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五虎上将中有四个人曾经跟随曹操 曹操为什么一个都没有留下

五虎上将中有四个人曾经跟随曹操 曹操为什么一个都没有留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322 更新时间:2023/12/4 19:05:07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五虎上将和曹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曹操有不少缺点,例如他曾多次纵容士兵屠城,他性格奸诈多疑等,为此背负了不少骂名,但曹操爱惜人才的美名,是大家公认的,曹操为了得到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唯才是用,这使得三国时期的大部分人才,都被曹操招揽到了自己帐下,但即便如此,曹操也错过了不少人才。

刘备帐下最优秀的大将是他的五虎上将,5人中有4人曾跟随过曹操,为何爱才如子的曹操,一个也没有留下?

一、马超

马超是西凉军阀马腾之子。东汉末年,曹操得到了汉献帝后,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献帝的名义,号令天下诸侯。西凉军阀马腾在曹操的劝说下,最终归顺了曹操,马超名义上也成了曹操麾下的一员武将。曹操为了更好地控制马腾,劝说马腾入朝为官,留下马超镇守西凉。

后来,曹操派钟繇和夏侯渊率兵出河东,去攻打汉中的张鲁,期间路过马超的地盘时,由于提前缺乏沟通,被马超误会,以为曹操派兵要来夺取自己的地盘,所以联合韩遂反曹。起初,马超、韩遂联军,多次击败曹军,给曹操造成了很大压力,但随后,曹操听从谋士贾诩的建议,使用反间计,让马超、韩遂关系破裂,最终将其击败。马超兵败后,逃到了汉中张鲁麾下,随后又转投到了刘备帐下,成了刘备麾下的一员猛将,这也让曹操由此错失了马超这员猛将。

二、黄忠

黄忠是刘表麾下的中郎将,他跟随刘表侄子刘磐驻守在长沙攸县。曹操灭掉袁绍等强敌之后,开始挥师南下,恰好遇上了荆州之主刘表病逝。荆州实力不如曹操,刘表之子刘琮也没有刘表之才,所以面对强敌曹操,他选择了不战而降,刘琮手下的将领,蔡瑁、黄忠等人,也成了曹魏将领。

开局很顺利,但随后的故事,对曹操而言却十分苦涩。曹操拿下荆州之后,将目光放在了江东,实力远不如自己的江东,却在孙权、周瑜等人的领导下,决心要抵抗到底,而且还和刘备联合起来对付自己,但即便如此,曹操的优势依然十分明显,但是不久后,周瑜用一把大火烧毁了曹操的所有战船,他手下的士兵,也有不少葬身火海和死于孙刘联军之手,曹操惨败而归。

曹操走后,刘备派手下大将乘机夺取了荆州四郡,其中派名将关羽去夺取长沙郡。黄忠是长沙太守韩玄手下的一员大将,但因为在战场上,他为报关羽的不杀之恩,故意放了关羽一马,这导致他被韩玄怀疑,要杀了他,魏延出手救了黄忠,随后两人归顺了刘备,长沙也落入了刘备之手。

三、张飞

徐州牧陶谦去世后,在麋竺等人的支持下,刘备做了徐州之主,但可惜,他率兵征讨袁术时,徐州被忘恩负义的吕布夺取。刘备回来后,两人选择和好,但不久后,吕布出兵攻打刘备,刘备兵败后,前往许都投奔曹操,暂时依附曹操,他手下的关羽、张飞等名将,也成了曹营武将。

刘备是一位很有志向的枭雄,他经常寄人篱下,是现实所迫,但是他并不想做某位枭雄麾下的将领,所以他并不会在曹操帐下久留。同时,曹操也发现刘备非久居人下之人,对刘备有所防备。刘备在依附曹操期间,还参与了董承等人的“衣带诏”之事,他害怕事情败露,自己遭受,所以趁率兵攻打袁术之际,主动离开了曹操,他手下的关羽、张飞,也跟随他离开了曹操。

四、关羽

关羽因为在汜水关之前,温酒斩华雄一事,让曹操对他另眼相看,十分青睐关羽,一直想将关羽招揽到自己麾下。刘备被吕布击败后,关羽跟随刘备短暂依附过曹操,但因为衣带诏事件,关羽跟随刘备离开了曹操。但是不久后,刘备又被曹操击败,关羽和刘备、张飞走丢,不知道两人是死是活,他自己被曹军所困,难以脱身,最终在张辽等人的劝说下,关羽降了曹操。

关羽对刘备十分忠诚,他不想背叛兄长,所以在归顺曹操之前,他和曹操约法三章,其中有一条是,只要得知兄长刘备的下落,他就会离开曹营去投奔刘备,但是曹操为了得到关羽,答应了。

