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尚可喜的一生经历了什么?三藩之乱后为何会被软禁而死

尚可喜的一生经历了什么?三藩之乱后为何会被软禁而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58 更新时间:2023/12/15 1:20:35

三藩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叛乱事件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清朝初年的“三藩”,是指三个割据一方的汉族藩王,分别为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清军在进入山海关后,由于自身八旗兵实力不足和明朝原先的疆域广大,所以扶植了三藩,作为攻击李自成大顺军和南明的先锋。因此,非常明显的是,清朝能够一统天下,三藩自然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平南王尚可喜,不仅和吴三桂平起平坐,而且,在三藩之乱爆发后,尚可喜更是和吴三桂相抗衡。不过,对于尚可喜来说,最终却遭到了软禁而死的结局,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尚可喜祖籍山西洪洞曾祖父尚生迁至北直隶衡水,祖父尚继官迁至辽东海州,尚可喜便出生于此。明朝末年,后金进攻辽东,尚可喜跟随父亲尚学礼加入明朝大军。明朝天四年(后金天命九年,1624年),尚可喜投入到毛文龙麾下,被收为养孙,赐名永喜。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后来受到后金和清朝重用的将领,很多都出自毛文龙部下。换而言之,袁崇焕斩杀毛文龙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后金(清朝)。

明朝崇祯七年(后金天聪九年,1634年)四月十日,尚可喜来到盛京,皇太极出城三十里相迎,这样的待遇,和之前的孔有德、耿精忠保持一致。皇太极盛赞尚可喜“知明运之倾危,识时势之向背”,赏赐珍宝无数,旋封总兵官。自此开始,尚可喜开始为后金(清朝)效力。

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加封孔有德恭顺王、耿仲明怀顺王、尚可喜智顺王,这就是清朝初期的“三顺王”。并将海州赐尚可喜为封地,家眷安置于此,尚可喜受到皇太极极高的礼遇。

明朝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这一年,李自成率领大军攻占了明朝都城,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这意味着明朝的正式灭亡。在此背景下,清朝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于是,在吴三桂的帮助下,尚可喜等三顺王随清军入关,追击李自成至望都。后来,尚可喜与吴三桂随英亲王阿济格延长城而下,占领了李自成侄儿李锦所据的延安,后出武关进兵至湖广、江西,追击李自成余部,李自成在九宫山被杀后,班师回朝,奉命回驻海州。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消灭李自成势力的过程中,尚可喜和吴三桂等明朝降将一样,都立下了战功。当然,在李自成之后,清朝还需要消灭张献忠所在的大西军和南明朝廷,这促使尚可喜、吴三桂等人继续获得重用。

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顺治三年(1646年),平南王尚可喜与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进攻湖南。顺治七年(1650年)二月,大军抵达广州,一路势如破竹,望风归降。南明永历帝逃亡梧州,这让南明失去了和清朝划江而治的条件。顺治十年(1653年),尚可喜在肇庆打败南明将领李定国,转而平定潮州叛将郝尚久。顺治十一年(1654年)尚可喜于新会再败李定国,巩固了清朝对于广东的占据。而这,自然也为尚可喜镇守广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南明逐渐走向灭亡的背景下,尚可喜没有骄傲自大,而是清醒地认识到清朝削藩的态度。早在顺治十二年(1655年)十月,尚可喜首次上奏朝廷,请求归老辽东,为顺治皇帝以“全粤未定”挽留。对此,在笔者看来,早在康熙皇帝下令撤藩之前,尚可喜就表达了主动撤藩的意思了。一定程度上,这无疑是其目光长远的体现。如果清朝真的允许他归老辽东,那么,尚可喜不仅会从日后的三藩之乱中脱身,还能获得一个善终的结局。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尚可喜想要急流勇退,却为当时的形势所迫,没能远离是非之地。康熙十二年(1673年),尚可喜第十一次上奏朝廷,请求归老辽东、留其长子尚之信镇守广东。康熙准其归老辽东,但是,朝廷以尚之信跋扈难制,下令撤藩。而这,不仅让吴三桂不能接受,也直接导致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起兵造反。对于尚之信来说,显然不具备尚可喜的眼光,这也是他最终被康熙皇帝赐死的原因之一。

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三藩之乱爆发后,康熙皇帝命令尚可喜留镇广东,并加封尚之信为镇南王、平南王次子尚之孝为平南大将军。对于康熙来说,显然希望尚可喜、尚之信父子能够起到牵制吴三桂的作用,从而为自己调兵遣将,平定叛乱争取足够的时间。但是,在吴三桂起兵之后,靖南王耿精忠亦起兵,广东平南王麾下将领也有刘进忠、祖泽清等多人举兵响应。

在此背景下,尚可喜和尚之信这一对父子之间,发生了重要分歧。一方面,尚可喜坚定地站到了清朝这一边,决定用自己的兵力来阻挠吴三桂北上。另一方面,尚之信则发动了兵变,跟随吴三桂起兵反清。

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尚之信发兵围困其父府邸,夺取兵权,响应吴三桂叛乱,尚可喜闻变后欲悬梁自尽,被左右救起。对于尚可喜来说,显然没想到自己的儿子会起兵造反。

