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说朱常洛是个可怜人?他为儿子留下了什么?

为什么说朱常洛是个可怜人?他为儿子留下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145 更新时间:2023/12/30 8:38:42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常洛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不幸的人总会将自己的不幸转接给其他人,在自己的不幸的基础上,让别人也同样的痛苦,同样的不知道何为幸运!朱常洛不是一个好父亲,他的儿子朱由校到了十六岁,还是一个连字都认不全的文盲天子,除了皇位和自卑,朱常洛什么都没有给儿子留下。

朱常洛是可怜的,他的父亲明神宗从没有给过他一天的父爱,在他的印象中,永远只有明神宗的冷脸和苛责。但他又是可恨的,朱常洛把明神宗留给他的痛苦,全部给了他的儿子朱由校,他的冷脸和无视也成了朱由校一生的痛苦,始终不得解脱。

朱常洛的可怜

朱常洛的父亲朱翊钧是在自己的母亲的逼迫下长大的,因此朱翊钧十分的惧怕自己的母亲,在他临幸婢女氏之后,都不敢承认这件事,生怕叫母亲知道了就是一顿责罚。尽管王氏母凭子贵,但朱翊钧面对这个儿子实在生不出感情,尤其是这个儿子的出生,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明神宗——这是他犯的错。

朱常洛虽然是明神宗的长子,但他不受父亲的重视,明神宗带给他的只有灾难。对待母亲李氏十分惧怕的朱翊钧,对待朝臣却十分的刚硬,为了不让朱常洛当太子,他和朝臣整整对抗了十五年。在储位之争期间,上百位官员被罢免,就连容易影响国运的内阁首辅都被罢免了四个,就连地方官员在这场战斗之中都受到了牵连。

尽管最终以朱常洛成为皇太子为结局,但是朱常洛在这场无声的战斗之中,受到的心灵创伤是无法弥补的。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太子之位的争夺没有结束,膨胀的欲望也没有因此消散,朱常洛依旧生活在恐惧之中。

已经成为太子的朱常洛,日子没有安稳多久,一个男人用木棒在太子宫中大肆打杂,碰到他的人没有一个能够幸免毒打,若非韩本将人制住,棍子下一个要招呼的人将是朱常洛。朱常洛被人如此对待,明神宗就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但当郑贵妃哭到他的面前时,朱翊钧却心疼了。

儿子不过受了一顿惊吓,爱妃却哭了;不管大臣们怎么劝说,明神宗都不管不顾,表面要让贵妃去求原谅,暗地里却让人给太子试压,明面上直接处理了上书要求严查的臣子。“给皇太子母坟户三十名,园地二十五顷,以供香火”,这都是事情过后很久,但是舆论越闹越大后,朱翊钧给朱常洛的“安抚费”。

时帝讳之,故左右无言者。一日,侍慈圣宴,语及之。帝不应。慈圣命取内起居注示帝,且好语曰:“吾老矣,犹未有孙”。朱常洛的存在是不受父亲承认的,他的母亲王氏也不受朱翊钧的重视,就连王氏整日哭泣到眼睛失明,也换不来明神宗的一点点同情。

父亲的无情,已经让幼小的朱常洛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而他的母亲也没有给予朱常洛半分的安全感。当她生下朱常洛之后,王氏几乎见不到朱翊钧的面,就连生活都过的十分的艰辛,她宫中使用的器物连民间的富贵人家都比不上,再加上郑贵妃时常过来当面嘲讽王氏,将王氏贬的一无是处。就算哪天郑贵妃没有前来王氏的宫里,王氏依旧听得到郑贵妃对她的嘲讽,因为就算在神宗面前,郑贵妃也不会停下那张恶毒的嘴。“时郑贵妃有宠,每与神庙戏,辄呼为老妈妈,暗行讥刺,圣衷默然,不自得也”。

在精神遭受的巨大打击下,王氏对儿子的控制也越来越强,朱常洛直到十三岁依旧和自己的母亲睡在一起,这种名为保护实际上却是变相控制的生活,更是让朱常洛痛恨自己的出身。“我十三年与同起卧,不敢顷刻离者”。

而王氏又只是一介宫女出身,对于丈夫的不疼爱,对于情敌的嘲讽,王氏只会哭。母亲的软弱更是让朱常洛没有感受过一点点的安全感。

朱常洛遭受了如此大的不幸,他从小缺少父爱、缺少安全感、永远生活在恐惧之中,他比别人更清楚,一个父亲需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他也比别人更有成为一个好父亲的“经验”,但朱常洛没有,他将自己的不幸全部报复在了自己的儿子身上。他的不幸的根源也就成为了儿子朱由校的不幸根源。

朱常洛是婢女所生,对于同样是婢女所生的朱常洛而言,他常常会想起自己的黑暗童年,内心的阴暗面也由此滋生,全部加于这个尚且什么都不知的孩童身上,仿佛只有折磨有同样经历的人,才会获得一些安慰,才能让自己得到一些治愈。

