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献帝为何心甘情愿将玉玺交给曹节保管呢?

汉献帝为何心甘情愿将玉玺交给曹节保管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881 更新时间:2024/1/15 17:56:30

众所周知,在曹老板死后,曹丕早已按捺不住那颗谋逆之心,还没等自己父王的英灵飘远,就开始忙着联络群臣,逼迫献帝退位了。而当时的献帝,也早已处于了一个众矢之的的境遇,除了最后一个宁死不交玉玺的执玺官祖弼之外,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帮着大汉王朝说话,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献帝在群臣的要挟之下,只得被迫将社稷禅让到了曹家子孙的手中。这也就是为什么他被冠以了“献”帝这一称号的原因,也着实算是一种讽刺了。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不过呢,除了祖弼之外,在这场见证了汉王朝倾覆的禅位仪式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往往被世人所忽略,她就是曹操的其中一个女儿,后来被下嫁给刘协,直到坐上了后宫之主宝座的曹氏,也有人称其为曹节。不过呢,曹节这一名姓,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她为了汉室尽忠守节,才被后世冠以了“节”这个名,其作用与献帝名号的由来较为相似。

但是事实真的像史书记载的那样简单吗?要知道,曹节虽然身为刘协的皇后,但骨子里却流淌着曹家先祖的血液,更何况,就连刘备孙夫人自始至终都未曾忘记江东(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俩始终没有诞下子嗣的重要原因),曹节又为何甘心替献帝守玺,甚至不惜诅咒自家祖业呢?

其实,在曹皇后守玺之前,还曾发生过一件极为类似的事情,那就是王莽篡逆。和曹丕一样,当年王莽新朝建立之前,他也曾派人向皇帝索要玉玺,以此来证明自己帝位得来的名正言顺。只不过,当时替汉帝守玺的人,好巧不巧,正是他的亲姐姐王政君。因此,王莽在当时并不敢亲自面对自己的姐姐,只得派遣王舜背锅,前往宫中索要传国玺。

在最初的时候,她对王舜可谓是言辞激烈,丝毫不留情面,总之就是拒绝交出玉玺。但王舜所面临的,一方面是态度坚决的太皇太后,另一方面又是咄咄逼人的王莽,所以在权衡了利害关系之后,他还是选择了硬着头皮像太皇太后索玺。

就这样,眼瞅着一切希望都消失殆尽后,王政君只得愤怒地将玉玺拿了出来,并将其摔砸在地上,磕碎了玉玺的一角。

怎么样?是不是和曹节守玺的行为如出一辙?不过,亲们还要考虑到一件事情。那就是王政君之所以能够保管玉玺,主要是因为当时皇帝年幼,才两岁而已,所以需要一个可靠的人来替他守着这江山社稷的象征。但刘协可是在三十多岁迎娶的曹节,为什么也会心甘情愿的将玉玺交给曹节保管呢?针对这一点,或许要从两个角度出发进行考虑。

第一个原因,就是刘协主动将玉玺交给曹节的。因为曹节和文帝同样也是姐弟关系,这与前朝历史人物的关系极为相似。为了防止曹丕逼自己退位,他只得将玉玺交给皇后,梦想着曹节可以成为阻止文帝的最后一道关卡。要知道,曹节的性格刘协是很清楚的,所以他完全相信自己的皇后不会屈从于贼子。因此,如果曹丕强制索玺,可能也要背负着刺杀亲姐姐的罪名,从而受到后世之人的指责。

第二个原因,就是曹节可能真的是主动提出来保管玉玺的。因为无论是处于自身还是外部条件的考虑,刘协退位,于国于自己都不是一件好事。因此,在有了前车之鉴下,曹节还是奋然挺身,决定再做最后一搏。

但是呢,不管事情的原因如何,曹节守玺的行为也都值得后世之人称赞。其实,她之所以摔玉玺,或许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之前的王政君正是摔了玉玺后,大汉江山才最终得以光复,因此在刘协和她看来,摔玉玺的行为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浪漫的政治寄托,希望之后也能够出现像光武皇帝一样的人,来重振大汉的江山社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李克宁篡权夺位,欺嫂卖侄,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皇子争权夺位,雍正夺位是真的吗,夺位成功的皇帝都有谁

    李克宁(?-908年),沙陀族,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奠基人李克用幼弟,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的叔父。李克宁为人仁孝,是各兄弟中最贤良的一位。大唐日渐衰微,各路英雄豪杰烽开始群雄奋起,问鼎中原。李克用虽然身处伐北也不敢寂寞,毅然加入了争霸的行列中。而他带领的这只部队就是唐末闻名天下无往不胜的铁骑—沙陀劲旅。有

