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什么是千叟宴?乾隆皇帝是如何好心办了坏事的?

什么是千叟宴?乾隆皇帝是如何好心办了坏事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147 更新时间:2023/12/19 10:43:15

雍正十三年(1735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驾崩,终年58岁,传位于第四子弘历。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先看一幅对联:

乾隆出: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纪昀对: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康熙五十二年,康熙皇帝在畅春园第一次举行千人大宴,玄烨帝席赋《千叟宴》诗一首,故得宴名。

说到“千叟宴”,一定要说清朝康熙皇帝。

为了体现仁孝天下,更为了笼络人心,巩固自己的统治,康熙皇帝干了一件事:宴请65岁以上的老人。

时值康熙六十大寿,他突发奇想,为了与民同庆,他与众大臣商议,就策划了这么一个大型官方+民间活动,即,举办一次千叟宴。来参加宴会的都是65岁以上的老人,当时人数已超700人,规模宏大,盛况空前,堪称清朝“吉尼斯”。

康熙一生举办了2次千叟宴,举办第二次千叟宴的时候,康熙已经70岁了,那个时候,乾隆只有15岁,他也跟着爷爷康熙参加了这次千叟宴,也正是这次宴会,给乾隆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翻开大清历史我们知道,清朝的皇帝们标榜自己以“孝道”治理天下,他们认为:孝敬父母的人,自然会顺从朝廷,尊重皇权。

乾隆五十年(1785),四海承平,天下富足。乾隆皇帝也效仿康熙帝,举办了一次最大规模的千叟宴。只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自己举办的这次千叟宴,却是好心办了坏事。这是怎么回事呢?

01

乾隆为要办这次千叟宴

乾隆办千叟宴有3个目的。首先,是为了模仿爷爷的做法,以此来拉近君臣、君民之间的距离,起到笼络人心的目的;其次,纪晓岚主笔的《四库全书》已经编纂完成,这是化的盛事,亦是国力昌盛的综合象征,乾隆要把这件国事昭告天下;第三,乾隆的五世孙出生,这代表着乾隆已经是五世同堂的幸福皇帝了。基于以上三个原因,乾隆搞了这次活动,以示庆贺。

02

乾隆皇帝这届千叟宴,较爷爷康熙那两次举办的规模都要高大上。光人数就有3000人,人员结构不仅有朝廷重臣,还有乡野老叟,总之一句话,光是宴席的席面就开了800张,而备用的也超过了200桌,可想而知当时的场面是多么大震撼。而且早已破了康熙爷爷的那两次记录。

03

满汉全席齐上阵

再说说菜品。按照当时的文献记录,公大臣,一二品官员还有外国使臣为一等桌,一等桌的菜单和摆设如下:银火锅和锡火锅各1个,猪肉片1盘,羊肉片1盘,鹿尾烧鹿肉1盘,煺羊肉乌叉(羊背肉)1盘,荤菜4碗,蒸食寿意1盘,炉食寿意1盘,螺蛳盒小菜2盘,乌木箸2只,主食为肉丝汤饭;三品官员到九品官员,以及商贾兵民老叟的宴席为次等桌,每桌摆火锅2个(铜制),猪肉片1盘,烧狍肉1盘,蒸食寿意1盘,炉食寿意1盘,螺蛳盒小菜2盘,乌木箸2只,主食为肉丝汤饭。

这次千叟宴,排面之大、人数之多、菜品之丰富,超过了往届,觥筹交错间,尽显天子贵气和皇家恩典,为此,在座的每位王公大臣和老人,无不感恩戴德。而乾隆皇帝,对于自己的“功绩”也是笑得合不拢嘴,为此,他还亲自给90岁以上的老人挨个赐酒,来表示对他们的祝贺。

当时在座的各位老人年纪都很大,其中有一个老人年纪最大是141岁,这换到现在都是不可想象的,所以那个时候有这样高寿的老人确实难得。乾隆对他特别尊敬,这个老人就是郭中岳。为此,乾隆和纪晓岚还还送了一幅对子给这位老人,就是文章开头的那幅对子。

根据上联的意思,两个甲子年120岁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岁。下联是古稀双庆,两个七十,再加一,正好141岁。堪称绝对。

04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老人家所在这一桌,在宴席当中的规格也是非常之高,就是所谓的满汉全席。也许就是因为菜品太好了,结果千叟宴之后,老人们回家都暴毙了。这是不是很让人匪夷所思,一时间舆论沸沸扬扬。

经过调查,后来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满汉全席都是一些山珍海味,这些老人吃的都是那种他们平时极其罕见的东西,比如烧烤、鲍鱼等,可谓是非常豪气的皇家做派。老人们在看到这样的美食之后都直吞口水,因为换做平时他们是根本无法吃到这些东西的,一时间,这些老人吃得很欢,而且宴会上,彼此觥筹交错,一时兴起,很多老人也喝了很多美酒,就出现了“无福消受”的情形。

很容易理解,老人的身体机能本来就在走下坡路,规律饮食和粗茶淡饭对他们极为重要,所以这么胡吃海塞,他们的身体自然吃不消,最后发生了异样,导致很多老人回家后直接暴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夫差为什么不听伍子胥建议杀掉勾践 夫差最后为什么要杀掉伍子胥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伍子胥和伯嚭,勾践怎样设计伍子胥,伍子胥为什么被夫差杀

