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并不存在貂蝉这个人 吕布杀董卓到底是为了什么

历史上并不存在貂蝉这个人 吕布杀董卓到底是为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655 更新时间:2024/1/28 19:15:31

貂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貂蝉并不存在,那么吕布董卓的原因是什么?董卓又是怎么死的?

貂蝉是《三国演义》中的人气角色,也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文中对她倾国倾城的绝色容貌的描写,让后世的读者心向往之,浮想联翩。吕布杀掉董卓后,貂蝉的结局也牵动了无数人的心神。

关于貂蝉的命运,有许多种说法。有的认为曹操得知关羽将貂蝉藏于静慈庵后派人捉拿,貂蝉为了不让曹操得逞,自刎而死;也有的认为曹操为了离间刘关张三人,采纳荀攸的计谋,使用美人计,明面上将貂蝉许给关羽,实际上却送给刘备,为了避免兄弟相争,关羽杀了貂蝉。

总之,貂蝉的结局可谓扑朔迷离,各种说法都有。

然而,其实这些说法,皆是传说,因为历史上,压根没有貂蝉这个人,她是后世文学家虚构出来的人物。

在《三国志》《后汉书》等正史典籍中,都没有貂蝉的身影,她的第一次出场是在元朝的《三国志平话》中。这本书是《三国演义》的雏形,作者首创了貂蝉这个角色。不过在这个版本中,貂蝉本来就是吕布的妻子,由于战乱两人走散,貂蝉后来进入汉朝宫中,宰相王允得知后,故意让董卓娶貂蝉激怒吕布。

尽管这个版本中的貂蝉与《三国演义》中的貂蝉还有很大的出入,角色地位也没有那么高,但其出色的故事架构,还是引起了文人和百姓的关注,不论是杂剧还是评书,貂蝉这个角色都有所登场。这个故事适合人们对于英雄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追捧,貂蝉的知名度迅速普及开来。元朝的杂剧家们纷纷发挥自己的创作力和想象力,为貂蝉这个角色增添细节,扩充故事。

不过,貂蝉真正家喻户晓还是罗贯中的功劳。元末明初时期,罗贯中根据前人对貂蝉的描写,并进行了自己的创新,将貂蝉从吕布原配妻子变成了王允的女儿,吕布维护妻子的纲常伦理大剧成了王允为除掉董卓而采用的美人计。貂蝉也从原本王允随意摆布的“工具人”成为了关键人物,其性格特征更加明显。

一位绝色的倾城女子,为了民族和国家大义,不惜牺牲自己,这样的凄美故事给貂蝉这个角色增添了悲剧的美感,也让她成为深入人心的角色。直到如今,貂蝉依旧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人物,不论是文艺作品还是游戏中,只要与三国有关,往往都有貂蝉。

不过,不论貂蝉的人气有多高,她终究是后世的文学家虚构出来的角色,历史上并无此人。如果没有貂蝉,吕布杀董卓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

因为董卓对吕布的猜忌。

董卓的猜忌可能与自身的性格和吕布过去的所作所为有关。

吕布起初是并州刺史丁原的部将,丁原对吕布十分亲近,对他委以重任。可是当董卓掌权后,吕布很轻易地就投靠了董卓,还杀了对自己很不错的丁原。吕布帮助董卓侵吞了丁原的势力,还在董卓篡权的时候旗帜鲜明地投靠了他,自然要重赏。董卓表面上也对吕布十分信任,与他发誓结为父子,两个人的感情好似感天动地。

然而,董卓实际上对吕布十分忌惮。由于实在没有可以依靠的护卫,又担心天下人来谋杀自己,董卓只能让吕布来作自己的侍卫。可是吕布杀丁原的事情还历历在目,董卓看着吕布手持武器站在自己身边时,脑海中未免没有吕布拔刀劈向自己的画面。

董卓本身又是一个军阀,一个谋朝篡位的权臣,他性格多疑,喜欢猜忌手下,所以对待吕布不可能很真心。吕布只要稍有不慎,就会遭到董卓的责骂,有一次董卓在气头上还对吕布掷出手戟。

在这个时候,一个女人出现了,尽管她不是貂蝉,但估计是貂蝉的原型。此人是董卓的一位婢女,由于吕布担任董卓的贴身侍卫,所以经常能与婢女见面,两人一来二往的就萌生了情愫,私通在一起。

董卓向吕布掷出手戟以后,吕布就开始在心中忧惧起来,如今董卓就已经如此凶狠,要是了解自己与他的婢女私通,岂不是要扒了自己的皮?

吕布越想越担心,找到与自己交情很好的王允。此后发生的事情与演义中并没有太大出入,只是不存在貂蝉这个角色。在王允的挑拨下,吕布杀了董卓,除掉了自己的这位义父。

可能正是因为这个情节,后世的文艺作品中才诞生了貂蝉这个角色。不过,这个婢女算不上吕布刺杀董卓的真正原因,毕竟在古代一位婢女的身份地位低微,如果董卓和吕布互相信任,董卓顺水推舟将婢女送给吕布就是了,吕布犯不上担心受怕。

真正让吕布杀掉董卓的原因,是两个人互相猜忌,他们一个篡国,一个弑父,两个人各怀鬼胎,如何能不出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秦良玉是这样的人?秦良玉一生有过哪些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秦良玉的主要事迹,秦良玉与马千乘的故事,秦良玉漂亮吗

