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石达开逢战必败,他的真实战力究竟如何?

石达开逢战必败,他的真实战力究竟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432 更新时间:2024/1/6 20:33:50

1857年5月,身兼翼王、义王、圣神风、军师四职的石达开打扮成一个江湖术士,匆匆忙忙离开了天京,开始了他单干的政治军事生涯。在安庆大本营,石达开凭借他在西征战场所取得的威望,号召旧部前来归顺,不日麾下便聚集着十余万精锐,声势十分浩大。不过,单干并不顺利,从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西转战直到兵败大渡河,石达开几乎逢战必败;所率领的近三十万大军,既打不过左宗棠、李续宜、席宝田、蒋益澧、刘长佑等湘军名将,连江忠义等地方团练武装都可以踹其两脚,实在是丢人至极。因此,单干之后的石达开,确实可以算是常败将军,一胜难求。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至于单干之后为何表现得如此差劲,除了客观环境不利,更多的是石达开本身之军事才能就不高,算不上是名将。要知道,石达开的成名战湖口大捷,上有东王杨秀清遥控指挥,下有罗大纲、林荣、陈玉成等战将的密切配合,并不能全算是他的功劳,石达开只是到前线督师而已。石达开虽然屡战屡败,但后人对其评价要远远高于其他诸王,晚清时许多人都是打着他的旗号干革命;现在则是将其视作农民领袖的形象代表,太平天国的灵魂。常败将军石达开为何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成为后人眼中的“三好学生”?究其原因就三个字,不偏科。

相对于杨秀清的优势——不玩跳大神,比较理性。实话讲,太平天国只有一个全能型人才,即是可以和曾国藩一争高下的东王杨秀清。此人虽是草根出身,但却有超高的战略眼光,可以总揽全局,可谓是一等一的奇才。从表演“天父下凡”稳住大局,从花洲迎主之战到永安突围,从道州决策到定都南京,从协调西征到攻破江南、江北大营,杨秀清可以说是政治、军事、战略样样精通,可以甩开石达开几条街。石达开在政治和军事上自然比不过东王,但还是有一个优势,即是石达开不像杨秀清那么喜欢搞“跳大神”,整天装神弄鬼,显得比较理性。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儒家“无神论”思想深入人心;杨秀清犯了大忌。

相对于韦昌辉的优势——不参与天京事变,置身事外。洪天王之所以能够在金田村扯旗造反,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胡以晃、韦昌辉、石达开这三大家族的资金支持,为部队打造兵器,购置粮草弹药。韦昌辉和石达开都是开国元勋,其综合实力也不相上下,打仗韦比较猛,政治石比较在行。不过,韦昌辉心狠手辣,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天京事变时,韦昌辉因痛恨杨秀清而大开杀戒,搞得满城血雨腥风,天怒人怨。反观石达开,虽说他与北王密谋要诛杀东王,但毕竟不在现场,给别人的感觉就是他品德高尚,不争权夺利。此外,在韦昌辉滥杀无辜之时,石达开却回来当了老好人,劝其不要扩大打击面。因此,在人民的心目中,石达开的形象是伟大的,是模范人物。

相对于冯、萧优势——全面发展,还活得久。在太平天国早期,南王冯云山是一个风云人物,是晚清最优秀的组织宣传家。要知道,冯云山只身一人披荆斩棘来到距离家乡上千公里的紫荆山,拉拢杨、萧、韦、石等入伙,并将拜上帝教发扬光大。萧朝贵呢?李秀成和清军的评价是“冲锋陷阵第一人”,可知他是一员骁勇善战猛将。但是,冯云山带兵打仗不行,萧朝贵玩政治是外行;石达开则是全面发展,军事有湖口大捷,政治有安庆易帜,组织有拉拢旧部之成功。此外,冯云山、萧朝贵均过早牺牲,一个死于全州蓑衣渡,一个死于长沙天音阁,这都是在定都天京之前就挂掉,还没来得及充分发挥其才干。石达开呢?成名是在定都天京之后的西征战场,而且一直活到1863年6月,能表现的机会多。

相对于李秀成、陈玉成之优势——抢占道德制高点,人缘关系好。石达开外出单干后,青年小将李秀成、陈玉成力挽狂澜,屡次击败满蒙八旗和曾国藩湘军,曾一度中兴了太平天国。李秀成在治国与行军方面很有一套,和石达开不相上下,否则也不可能在陈玉成死后还可以纵横江浙,建立苏浙根据地。但是,李秀成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是“貌似投降”,写了自述;石达开呢,虽说也是投降,但其理由是为了保全部下,这就抢占了道德制高点,为后世敬仰。那么,陈玉成可否超越石达开呢?若是论打仗勇猛程度,陈玉成可以秒杀害怕打恶仗、血仗的石达开,两者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但是,陈玉成年轻气盛,经常瞧不起别人,连老上司韦俊都欺负,人缘关系很不好,以致后来被困庐州,没人去救援;石达开在人缘方面自然是强于陈玉成。

