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弑君的陆秀夫,何以在后世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

弑君的陆秀夫,何以在后世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162 更新时间:2023/12/29 1:33:59

大家好,说起陆秀夫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古代亡国之君的下场,大抵可以以南北朝作为节点,划分为两个阶段。

周礼兴盛的前半段,大多开国皇帝会善待亡国之君,至少不会在明面上将他们处死。礼教不兴的动荡时期,亡国之君的下场就比较凄惨了,受辱被杀的情况屡见不鲜。

不过,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这样一位皇帝,他并没有死于敌人之手,亦没有自杀,而是被大臣抱着跳海自尽。这位亡国之君在史界留下的痕迹不多,但这位抱着皇帝跳海的大臣却因此成了民族英雄。

帝昺样兴二年,大宋官兵与蒙元侵略者进行了最后一场生死决战——崖山海战。

当时率领元军的,便是投降蒙古的张弘范和李恒。两人兵分两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对宋军发动进攻。宋军寡不敌众,于是便焚毁了岸边的行宫和军营,全军转移到海上。二十万官兵和老百姓分散在一千多条船上,每一艘船由铁索连在一起,形成巨大的方阵。

宋军领袖张世杰考虑欠周,将重心放在了海上,却没想到元军借机切断了淡水的补给。仅几天的功夫,元军便将宋军困得焦渴难耐,并借机攻陷了船阵。陆秀夫见大宋国祚已无复兴之机,于是便逼迫自己的妻儿投海自尽,随后便跪在小皇帝面前说道:“陛下,当为国死!”

说罢,便抱起不断挣扎的小皇帝,跳进了大海。

这场决定宋朝命运的崖山海战,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战役之一,那么,这场海战中究竟有多少大宋官兵和百姓战死呢?

各史料中给出了不同的说法,其中,最具说服力的文献指出当时的参战人数约为五十万。当然,笔者认为这个说法是有失严谨的。南宋已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所以南宋一方应该包括不少不肯归降的老百姓,还有军队携带的家眷,直接参战人数应该远小于二十万这个数字。以最乐观的角度来看,当时能够参与作战的官兵仅有几万人。除此之外,在宋军的船阵中,有相当一部分船舰并非战船,而是民用船或商船。

至于元军一方,则是实打实的“全员皆兵”。

文献记载元军的人数近三十万,其中有一千名蒙古人,其余都是投降的宋军或其他少数民族的军队。因此,单从人数上来看元军便有相当大的优势,宋军几乎不可能完成翻盘。

对于宋军,唯一有利的一点就是官兵的船只数量远胜于元军。元军仅临时征调了四百多艘船,其中同样有大量民船。倘若宋军能够借助这一机动优势迂回作战,即便不能全歼元军,亦能换取战略转移的机会,不至于因此覆灭。只可惜张世杰没有海战经验,被敌军抓住了机会,掐断了淡水补给。

据史料记载,崖山海战期间大宋官兵、百姓死伤超过十万,那么,陆秀夫有没有必要抱着小皇帝投降呢?

笔者认为,这不但是一种忠君爱国的表现,更说明陆秀夫是一名有气节的爱国主义将领。相比于那些贪生怕死投降蒙古的汉人,陆秀夫真可谓是高义之士。相传,张弘范在打赢了崖山之战后,曾在海边立一大石,恬不知耻地在上面写道:“张弘范灭宋于此。”不过后来有心人又在上面加了一个字,使之变成“宋张弘范灭宋于此。”极具讽刺之意味。

当年,陆秀夫面临与张弘范同样的处境,但当宋恭宗赵显投降蒙元之时,陆秀夫并未愚忠随降,而是来到南方继续组织抗元力量,与他所扶持的最后一支大宋宗室共存亡。陆秀夫的结局,体现了忠臣与国家荣辱与共、生死同命的炽烈情感。所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说的就是陆秀夫之流的浩然正气。

何曾几时,面对侵略中原的日寇,有人学了张弘范,亦有人效仿陆秀夫。正是因为无数个陆秀夫用血肉铺设了复国之路,中国人才得以粉碎日本“大东亚共荣”的春秋大梦,夺回属于我们的土地和文化。

陆秀夫之精神,就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传统和美德。虽然,陆秀夫生前曾逼迫家人为国就义,亦抱着没有主见的小皇帝投海自尽,但这些都是陆秀夫献身精神的表现。

即便陆秀夫的做法有失,但他亦不愧为一代民族英雄,值得后世铭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真实的董承是个怎样的人?与三国演义中有形象有什么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演义好人坏人分别有谁,董承伏完,三国演义谁是好人

    说到董承,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在看各种历史材料和书籍的时候,我们总是会被书中记载的各种人物所吸引。有的人物有勇有谋,匡扶正义,是个大英雄;然而有的人物却无恶不作,让人看了直咬牙。“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当众多英雄在同一时期出现,那么这个时期也一定

