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曹魏名将朱灵在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人?

揭秘:曹魏名将朱灵在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493 更新时间:2024/1/11 13:01:23

说起袁绍的爱将朱灵,就不得不提起《三国志》中对他的记载。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三国志·徐晃传》曾经记载朱灵、袁绍和曹操的故事:太祖之征陶谦,绍使灵督三营助太祖,战有功。曹操征伐陶谦时,袁绍让朱灵率领三个营助曹操一臂之力。所有大将都往返回到袁绍身边,唯独爱将朱灵却选择留在曹营。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灵观人多矣,无若曹公者,此乃真明主也。今已遇,复何之?"

在袁绍和曹操俩人之间做选择,阅人无数的朱灵一眼就明白。曹操胸怀大志才能卓越,不是袁绍所能匹敌的。

从军队力量强弱来看,当时的袁绍势力和军队远胜于曹操,且袁绍出生名门望族,口碑名声在当时也首屈一指。

而朱灵却在强弱悬殊的对决中,选择了弱势一方的曹操,陪着曹操征战四方,屡立奇功。

按道理,曹操应该被朱灵的行为很感动才对。但是事实却恰好相反,曹操不仅没有感动,反而心怀怨恨。曹操命于禁夺去他的兵权,让他成为于禁的小跟班。这段心路历程在《三国志·于禁传》里有明确的记载:太祖常恨硃灵,欲夺其营。

对于曾经帮助过他的人,曹操为何选择不待见?深入分析,原因有三点。

朱灵非等闲之辈,其心可疑

朱灵是谁?他是三国时期的名将,袁绍最看重的部将。此人有勇有谋,军功无数,甚至在国难面前公私分明、大义灭亲。就是这样一个才情并茂又铁面无私的人,让一向爱才的曹操不敢重用,最直接的原因是他的两次背叛。

第一次背叛,弃家人而保城池。

早期,朱灵还是袁绍手下,却与公孙瓒结下世仇,这个仇在鄃城大战时矛盾激化。因为鄃城,清河人季雍背叛了袁绍改行投降公孙瓒,以挟持鄃城内的朱灵家人的方式诱降朱灵。朱灵望着城池大哭,说出流传至今的一段话:大丈夫一出身为人效力,岂会再顾全家室!朱灵不顾家人生命,攻陷鄃城活捉季雍,后果是与自己的家人永远阴阳相隔。

俗话说骨肉之情难以割舍,朱灵为了保国而舍弃家人的性命,留下公私分明的美誉。

通过这件事仔细琢磨便会发现,朱灵看似铁面无私,实际上也反映出这个人心狠手辣,心硬如石。一个人在有勇有谋却能弃血亲不顾,这个人是有问题的。

对于生性多疑的曹操来说,此人连自己家人都不爱,怎么可能会善待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呢?

很显然,朱灵的背叛从放弃家人生命开始了。

第二次背叛,离开袁绍投奔曹操。

正如故事的开头,原本被袁绍派出去帮助曹操的朱灵,却在关键时刻有去无回。带着整支队伍留在了死对头的曹营里,仅仅是因为曹操智勇双全又善于用人。跟随更强的人,说明了朱灵隐藏的野心。

朱灵并非庸才,能够协助袁绍逃脱险境,又能帮助曹操立过汗马功劳,这个人的军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但对于曹操来说,朱灵就是一把双刃剑,埋在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这个人可以用却不好用,早在曹操平定冀州后,就以整顿冀州新兵警告过朱灵,从他的话语中就知道非常不信任朱灵:你的书信虽恳切,但多陈说过错,事实也不一定像你所说的。

很显然,朱灵背叛旧主袁绍,舍弃血亲家人,即便此人能力卓越却品行不佳,于公于私,曹操根本不会重用他。

与袁绍结下梁子,时刻提防朱灵

曹操和袁绍的关系亦敌亦友。两人从小就是发小,关系十分密切。曹操和袁绍的出身都是大官僚世家,曾是西园八校尉之一,两人同样都掌管朝廷的军权。

袁绍起兵反董卓时,是曹操当了袁绍的先锋,后来兵败全靠袁绍救济,就此达成了兄弟联盟,一同对抗袁术和公孙瓒。直到两人实力不断扩大,昔日的好友才成了今日之敌人。

一山不容二虎,袁绍羽翼渐长后想把曹操当作附属,曹操一代枭雄怎么可能甘愿为人作配角?后来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都是在增强自身实力,以更好应对对手,尤其是袁绍所带来的威胁。

曹操与袁绍最出名的一战是官渡之战,此战曹操以劣势兵力扭转乾坤,以弱胜强打败袁绍,奠定中国北方统一的基础。

从侧面就能说明,曹操和袁绍这层微妙的关系,就决定了曹操非但不会重用朱灵,反而生怕他是袁绍派来的密探,对他更加提防。

从朱灵留在曹营的细节上来看,朱灵是带着他的队伍留下来。这支队伍听信的是朱灵,并非曹操。这才有了曹操派于禁前往朱灵军营夺其兵权,震慑了朱灵及其他的部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曹操父子三人和苏轼父子三子各有成就 两者谁的文采更高一些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苏轼家的父子三人,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君子之争作文,曹氏父子三人合称什么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父子和苏轼父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中国有这样的一句俗话,叫做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意思是文采方面的高低,很难做出量化的比较,因此,如果有人问曹操三父子和苏轼三父子哪一方文采高的话,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复杂而且很难服众的,我们勉强做个探讨。图片:曹操父子三人剧

