乃吕尚(姜子牙)的后裔,他擅长相

  • 十几万西凉兵归降后,王允会拒绝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西凉兵是仿罗马的,西凉兵种,汉武帝打击匈奴是正确的吗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王允。公元192年,汉贼董卓被杀于宫殿门前,东汉朝政大权又回到了汉献帝的手中。然而,董卓手下还有大量西凉兵需要安置,可是掌权的司徒王允却拒绝了李傕、郭汜等西凉悍将的归顺,最后长安城坡,他也身首异处。那么,当时到底有多少军队守卫长安,为什么拒绝西凉余党的归降?他从

  • 蜀汉最后的老将:柳隐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蜀汉三老是谁,老当益壮蜀国老将,刘邦的谋士有哪些人

    提到三国时期的老将,人们一般都会想到黄忠、丁奉这些人,其实还有一位鲜为人知的将领。他不仅智勇兼备,还老当益壮,在七十多岁击退了钟会大军。直到蜀汉灭亡,魏军依然无法攻破他坚守的城池!不过,对于这样一位出色的将领,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居然只字未提,那么这位蜀汉最后的老将到底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

  • 孙权晚年将爱子赐死,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孙权为什么叫孙十万,孙权最爱的女人是谁,孙策为何不传位给儿子

    东吴开国皇帝孙权喜欢打猎,特别是猎虎,于是给自己的两个女儿,分别取名为孙大虎、孙小虎。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不过孙权却比老虎还要残忍,他居然不顾父子之情,将自己的亲生儿子赐死!孙权并不算是一位暴君,但他为何却如此冷酷无情,赐死爱子的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事情?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

  • 司马懿临死前禁止子孙拜谒自己的陵墓,这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司马懿死前七个字,司马懿死了以后,司马懿的墓被盗了吗

    嘉平三年六月,即251年,曹魏权臣司马懿一病不起,于同年八月病死于洛阳,终年七十三岁。司马懿之死并不仓促,所以他有充足的时间来安排自己的后事,因此在临死前,他“预作终制”、“作顾命三篇”。司马懿对后事的安排有悖于常理,甚至不让后世子孙祭拜他的陵墓,那么司马懿为何要这么做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