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策——三国时期首屈一指的少年霸主

孙策——三国时期首屈一指的少年霸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721 更新时间:2024/1/21 3:41:13

《三国志·孙策传》:评曰:“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且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祟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

孙策,名副其实的少年英雄,自16岁时随父亲征战到26岁鹿山殒命,这点恰然和唐太宗神似。少年时代便开疆阔土乃至“割据江东”,成为东吴基础;和一般的少年相比,更胜一筹。

其一,志向远大,气度不凡。

孙策,吞日月者也。人言策弟孙权为日,策为月。以此推之,策故以明亮,然未能长久,以其依赖日而生光。其实不然。东吴基础为孙策所建,孙权拱手承受,如无孙策,以权而面对袁术固然难以成事。这就是孙策临终时嘱咐其弟的:与天下争锋,汝不及我。而基业就是“争锋”而得,而非拱手所得。这样的经历,孙策应为“日”,而孙权为“月”,以孙策开疆阔土,而孙权拱手治理。然,自古以天子为日,所以孙策屈居于月。

孙策志向远大,以复仇兴业为先。和众多英雄一样,孙策也意识到“汉家不可能复兴”,当时正是群雄逐鹿的时代。所以,孙策走的便是“王霸路线”。

孙坚以30骑殒命于砚山,余部归袁术。孙策的兴业,所谓“凋零”,首先面对的是发展部队。这里,孙策的举动堪为“经典”——玉玺换军队。孙策以父亲所遗留之洛阳玉玺换取袁术的几千人马。这个魄力真是伟大。或者,可以说,孙策以玉玺换取了“孙家军”这样自己的武装,换取了江东六郡,换取了东吴基业。不是英雄断然难为此。至于袁绍等,自然不能与孙策相比。

乃至于袁术、曹操赞誉孙策。前以“若有子如孙郎,死无恨”,后以“狮儿,难以争锋”。孙策,“初生牛犊不畏虎”,壮哉!

其二,政治明晰,决断果然。

袁术俨然是个反面教材。实力孤单,城池不过一曲,而擅自独立称帝。这样,自然是引来了诸侯的不满,何况他称帝时,众多家臣一致反对。的确因“称帝”而成了孤家寡人,成了众矢之的。比起孙策让出玉玺来说,袁术太卤莽无谋了。

孙策是袁术军衍生出来的。在四诸侯围猎袁术的时候,孙策便是四诸侯之南路诸侯,与曹操、刘备、吕布一起围追堵截袁术。道理很简单,维护汉家皇权之不可侵犯。尽管东汉末年,诸侯野心膨胀,但汉朝一直存在,诸侯也名义上以汉家臣子为据,都不敢擅自谋篡权。袁术的确是“出头鸟”,死在了前面。

袁术至此陨灭,而孙策得以更好的控制江东地区,毕竟在江东,袁术和孙策是两雄对峙。袁术称帝,进而陨灭,无形中给孙策兴起乃至称霸奠定了好的环境。如果袁术存在,孙策或许显得制肘些。

其三,任人惟才,人心相应。

孙策的用人方略很好,不管是血亲还是疏离,甚至是过往的仇敌,孙策都以才录用。血亲如孙权、孙河、孙静等;旧将如程普黄盖韩当等;新臣如周瑜、张昭、张宏等;仇敌如太史慈、祖郎等。众将“乐为之用”。孙策做到了“用人不疑”和“知人善任”。至于临终嘱托张周以后事,也称得上是“古今之盛轨”。

其四,勇猛。

总之,孙策真如“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真一时之美士。

至于孙策未得称帝。一来诸侯战斗不止,大势力仍然存在。“挟天子”的曹操是最大的敌手,而称帝带来的则是众多诸侯的齐力反对,这个在当时暂时行不通;二来,孙策血性如其父,单身犯险,为一将之力有余,为一君之度不足。

孙策单骑弋猎,导致许贡部下寻仇得以实现。这个俨然和10年前孙坚30骑陨灭砚山如出一辙。悲夫!向使不如此,天下数未可量也!