最后,自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开始,尚之信夺取大权后,就将自己的父亲尚可喜软禁起来了。同年十月二十九日,被软禁了八个月左右的尚可喜在广州薨逝,享年73岁。临终前,原本一直昏迷的尚可喜忽然强睁眼睛,说:“吾受三朝隆恩,时势至此,不能杀贼,死有余辜!”说完就去世了。对此,在笔者看来,尚可喜明白吴三桂等人掀起的叛乱,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也即终究无法改变清朝一统天下的局面。因此,在尚之信造反之后,尚可喜只能无奈叹息了。

得知尚可喜被软禁而死的消息后,康熙皇帝深受震动,赐谥号曰“敬”。看看“敬”这个谥号的含义,《逸周书·谥法解》中对此有4种释义:夙夜警戒曰敬,夙夜恭事曰敬,象方益平曰敬,善合法典曰敬。有的是褒扬工作十分勤勉,每天在岗位上工作时间很长,也有的夸赞行为符合规章制度。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尚可喜来说,“敬”这个谥号是正面的,体现出清朝对于尚可喜功绩和立场的赞扬。

在尚可喜去世后,棺椁暂厝于广州大佛寺,康熙二十年(1681年)归葬海州凤翔山,后又迁葬今海城市八里镇大新村文安山。此外,公元1681年(康熙二十年)冬,清军进入云南省城昆明,吴世璠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在三藩之乱平定后,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最终被清朝赐死,这其实是比较体面的结局。换而言之,如果不是因为尚可喜有功,尚之信的结局应该会和耿精忠一样,被凌迟处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张廷玉身为三朝老臣 张廷玉最后为什么会被抄家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乾隆和张廷玉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张廷玉身为三朝老臣又忠心于朝廷,乾隆最后为什么将他抄家了?相信很多朋友们一定都看过经典影视剧《雍正王朝》,在这部剧中最有分量的大臣就是张廷玉了,他在剧中是康熙皇帝临终托付的股肱之臣,又是雍正执行新政的有力保障,同时他

  • 曹丕称帝后刘备为什么说刘协已死 刘备就不想救刘协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对刘备和汉献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丕谋朝篡位称帝之后,刘备在做什么?刘备为什么不去就汉献帝?刘备说刘协已死的原因是什么?在三国乱世的前期,汉献帝的政治价值是极高的。谁能够拥有皇帝,谁就拥有了道德和法理上的制高点。曹操一招“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汉献帝的作用发挥

  • 水浒传中孙二娘是何形象?她的武器又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一说到水浒传中的那些美貌女将们,就感到十分的敬佩,她们以女性的身份却做了男人都不敢做的事情。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通行版水浒传中,有很多令人费解之处,如果我们把水浒传与宋元话本结合起来看,就会发现许多遗漏的情节,比如武松为何拜菜园子张青为兄,比如母夜叉孙二娘绰号的由来

  • 公孙瓒拥有天下最强大的骑兵和一州之地 公孙瓒为什么会早早出局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公孙瓒和袁绍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论实力公孙瓒比肩袁绍,公孙瓒又有最强的骑兵,公孙瓒最后为什么会失败?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董卓、袁绍、袁术、曹操、公孙瓒、刘表、孙坚、孙权、刘备等等。这些群雄打到最后就剩下三个:曹操、刘备和孙权,然后天下三分

  • 胡善祥被废后是什么样的真相?她与朱瞻基和孙皇后三人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汉族,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明宣宗朱瞻基尽管只当了十年的皇帝,但他在位期间,对促进明朝政治、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非常大的贡献,政治上,非常重视吏治的整顿和国家财政的管理,经济上

  • 如果从汉献帝的角度来看 董卓和曹操有没有什么区别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对董卓和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董卓和曹操相比,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汉献帝是怎么看待两人的?首先,皇帝杀权臣失败,很多是技术上没处理好,比如杀董卓、司马昭等。技术上处理好的,粱冀、宇文护、鳌拜、魏忠贤什么的,结果就很好。回到曹操的问题上,其实曹操的班底里有很多

  • 宣武灵皇后胡充华,在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与她相比武则天都要甘拜下风?此女子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01公元510年,农历三月十四。北魏宣武帝元恪迎来了他的第二个儿子——宠妃胡充华诞下的皇子元诩,也是他现存的唯一的儿子。坐拥六宫佳丽,子嗣却这般稀少,倒不是元恪的生理出现了障碍,而是因为他爹孝文帝立下的一项奇葩制度造

  • 同样都是被大臣拥立的皇帝 汉文帝为何没有像汉献帝一样成为傀儡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对汉文帝和汉献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献帝和汉文帝都是被大臣拥立才当上的皇帝,两人的结果为什么完全不同?“比较法”是读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但如果流于表面,很容易贻笑大方。东施说了,我也想做西施啊,刘娥说了,谁不想当武则天?汉献帝刘协撇撇嘴:要不你来试试?两个人的

  • 汉献帝禅让之后得以善终 刘备为什么给刘协举行丧礼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汉献帝退位后都没有被曹丕所害,面对这样的情况,刘备为什么要替刘协发丧?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220年12月,享国195年的东汉王朝走到了尽头,汉献帝刘协被迫退位,将皇位禅让给曹操之子曹丕。一般而言,亡国之君都不会有好下场,然而汉献帝却得以善终,病

  • 魏惠王如果重用商鞅的话 整个战国的局势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魏惠王和商鞅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魏惠王当初如果重用商鞅的话,战国的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局势会不会被改写?这个得分两层来看,对于魏国来说,局势改变不会太大,但对战国整体而言,改变将是翻天覆地的。对于魏国而言,情形根本不会好转,主要源于魏国已经没有深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