  • 40岁前的左宗棠,他的生活到底有多惨呢?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左宗棠孙子左巨生下场,左宗棠晚年下场,左宗棠的一生经历

    大家好,说起左宗棠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宗棠很多人都熟悉,是晚清名臣,但是,左宗棠在40岁前,并不顺利,屡次参加会试不中,靠教书维持生活。40岁前的左宗棠有多惨呢?有一个人物可以对比,此人就是曾国藩。曾国藩仅仅比左宗棠大一岁,两人在长沙读书的时候,就已经是朋友。论学识,左宗棠丝毫不差曾国藩,可

  • 三皇子弘时聪慧异常,雍正为何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弘时是被雍正赐死的吗,雍正的儿子弘时结局怎么样,雍正王朝弘时

    雍正为何要杀死弘时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众所周知,我国有着漫长的封建历史,在这个封建历史的进程中,前后有着无数的执掌天下的统治者,在这一众的皇帝中,很多人留下了无尽的故事对于这些在位的皇帝而言,后世的人们大都是有着不同的评价,说到这诸多的皇帝,其中清朝史料中的雍正皇帝

  • 项羽分封的18个诸侯分别是谁?他们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西楚霸王项羽有后代吗,项羽分封三秦,项羽分封诸王版图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分封的18个诸侯分别是谁,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从而建立了秦朝。公元前221年,嬴政称

  • 秦惠文王的心腹爱臣公孙衍,为何会致力于组织合纵抗秦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公孙衍结局,合纵失败,秦惠文王对秦国的贡献

    公孙衍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前330年,一名身着秦军战甲的士卒骑着快马,口中喊着“河西大捷、河西大捷”,直入咸阳城。随后,秦国大良造公孙衍率领秦军全歼魏国河西驻军,擒杀魏国上将军龙贾,收复河西之地的消息从咸阳宫传出。无论是咸阳城内的平头百姓还是达官显贵,纷

  • 张飞抢了夏侯渊的孙女夏侯氏,为何没有人报复他?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飞的老婆为啥是夏侯渊女儿,夏侯渊与刘禅什么关系,刘备与夏侯渊什么关系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张飞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其他三国有关的书籍,都有描写张飞抢了夏侯渊的孙女夏侯氏做媳妇的故事。张飞在谯县出城拾柴时,看到13岁的夏侯氏住在这里,得知她是良家妇女之际,就娶她为妻了,于是夏侯氏与张飞结婚,最终为张飞生了两个女儿,都

  • 水镜先生弟子那么多,最出名的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水镜先生到底多厉害,水镜先生三个著名徒弟,孔子有名气的弟子

    水镜先生是三国时期得道高人,姓司马,名徽,字德操,河南禹州人。司马徽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能力,是一个不世出的“伯乐之才”。司马徽一生并未辅佐谁,闲云野鹤一样的人物,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鬼谷子差不多。他有一个著名的绰号叫“好好先生”,即不论人短,专论人长,万事皆好。一次有人告

  • 李定国是什么结局?唯一一个能改写明、清历史的武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定国儿子,李定国儿子投降满清,伪装者之明台

    你们知道李定国是什么结局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李定国,明末人士,民族英雄,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早年曾追随张献忠参与农民起义。因为李定国军事天赋异禀,所以在他十七岁那年时,就已经成为张献忠麾下的爱将。张献忠入川时,李定国的手下已经有两万名精兵强将。崇祯十四年,李定国奉命率兵进攻襄阳。在这

  • 一个被开国功臣拥立的皇帝,汉文帝为何没有变成傀儡?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朝被杀的开国功臣,我为大汉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杀过开国功臣吗

    汉文帝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汉朝有好几代皇帝都是被实权的大臣拥立的,比较出名的就有汉文帝、汉宣帝和汉献帝。众所周知,汉献帝是一个名不副实的傀儡,他在位时期,汉朝先后被董卓、曹操等人把控。汉宣帝在位早期也像个傀儡,他是被霍光拥立的,霍光在世时,霍家的人遍及朝野,各个

  • 汉和帝刘肇是一个怎样的皇帝?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平帝刘衎之后是谁,汉和帝刘肇,汉成帝下一个皇帝是谁

    汉和帝刘肇,东汉第四位皇帝。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肇的老爹是汉章帝,与其父汉明帝共同创造了“明章之治”,但是汉章帝身子骨不硬朗,31岁就挂了,留下年仅10岁的刘肇和养母窦皇后。章和二年(88年),汉章帝去世,刘肇即位,年幼的他无法处理政事,便由养母窦太后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