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臣写了一份近两万字的奏章结果挨朱元璋一顿板子

大臣写了一份近两万字的奏章结果挨朱元璋一顿板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165 更新时间:2024/1/19 6:02:25

在中国历史上,大臣地位最低的,当属明朝。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于社会底层,对于官僚有着天然的仇视。平心而论,朱元璋在位期间,对于老百姓是比较宽厚的,对于官员们却是异严苛的。大概因为在发迹前见识了太多作威作福、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所以,老朱内心对于官僚们应该是不信任的,时常怀有防备之心。

而且,朱元璋有着极强的权力欲,希望掌控一切而不受任牵制。所以,他废除了宰相一职,把“相权”并入了“皇权”。

宰相是百官之首,是官员们的龙头老大。代表官僚阶层的“相权”,本是制衡“皇权”的重要力量,宰相被取消后,大臣们在皇帝面前的地位就每况愈下了。

在明朝,皇帝们喜欢公开打大臣的屁股,即所谓的“廷杖”。有些皇帝,甚至喜欢让大臣们”组团“领受廷杖。比如,嘉靖皇帝曾经同时廷杖大臣134名,当场就打死了16人。那场面,既震撼血腥又荒唐透顶。明朝大臣的尴尬境地,由此可见一斑。

打大臣屁股这事儿,朱元璋也干过。不过,与自己那些疑似精神病的子孙们不同,朱元璋打大臣的屁股,虽然也有失体统,却还算是打得有理。

挨朱元璋板子的这个大臣是谁呢?他就是刑部主事茹太素。

这个茹太素,什么都好,就是喜欢卖弄采。其具体表现就是,给朱元璋上奏章时,总是唧唧歪歪、长篇大论,明明一千字就能说清楚的事儿,他非要写成一万字。

大家知道,朱元璋是个很勤奋的皇帝,每天要阅读大量的奏章。他是很累的。茹太素这种动辄万字的奏章,搞得他很苦恼。但他一直忍着。

直到洪武八年十二月的一天,茹太素变本加厉,竟然上了一道近两万字的奏章。一开始,朱元璋耐着性子看,可看了快一万字了,还没看到实质性的内容。他烦了,就让别人念给他听。直到一万七千字的时候,才切入主题。

朱元璋怒了。派人把茹太素弄过来,噼里啪啦就是一顿板子,打完之后,才略解心头之恨。

解气后,他告诉茹太素,以后写奏章,如果能用一千字写完,就尽量不要写两万字了。可怜的茹太素,只好忍着剧痛眼泪,点头称是。

茹太素挨板子的事儿,迅速传遍朝野。大臣们惊恐之,再也没人敢在奏章中卖弄文采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朱元璋对于革新大明朝的冗繁文风,是起了正面作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孙策——三国时期首屈一指的少年霸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志·孙策传》:评曰:“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且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祟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孙策,名副其实的少年英雄,自16岁时随父亲征战到26岁鹿山殒命,这点恰然和唐太宗神似。少年时代便开疆阔土乃至“割据江东”,成为东吴基础;和一般的少年

  • 李三才是如何出名的?李三才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李三才是明朝后期的一位著名官吏,李三才之所以那么出名是因为李三才曾经在朝廷中引起党争,而且李三才本人为人又是非常的高调,这使得李三才虽然官职并不是很高,但是却有能力在明朝朝廷之内引起了几次轩然大波,李三才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位褒贬不一的官员,正是因为有争议,所以越争越出名。下面做一下李三才简介。李三才,

  • 五废六立 两朝为后:传奇皇后羊献容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羊献容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第二任皇后。提起司马衷,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有一句名言,大家肯定不陌生,那就是“何不食肉糜”?这句名言,就是司马衷先生说的。他说这句话时的情境是这样的:大臣向他汇报,发生旱灾,老百姓连粥都喝不上了。于是,一脸不解的司马衷先生,就说了上面的这句名言。不需要我说,你肯定也知道了,司

  • 三国曹魏名将第一人——张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按正史记载,作为浴血沙场能征善战的将军,张辽当为曹魏阵营的第一人。《三国志》将张辽列为曹魏五大将之首。王歆更赞曰:“曹魏多名将,而张辽为第一。”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县人(今山西省朔州)。胡汉长期杂处的边地朔州,是英雄豪杰辈出的地方。在张辽之后,这块地方相继崛起的各朝代英雄好汉

  • 朱元璋为何如此仇富?竟然源于小时候的一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重八十六岁那年,朱家租种刘德的十几亩田地,获得了大丰收。在朱五四的印象中,他种了一辈子的田,还从没有收过这么多的粮食。粮食收多了,心眼儿也就多了。陈二娘对朱五四道:“我们家重八已经是大人了。趁今年收成好,托人给重八说房媳妇吧。”朱五四听了陈二娘的话后只是笑笑,没言语。虽然他也有和陈二娘同样的想法,但

  • 王昭君的一生是怎样的?昭君出塞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将王昭君比作具有“落雁”美貌的女子,那不如将她比作沙漠中的一颗耐旱而茁壮的野草。在中国王昭君除了是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四大美女文明之外,它让中国人民数千年来永记于心的就是她和亲出塞的故事了。传说王昭君是西汉时期的一个有着绝世才貌的女子,她的美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

  • 这算不算报应:唐太宗儿子们的人生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太子李承乾唐太宗嫡长子,母为长孙皇后。贞观初年就被立为太子,之后数次代唐太宗监国理政,颇有好评。但后来李承乾的脚出现了残废,生活行事也错误频出,与唐太宗的关系逐渐疏远。他的太子地位也因此受到了李泰的威胁。为了应对危险的变故,李承乾准备了一个谋反计划。但在贞观十七年(643年),谋反计划泄露,李承乾也

  • 虞姬是怎么死的?历史上虞姬是被项羽杀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虞姬,又称虞美人(公元前202年12月),江苏省沭阳县虞溪村人,出生于吴中,西楚霸王项羽的美人。相传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并有“虞美人”之称。曾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项羽身边,后人也因此根据项羽所作的《垓下歌》推断出她在楚营内自刎,由此流传了一段关于“霸王别姬”的佳话。虞姬自刎史书中对

  • 康熙太子:从皇恩浩荡到废黜监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壕!久等啦!我们继续来讲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故事~上次我们说到了,在大清叛乱四起、国家危急的时候,康熙的发妻孝诚仁皇后不负众望生下了一个皇子,康熙皇帝本因为嫡长子出世而欢喜异常,但是皇后为生产而逝却使皇帝心痛不已。所以后来,他对这个儿子倾注了太多复杂的情感。这个年轻的君王是爱这个孩子的,甚至是放纵

  • 狐狸精始祖:最冤枉的美人苏妲己并非祸水红颜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在《封神榜》中,妲己受女娲娘娘派遣。本意只是让她迷惑商纣王,使之不理朝政,从而断送掉商纣王的江山。传说纣王参拜女娲时,竟然对女娲娘娘动了色心,提起笔来就写了首淫诗。这等无耻行径,自然是人神共怒,女娲娘娘也凤心不悦。要知道,在我们的文化体系里,女娲娘娘是大地之母,是我们的母亲。一个不肖子孙竟然对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