  • 朱元璋好不容易建立明朝 朱元璋为何还要分封藩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如果建文帝不撤藩,朱元璋为什么要封藩王,朱元璋为什么不削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分封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最近重新去看了一下明朝的历史,对朱元璋的分封制度,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朱元璋搞分封制,那完全就是自私自利的做法。毕竟老朱打天下不容易,他有26个儿子,除了长子朱标是太子外,他想要让其他25个儿子都称王,在地方上做土皇帝。

  • 探索杜审言的生平,他的人生轨迹与苏轼的极其相似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苏轼人生轨迹路线图,与苏轼经历相似的诗人,苏轼的人生经历与作品的关系

    你真的了解杜审言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是个狂人,敢说出:“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当得王羲之北面”,这样“狂言狂语”。他狂妄到觉得自己的文章比王羲之还好,能让苏味道能羞愤欲死。也因此杜审言的狂妄让他得罪了很多人,遭受贬官等陷害,甚至他的儿子都为了替他报仇而死,

  • 李贽到底有多狂?曾写下两本极为异端的书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宫崎骏曾写下,李贽为什么离经叛道,李贽为什么自名为异端

    你真的了解李贽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儒家眼里,秦始皇与孔子的历史定位非常明确,秦始皇是超级暴君,孔子是至圣先师,这是儒家门徒的基调,不容置疑不容推翻。即便偶有质疑,也只会偷偷摸摸、非常隐晦地点到为止。二千年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秦始皇与孔子历史评价一直如此。明朝建立后,起初官

  • 小明王如果早点让位给朱元璋的话 小明王还能不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韩林儿为什么叫小明王,朱元璋为什么要救小明王,为什么朱元璋不立朱棣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朱元璋和小明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元朝末年,政治败坏、税赋沉重,加上天灾不断,老百姓怨声载道。白莲教大头目韩山童在淮河流域一带宣传“弥勒降生”、“明王出世”,他有人脉、有威望,自称是“宋徽宗的八世孙”,而刘福通则自称是“南宋名将刘光世后代”。韩

  • 常遇春死的时候明朝建立了吗 常遇春的死和朱元璋有联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常遇春朱元璋,朱元璋常遇春死是哪一集,朱元璋会不会杀常遇春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常遇春和朱元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第一,常遇春死于洪武二年,大明已经建国。第二,谁说的徐达结局不好?又是哪个小说家?又是哪个历史杜撰机器?明朝开国将领,“六王之首”徐达,死于背疽,病情反复一年多,最后病情加重而死。期间朱元璋也没有送什么蒸鹅,他的死与朱元璋没

  • 赵偃继任赵国国君之后,他为何派武襄君乐乘取代廉颇?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国的历代国君,廉颇做好了抵御秦军的准备,赵国廉颇为什么要逃到魏国

    赵悼襄王,嬴姓,赵氏,名偃,是赵孝成王之子,赵国晋阳(今山西太原)人,赵孝成王二十一年(秦始皇二年,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赵偃继任赵国国君之位,是为赵悼襄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不用廉颇当时,赵国将领廉颇担任代理相国之职,率军攻打并夺取魏国的繁阳。赵悼襄

  • 蜀国五虎将中,谁的年龄最大?谁最年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年龄最大的人,五虎上将年龄排行,魏延为什么不是五虎将

    你真的了解蜀国五虎将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赤壁之战后,曹操仓皇北逃。209年,刘备趁机占领荆州,率领赵云等南征长沙四郡,黄忠跟随韩玄向刘备投降。《三国演义》中,这一段被演绎为“关公战黄忠”,诸葛亮嘱咐关羽,镇守长沙的黄忠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不可掉以轻心:“今长沙太守韩玄,固不足道

  • 魏冉是战国时秦国大臣,他曾保举哪位名将东向攻城略地?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魏冉对秦国的贡献,廉颇投奔楚国,历史上有魏冉这个人吗

    魏冉(?—约前264年),亦作魏厓、魏焻,因食邑在穰,号曰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秦昭襄王之舅。从惠王时起,就任职用事。秦武王23岁因举鼎而死,没有儿子,各兄弟争位。魏冉实力较大,拥立了秦昭王,亦帮秦昭王清除了争位的对手。之后魏冉凭着他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相

  • 田穰苴是春秋末期的著名军事家,他为何抑郁发病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家是谁,齐桓公为什么被饿死,36位开国著名军事家

    田穰苴(生卒不详),又称司马穰苴,春秋末期齐国人,是田完(陈完)的后代,齐田氏家族的支庶。田穰苴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因功被封为大司马,子孙后世称司马氏。后因齐景公听信谗言,田穰苴被罢黜,未几抑郁发病而死。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