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太平天国人才济济,盘点最有名的五位大将

太平天国人才济济,盘点最有名的五位大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360 更新时间:2024/1/20 23:24:01

1864年7月,曾经一度将大清推向灭亡边缘的太平天国运动在湘军的炮火下成为了历史;幼天王、李秀成、洪仁等核心领导人均在同一年被俘虏,成为清廷的刀下鬼。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很多,按照李秀成《自述》之说法,天王用人不当是主要原因之一。那么,如果可以假设,用哪些人组成领导核心才有望战胜清朝呢?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石达开这五位不可或缺,陈玉成、李秀成、林荣、叶芸来、吴如孝等也要人尽其用,充分发挥其才能。

第一位、虚位元首——洪秀全。纵观太平天国十四年的历史,只要洪秀全干预朝政,那必定出乱子,什么事都做不成,而且还会坏了许多好事。在桂平宣传拜上帝教期间,洪秀全不听冯云山劝告,执意要去捣毁寺庙,结果冯云山被抓获,杨秀清通过“跳大神”方式取得“代天父传言”之权力,这就为后来的“天京事变”埋下了祸根。李秀成在江浙一带混得风声水起时,洪秀全却趁机封李秀成手下的将领为王,以此来牵制他,结果导致太平军指挥失灵,无法解除天京之围。可以说,洪秀全并不是做大事的料;他不宜掌权,而是应该遵守“军师负责制”,堪愿做虚位元首,让手下之人办事。不过,洪秀全是万万不可废掉,否则拜上帝教就会失信于人,太平天国会灭亡得更快。

第二位、宣传组织——冯云山。实话实说,拜上帝教的真正创始人是冯云山而不是洪秀全,若不是冯云山独自一人披荆斩棘前往紫荆山区传教,估计洪秀全也只能空想着伟大而遥远的天国梦了。冯云山是晚清一等一政治奇才,具有超强的战略眼光和组织才干,是辅佐帝王成就大业的最佳人选,与卧龙、凤雏相比亦是不落下风。李秀成在《自述》中说到:“开国创业之事,皆出自南王之手”,太平天国的典章制度、法律、历法、讨清檄文等皆出自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胡以晃等早期核心领导人,无不是冯云山拉进拜上帝教。如若冯云山不死,天国内部权力便不会失衡,拜上帝教也不会朝着极端与激进方向发展,而是会更加的理性,这是战胜清廷的政治资本。

第三位、统帅大军——杨秀清。虽说杨秀清是一个世代以“耕山烧炭”为业的烧炭佬,没学过什么兵书,但他却有着超强的将兵和统兵才能,堪称不世出之帅才。太平天国干王洪仁对其评价是:“过去东王在世时,拓土开疆,犹有日辟百里之势,而今进寸退尺,战胜攻取,大逊于曩时!”事实也是如此,在杨秀清指挥大军作战期间,得益于他的“精兵路线”,太平军屡次击败强敌,与湘军正面作战时也是丝毫不落下风。如果杨秀清不死于内讧,而是继续统帅太平军,估计曾国藩等人将会迎来最强之劲敌,鹿死谁手还是未可知。

第四位、前锋大将——萧朝贵。由于过早的牺牲,西王萧朝贵并未被后人所大书特书,其卓越的指挥军队之才能也为人所忽视。其实,太平天国中作战最勇猛,最适合做前锋大将的便是萧朝贵,然后才是罗大纲、林凤祥、陈玉成等猛将。李秀成在《自述》中对其评价是:“勇猛善战,冲锋第一”,短短的八个字,却道出了他是晚清超一流战将之事实。大湟江突袭战、蔡村江攻防战、永安突围战,以及千里奔袭长沙等等,无不是他的杰作;若是杨秀清及时派出增援部队,估计长沙将会成为太平军攻占的第一座大城市。所以,萧朝贵适合当前锋大将,为太平天国攻城略地,摧毁城堡,并在野战中消灭对手。

第五位、后勤主任——石达开。时至今日,人们对石达开的评价是“文武双全”,太平天国的灵魂性人物,是农民革命领袖的榜样。其实,石达开并不适合统帅大军作战,他缺乏大型会战所需要的果敢之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力,以及随机应变之能力。衢州会战、宝庆会战的失败,与其缺乏和敌人血战到底之意志力有关;大渡河全军覆没,兵败身死,这是他当断不断,优柔寡断之性格惹的祸。不过,石达开却擅长民政与外交,尤其是搞后勤很有一套。要知道,太平天国前期所需要的军粮和补给物资,几乎都是石达开从外地运回天京或大本营,没有石达开搞后勤,太平军吃饭都成问题。所以,石达开当后勤主任最合适。

