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策为何选择孙权做继承人

孙策为何选择孙权做继承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715 更新时间:2024/1/16 8:58:02

孙策是个英雄,孙策死后,选取了孙权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其实孙策的弟弟孙翊和他非常相似,作战勇敢,可是孙策偏偏把继承人交给了孙权,这里难道有什么隐情?

事实上,孙策曾在临死时交代了原因,但这是给别人看的,事实上交给孙权还有别的情况,江湖分析一下:

孙策死时,江东内部不稳。孙氏集团与江东氏族有很大的矛盾。孙家虽然祖籍是江东富春人士,但是孙氏发迹并不在江东,而且孙家父子都曾效力于袁术,而袁术是公然悖逆汉室自立为帝的贼子,在当时人人都还寄希望于匡扶汉室的时期,袁术就是汉贼,那他的爪牙便也是贼了。所以,孙策刚立足江东时,虽然广受老百姓的欢迎,但是却受到了江东士族最激烈的抵抗,为了巩固自己在江东的统治,孙策对许多不服从的世家大族采取了野蛮的屠杀政策。

孙策对付江东士族的这一政策,使得他结怨不少,最后竟然丧于刺客之手。但是,孙策毕竟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他是非常明白,要真正统一江东,就必须巩固自己的势力,要巩固就要消除反对自己的势力。孙策这个人很有谋略,他不是一般的军事统帅,能够让孙吴迅速间崛起,说明这个人不同一般。孙策奠定东吴的基业,一方面是父亲孙坚留下的余部,让他有打下江山的基础。另一方面,孙策本人骁勇果敢,而且善于用人,很快就招揽了一批人才辅佐他。所以,当他去世时,他留给孙权的是一个拥有江东六郡,有战将有幕僚的初具规模的诸侯国。

也就是孙策选择孙权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担心江东内部分裂。表明看来,江东蒸蒸日上,如花团锦簇一般。事实上,暗流涌动,让人防不胜防。

孙策死后,果然有一个人反水,这个人官拜庐江郡太守,名叫李术。李术是个阴险小人,在孙策在世的时候,李术一直阳奉阴违。孙策一死,李术自以为孙权不过是二十多岁的青年后生,就公然和孙权对着干,而且还给孙权写一封信:如果你对我好,我就归顺你;你对我不好,我就背叛你,可能你寻求不到我会江东的日子了。

孙权知道,李术投靠了曹操,就下了一封信给曹操,要曹操不去支援李术,孙权说:李术这个人两面三刀,杀死了你任用的扬州刺史严象。其实严象是孙权所推荐的,不过是曹操以献帝的名义任用的。

孙策继续说:严象这个人尽心竭力选取贤才,而李术睚眦必报,陷害忠良,所以天下要替天下扫清奸邪小人。于是进兵皖城(今安徽潜山),李术派人向曹操求救,曹操置之不理。

不久,城破,李术的头被割下示众。

所以孙权这个人极其能干,既有魄力,又很智慧。从他智除李术可见一斑。除此之外,孙权还有别的特点,比如:

其一,很孝顺自己的母亲,很善待自己的朋友。孙权身边有很多才能出众的人物,乱世之中尤为难得。

其次,孙权性格恢弘,多谋善断。孙策有时候和孙权谈论,自认不如。

第三,孙权讲义气,善养死士。这一点很重要,所以孙策说:“举贤任能,各使尽心,安保江东,我不如卿。”

所以,作为江东的霸主,孙策选定孙权为继承人主要是认定孙权能够让江东平稳过渡,而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动,这一点很重要。事实上,打江山容易,坐江山更难。东吴在孙权手里,不仅没有丝毫衰弱,而且越来越兴旺发达。并且在当时最厉害的两大军事集团的进攻中都取得了胜利,也算告慰了孙策的在天之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相公”称呼始于曹操:因其既是丞相 还被封魏公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新版的《神雕侠侣》18集,杨过和陆无双重逢,杨过自称“相公”,喊陆无双“媳妇”,小儿女天真烂漫,让观众不禁莞尔,但是,在宋朝,即使是开玩笑,这样的情景可能会出现吗?可惜不会,再过一百年才有可能。“相公”这个称呼在最开始的时候,是非常尊崇的称谓,而且是专属的,属于史上奸雄、枭雄榜能排进前三的人物——曹