朱常洛十三岁才得到机会读书,而朱由校直到十六岁依旧没有上过学,在朱由校登基后甚至连奏折都读不懂,只能让太监读出来,他发布的诏令也常常文理不通,以至于被大臣讥笑。父亲一生不被祖父喜欢,而朱由校也同样没有受到过父亲的重视,他终日只能和太监、宫女一起玩耍,也只能在自卑不敢面对的时候,埋头做木工,以此来找回一点点可怜的自信。

朱常洛的童年悲剧也成了儿子的童年悲剧,他没有得到过的,他的儿子也同样没有拥有过;他自卑、敏感,朱由校也只会比他更脆弱。朱常洛实在不是一个好父亲,不知他死前看到那个像极了他的儿子,是否有过一点点的后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弘时是个什么样的人?雍正为何不重视他?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弘时简介,雍正为什么不喜欢弘历,历史上真实的雍正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弘时的故事。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清世宗雍正帝在圆明园驾崩。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大学士张廷玉四人共同取出“正大光明”牌匾后的传位诏书,宣布皇四子弘历登基,是为乾隆帝。

  • 五虎上将中有四个人曾经跟随曹操 曹操为什么一个都没有留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关羽为什么是五虎上将之首,五虎上将已故三人,刘备有卧龙凤雏五虎上将为什么没赢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五虎上将和曹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操有不少缺点,例如他曾多次纵容士兵屠城,他性格奸诈多疑等,为此背负了不少骂名,但曹操爱惜人才的美名,是大家公认的,曹操为了得到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唯才是用,这使得三国时期的大部分人才,都被曹操招揽到了自己帐下,但即便如此

  • 咸丰皇帝真的是慢性自杀吗 咸丰为什么会自暴自弃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咸丰,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翻看各种史料,说咸丰皇帝是慢性自杀其实也不过分。满清十二位皇帝,说他是最差的也不为过,咸丰的结局其实就是因为他薄弱的意志力所造成的。阎崇年先生曾评价咸丰皇帝三大错:继位错、离京错、顾命错。在我看来,咸丰皇帝最大的错误就是自暴自弃。这与当时的历

  • 三英战吕布后,张飞单挑在也没赢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演义三英战吕布谁赢了,张飞单挑吕布胜败如何,张飞单挑吕布原文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张飞的故事。三国演义中,吕布被神话,是第一武将,一般最少需要三人(刘备、关羽、张飞),或者六人(许褚、典韦等曹营六将)才能打跑吕布,至于斩杀吕布,演义中还没人能够办得到。然而,有人发现,自从虎牢关三

  • 揭秘:曹魏名将朱灵在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魏名将排名,许褚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武将中谁不属于曹魏势力

    说起袁绍的爱将朱灵,就不得不提起《三国志》中对他的记载。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三国志·徐晃传》曾经记载朱灵、袁绍和曹操的故事:太祖之征陶谦,绍使灵督三营助太祖,战有功。曹操征伐陶谦时,袁绍让朱灵率领三个营助曹操一臂之力。所有大将都往返回到袁绍身边,唯独爱将朱灵

  • 曹操父子三人和苏轼父子三子各有成就 两者谁的文采更高一些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苏轼家的父子三人,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君子之争作文,曹氏父子三人合称什么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父子和苏轼父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中国有这样的一句俗话,叫做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意思是文采方面的高低,很难做出量化的比较,因此,如果有人问曹操三父子和苏轼三父子哪一方文采高的话,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复杂而且很难服众的,我们勉强做个探讨。图片:曹操父子三人剧

  • 40岁前的左宗棠,他的生活到底有多惨呢?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左宗棠孙子左巨生下场,左宗棠晚年下场,左宗棠的一生经历

    大家好,说起左宗棠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宗棠很多人都熟悉,是晚清名臣,但是,左宗棠在40岁前,并不顺利,屡次参加会试不中,靠教书维持生活。40岁前的左宗棠有多惨呢?有一个人物可以对比,此人就是曾国藩。曾国藩仅仅比左宗棠大一岁,两人在长沙读书的时候,就已经是朋友。论学识,左宗棠丝毫不差曾国藩,可

  • 三皇子弘时聪慧异常,雍正为何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弘时是被雍正赐死的吗,雍正的儿子弘时结局怎么样,雍正王朝弘时

    雍正为何要杀死弘时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众所周知,我国有着漫长的封建历史,在这个封建历史的进程中,前后有着无数的执掌天下的统治者,在这一众的皇帝中,很多人留下了无尽的故事对于这些在位的皇帝而言,后世的人们大都是有着不同的评价,说到这诸多的皇帝,其中清朝史料中的雍正皇帝

  • 项羽分封的18个诸侯分别是谁?他们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西楚霸王项羽有后代吗,项羽分封三秦,项羽分封诸王版图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分封的18个诸侯分别是谁,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从而建立了秦朝。公元前221年,嬴政称

  • 秦惠文王的心腹爱臣公孙衍,为何会致力于组织合纵抗秦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公孙衍结局,合纵失败,秦惠文王对秦国的贡献

    公孙衍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前330年,一名身着秦军战甲的士卒骑着快马,口中喊着“河西大捷、河西大捷”,直入咸阳城。随后,秦国大良造公孙衍率领秦军全歼魏国河西驻军,擒杀魏国上将军龙贾,收复河西之地的消息从咸阳宫传出。无论是咸阳城内的平头百姓还是达官显贵,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