    我爱历史网小编了解读者都很感兴趣伍子胥和夫差,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伍子胥当初劝夫差杀掉勾践,夫差为什么不听?夫差最后为什么要杀伍子胥?春秋时期,吴国国君阖闾是个贤明有才干的君主,他任用了人才伍子胥,推行了许多有利于民生的措施,增强了国力,还招纳任用了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当国家内部

  • 为什么说朱由校是一位生错时代的皇帝?他有多喜欢做木工?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哪个皇帝喜欢做木工,明朝朱由校的生母,朱由校木工水平到底多高

    在法国的历史上有一位荒废朝政、沉迷手工艺的“锁匠国王”路易十六。他沉迷于制锁工艺之中,不理朝政,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最终将自己和妻子送上了断头台。明朝时期也有一位颇为相似的皇帝,他同样热爱手工艺,同下场不好,但也同样生平跌宕传奇、引人深思。他就是大明王朝的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也是大明王朝

  • 伍子胥和楚平王有多大的仇恨 伍子胥为什么将他尸体挖出来鞭尸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伍子胥鞭尸,伍子胥与楚国的仇恨,楚平王下一个王是哪个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伍子胥,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伍子胥身为楚国人为什么要辅助吴王阖闾?伍子胥和楚国有仇吗?伍子胥为什么要将楚平王鞭尸?导语:伍子胥是一个悲情猛人,说他悲情,那是因为他这一生,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说他是猛人,那是因为他做人做事都比较猛。伍子胥全家遭到楚国陷害,他

  • 历史上康熙曾向朱元璋三叩九拜,他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康熙祭拜明孝陵,康熙为何祭拜朱元璋,清朝皇帝为什么要朝拜朱元璋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漫长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看过清廷剧《康熙王朝》的都知道,里面有这样一个桥段,那就是康熙向朱元璋行三叩九拜之礼。可能你会觉得这是狗血剧情,是编剧老师随意杜撰的。其实不然,在历史上,康熙跪拜朱

  • 伍子胥作为吴国重要人 伍子胥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伍子胥是哪个朝代的,伍子胥灭楚,伍子胥人生结局

    越王勾践忌惮他,阖闾重用他,伍子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伍子胥最后的下场是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说起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那就不得不提吴越争霸了,吴越争霸在中国历史上也留下了光彩耀眼的一笔。在吴国和越国的这场争霸战争中,要说起在战场上发挥

  • 李弘冀:南唐元宗李璟的长子,为何没当上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太宗为什么不传位给李泰,唐中宗为什么没传位给儿子,唐睿宗李旦在位多少年

    他是南唐元宗李璟的长子,后主李煜的长兄,此人就是李弘冀。那么李弘冀身为长子,为何最后没当上皇帝?这其中发生了哪些故事?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来说说李弘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吧!李弘冀是李璟的嫡长子,他母亲是钟皇后。元宗李璟继位后,李弘冀并没有待在皇宫中享受安逸生活,而是被派去外地了驻守。李弘

  • 仇士良干涉了朝政二十载,最后为何却能侥幸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宦官不得干涉朝政,王守澄与仇士良,糜芳傅士仁如果不投降

    细数历史上的宦官之祸,尤以东汉、唐朝、明朝为最,其中出名者有十常侍张让、唐朝仇士良、九千岁魏忠贤,但令人疑惑的是,除了仇士良之外,十常侍张让与九千岁却是都有着不好的结局。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仇士良干涉了朝政二十载,为何最后却能侥幸得以善终?仇士良入宫的时间,现如今不得而知,只知道唐顺宗在位时期,

  • 请周亚夫吃饭却不给他筷子,汉景帝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为何不给筷子,周亚夫筷子,王立群汉景帝除周亚夫

    汉景帝刘启是西汉第六位皇帝,文帝后七年 (前157年)六月继位。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周亚夫是西汉重臣,他是西汉开国功臣周勃之子,后来在平定七国之乱时,周亚夫居功至伟、立下大功,所以他得以封侯拜相,受到了汉景帝的极度信任,甚至汉景帝曾一度还想让周亚夫将

  • 蜀汉灭亡后,姜维却愿意为蜀汉“死而后已”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如果姜维不投降蜀国,姜维是魏国还是蜀国,姜维最后一计如果成功

    263年,邓艾攻下绵竹,直逼成都。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不仅诸葛亮为了蜀汉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于诸葛亮的传人姜维,同样是为蜀汉呕心沥血。姜维(202年~264年3月3日),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人。作为三国

  • 三国时期能镇守街亭的人是是谁?诸葛亮为何没有推举他们?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为什么要用马谡守街亭,三国演义街亭在哪个地方,三国街亭地形

    第一次北伐的失败,以马谡失街亭为标志,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马谡镇守街亭,无疑是大错特错。诸葛亮为什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可能再过一千年也没有准确答案:诸葛亮对刘备忠心耿耿,违背刘备遗言而用马谡,是为不忠;不顾众人反对而一意孤行,诸葛亮这是不智;不知马谡纸上谈兵刚愎自用,这是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