    首先看秦良玉,不得不承认她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否则不可能在杨应龙叛乱的时候,亲率500士兵辅助镇压。也不会在自己的丈夫去世后,毅然决然的承担起土司大任,并且在此后镇压叛乱,抗击后金,坚决抵制清朝入侵。秦良玉是一个极具军事才能的女子,从小跟随自己父亲研习兵法,训练骑射的经历,让她得以在以后多次在战

  • 历史是怎样评价女将秦良玉的?秦良玉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女将排名,秦良玉有后人吗,秦良玉的主要事迹

    秦良玉是历史上第一位被朝廷正是册封的封侯女将,她是战功卓著的女将军、民族英雄、军事家,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记载在正史中,且单独作战的女人。秦良玉一生忠于明朝,战功赫赫,在抗击外敌,镇压内乱中都有极为出色的表现。上柱国光禄大夫,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驻四川等多处提督、总兵官,镇东将军,少保加封太保兼太子太

  • 汤和与朱元璋有什么关系?汤和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为啥不杀汤和,汤和为什么能活到最后,汤和和朱元璋的关系

    汤和是明朝大将,是当初与朱元璋打天下的一拨人中的其中一个,是开国功臣。汤和生于公元1326年,去世于公元1395年,字鼎臣,濠州钟离人。汤和与朱元璋是同乡,而且还是一条街长大的好兄弟,这使得汤和在后来成为朱元璋手下极受重用之人。从小在贫苦家庭长大的汤和,见惯了社会冷暖,知道没有一个好的地位和富有的钱

  • 朱元璋为何没杀和河?朱元璋是怎样评价汤和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汤和被朱元璋杀了吗,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朱棣,朱棣被朱元璋杀了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君主,是摧毁异族统治政权,恢复汉族政权的民族英雄。他结束了动乱时代,建立了一个稳定的王朝,使得百姓能安居乐业,修养生息。照理说这样一位伟大的帝王,应该会受到大家的肯定,歌颂他的功绩,让其名远扬后世。但是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其实对于朱元璋此人一直以来都抱有两种看法的。一种说朱元璋是明

  • 乾隆皇帝也曾被捕过吗?究竟是谁捕了乾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乾隆篡位了吗,乾隆为什么是历史罪人,弘历上一个皇帝是谁

    清朝的乾隆皇帝即弘历,一生治国有方,在位60年基本上为太平盛世,退位后还当了一段时间的“太上皇”,遥控国家大事。他一生深居简出,身份显赫,谁敢抓他呢偏偏他栽在自己“万分”陌生的小小部下手里,这个小小的部下就是清朝盛京将军属下的旅顺口水师营协领高勋。高勋是山海关人,他为人忠厚耿直,忠于职守,为官清正

  • 秦始皇不敢死?为何说秦朝亡于秦始皇的不敢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蒙恬蒙毅不死秦朝会灭亡吗,秦始皇不死秦朝会亡吗,嬴政不死秦国不会灭亡

    秦始皇的人生其实很简单:先是不怕死,后来不想死,最后不敢死。公元前219年以前,秦始皇并没把生死看得多么功利,因为他既然把自己称作“始皇帝”,必是打算给子孙留点生存的空间,不想耍赖不死。可是从公元前211年开始,48岁的秦始皇就陷入了纠结,他突然有种奇怪的感觉:他有点不敢死了!这一年,东郡有一块陨石

  • 朱棣是怎样给自己选陵址的?又产生了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瞻基陵,朱棣夺位事件叫什么,朱棣死在最后一次出征

    朱棣做了皇帝以后,就迁都北京,也和其他皇帝一样,着手选陵址、修建陵寝。他亲自带一班文臣武将、亲信幕僚、风水术士,在北京城四周的名胜挑选陵址。这一天,太监来报道:“山西术士胡子文找到一块风水宝地,可做皇陵,特请万岁爷察看定夺。”永乐帝听了心中高兴,就同一干文武随从,在胡子文带领下,来到张家口外的一处山

  • 南宋大臣崔与之的作品有哪些 后世如何纪念崔与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南宋时期设立的四馆,崔东壁遗书,崔与之简介

    崔与之(1158年—1239年),字正子,一字正之,号菊坡。原籍宁都白鹿营 (今江西省宁都县黄石镇营底村),幼年随父移居广东增城,故《宋史》载其广州人,《中国人名大辞典》载其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南宋名臣。绍熙四年(1193年)进士。授浔州司法参军,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特授广西提点刑狱。嘉定中,

  • 南宋大臣崔与之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崔与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崔与之简介,评价历史人物琦善,南宋末期大臣名单

    崔与之(1158年—1239年),字正子,一字正之,号菊坡。原籍宁都白鹿营 (今江西省宁都县黄石镇营底村),幼年随父移居广东增城,故《宋史》载其广州人,《中国人名大辞典》载其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南宋名臣。绍熙四年(1193年)进士。授浔州司法参军,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特授广西提点刑狱。嘉定中,

  • 南宋大臣崔与之生平简介 崔与之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国子罕,南宋忠臣,耶律贤简介

    崔与之(1158年—1239年),字正子,一字正之,号菊坡。原籍宁都白鹿营 (今江西省宁都县黄石镇营底村),幼年随父移居广东增城,故《宋史》载其广州人,《中国人名大辞典》载其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南宋名臣。绍熙四年(1193年)进士。授浔州司法参军,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特授广西提点刑狱。嘉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