除了以上这五位,陈玉成善于攻击,李秀成善于招降纳叛,林启荣、叶芸来、吴如孝等则善于防守作战,他们也是太平天国的重要支柱。如果这些人能组建领导集团,杨秀清、萧朝贵统帅大军北伐;林启荣、叶芸来、吴如孝等辅助洪秀全守住天京;石达开为大军筹集足够的粮饷,并保证供给;冯云山搞宣传策划,拉拢人马;李秀成则是去招降敌人,瓦解清军斗志。如此一来,太平军获胜的概率相当大,各位说说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雍正在继位之后,为何与母亲关系迅速恶化?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雍正继位之谜,康熙母亲,雍正和他母亲关系不好

    历史上的雍正生母德妃也就是后来追谥的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在康熙去世不久后也跟着去世了,当时民间传言确实有曾说雍正逼死生母之传言,而雍正还对传言进行了回击,特意撰写了《大义觉迷录》来驳斥这些传言,结果反而使得雍正越描越黑。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不过纵观历史来看,可以肯

  • 唐朝外戚大臣武元庆简介:武则天称帝后追封他为什么王爵?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则天重用酷吏,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唐玄宗的大臣

    武元庆,字号不详,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外戚大臣,应国公武士彟之子,女皇武则天异母兄,梁王武三思之父,母为相里氏。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唐高宗时期,武则天成为皇后。作为外戚,授宗正少卿,外放龙州刺史,病卒于任上。武则天称帝建立武周,追封武元庆为梁王,谥号

  • 燕王朱棣登基之后,为何没有改国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燕王朱棣的故事。在古代,以封号为国号者并不少见,例如汉朝之刘邦(获封汉王)、魏之曹丕(继承魏王)、晋之司马炎(继承晋王)、唐之李渊(继承唐国公)。那么,取得“靖难之役”胜利的朱棣,为何不以“燕”为国

  • 为什么说朱常洛是个可怜人?他为儿子留下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为什么别人说我可怜,朱常洛的皇后,朱常洛女儿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常洛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不幸的人总会将自己的不幸转接给其他人,在自己的不幸的基础上,让别人也同样的痛苦,同样的不知道何为幸运!朱常洛不是一个好父亲,他的儿子朱由校到了十六岁,还是一个连字都认不全的文盲天子,除了皇位和自卑,朱常洛什么都没有给儿子留下。朱

  • 历史上的弘时是个什么样的人?雍正为何不重视他?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弘时简介,雍正为什么不喜欢弘历,历史上真实的雍正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弘时的故事。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清世宗雍正帝在圆明园驾崩。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大学士张廷玉四人共同取出“正大光明”牌匾后的传位诏书,宣布皇四子弘历登基,是为乾隆帝。

  • 五虎上将中有四个人曾经跟随曹操 曹操为什么一个都没有留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关羽为什么是五虎上将之首,五虎上将已故三人,刘备有卧龙凤雏五虎上将为什么没赢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五虎上将和曹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操有不少缺点,例如他曾多次纵容士兵屠城,他性格奸诈多疑等,为此背负了不少骂名,但曹操爱惜人才的美名,是大家公认的,曹操为了得到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唯才是用,这使得三国时期的大部分人才,都被曹操招揽到了自己帐下,但即便如此

  • 咸丰皇帝真的是慢性自杀吗 咸丰为什么会自暴自弃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咸丰,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翻看各种史料,说咸丰皇帝是慢性自杀其实也不过分。满清十二位皇帝,说他是最差的也不为过,咸丰的结局其实就是因为他薄弱的意志力所造成的。阎崇年先生曾评价咸丰皇帝三大错:继位错、离京错、顾命错。在我看来,咸丰皇帝最大的错误就是自暴自弃。这与当时的历

  • 三英战吕布后,张飞单挑在也没赢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演义三英战吕布谁赢了,张飞单挑吕布胜败如何,张飞单挑吕布原文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张飞的故事。三国演义中,吕布被神话,是第一武将,一般最少需要三人(刘备、关羽、张飞),或者六人(许褚、典韦等曹营六将)才能打跑吕布,至于斩杀吕布,演义中还没人能够办得到。然而,有人发现,自从虎牢关三

  • 揭秘:曹魏名将朱灵在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魏名将排名,许褚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武将中谁不属于曹魏势力

    说起袁绍的爱将朱灵,就不得不提起《三国志》中对他的记载。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三国志·徐晃传》曾经记载朱灵、袁绍和曹操的故事:太祖之征陶谦,绍使灵督三营助太祖,战有功。曹操征伐陶谦时,袁绍让朱灵率领三个营助曹操一臂之力。所有大将都往返回到袁绍身边,唯独爱将朱灵

  • 曹操父子三人和苏轼父子三子各有成就 两者谁的文采更高一些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苏轼家的父子三人,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君子之争作文,曹氏父子三人合称什么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父子和苏轼父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中国有这样的一句俗话,叫做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意思是文采方面的高低,很难做出量化的比较,因此,如果有人问曹操三父子和苏轼三父子哪一方文采高的话,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复杂而且很难服众的,我们勉强做个探讨。图片:曹操父子三人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