综上所述,为何后人对石达开评价这么高,原因就在于他各方面均衡发展,政治、军事、战略、治国、人缘等科目都不落下,其他诸王则是偏科严重,不是后人心目中的“好学生”。此外,石达开是位悲剧英雄,权力顶峰时全家被杀;外出单干时,为保全部下而被凌迟,这自然值得同情了。所以,石达开可以加感情分,又胜了诸王一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在古代皇权历史上,有哪些女性的确登上了权力巅峰?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上第一个掌权的女人,古代制约皇权,历史上掌权的女人有哪些

    在我们的印象中,权力似乎从来都是男人的事情,尤其是古代社会,男尊女卑,女人更没有什么地位,可是中国历史上有些女人的确登上了权力巅峰。比如下面这六位,中国历史上权力最高的6位女性。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第一位是芈八子。芈月,战国楚国人,嫁给了秦国的秦惠文王,封为“芈八

  • 吕后成为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她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吕后被谁推翻,历史上的太后专权,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人

    在历史上,吕后(吕雉,汉高祖刘邦皇后),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时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被司马迁列入记录帝王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她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后世把她与唐朝的武则天并称为“吕武”。但民间常流传着吕后阴险狠毒的故事

  • 刘邦流传的千古骂人脏话 项羽听了火冒三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项羽3万人打败刘邦60万,火冒三丈是描写什么的,刘邦流传至今的三句话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邦千古脏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秦代末年的时候,因为各种暴政和天灾人祸,秦朝的统治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在秦二世死后与秦朝灭亡之后即将迎来中国历史之中最为精彩的一个时代,楚汉相争注定要让中国人记住几千年,这个时代里面产生和失去的东西,如果中国人之中有人不知道和

  • 武三思为何是唐朝外戚大臣?他在景龙政变中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唐宣宗仇氏,长颈龙,武承嗣和武三思

    武三思(?—707年8月7日),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外戚大臣,周国公武士彟之孙,一代女皇武则天侄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早年因父坐罪,流放远地。武后掌权后,召为右卫将军,迁礼部尚书、监修国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后,封为梁王,迁司空、同

  • 太平天国人才济济,盘点最有名的五位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太平天国将领名单,太平天国人才排名,太平天国最能打的将领

    1864年7月,曾经一度将大清推向灭亡边缘的太平天国运动在湘军的炮火下成为了历史;幼天王、李秀成、洪仁等核心领导人均在同一年被俘虏,成为清廷的刀下鬼。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很多,按照李秀成《自述》之说法,天王用人不当是主要原因之一。那么,如果可以假设,用哪些人组成领导核心才有望战胜清朝呢?洪秀全、冯云山

  • 雍正在继位之后,为何与母亲关系迅速恶化?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雍正继位之谜,康熙母亲,雍正和他母亲关系不好

    历史上的雍正生母德妃也就是后来追谥的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在康熙去世不久后也跟着去世了,当时民间传言确实有曾说雍正逼死生母之传言,而雍正还对传言进行了回击,特意撰写了《大义觉迷录》来驳斥这些传言,结果反而使得雍正越描越黑。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不过纵观历史来看,可以肯

  • 唐朝外戚大臣武元庆简介:武则天称帝后追封他为什么王爵?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则天重用酷吏,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唐玄宗的大臣

    武元庆,字号不详,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外戚大臣,应国公武士彟之子,女皇武则天异母兄,梁王武三思之父,母为相里氏。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唐高宗时期,武则天成为皇后。作为外戚,授宗正少卿,外放龙州刺史,病卒于任上。武则天称帝建立武周,追封武元庆为梁王,谥号

  • 燕王朱棣登基之后,为何没有改国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燕王朱棣的故事。在古代,以封号为国号者并不少见,例如汉朝之刘邦(获封汉王)、魏之曹丕(继承魏王)、晋之司马炎(继承晋王)、唐之李渊(继承唐国公)。那么,取得“靖难之役”胜利的朱棣,为何不以“燕”为国

  • 为什么说朱常洛是个可怜人?他为儿子留下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为什么别人说我可怜,朱常洛的皇后,朱常洛女儿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常洛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不幸的人总会将自己的不幸转接给其他人,在自己的不幸的基础上,让别人也同样的痛苦,同样的不知道何为幸运!朱常洛不是一个好父亲,他的儿子朱由校到了十六岁,还是一个连字都认不全的文盲天子,除了皇位和自卑,朱常洛什么都没有给儿子留下。朱

  • 历史上的弘时是个什么样的人?雍正为何不重视他?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弘时简介,雍正为什么不喜欢弘历,历史上真实的雍正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弘时的故事。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清世宗雍正帝在圆明园驾崩。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大学士张廷玉四人共同取出“正大光明”牌匾后的传位诏书,宣布皇四子弘历登基,是为乾隆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