从孙策处,学得见识当远大,英气当纵横;所借鉴者,自然是要谨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三才是如何出名的?李三才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李三才是明朝后期的一位著名官吏,李三才之所以那么出名是因为李三才曾经在朝廷中引起党争,而且李三才本人为人又是非常的高调,这使得李三才虽然官职并不是很高,但是却有能力在明朝朝廷之内引起了几次轩然大波,李三才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位褒贬不一的官员,正是因为有争议,所以越争越出名。下面做一下李三才简介。李三才,

  • 五废六立 两朝为后:传奇皇后羊献容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羊献容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第二任皇后。提起司马衷,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有一句名言,大家肯定不陌生,那就是“何不食肉糜”?这句名言,就是司马衷先生说的。他说这句话时的情境是这样的:大臣向他汇报,发生旱灾,老百姓连粥都喝不上了。于是,一脸不解的司马衷先生,就说了上面的这句名言。不需要我说,你肯定也知道了,司

  • 三国曹魏名将第一人——张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按正史记载,作为浴血沙场能征善战的将军,张辽当为曹魏阵营的第一人。《三国志》将张辽列为曹魏五大将之首。王歆更赞曰:“曹魏多名将,而张辽为第一。”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县人(今山西省朔州)。胡汉长期杂处的边地朔州,是英雄豪杰辈出的地方。在张辽之后,这块地方相继崛起的各朝代英雄好汉

  • 朱元璋为何如此仇富?竟然源于小时候的一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重八十六岁那年,朱家租种刘德的十几亩田地,获得了大丰收。在朱五四的印象中,他种了一辈子的田,还从没有收过这么多的粮食。粮食收多了,心眼儿也就多了。陈二娘对朱五四道:“我们家重八已经是大人了。趁今年收成好,托人给重八说房媳妇吧。”朱五四听了陈二娘的话后只是笑笑,没言语。虽然他也有和陈二娘同样的想法,但

  • 王昭君的一生是怎样的?昭君出塞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将王昭君比作具有“落雁”美貌的女子,那不如将她比作沙漠中的一颗耐旱而茁壮的野草。在中国王昭君除了是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四大美女文明之外,它让中国人民数千年来永记于心的就是她和亲出塞的故事了。传说王昭君是西汉时期的一个有着绝世才貌的女子,她的美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

  • 这算不算报应:唐太宗儿子们的人生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太子李承乾唐太宗嫡长子,母为长孙皇后。贞观初年就被立为太子,之后数次代唐太宗监国理政,颇有好评。但后来李承乾的脚出现了残废,生活行事也错误频出,与唐太宗的关系逐渐疏远。他的太子地位也因此受到了李泰的威胁。为了应对危险的变故,李承乾准备了一个谋反计划。但在贞观十七年(643年),谋反计划泄露,李承乾也

  • 虞姬是怎么死的?历史上虞姬是被项羽杀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虞姬,又称虞美人(公元前202年12月),江苏省沭阳县虞溪村人,出生于吴中,西楚霸王项羽的美人。相传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并有“虞美人”之称。曾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项羽身边,后人也因此根据项羽所作的《垓下歌》推断出她在楚营内自刎,由此流传了一段关于“霸王别姬”的佳话。虞姬自刎史书中对

  • 康熙太子:从皇恩浩荡到废黜监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壕!久等啦!我们继续来讲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故事~上次我们说到了,在大清叛乱四起、国家危急的时候,康熙的发妻孝诚仁皇后不负众望生下了一个皇子,康熙皇帝本因为嫡长子出世而欢喜异常,但是皇后为生产而逝却使皇帝心痛不已。所以后来,他对这个儿子倾注了太多复杂的情感。这个年轻的君王是爱这个孩子的,甚至是放纵

  • 狐狸精始祖:最冤枉的美人苏妲己并非祸水红颜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在《封神榜》中,妲己受女娲娘娘派遣。本意只是让她迷惑商纣王,使之不理朝政,从而断送掉商纣王的江山。传说纣王参拜女娲时,竟然对女娲娘娘动了色心,提起笔来就写了首淫诗。这等无耻行径,自然是人神共怒,女娲娘娘也凤心不悦。要知道,在我们的文化体系里,女娲娘娘是大地之母,是我们的母亲。一个不肖子孙竟然对自己的

  • 晚清政府的几步错棋:咸丰帝遗嘱政治隐患极大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内忧外患,民族矛盾越加严重,阶级矛盾也日益激化。清政府国力日益不足,形成了西强东弱的客观形势。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政治体制竟一波三折,引发一系列错误,更使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日趋紧张,多重矛盾交织,形成了积贫积弱的恶性循环。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处置不当,咸丰皇帝被迫跑到承德避暑山