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范仲淹曾任杭州太守 用现代经济学化解经济危机

范仲淹曾任杭州太守 用现代经济学化解经济危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074 更新时间:2024/1/16 17:52:59

提起范仲淹,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确,在人们的心目中,范仲淹是以学家的形象为人们所熟知的。但其实,范仲淹不但有文学才华,还很有经济头脑,他在杭州太守任上,曾运用现代经济学手段化解了两次经济危机,显示出了非凡的经济才能。

范仲淹主政杭州时,适逢浙江地区发生饥荒,谷价飞涨、百姓叫苦不迭。按理,作为官府来说,这个时候就应该运用行政手段平抑物价,然而,范仲淹的举动却很令人费解,他不但不去平抑物价,反而张榜要求商贩将谷价增加到每斗一百八十钱。众人都不理解范仲淹的所作所为,但也不敢多问。事情接下来的发展,却出乎所有人意料:杭州谷价提高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四面八方,许多外地粮商一见有利可图,就不分昼夜地纷纷将谷米运往杭州;市场饱和之后,价格自然就回落了,使杭州百姓平安度过了荒年。原来,这正是范仲淹的高明之处,因为他懂得:什么东西少了,价格就会高;一旦量多了,价格就会走低。范仲淹发现的这种规律,在经济学上叫“完全竞争”,又叫“纯粹竞争”,是一种不受任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商品的价格完全受市场调节,量少了价格就走高;量大了价格就走低。范仲淹当然说不出“完全竞争”这个名词,但显然他是懂得这个道理的。

神宗时期,江浙一带再次发生大饥荒,百姓流离失所、到处逃荒。按理说,作为太守的范仲淹应该多方筹集钱粮、加大救济力度才对,可是,范仲淹却又做出了一些让人想不通的事情:大灾当前,他竟然组织起了各种形式的划船比赛,举行盛大的仪式,他自己还天天乘船来往于江河湖海之间,观看赛事。在他的组织、提倡下,划船比赛搞得热火朝天,从春到夏,江河湖海上热热闹闹,赛事不断;很多富商大户信佛,范仲淹就召集各寺庙的主持,动员他们修葺寺庙,他说:“灾荒之年,工价便宜,有利于搞工程,兴土木。”于是,各地的寺庙便开始大规模搞工程建设,翻修寺庙。有些大户见工价如此便宜,便也开始修粮仓、房屋……

范仲淹的做法,遭到很多人的反对,认为他在大灾之年,置百姓疾苦于不顾,却大搞赛事、大兴土木……有一些人更上奏朝廷,弹劾范仲淹。

朝廷接到奏折后,让范仲淹做出解释。范仲淹说:“大灾之年,流民遍地,为长久计,必须为灾民找出路,想办法让他们有活做,能自己赚来一份糊口钱,这才是上上策。我提倡、鼓动划船比赛,是因为比赛中要用到船,主办比赛的商家就要拿出钱来造船,造船就需要用工,而灾民就有活做了。比赛过程中,也需要人工,这样又能给灾民找到一份工作。我大兴土木,也是这个道理,通过工程建设,可以解决很多人的就业问题……这样一来,那些没饭吃的灾民就有工可做,不就解决了吃饭问题了吗?”

朝廷接此奏报后,才明白了范仲淹的良苦用心,于是,不但没有责罚他,反而表扬了他。范仲淹的这种做法,用现代经济学来概括,就是“拉动内需”,在那个时代,就懂得通过拉动内需这种现代经济学理念来救灾,即使在千年之后的今天,也是十分前卫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孙策为何选择孙权做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孙策是个英雄,孙策死后,选取了孙权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其实孙策的弟弟孙翊和他非常相似,作战勇敢,可是孙策偏偏把继承人交给了孙权,这里难道有什么隐情?事实上,孙策曾在临死时交代了原因,但这是给别人看的,事实上交给孙权还有别的情况,江湖分析一下:孙策死时,江东内部不稳。孙氏集团与江东氏族有很大的矛盾。孙家