  • 朱元璋为改善文风暴打司法部副部长 要求公文简练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明史》里有个很有意思的“段子”,今天读来还让人会心一笑。1376年,司法部副部长茹太素给朱元璋打了一份报告,长达17000字,朱元璋看得眼花,就让秘书王敏念给他听,都念到6300多字了,还不知道要说啥。朱皇帝实在受不了,当场找人把茹部长狠揍了一顿。第二天又让王秘书接着念,从第16500字到结尾,茹

  • 曹雪芹13岁离开故乡南京 因父亲获罪家被遣“北返”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南京文坛似乎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就是出自南京的文学名著,有很多为南京的“外乡人”所写,仅以明、清两代为例,写《儒林外史》的吴敬梓是安徽全椒人,写《桃花扇》的孔尚任是山东曲阜人,写《随园诗话》的袁枚是浙江钱塘人,写《李笠翁十种曲》的李渔是浙江兰溪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于是有人说,或许

  • 孙权66岁时仍亲临战争一线 不专信某个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的时候最需要武将,但立功的是他们,不听话的也是他们,或者造反或者叛逃。那么孙权是怎么样驾驭这些强悍员工的呢?上期假想孙权上了电视接受采访,在电视节目里一般旁边都坐着负责点评的专家。中国人是炎黄子孙,姑且称这名专家为“黄教授”,下面听听“黄教授”是怎么点评孙权手腕的。孙权打仗大多亲临一线孙权在军队

  • 解密:南宋名将孟珙是如何率军队躲开蒙古兵?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太常寺簿朱杨祖、看班祗候林拓朝八陵,谍云大元兵传宋来争河南府,哨已及盟津,陕府、潼关、河南皆增屯设伏,又闻淮阃刻日进师,众畏不前。(孟)珙曰:“淮东之师,由淮、泗溯汴,非旬余不达,吾选精骑疾驰,不十日可竣事;逮师至东京,吾已归矣。”于是昼夜兼行,与二使至陵下,奉宣御表,成礼而归。《宋史》卷412提起

  • "好好先生"萧何为何要帮刘邦诱杀自己的好友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众多“好好先生”未必都是好人,他们所信奉的中庸哲学,讲究“不偏不倚、左右逢源”,为了保住自己,偏向哪一方都可以。因此,所谓“好好先生”,中庸信徒,其本质大都是趋炎附势。他们没有主见,也没有善恶,有的只是永远跟着最有实力的主子走的“信念”。西汉首任丞相萧何就是“好好先生”的祖师级人物。这个想做好

  • 他是梅长苏的原型也是日本人最崇拜的中国第一战神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早几年,日本作家田中芳树依据中国南北朝时南梁伐魏之战改写的历史小说《奔流》,很是火了一把。被世人惊羡为“战神”、“千古第一名将”的“白袍将军”——陈庆之,也就由此使更多的人知晓了。据相关资料记载,毛泽东晚年再读《南史·陈庆之传》时,也曾“热血沸腾,掷书而起”,并圈点满幅,批注道:“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 满清十三皇朝为何只有12位皇帝,他们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们的认识中常说清朝13帝,但事实上清朝只有12帝,至于13是指年号,清太宗皇太极是有两个年号的,一个天聪一个崇德,所以才会误会了清朝的12帝如下:清太祖 爱新觉罗 努尔哈赤(1559-1626) 1616年~1626年 天命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

  • 权臣董卓为什么要废少帝刘辨?董卓被谁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董卓在何苗死后,不费一兵一卒便当了回渔翁,坐享其成,将何进、何苗部下的军队尽数收编,占据了强大的军事后盾。紧接着部署战略,派人大将吕布刺杀洛阳卫戍军队统领执金吾,顺势接收他所掌管的洛阳卫戍军队。如此,董卓不仅拥有了大量常规军对,并且掌握着都城洛阳的直隶部队,使其问鼎中央政权的筹码大大提升,控制中央政

  • 刘备卖草鞋的故事 刘备与中山靖王刘胜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姓刘,刘在两汉时期是国姓,那么刘备是不是皇室宗亲呢?刘备家谱是什么样的呢?在《三国演义》中有个情节是这样的,刘备拜见汉献帝,献帝听说刘备是宗亲,就让人取来宗族世谱,上面记载的内容大致如下:汉景帝生有十四个儿子,第七个儿子刘胜被封为中山靖王,刘备便是刘胜这一支的后代,是刘胜的第十七代玄孙,景帝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