  • 姚崇誉为“救时宰相”,那他为何要出卖自己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什么被誉为,姚崇灭蝗,姚崇的后人

    还不知道姚崇誉为“救时宰相”,那他为何要出卖自己的儿子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他当官期间,深得皇帝信赖,唐玄宗甚至曾放出豪言,说恨不得让他住在宫里。在朝堂上他也享受着该有的权力,往往都会一呼百应,无人敢与其争锋。那么这样一个位高权重之人,为何会出卖自己的儿子?世

  • 袁绍最终被曹操逆袭击败,他到底差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袁绍官渡之战败的原因,假如袁绍赢了官渡之战,官渡之战袁绍赢了会怎么样

    袁绍比曹操差在哪,才会被曹操逆袭击败?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公元199年,袁绍在击败了公孙瓒,统一了河北之后,他率领十万步兵,一万骑兵,打算攻占许都,并就此统一北方。当时袁绍与曹操虽然在地盘上的差距并不算大,但袁绍实际控制的区域更多,兵力更强,而曹操当时能抽调的机动兵力仅仅只

  • 越靖王朱瞻墉是什么身份?大明皇室的最后底牌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大明皇室族谱,明朝皇室后裔,清仿大明嘉靖年制瓷器

    很多人都不了解越靖王朱瞻墉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自从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靠着“靖难战争”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之后,洪武皇帝亲自制定的“嫡长子继承制”原则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破坏。在朱棣当政的整个永乐朝,对嫡长子朱高炽的皇太子之位,朱棣的另外两个儿子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斗得

  • 隋文帝杨坚临死前,说独孤误我,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隋文帝杨坚有几个孩子,杨广后面一个皇帝是谁,隋文帝杨坚独孤伽罗

    对隋文帝杨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独孤皇后是一位性格鲜明、优点缺点都极为突出的奇女子,隋文帝杨坚两个版本的遗言,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隋书》:"使皇后在,吾不及此"。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杨坚对身边的侍从说:“假如皇后还在世,我不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什么意思呢?杨坚认

  • 夷陵之战后,刘备怎么没有回成都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在成都现什么地方,没有夷陵之战蜀汉能统一吗,刘备不发动夷陵之战直接北伐

    222年,刘备亲率大军征讨东吴,结果在夷陵之战中遭到惨败,“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尸骸塞江而下”。刘备险些被擒,翻山越岭,才摆脱追兵,来到白帝城。自此,刘备再也没有离开白帝城一步,直到一年后他病死于此地。那么问题来了,刘备为何没有回到成都,而是留在白帝城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周昌是什么人?太后吕雉为何向他下跪?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薄姬为什么不恨吕雉,吕雉皇后简介,皇帝见到太后要下跪吗

    周昌是什么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秦朝时期,山东富豪吕文一家7口搬到沛县,因为吕文是沛县县令的好友,为了巴结县令,沛县的小吏们纷纷前来祝贺吕文的乔迁之喜。泗水亭长刘邦囊中羞涩,为了摆谱,他谎称自己“贺钱一万贯”,然后大摇大摆进入吕文的堂屋。吕文乃吕尚(姜子牙)的后裔,他擅长相

  • 十几万西凉兵归降后,王允会拒绝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西凉兵是仿罗马的,西凉兵种,汉武帝打击匈奴是正确的吗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王允。公元192年,汉贼董卓被杀于宫殿门前,东汉朝政大权又回到了汉献帝的手中。然而,董卓手下还有大量西凉兵需要安置,可是掌权的司徒王允却拒绝了李傕、郭汜等西凉悍将的归顺,最后长安城坡,他也身首异处。那么,当时到底有多少军队守卫长安,为什么拒绝西凉余党的归降?他从

  • 蜀汉最后的老将:柳隐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蜀汉三老是谁,老当益壮蜀国老将,刘邦的谋士有哪些人

    提到三国时期的老将,人们一般都会想到黄忠、丁奉这些人,其实还有一位鲜为人知的将领。他不仅智勇兼备,还老当益壮,在七十多岁击退了钟会大军。直到蜀汉灭亡,魏军依然无法攻破他坚守的城池!不过,对于这样一位出色的将领,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居然只字未提,那么这位蜀汉最后的老将到底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

  • 孙权晚年将爱子赐死,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孙权为什么叫孙十万,孙权最爱的女人是谁,孙策为何不传位给儿子

    东吴开国皇帝孙权喜欢打猎,特别是猎虎,于是给自己的两个女儿,分别取名为孙大虎、孙小虎。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不过孙权却比老虎还要残忍,他居然不顾父子之情,将自己的亲生儿子赐死!孙权并不算是一位暴君,但他为何却如此冷酷无情,赐死爱子的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事情?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