关羽到曹操麾下后,为其杀颜良、诛文丑,报了曹操之恩。当他得知刘备还生还后,对曹操已没有亏欠的关羽,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曹营,一路上他过五关斩六将,艰难地回到了刘备身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咸丰皇帝真的是慢性自杀吗 咸丰为什么会自暴自弃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咸丰,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翻看各种史料,说咸丰皇帝是慢性自杀其实也不过分。满清十二位皇帝,说他是最差的也不为过,咸丰的结局其实就是因为他薄弱的意志力所造成的。阎崇年先生曾评价咸丰皇帝三大错:继位错、离京错、顾命错。在我看来,咸丰皇帝最大的错误就是自暴自弃。这与当时的历

  • 三英战吕布后,张飞单挑在也没赢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演义三英战吕布谁赢了,张飞单挑吕布胜败如何,张飞单挑吕布原文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张飞的故事。三国演义中,吕布被神话,是第一武将,一般最少需要三人(刘备、关羽、张飞),或者六人(许褚、典韦等曹营六将)才能打跑吕布,至于斩杀吕布,演义中还没人能够办得到。然而,有人发现,自从虎牢关三

  • 揭秘:曹魏名将朱灵在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魏名将排名,许褚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武将中谁不属于曹魏势力

    说起袁绍的爱将朱灵,就不得不提起《三国志》中对他的记载。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三国志·徐晃传》曾经记载朱灵、袁绍和曹操的故事:太祖之征陶谦,绍使灵督三营助太祖,战有功。曹操征伐陶谦时,袁绍让朱灵率领三个营助曹操一臂之力。所有大将都往返回到袁绍身边,唯独爱将朱灵

  • 曹操父子三人和苏轼父子三子各有成就 两者谁的文采更高一些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苏轼家的父子三人,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君子之争作文,曹氏父子三人合称什么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父子和苏轼父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中国有这样的一句俗话,叫做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意思是文采方面的高低,很难做出量化的比较,因此,如果有人问曹操三父子和苏轼三父子哪一方文采高的话,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复杂而且很难服众的,我们勉强做个探讨。图片:曹操父子三人剧

  • 40岁前的左宗棠,他的生活到底有多惨呢?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左宗棠孙子左巨生下场,左宗棠晚年下场,左宗棠的一生经历

    大家好,说起左宗棠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宗棠很多人都熟悉,是晚清名臣,但是,左宗棠在40岁前,并不顺利,屡次参加会试不中,靠教书维持生活。40岁前的左宗棠有多惨呢?有一个人物可以对比,此人就是曾国藩。曾国藩仅仅比左宗棠大一岁,两人在长沙读书的时候,就已经是朋友。论学识,左宗棠丝毫不差曾国藩,可

  • 三皇子弘时聪慧异常,雍正为何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弘时是被雍正赐死的吗,雍正的儿子弘时结局怎么样,雍正王朝弘时

    雍正为何要杀死弘时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众所周知,我国有着漫长的封建历史,在这个封建历史的进程中,前后有着无数的执掌天下的统治者,在这一众的皇帝中,很多人留下了无尽的故事对于这些在位的皇帝而言,后世的人们大都是有着不同的评价,说到这诸多的皇帝,其中清朝史料中的雍正皇帝

  • 项羽分封的18个诸侯分别是谁?他们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西楚霸王项羽有后代吗,项羽分封三秦,项羽分封诸王版图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分封的18个诸侯分别是谁,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从而建立了秦朝。公元前221年,嬴政称

  • 秦惠文王的心腹爱臣公孙衍,为何会致力于组织合纵抗秦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公孙衍结局,合纵失败,秦惠文王对秦国的贡献

    公孙衍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前330年,一名身着秦军战甲的士卒骑着快马,口中喊着“河西大捷、河西大捷”,直入咸阳城。随后,秦国大良造公孙衍率领秦军全歼魏国河西驻军,擒杀魏国上将军龙贾,收复河西之地的消息从咸阳宫传出。无论是咸阳城内的平头百姓还是达官显贵,纷

  • 张飞抢了夏侯渊的孙女夏侯氏,为何没有人报复他?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飞的老婆为啥是夏侯渊女儿,夏侯渊与刘禅什么关系,刘备与夏侯渊什么关系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张飞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其他三国有关的书籍,都有描写张飞抢了夏侯渊的孙女夏侯氏做媳妇的故事。张飞在谯县出城拾柴时,看到13岁的夏侯氏住在这里,得知她是良家妇女之际,就娶她为妻了,于是夏侯氏与张飞结婚,最终为张飞生了两个女儿,都

  • 水镜先生弟子那么多,最出名的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水镜先生到底多厉害,水镜先生三个著名徒弟,孔子有名气的弟子

    水镜先生是三国时期得道高人,姓司马,名徽,字德操,河南禹州人。司马徽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能力,是一个不世出的“伯乐之才”。司马徽一生并未辅佐谁,闲云野鹤一样的人物,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鬼谷子差不多。他有一个著名的绰号叫“好好先生”,即不论人短,专论人长,万事皆好。一次有人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