  • “相公”称呼始于曹操:因其既是丞相 还被封魏公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新版的《神雕侠侣》18集,杨过和陆无双重逢,杨过自称“相公”,喊陆无双“媳妇”,小儿女天真烂漫,让观众不禁莞尔,但是,在宋朝,即使是开玩笑,这样的情景可能会出现吗?可惜不会,再过一百年才有可能。“相公”这个称呼在最开始的时候,是非常尊崇的称谓,而且是专属的,属于史上奸雄、枭雄榜能排进前三的人物——曹

  • 朱元璋为改善文风暴打司法部副部长 要求公文简练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明史》里有个很有意思的“段子”,今天读来还让人会心一笑。1376年,司法部副部长茹太素给朱元璋打了一份报告,长达17000字,朱元璋看得眼花,就让秘书王敏念给他听,都念到6300多字了,还不知道要说啥。朱皇帝实在受不了,当场找人把茹部长狠揍了一顿。第二天又让王秘书接着念,从第16500字到结尾,茹

  • 曹雪芹13岁离开故乡南京 因父亲获罪家被遣“北返”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南京文坛似乎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就是出自南京的文学名著,有很多为南京的“外乡人”所写,仅以明、清两代为例,写《儒林外史》的吴敬梓是安徽全椒人,写《桃花扇》的孔尚任是山东曲阜人,写《随园诗话》的袁枚是浙江钱塘人,写《李笠翁十种曲》的李渔是浙江兰溪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于是有人说,或许

  • 孙权66岁时仍亲临战争一线 不专信某个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的时候最需要武将,但立功的是他们,不听话的也是他们,或者造反或者叛逃。那么孙权是怎么样驾驭这些强悍员工的呢?上期假想孙权上了电视接受采访,在电视节目里一般旁边都坐着负责点评的专家。中国人是炎黄子孙,姑且称这名专家为“黄教授”,下面听听“黄教授”是怎么点评孙权手腕的。孙权打仗大多亲临一线孙权在军队

  • 解密:南宋名将孟珙是如何率军队躲开蒙古兵?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太常寺簿朱杨祖、看班祗候林拓朝八陵,谍云大元兵传宋来争河南府,哨已及盟津,陕府、潼关、河南皆增屯设伏,又闻淮阃刻日进师,众畏不前。(孟)珙曰:“淮东之师,由淮、泗溯汴,非旬余不达,吾选精骑疾驰,不十日可竣事;逮师至东京,吾已归矣。”于是昼夜兼行,与二使至陵下,奉宣御表,成礼而归。《宋史》卷412提起

  • "好好先生"萧何为何要帮刘邦诱杀自己的好友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众多“好好先生”未必都是好人,他们所信奉的中庸哲学,讲究“不偏不倚、左右逢源”,为了保住自己,偏向哪一方都可以。因此,所谓“好好先生”,中庸信徒,其本质大都是趋炎附势。他们没有主见,也没有善恶,有的只是永远跟着最有实力的主子走的“信念”。西汉首任丞相萧何就是“好好先生”的祖师级人物。这个想做好

  • 他是梅长苏的原型也是日本人最崇拜的中国第一战神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早几年,日本作家田中芳树依据中国南北朝时南梁伐魏之战改写的历史小说《奔流》,很是火了一把。被世人惊羡为“战神”、“千古第一名将”的“白袍将军”——陈庆之,也就由此使更多的人知晓了。据相关资料记载,毛泽东晚年再读《南史·陈庆之传》时,也曾“热血沸腾,掷书而起”,并圈点满幅,批注道:“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 满清十三皇朝为何只有12位皇帝,他们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们的认识中常说清朝13帝,但事实上清朝只有12帝,至于13是指年号,清太宗皇太极是有两个年号的,一个天聪一个崇德,所以才会误会了清朝的12帝如下:清太祖 爱新觉罗 努尔哈赤(1559-1626) 1616年~1626年 天命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

  • 权臣董卓为什么要废少帝刘辨?董卓被谁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董卓在何苗死后,不费一兵一卒便当了回渔翁,坐享其成,将何进、何苗部下的军队尽数收编,占据了强大的军事后盾。紧接着部署战略,派人大将吕布刺杀洛阳卫戍军队统领执金吾,顺势接收他所掌管的洛阳卫戍军队。如此,董卓不仅拥有了大量常规军对,并且掌握着都城洛阳的直隶部队,使其问鼎中央政权的筹码大大提升,控制中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